•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大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技術(shù)對幼小銜接輿論的批判性話語分析

      2023-04-07 17:52:25李娟陸露彭小媚曾毅王舒琦
      學前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

      李娟 陸露 彭小媚 曾毅 王舒琦

      [摘 要] 推動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開展是當前政府教育治理的重要內(nèi)容。本研究運用大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技術(shù),選出新浪微博中熱度最高的5個官方媒體博文中與《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有關的30 614條大眾評論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內(nèi)容、話語實踐、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對其進行批判性話語分析。結(jié)果顯示受既往政策實踐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大眾對幼小銜接的認識還處于感性認知階段,如過度關注幼兒在學業(yè)方面的銜接,過于擔心孩子因為沒有提前學習相關知識而到了小學不適應,甚至影響將來的升學,同時過分強調(diào)政府、小學和幼兒園的主體責任,而沒有正視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幼小銜接政策的有效實施,并對幼兒的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政府應重視幼小銜接政策的社會宣傳,采用多種政策工具落實相關政策,完善相關家庭教育服務體系。

      [關鍵詞] 幼小銜接;大眾評論;文本挖掘技術(shù);批判性話語分析

      一、問題提出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循序漸進促進幼兒成長的過程。[1]幼小銜接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身心各方面是否能健康發(fā)展。[2]有研究表明,不當?shù)挠仔°暯訒τ變旱膶W業(yè)成績、社會能力以及未來的社會成就等產(chǎn)生重大影響。[3][4][5]近年來,我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小銜接問題高度重視。從出臺教育指南意見到頒布教育規(guī)范、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再到提出促進幼兒園和小學雙向銜接的指導意見,都體現(xiàn)了政府對加強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科學銜接的迫切愿望。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為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布朗芬布倫納將個體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強調(diào)對個體的研究不僅要重視與其自身息息相關的主體的影響,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社會背景、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6]2000年,美國學者雷姆·考夫曼(Rimm-Kaufman)等人基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提出了生態(tài)學動態(tài)幼小銜接模型。[7]該模型認為,幼小銜接是一個長期、多層次、復雜的過程,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家長、學校、教師等大眾視角都應該被考慮到。[8]幼小銜接的環(huán)境、家長壓力的應對機制[9]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對幼小銜接的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都會影響幼小銜接的實踐過程,進而影響幼兒在學校的早期表現(xiàn)。[10]因此,近年來開始有一些研究聚焦幼小銜接中的不同利益相關者,考察他們在幼小銜接方面的教育觀念與行為,以期推進幼小銜接的科學開展。但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問卷法或訪談法,這兩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問卷法通過設置相關問題誘發(fā)家長回答來獲取這一群體的認識,這使得家長有可能在社會贊許等心理暗示之下沒有真實作答,從而影響研究結(jié)論的客觀性。另外,由于研究條件的限制,已有研究的樣本范圍也存在一定局限。[11]訪談法雖然可以收集更為深入的數(shù)據(jù),但耗時耗力,難以收集到大樣本數(shù)據(jù),從而限制了研究結(jié)論的推廣。當前,隨著信息技術(shù)與文獻計量方法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大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技術(sh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問卷法與訪談法的不足。隨著網(wǎng)絡社交平臺的發(fā)展與普及,借助有關平臺發(fā)表自己對當前熱點事件的看法、感受與體驗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大眾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這種即時發(fā)表的言論或評論通常是主體當下真實心聲的反映,對圍繞某一熱點事件的大眾言論或評論進行分析,可以廓清大眾對這一熱點事件的基本認識。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一出臺便吸引了社會大眾的關注,成為當日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名,幼小銜接相關內(nèi)容迅速成為大眾討論的熱點,中國新聞網(wǎng)、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競相報道,引發(fā)了大眾的熱烈討論。以中國新聞網(wǎng)微博為例,該微博當日點贊數(shù)高達352 362次,轉(zhuǎn)發(fā)數(shù)為6 484次,評論數(shù)為19 954條。短時間內(nèi)井噴式的評論表明,大眾對這一政策的出臺極為關注,紛紛在這些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幼小銜接提出自己真實的意見和困惑。這為研究者運用大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技術(shù)對大眾圍繞《指導意見》發(fā)表的網(wǎng)絡言論或評論進行分析提供了條件。本研究根據(jù)熱度排序,篩選出5個熱度最高的官方微博賬號下30 614條針對《指導意見》的評論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數(shù)據(jù)挖掘。與此同時,由于幼小銜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涉及多類主體,大眾的評論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因此,研究者結(jié)合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踐背景,依據(jù)費爾克拉夫批判性話語分析法的三個維度,從文本分析、話語實踐、社會實踐三方面出發(fā),對微博上的大眾評論進行綜合分析,挖掘話語背后隱藏的真實含義,深入考察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指導意見》這一政策的看法,并對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開展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資料來源于新浪微博客戶端中與《指導意見》相關新聞熱度最高的5個官方媒體博文的評論。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基礎是通過Python網(wǎng)絡爬蟲獲取所得,其主要步驟如下。首先,輸入搜索詞“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定位至相關微博,根據(jù)熱度排序篩選出5個熱度最高的官方微博下的相關新聞。(見表1)其次,通過Python編寫的網(wǎng)絡爬蟲程序?qū)⑦@些微博的正文內(nèi)容、發(fā)布者信息、發(fā)布時間、點贊數(shù)以及評論數(shù)采集下來,形成宏觀上的微博數(shù)據(jù)庫。新聞的選擇是由其點贊數(shù)和評論數(shù)決定的,因為點贊數(shù)和評論數(shù)可以說明大眾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評論內(nèi)容則可以代表大眾群體的一般觀點。最后,利用網(wǎng)絡爬蟲采集相應微博的大眾評論,對其進行數(shù)據(jù)過濾和去噪處理,所得評論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工具

