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岳 孫超
摘要:在體育教學實施改革的今天,分類教學作為高中體育新型教學模式,對改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分類教學方法時,應明確分類教學方法的含義以及重要性,通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組等教學措施,確保高中體育教學成效顯著提升。本文將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分類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淺顯分析。[1]
關鍵詞:分類教學模式? 高中體育? 應用
前言:
體育學科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影響下變得越發(fā)重要,體育學科可以讓學生身體機能得到良好鍛煉,還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擁有強健體魄,提高學生的意志力和體質(zhì)。分類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其實施方法主要是依照學生個體差異,為其設置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分類教學內(nèi)容,推動高中體育教學順利實施。
一、因地制宜,實施課程內(nèi)容分類改革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qū)存在顯著的地理性差異,致使每個地區(qū)應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為此,體育教師在遵循新課標的基礎上,根據(jù)當?shù)靥赜械牡乩硖匦砸约敖?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特點,為學生選擇具有地域性的體育教學課程,使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參與主體。例如,北方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因北方冬季較為漫長且天氣較為寒冷,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側(cè)重冰雪體育教學活動項目,將滑冰、滑雪、冰壺等體育活動,列入到日常教學課程當中,以此激發(fā)學生體育課堂教學參與積極性,改變以往北方冬季較為單一的跑步體育教學訓練。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項目方面,要促進學生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調(diào)動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打破以往常規(guī)的局限性,這樣既能拓寬體育課堂教學選擇范圍,又能提高學生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從多方面促進學生體育能力。[2]
二、因材施教,豐富體育項目分類選擇
高中體育教師除了在項目選擇上深入挖掘當?shù)靥厣w育活動以外,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推薦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這樣既能突顯學生課堂主體參與地位,又能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生身心良好發(fā)展。通常在高中開學初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挑選五個體育教學項目,然后在高二、高三階段將學生自行選擇的體育項目進行分類,這樣體育課程變由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形式,變成主修與選修兩種類型,其中必修課程主要有體育健康知識、跑步、游泳等規(guī)定的體育教學項目,而選修課方面則可以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擊劍、武術、體操、網(wǎng)球等。
三、因人而組,完善體育教學分類組織
在新課改實施以后,高中體育教師應打破以往以班級為單位的體育教學方式,并在體育課程教學組織上,將三個班級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依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合適的體育教學項目,隨后由六名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這樣學生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時,由自己所選擇的體育教學項目,通過因人而組的形式完善體育教學分類組織活動,凸顯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興趣愛好等特點設計教學課程,在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同時,依照學生實際體育水平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深入挖掘?qū)W生內(nèi)在潛質(zhì),將因材施教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發(fā)揮到極致。[3]
結(jié)語:
在體育教學改革深化的今天,高中體育教學在教學改革中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符合當前體育教學改革需求,教師需借助分類教學模式,對當前體育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體育教學項目參與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得以顯著提升,在原有體育教學項目上添加學生喜愛的選修項目,推動終身體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海輝,董翠英.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08):222+224.
[2]薛守峰.分類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6):144+146.
[3]張明.探究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