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在小學階段,由于部分學校不重視安全教育,缺少系統(tǒng)的安全教育讀本,加之家長安全教育意識淡薄,導致小學階段的安全教育出現(xiàn)諸多問題。小學語文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識字教學向?qū)W生講授安全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講授安全救護方法,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培養(yǎng)安全防范意識,使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強化安全意識,進而平安、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安全教育;安全意識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可以說安全問題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于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的小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安全知識儲備量不足,還沒有對安全形成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和思想觀念,不能對危險事件進行預判,加之自身的應變能力較差,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因此,學校要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遇險自救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自覺肩負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使命,既教書,又育人,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增強自救能力,進而保障學生的安全。
一、小學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1. 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開展安全教育,可以使學生習得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遇險應變能力。同時,可以使學生做到自我約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為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適應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適應社會形勢的需要
重視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隨著社會發(fā)展步伐的加快,校園周邊環(huán)境日趨復雜,給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校園踩踏事件、學生欺凌事件和假期溺水、觸電等意外事故時有發(fā)生,這些事件的發(fā)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習得語文知識,還可以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法規(guī)和安全常識,提高學生面對安全隱患時的防御能力和應變能力。
3. 增強安全意識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他們對外界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如不重視用電、用火、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加之生活經(jīng)驗不足,極容易發(fā)生溺水事件。另外,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沾染不良行為習慣。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
二、小學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學校不重視安全教育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僅僅停留在口號或標語上。大多數(shù)教師安全知識匱乏,他們對專業(yè)的安全知識掌握得不多。學校也很少開展安全教育的相關培訓,教師缺乏安全教育技能,無法及時、正確地對小學生進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有些學校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只有在出現(xiàn)安全問題后才去分析原因、總結(jié)教訓,盲目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些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化,操作性不強,這些學校在校園宣傳欄、走廊張貼了有關安全的標語,教師在班會課上也多次開展安全教育,但是這種安全教育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很難引起小學生的共鳴,自然也就無法深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2. 缺少系統(tǒng)的安全教育讀本
小學階段的安全教育包括很多內(nèi)容,如生命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防火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安全等。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缺乏系統(tǒng)的安全教育讀本,教師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較為隨意,或利用網(wǎng)絡資源選取某個主題進行安全教育,或聯(lián)系生活中的安全事故進行安全教育。這些安全知識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安全知識與技能。
3. 家長安全教育意識淡薄
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重視。尤其是在農(nóng)村,大部分家長都外出務工,孩子由祖輩或者其他親戚照顧,隔代教育問題較多。一方面,祖輩認為孩子父母外出務工,孩子與同齡人相比缺乏親情呵護,溺愛孩子,對孩子安全問題不夠重視;另一方面,祖輩文化程度較低,對安全知識的了解少之又少,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更是無從談起,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1. 在識字教學中講授安全知識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漢字中蘊含的安全教育內(nèi)容,使學生在會讀、會寫漢字的基礎上,接受安全教育。例如,在教學“江”“河”“湖”“海”這些漢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幾個字的偏旁部首,它們都與水有關,這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防溺水安全教育,給學生講解一些防溺水常識和求救知識,并告訴學生不要去河邊、水渠邊、水庫邊玩水或者游泳。假如遇到有人落水,要大聲向周圍的人求救,不能獨自跳水救人。識字教學是很好的防溺水教育機會,學生不僅掌握了防溺水的安全常識,還學會了安全技能,以避免在遇到險情時由于過于慌張和恐懼而帶來更大的危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在閱讀教學中講授安全救護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微情節(jié),讓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學習安全救護方法,提高自救能力。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三年級上冊《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評價司馬光的做法。學生積極發(fā)言,大家一致稱贊司馬光的機智勇敢。這時教師可以順勢提出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有小朋友掉入的不是水缸,而是池塘或者水渠,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辦法營救?提出問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說馬上報警,有的學生說向周圍的人群大聲呼救,等等。最后,教師歸納、總結(jié),告訴學生:當別人遇到危險時,我們不能貿(mào)然上前營救,而是要冷靜思考,既保證自身安全,又能營救他人。這樣,學生能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遇到險情應該如何應對,遇到類似情況不會貿(mào)然施救。
3. 在分析人物形象時培養(yǎng)安全防范意識
小學生社會閱歷淺,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會趨避危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人物形象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景陽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主人公武松的形象。他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是當之無愧的英雄。隨后,教師提出問題:當我們面對危險時,應該如何應對?學生紛紛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學生討論發(fā)言的基礎上,引出自我防范意識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要采取正確的自救和自我保護措施,規(guī)避危險,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樹立高度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四、結(jié)束語
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已經(jīng)成為社會備受關注的話題。小學語文教師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安全教育的重責,在教學中既能讓學生扎實掌握語文知識,又要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安全知識,樹立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佩芳.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J]. 廣西教育,2017(33).
[2]劉青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安全教育的滲透探討[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3).
[3]莫莉秋. 安全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建設,2015(8).
[4]石衛(wèi)葉.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實踐[J]. 平安校園,2019(11).
[5]趙曉敏.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