      大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技術(shù)主要是指在真實的海量數(shù)據(jù)中快速采集有用數(shù)據(jù)信息,并通過利用相應機器學習算法來挖掘隱藏在海量數(shù)據(jù)后面的信息。其技術(sh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大數(shù)據(jù)和文本挖掘。其中大數(shù)據(jù)是指滿足4V特征的難以通過人工完成收集的數(shù)據(jù),文本挖掘則是指對數(shù)據(jù)信息的提取。[12]本研究以Python為編程方法,運用Scrapy爬蟲工具、Jieba中文分詞工具以及TextRank算法,從有關《指導意見》的大眾評論數(shù)據(jù)中提取關鍵詞,以完成大眾評論文本的挖掘任務。

      1. Scrapy爬蟲工具。

      Scrapy是一套簡單、高效的爬蟲框架,它基于Python語言編寫開發(fā)而成。Scrapy包含Engine(引擎)、Scheduler(調(diào)度器)、Downloader(下載器)、Spiders(蜘蛛)、Item Pipeline(項目管道)等幾個模塊。[13]Scrapy的優(yōu)勢是可以在Twisted異步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的基礎上交替執(zhí)行多項任務,以此來實現(xiàn)對網(wǎng)絡中海量數(shù)據(jù)的提取。[14]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處理流程如下:第一步,研究者編寫程序規(guī)則自動抓取相關網(wǎng)頁信息,由Engine打開指定的網(wǎng)頁,并將網(wǎng)頁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統(tǒng)一資源定位器,簡稱URL)返回給Scrapy;第二步,Engine向Scheduler請求打開下一個網(wǎng)頁的URL,并進行循環(huán);第三步,由Downloader接受網(wǎng)頁的URL,并將網(wǎng)頁內(nèi)容下載下來,下載完成后通過Downloader middlewares(下載器中間件)發(fā)送給Engine,再一次進行循環(huán)。在這個過程中,Engine將爬蟲結(jié)果發(fā)給Item Pipeline(項目管道),Scheduler不斷發(fā)送新任務給Engine,直到任務完成。[15]

      2. Jieba中文分詞工具。

      Jieba中文分詞工具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分詞工具,它是由國內(nèi)程序員利用Python研發(fā)的中文分詞庫。[16]程序員基于人民日報等語料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訓練,建立起一個名為“dict.txt”的詞典。該詞典包含兩萬多個中文字詞,并且根據(jù)語料訓練統(tǒng)計出每個字詞的詞頻和詞性。[17]本文根據(jù)jieba程序包對文本數(shù)據(jù)進行分詞。

      3. TextRank算法。

      TextRank算法是一種基于圖論理論的關鍵詞提取方法,它由谷歌公司提出的網(wǎng)頁排名算法PageRank衍生而來。[18]TextRank算法主要經(jīng)歷以下三個步驟。首先,進行中文分詞,構(gòu)建選詞合集。其次,進行參數(shù)設置,構(gòu)建文本圖模型。這個環(huán)節(jié)類似投票,詞與詞之間進行相互投票,經(jīng)過不斷迭代,每個詞會趨于穩(wěn)定,投票數(shù)越多的詞就會被認為是關鍵詞。[19]最后,進行關鍵詞的排序與提取。

      (三)研究過程

      1. 數(shù)據(jù)采集。

      研究者通過Python編寫網(wǎng)絡程序,運用Scrapy爬蟲工具從新浪微博中搜索2021年4月9日發(fā)布了有關《指導意見》主題內(nèi)容的相關媒體,篩選出熱度最高的五大官方媒體博文,挖掘這些微博下的大眾評論,最終收集到30 614條相關評論。(見圖1)

      2. 數(shù)據(jù)清洗。

      通過初步觀察網(wǎng)絡爬蟲采集到的微博評論數(shù)據(jù),研究者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存在噪聲,如不含實際內(nèi)容的微博、與具體問題無關的微博以及廣告等無意義內(nèi)容,這不僅為研究者理解語義帶來了困難,而且還降低了中文分詞和關鍵詞提取的效率。因此,研究者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清洗。首先,研究者對這些評論進行去噪處理,刪除無意義詞語,過濾垃圾評論。該步驟主要是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的合理性。其次,研究者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人工介入,進一步檢查并去除無意義的、具有干擾性的評論,以保證文本挖掘任務的精確度。

      3. 數(shù)據(jù)挖掘。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挖掘大眾對“幼小銜接”問題關注的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新浪微博大眾評論來獲取相關信息,并以關鍵詞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它可以使研究者在大體上把握大眾的討論熱點。當去噪處理完成后,研究者使用中文分詞Jieba庫,并通過Python實現(xiàn)中文分詞。(見表2)

      數(shù)據(jù)表明,初步分詞結(jié)果并不是很理想,“了要”“得上”“損噠”“就讓”等詞語降低了中文分詞的效率和準確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引入了停止詞字典。該字典用于過濾掉一些沒有實質(zhì)意義的詞語,如副詞、語氣詞、標點符號、錯別字等。(見表3)

      通過使用停止詞過濾掉無意義詞語,研究所得到的中文分詞結(jié)果的準確率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研究者在上述中文分詞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TextRank算法進行關鍵詞選擇。(見表4)

      (四)數(shù)據(jù)處理

      在得到關于《指導意見》大眾評論的關鍵詞之后,研究者使用費爾克拉夫批判性話語分析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費爾克拉夫(Fairclough)認為批判性話語分析法的主要作用是從社會文化背景中探究和解讀話語文本的真實含義,揭示話語對于社會的建構(gòu)性作用。[20]批判性話語分析的實質(zhì)就是透過話語文本詞匯、句法、語篇的本質(zhì)去探索語言背后所隱藏的更深層次的意義。[21]費爾克拉夫把批判性話語分析法分為三個向度。第一向度是文本分析,即對話語的基本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第二向度是話語實踐分析,它包括話語生成、傳播和接受三個方面。第三向度是社會實踐分析,即基于社會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tài)分析話語所隱含的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結(jié)構(gòu)。[22]

      本研究從費爾克拉夫批評話語分析法的三維框架出發(fā),以五大官方媒體微博下有關《指導意見》新聞的大眾評論話語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分析、話語實踐分析、社會實踐分析三個角度對大眾評論進行研究。其中,文本分析主要用于探究大眾評論話語的關鍵詞和句式特征;話語實踐分析用于挖掘大眾輿論生產(chǎn)及傳播的原因,探究幼小銜接現(xiàn)狀以及焦慮評論話語的成因;社會實踐分析則用于探究有關大眾評論產(chǎn)生于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之中。

      三、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一)大眾評論的文本分析

      費爾克拉夫認為:“‘話語’是一種對主題或者目標的談論方式,包括口語、書面語言以及其他表達方式?!盵23]基于網(wǎng)絡文本的話語分析能夠深層次地捕捉網(wǎng)絡輿論之中大眾對于某一社會事件的看法,它通常包括對文本詞匯、語法、語篇結(jié)構(gòu)的微觀分析。考慮到大眾評論不是大篇幅的文本內(nèi)容,本研究主要對關于《指導意見》新聞的大眾輿論的關鍵詞進行分析,統(tǒng)計關鍵詞的詞頻,并對大眾評論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予以記錄,將得到的統(tǒng)計結(jié)果作為大眾評論的代表性結(jié)果。同時為了使數(shù)據(jù)具有可視化效果,本研究將結(jié)果以詞云圖的形式予以展示。(見圖2)根據(jù)詞云圖所呈現(xiàn)的結(jié)果,本研究將大眾評論的重點信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表示。

      1. 主體。

      從詞云圖可以看出,幼小銜接工作的參與主體主要由孩子、幼兒園、小學、教育部、家長、老師以及培訓機構(gòu)組成。在大眾評論中,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主體是孩子,因為幼小銜接工作是圍繞孩子展開的。其次是小學和幼兒園,這表明大眾認為這個階段中所產(chǎn)生的問題必須由幼兒園和小學兩方去處理,幼兒園和小學要肩負同等的責任。家長和老師被提及的頻次雖然不及幼兒園和小學多,但是作為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者,他們被提及的頻次也頗多,兩者需要發(fā)揮合力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科學開展。而作為政策的實際制定者,教育部的主體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有效干預和實際參與對于幼小銜接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在大眾評論中,培訓班和學前班也多次出現(xiàn)。幼兒園雖然取消了幼小銜接課,但處于攀比和焦慮之中的父母對培訓機構(gòu)還是有一定的期望?!吨笇б庖姟诽岢鲆獓栏癜芽匦M馀嘤枡C構(gòu)的質(zhì)量,因而大眾對這一提法也發(fā)表了較多的看法。

      2. 內(nèi)容。

      從詞云圖可以看出,“加減法”“拼音”“算數(shù)”“數(shù)學”“語文”“英語”等相關詞語頻繁出現(xiàn),“面試”“應試”“考試”“補課”也是大眾討論的主要內(nèi)容。這可以看出,大眾對幼兒學習內(nèi)容的關注主要聚焦在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上,他們討論最多的還是加減法、算數(shù)、語文、英語等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對幼兒的社會技能、心理需求、問題解決能力、學習品質(zhì)等的關注程度不高。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學習給幼兒和家長造成了壓力,另一方面則在于,在充斥著“影子教育”[24]的社會氛圍中,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者想讓孩子上更好的小學,就不得不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那么“補課”和“準備考試”就成了在大眾評論中頻繁出現(xiàn)的關鍵詞。

      3. 情緒。

      從詞云圖可以發(fā)現(xiàn),“焦慮”“壓力”“負擔”“減負”等情緒詞匯都在大眾評論中高頻率地出現(xiàn),大眾在公眾平臺上發(fā)泄自己的焦慮情緒,對幼小銜接感到力不從心,覺得“孩子上小學的壓力非常大”“負擔很重”,從而自身也跟著一起焦慮。而“跟不上”“教學進度”“難度”“競爭”這些詞則反映了大眾的焦慮來源于孩子上小學之后的教學進度、難度以及擇優(yōu)入小學的競爭氛圍。就像有的評論所言,“現(xiàn)在小學的進度特別快,孩子根本跟不上”“小學的內(nèi)容都非常難,不提前學一點,肯定不行”。在《指導意見》中,教育部強調(diào)要建設小學適應性課程和幼兒園入學準備課程來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但是我們從大眾對這一文件的評論可以看出,大眾的焦慮情緒依然非常嚴重。

      (二)大眾輿論話語實踐分析

      批判性話語分析理論三維分析框架的第二向度是對話語實踐進行分析。所謂話語實踐是指在文本分析的結(jié)果上,進一步解釋話語產(chǎn)生的過程,它是連接微觀的文本分析和宏觀的社會分析的中介。[25]從對文本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眾對《指導意見》政策的出臺整體表現(xiàn)出焦慮的態(tài)勢,對當前幼小銜接的現(xiàn)狀不滿,“焦慮”“擔心”“減負”“崩潰”“煩惱”等負面詞語高頻率出現(xiàn)。(見表5)此類話語為什么會生產(chǎn)與傳播?本研究進一步基于TextRank算法,通過負面詞去定位大眾的“焦慮”評論,再結(jié)合算法關鍵詞排序,進行人工分析概括。(見表6)

      本研究進一步將這些評論中的焦慮歸因提取出來并加以歸納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眾焦慮主要和升學壓力、教育政策以及小學教學進度有關。(見圖3)

      1. 升學壓力。

      大眾評論中體現(xiàn)的焦慮大多來源于對孩子升學的擔憂。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在高考這根指揮棒存在的前提下,社會大眾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跑線上。不少家長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就在為孩子將來能考上重點大學“打基礎”,幼兒的學習競賽也變成了家庭教育的競賽。為了能讓子女進好的學校,父母群體往往會急于讓自己的子女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并同時培養(yǎng)其藝術(shù)技能。在這一情況下,家長、孩子乃至老師都十分焦慮。有研究者將這種焦慮稱為“病態(tài)性適應的教育”,這種教育樣態(tài)背離了培養(yǎng)學生超越性存在的期待,它把學生捆綁在“應試教育”和“升學教育”等教育體制與行為當中,驅(qū)使家長和孩子去“適應”種種不合理的生存狀態(tài)。[26]

      2. 教育政策不合理。

      大眾評論中體現(xiàn)的焦慮還直指教育政策的不合理,但大眾認為的教育政策不合理主要是指因教育部門監(jiān)管不到位而導致政策無法落地。大眾認為,“幼小銜接輔導班”就是之前不合理政策衍生出來的新產(chǎn)業(yè)?!吨笇б庖姟访鞔_指出要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gòu)的治理力度,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nèi)容。大眾認為這一政策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一年級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大、進度快,如果不提前學一點就跟不上,這引起了家長們的普遍焦慮。大眾還認為,《指導意見》關于“調(diào)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nèi)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的政策設計非常好,但是一年級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進度安排,這使得這一建議的落實非常困難,因此大眾對政策的落地問題表示擔憂。

      3. 小學教學進度快。

      大眾評論中體現(xiàn)的焦慮還有一部分是由于小學教學進度造成的。雖然《指導意見》對小學的教學進度問題提出了要求,比如調(diào)整一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放慢教學的進度等,但是大眾還沒有體驗到這一政策的積極結(jié)果,大眾還停留在“小學進度飛快,孩子跟不上”的認知上,所以很多討論也關注小學的教學進度。

      (三)大眾輿論社會實踐分析

      批判性話語分析理論三維分析框架的第三向度是對話語的社會實踐進行分析。社會實踐往往與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因此,研究需要探究圍繞《指導意見》而產(chǎn)生的大眾輿論發(fā)生的社會語境和社會背景。荷蘭著名語言學家圖恩·梵·迪克(Teun A.van Dijk)認為,話語分析不是簡單地將句子結(jié)構(gòu)拆分后再進行研究,而是要從文本和語境兩方面進行思考。文本方面要細致考察話語結(jié)構(gòu),比如詞性、詞匯、句式結(jié)構(gòu)等。語境方面要探究當時的文化背景以及情緒等因素對話語的影響。[27]因此,本研究從《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出發(fā),探究了大眾輿論產(chǎn)生的話語背景。

      1. “去小學化”政策的影響。

      2018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和堅持小學“零起點入學”的政策要求,但實踐過程中家長感受到的卻是“幼兒園不教,很多孩子都去上課外輔導班”,并生發(fā)出“自己孩子沒提前學,跟不上小學進度”的焦慮情緒。幼兒園作為承擔幼兒教育的主要機構(gòu),夾雜在家長的需求和國家的管控之中,“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面對這一現(xiàn)實狀況,小學也有自己的理由:“很多孩子都已經(jīng)學過了,是家長逼著我們加快進度?!币虼顺霈F(xiàn)了各個利益方相互指責,以及說不清問題的主要責任方到底是誰的局面。在以往幼小銜接治理文件沒有深入大眾內(nèi)心的前提下,《指導意見》雖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促進意義,但是受之前政策的影響,社會大眾非常容易對新的政策產(chǎn)生懷疑態(tài)度。

      2. 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

      社會文化對幼小銜接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有研究表明,個體和文化是共存和互相定義的,在幼小銜接中,幼兒是為適應社會文化而做準備。[28]在參與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幼兒會受到文化活動、成人期盼等因素的影響。[29]自古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教育,“學而優(yōu)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傳統(tǒng)理念深入人心,高考也成了萬千學子勇闖的獨木橋。因此,“升學”“高考”“中考”等詞在評論中頻頻出現(xiàn),而大眾卻誤把《指導意見》看成了阻礙孩子升學的攔路虎,認為《指導意見》的出臺會打亂孩子原有的學習進程和自己的教育規(guī)劃。因為社會大眾深信,只有提前學習文化知識才能順利考上大學,進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可以說是某些久遠、隱蔽且微妙的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歷史沉淀在對當下家長的教育觀念與行為發(fā)生著影響。[30]

      四、討論

      (一)大眾對幼小銜接的認識基本處于感性認識階段

      幼小銜接一直是基礎教育的關鍵一環(huán),因此《指導意見》一出臺便引起了大眾的廣泛討論,并將輿論推向一個新的高峰,這足以體現(xiàn)大眾對幼小銜接問題的關注程度。但從本研究的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大眾對幼小銜接的認識不夠科學、全面和深入,還停留在感性認知階段。這主要表現(xiàn)在大眾對幼小銜接內(nèi)容和銜接主體的認識兩個方面。

      在幼小銜接內(nèi)容方面,大眾過度關注幼兒在學業(yè)方面的銜接,過于擔心孩子因為沒有提前學習相關知識而到了小學會不適應,甚至將來會考不上高中。這一研究結(jié)果跟國內(nèi)外的一些研究存在一致性,如卡拉和馬克斯-平托(Karla Correia & Alexandra Marques-Pinto)的研究指出,澳大利亞、韓國和中國的家長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為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將會學習大量的計算和文字。[31]付艷麗通過對3~6歲幼兒祖輩與父輩關于入學準備觀念與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65.5%的父輩意識到了入學準備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但整體認知有偏差,表現(xiàn)為過于重視知識準備。[32]

      在幼小銜接主體方面,大眾認為政府、小學和幼兒園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如“實際上大班略教一點,小學再慢點就行了”“落實到學校老師教學上才是正事”“政策再好,教育部門得監(jiān)管落實啊”等。從評論中可見,大眾并沒有正視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而是把幼小銜接的責任歸于他者。這進一步印證了“一個情境中的教育參與者在解釋兒童幼小銜接的適應因素時,傾向于關注另一個情境/其他參與者的作用,而不是反思兩個情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關系和作用”的觀點。[33]

      (二)大眾的幼小銜接觀何以如此

      不管是對幼小銜接內(nèi)容還是主體的認識,大眾的觀點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那么為何會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呢?首先,大眾對《指導意見》政策內(nèi)容缺乏了解。針對幼小銜接問題,《指導意見》對幼兒園、小學和教育行政部門都明確提出了要求,而文件中提到的主要舉措和大眾輿論對幼小銜接的部分建議是不謀而合的,如幼兒園可以做入學準備、小學可以放慢教學進度、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監(jiān)管等等,這表明大眾并沒有認真去閱讀《指導意見》。又由于微博評論往往是針對某一事件的即時性評論,而不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完整表達,因此這些評論呈現(xiàn)出感性的特點。

      其次,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不健全,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待改善。微博評論主體的職業(yè)不同,但是從大眾評論中呈現(xiàn)的“我家孩子”“讓我們家長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做家長的”等話語可以看出,大部分評論者都是家長。他們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教育相關知識,不知道要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進行整體的入學準備,不了解學習品質(zhì)、執(zhí)行功能、社會情感等因素對幼兒日后學業(yè)發(fā)展的長期影響,不了解提前學習小學內(nèi)容對幼兒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傷害。202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指出,為貫徹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lián)合會要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社會資源,協(xié)同推進覆蓋城鄉(xiāng)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但是目前這一服務體系在經(jīng)費投入、服務隊伍建設、服務監(jiān)督與評估、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待完善。[34][35]對于幼小銜接,只有大班幼兒的家長才會在孩子臨近上小學的階段參加一些幼兒園提供的專家講座。[36]

      (三)大眾的幼小銜接觀會對幼兒的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

      鄧洛普等人(Dunlop & Fabian)建構(gòu)的幼小銜接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告訴我們,成功的幼小銜接不能只關注對幼兒自身入學準備的評估,而是還要認識到與幼兒相關的所有主體對幼小銜接的影響。[37]交易和生態(tài)發(fā)展模型(Transactional and Ecological Models of Development)也指出,幼兒的發(fā)展是與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特別是家庭環(huán)境。[38]家長在認知、行為以及情感上不合理的理念與做法會在教養(yǎng)幼兒的過程中傳遞給他們,并會對幼兒造成消極影響。比如,家長因過度重視知識技能而提前教授會給幼兒過多的學習壓力,造成幼兒的學習焦慮,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以及對小學的美好憧憬。另外,家長忽視社會性、身心等方面的銜接會導致幼兒到了一年級存在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獨立意識不強或人際交往能力差等問題。[39]家長在幼小銜接過程中主體意識不強也會削弱幼兒的入學準備水平,因為只有父母的積極參與才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的準備。只有充分參與幼小銜接過程,家長才能更了解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和理解幼兒的行為,從而為他們提供積極的情感支持和適宜的學習支持。[40]

      五、建議

      (一)有效開展教育政策普及工作

      教育政策的普及是有效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支撐條件,我們要從教育政策實施的角度來推動教育問題的解決。[41]正是因為社會大眾并不十分了解教育政策,才會表現(xiàn)出質(zhì)疑和淺層次評論。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對《指導意見》這一政策進行宣傳和普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大眾對網(wǎng)絡媒體工具的使用,短視頻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青睞。[42]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組織拍攝《指導意見》宣傳短片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文字將《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主要舉措和進度安排全面呈現(xiàn)出來,并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網(wǎng)絡媒介向社會進行宣傳,讓大眾對教育政策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等主體還可以設置《指導意見》專題講座,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了解。[43]針對不同的利益群體,政府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向家長、幼兒園和小學教師開展幼小銜接宣講。此外,幼小銜接工作還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園教師的橋梁中介作用,通過日常離園交流、家長會以及家長課堂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內(nèi)容,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認識、理解和支持。[44]

      (二)采用合理的政策工具推進政策實踐

      政策只有被執(zhí)行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要使幼小銜接政策落地出效果,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對政策的實施過程做出調(diào)整。[45]政策工具是政府在執(zhí)行政策時使用的實際方法或策略。[46]為推進《指導意見》的有效實施,教育行政部門一方面可以實施強制性政策工具,如規(guī)定幼兒園要實施入學準備課程、小學要實施入學適應課程并將其實施情況納入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質(zhì)量評估范疇,等等。為推動幼小銜接課程的深入實踐,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直接干預或介入,規(guī)定教研員等相關主體在這項工作中的職責。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激勵性工具,通過實施獎勵或懲罰來引導目標群體采取行動,[47]如可以制定幼小銜接先進工作單位和個人獎勵制度。此外,教育行政部門還應重視其他政策工具的使用,如主動搭建信息平臺、廣泛征詢社會各界的意見等。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及時公布《指導意見》的討論意見和修訂過程,這樣可以有效協(xié)調(diào)相關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降低政策執(zhí)行失真的風險。

      (三)完善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服務體系

      由于家長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僅憑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教育子女使他們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因此,政府、學校、社區(qū)、高校等主體應通過完善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服務體系來支持家長更深入地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來,不斷優(yōu)化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1. 開展多樣化活動,促使家長更多地參與幼小銜接工作。

      在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中,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家長往往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我們應重視家長的參與,要認識到家長參與是一個雙向、互動和對話的過程,[48]不能只提供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長講座[49]或者父母課堂。[50][51]其中幼小銜接家長工作坊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在工作坊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家長進行角色扮演,開展體驗學習。大多數(shù)家長對當下的小學缺乏認識,并不清楚自己孩子入學后會面臨哪些挑戰(zhàn),因此我們可以邀請小學老師進行課堂模擬,創(chuàng)設小學教室情境,讓家長通過扮演剛進入小學的小學生站在一年級新生的立場上完成幾項挑戰(zhàn),如收拾學習用品、按照課表取放書籍、聽上課鈴聲做好上課準備等,從而真實感受幼兒入學后面臨的挑戰(zhàn)。家長工作坊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數(shù)學工作坊、語言工作坊和兒童自我管理工作坊,或者家庭教養(yǎng)、家園溝通和親子活動工作坊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應從特定的方面讓家長了解幼兒在這類活動中的學習特點、入學準備需要以及相應的教育策略。

      2. 組織家庭互助小組和開展家長義工服務。

      與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相比,家長掌握的幼小銜接知識和信息最少。因此,我們可以建構(gòu)家長學習共同體,以共同體的方式來促進家長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共享。共同體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休戚與共。[52]處于共同體中的家長有著幫助幼兒順利實現(xiàn)幼小銜接的共同目標,他們之間的交流會產(chǎn)生很多共鳴,并且可以通過討論、經(jīng)驗分享等方式來減輕彼此的焦慮,體會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家長志愿服務來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入學準備情況,引導家長將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活動延伸至家庭,促使家長合理安排幼兒在家的一日生活。當然,在家長擔任志愿者之前要有教師為他們提供入門指導,以便家長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志愿者角色。

      3. 借助信息技術(shù)構(gòu)建線上家長教育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學前教育面臨著難得的歷史發(fā)展機遇。[53]《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指出,要“統(tǒng)籌建設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開設公益性網(wǎng)上家長學校和網(wǎng)絡課程,開通服務熱線,提供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建構(gòu)線上家長教育平臺。除了普及化的幼小銜接家長課程,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經(jīng)驗,利用遠程輔導的方式進行互動式的家長教育服務,不斷提高家長對入學準備活動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例如,美國的入學準備干預項目(The Getting Ready for School Intervention)就為每位家長提供了良好教養(yǎng)行為和家庭幼小銜接活動的視頻,家長可以在一周的任何時間學習自己想看的視頻,比較不同家庭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差異,學習其可取之處。[54]蘇珊(Landry Susan H.)等人為家長提供線上教學和輔導課程,這些課程要求家長用ipad記錄兩段視頻(每段2~10分鐘),其內(nèi)容為家長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那些項目組提供給他們的支持幼兒順利實現(xiàn)幼小銜接的策略,而家庭指導員會定期查看家長上傳的視頻并安排電話輔導。在輔導過程中,家庭指導員會回放家長錄制的視頻,幫助家長進行自我反省,并共同討論他們設定的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55]

      參考文獻:

      [1]朱小蔓.中國教師新百科:小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72.

      [2]楊曉萍,李靜.學前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9.

      [3]VECCHIA L D. Preschool through first grade transition interventions: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n students[D]. Delaware: Wilmington University,2012.

      [4]CHAN W L. Expectation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amongst teachers, parents and children[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2,182(5):639-664.

      [5]VENNAM U, KOMANDURI A, COOPE E, et 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rajectories and transitions: a study of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Andhra Pradesh, India[R].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2009.

      [6]BRONFENBRENNER U. Ecolog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1994,3(2):37-43.

      [7]RIMM-KAUFMAN S E, PIANTA R C.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guide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21(5):499-511.

      [8]崔淑婧,田興江.近20年國外幼小銜接研究的視角變遷與實證進展[J].學前教育研究,2022(05):28-43.

      [9]CESARONE B. Getting Schools Ready for Children[J]. Childhood Education,2005,81(5):260-266.

      [10]TAYLOR L C, CLAYTON J D, ROWLEY S J. Academic socialization: understanding 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school-related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4(8):163-178.

      [11]崔淑婧,劉穎,李敏誼.國內(nèi)外幼小銜接研究趨勢的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11(04):53-60.

      [12]薛為民,陸玉昌.文本挖掘技術(shù)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59-63.

      [13]王海玲,周志彬.基于Scrapy框架的爬蟲設計[J]軟件導刊,2020(04):224-228.

      [14]趙本本,殷旭東,王偉.基于Scrapy的Git Hub數(shù)據(jù)爬蟲[J].電子技術(shù)與軟件工程,2016(06):199-202.

      [15]吳到穎.文本挖掘在昆明市小升初培訓機構(gòu)改革中的應用[D].昆明:云南大學,2018:5.

      [16]石鳳貴.基于jieba中文分詞的中文文本語料預處理模塊實現(xiàn)[J].電腦知識與技術(shù),2020,16(14):248-257.

      [17]韋人予.中文分詞技術(shù)研究[J].信息與電腦,2020(10):26-29.

      [18]SERGEY B, LAWRENCE P. 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J].ELSEVIER,1998(30):107-117.

      [19]門家樂.基于TextRank的關鍵詞提取算法[J].探索與觀察,2018(15):31-32.

      [20][22][23]費爾克拉夫.話語與社會變遷[M].殷曉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7,7,1.

      [21]陳旭光,馬天宇.文化霸權(quán)與“美國夢”:美國動畫電影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6(2):55-61.

      [24]樓世洲.“影子教育”治理的困境與教育政策的選擇[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18):76-79.

      [25]袁廣盛,安寧.淺析話語分析方法在地緣環(huán)境解析中的應用[J].熱帶地球,2021(06):1132-1141.

      [26][30]唐靜蕓.圍困與突圍: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困境解讀[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05):32-36.

      [27]圖恩·梵·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M].曾慶香,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31-97.

      [28]ROGOFF B. 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52.

      [29]CORSARO W A, MOLINARY L, ROSIER K B. Transition narratives and earl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aly[J]. Human Development,2002,45(5):323-349.

      [31][33]KARLA C, MARQUES-PINTO A. Adaptation in the transition to school: perspectives of parents,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6,58(3):247-264.

      [32]付艷麗.3~6歲幼兒祖輩家長與父輩家長關于入學準備觀念與行為調(diào)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5.

      [34]祁占勇,余瑤瑤,杜越.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支持體系的供給主體及其行為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21(06):33-38.

      [35]張竹林,朱賽紅,張美云.家校共育視域中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建設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08):55-61.

      [36]馬志偉.家長參與幼小銜接教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以濟南市三所幼兒園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7]李敏誼,劉穎,崔淑婧.國外近10年幼小銜接理論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10(05):86-90.

      [38]BRONFENBRENNER U, EVANS, GARY W.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emerging questions, theoretical models, research designs and empirical findings[J]. Social Development,2000,9(1):115-125.

      [39]王禹.家庭入學準備行為與大班幼兒入學準備狀況的研究——以天津市公辦幼兒園為例[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1.

      [40]HAJAL N J, PALEY B, DELJA J R, et al. Promoting family school-readiness for child-welfare involved preschoolers and their caregivers: case examples[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9, 96(1):181-193.

      [41]劉源,程偉,董吉賀.我國幼小銜接教育政策的演變與反思——基于對1949—2019年相關政策文本的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67-84.

      [42]隋文馨,秦燕,黎紅友.跨界與融合:短視頻時代高校網(wǎng)絡文化育人的價值困境與路徑探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8(02):112-118.

      [43]鄔春芹.西方發(fā)達國家促進幼小銜接的國際經(jīng)驗[J].比較教育研究,2013(02):28-37.

      [44]SON S C, KWON K, JEON, et al. Head Start classrooms and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benefit from teachers’ qualifications and ongoing training[J]. Child Youth Care Forum,2013(42):525-553.

      [45]閔慧祖,王濟民,王海英.政策工具視域下幼兒園“小學化”治理方案研究——基于25份省級政策文本[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21(02):56-62.

      [46]豪利特,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環(huán)與政策子系統(tǒng)[M].龐詩,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141.

      [47]孫科技.政策工具視角下的異地高考政策執(zhí)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9):1-6.

      [48]李艷.國外關于“家長參與”研究的問題域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9(04):83-90.

      [49]李玉杰,趙春穎,李桂云.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2(12):137-138.

      [50]王燕.幼小銜接教育實踐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51]曲晨.小幼銜接中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改進對策[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52]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53]邢西深,許林.2.0時代的學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路徑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05):49-55.

      [54]MARTI M, MERZ E C, REPKA K R, et al.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getting ready for school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chool readiness skill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5):759.

      [55]SUSAN H L, ZUCKER T A, MONTROY J J, et al. Replication of combined school readiness interventions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of head start pre-kindergarteners using remote deliver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21,56(3):149-166.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ublic Comments on the Government’s Guidance on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by the Big Data Text Mining Technology

      LI Juan LU Lu PENG Xiaomei ZENG Yi WANG Shuqi

      (1Education Schoo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2Beicheng Kindergarten of the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511400 China; 3Finance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government’s education governance. By using the big data text min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selected 30 614 public comments on the government’s guidance on the transition from five official media blogs with the highest popularity in Sina Weib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d them from the text content, discourse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ition is on the stage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which has been influenced by past policy practice and social culture and would hinder the scientifical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relative policies more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 use tools to advanc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 the family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public comments, text mining technolog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責任編輯:黎勇)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
      淺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關注“幼小銜接”
      幼兒園如何做好數(shù)學教育的幼小銜接
      未來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8:27:59
      又看“幼小銜接”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視“幼小銜接”幼兒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談幼小銜接之家園配合
      教師·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農(nóng)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習慣
      考試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3:18:37
      數(shù)學繪本
      惠州市| 西和县| 托里县| 乌拉特前旗| 衡水市| 河北省| 怀柔区| 嘉禾县| 沙洋县| 沁源县| 扶绥县| 疏附县| 宣汉县| 周宁县| 大埔县| 定西市| 吴桥县| 三穗县| 高州市| 威远县| 吴川市| 永新县| 新郑市| 海口市| 宿松县| 葫芦岛市| 铜陵市| 手机| 包头市| 昌都县| 米易县| 许昌市| 中阳县| 宝山区| 那曲县| 视频| 文昌市| 通辽市| 桂林市| 嘉荫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