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和大人一起讀”這一讀書欄目的編排,旨在讓小學生在閱讀之初,就能獲得方法上的引領,以及興趣、習慣方面的培養(yǎng)。 “和大人一起讀”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起點,而且這一閱讀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進行系統(tǒng)地規(guī)劃與落實,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曹霞(1973—),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五甲小學。
閱讀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小學生的課文閱讀總量應當超過145萬字,這有助于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健全小學生的人格。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小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興趣,自主閱讀能力較差。因此,教師應當以小學生為教學中心,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通過重視“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教學來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這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朗讀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課文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其文字具有音律美、文學美,其插圖具有意境美。這些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相契合,很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和歡迎。教師在展開“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此讓他們充分感受閱讀的魅力與言語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愛上閱讀[1]。
例如,在教學“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的《拔蘿卜》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流利的普通話朗讀文章,并讓學生在共讀、伴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投入閱讀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兒歌《拔蘿卜》,以此來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并用言語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聽兒歌?老師為大家播放一首兒歌,請你們認真聽一聽,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歌名猜出來。”在播放《拔蘿卜》的前奏時,許多學生還不確定這是哪首歌,等歌詞一出來,他們都能夠踴躍地回答:“《拔蘿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再次播放《拔蘿卜》,讓學生跟著節(jié)拍一起唱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引導學生嘗試獨立閱讀。雖然大部分學生非常熟悉《拔蘿卜》的內(nèi)容,但他們大多數(shù)是聽父母讀,或者通過看視頻的方式了解到這篇課文,識字量較少的學生依然難以進行獨立閱讀,因此在閱讀階段,教師需要通過示范朗讀來降低閱讀難度。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自然段正確標示出來,并讓學生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教師示范朗讀后,需要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朗讀應該確保流利、正確,如果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遇到難懂、難讀的句子,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多讀幾次。在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需要給予相應的評價,比如“聲音洪亮”“普通話標準”等。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男女混讀:“現(xiàn)在我們將男生、女生各分為一組,女生組先朗讀一段,男生組再朗讀一段,讓老師看看你們的默契?!弊詈?,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拔蘿卜》這個有趣的故事,請大家回家后與爸爸媽媽共同讀一讀這個故事,下節(jié)課分享一下你的閱讀感受。”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故事,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
口語能力是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而朗讀不僅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與專注力,還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與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續(xù)寫故事—激活想象思維
在統(tǒng)編版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有著非常明確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文字簡單明了,包含大量插圖,與小學生認知水平低、識字量低的特點相契合。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插圖來激活小學生的想象思維,讓他們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來續(xù)寫故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2]。
例如,在教學《拔蘿卜》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續(xù)寫活動,以續(xù)寫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在《拔蘿卜》的故事中有一個省略號,你們知道在哪嗎?學生閱讀文章后回答:“在第六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后面有一個省略號?!苯處熇^續(xù)提問:“你們知道這代表什么意思嗎?”有個學生說:“代表故事還沒有說完。”此時,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同學們,故事中沒有寫出小貓是怎么幫忙拔蘿卜的,你們可以依據(jù)前面的故事內(nèi)容來繼續(xù)編寫嗎?”學生紛紛表示自己可以。教師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明確寫作思路。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大家認為這個故事是在小貓這里結束的嗎?為什么?”學生在觀察課本圖片后,發(fā)現(xiàn)在第四幅圖中還有一只小老鼠來幫忙,而文章里并沒有寫出小老鼠的故事,因此學生得出:“還有一只小老鼠沒有出現(xiàn),所以故事還沒有結束?!苯處熇^續(xù)提問:“老公公種的蘿卜最終被拔出來了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的人物變化及蘿卜變化后,能夠得出結論:“蘿卜最后被拔了出來,因為幫助老公公拔蘿卜的動物越來越多,蘿卜被拔出來的部分也越來越多,蘿卜最終會被拔出來?!弊詈螅處熆梢宰寣W生獨立續(xù)寫小老鼠拔蘿卜的情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強調(diào)續(xù)編內(nèi)容的句式應與前文相同,由此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格式。在學生編寫完小老鼠的故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狗要叫小貓來幫忙拔蘿卜?為什么小貓要選擇小老鼠來幫忙拔蘿卜?你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規(guī)律了嗎?”有個學生回答:“每次幫忙的人或動物都比前面的體型?。 苯處煈獙@個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提問:“那么接下來還可以請誰來幫忙呢?”有的學生回答:“蝴蝶、蜜蜂、蟲子、螞蟻……”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學生繼續(xù)編寫故事,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直接經(jīng)驗是學生獲取信息、獲取知識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教師帶領學生編寫故事,能夠驅(qū)動其感性經(jīng)驗,對其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與健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故事續(xù)寫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促使學生通過預測文本內(nèi)容,激活想象思維,為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角色扮演—豐富閱讀感受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象思維與感性思維,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分析是一個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其與數(shù)學的具體化、精確化分析過程不一樣,不具備直觀性。在“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實際學情,結合教學目標來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直觀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將直觀思維轉變?yōu)樾蜗笏季S,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認知,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3]。
例如,在教學“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的《拔蘿卜》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只看圖來講述故事內(nèi)容。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自由組織語言,其他學生則需要認真傾聽。在學生分享完自己想象的故事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大家在構思這個故事時,明白了怎樣的道理?”有的學生回答:“人多力量大?!彪S后,教師帶領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由挑選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由此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故事人物的形象。在角色扮演開始前,教師要告知學生表演的注意事項,讓學生注意不同角色在拔蘿卜時的動作和表情,以及走路時的差異。如果有的學生不敢上臺表演,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引導:“有誰愿意扮演蘿卜嗎?這可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哦?!痹诜峙浜媒巧?,教師可以將不同角色的道具戴在學生頭上。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需要記住自己的出場順序,順暢并準確地說出自己的臺詞,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于故事中的出場人物有限,因此不少未能上臺表演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沮喪心理,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演唱《拔蘿卜》,或是通過打節(jié)拍的方式來為表演配樂。教師還可以引導臺下的學生采訪臺上“演員”的表演心得,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表演活動中。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月亮的味道》,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開展閱讀和表演活動,促使學生愛上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在教學“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的文章時,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記憶文章內(nèi)容,還要讓學生明白文章主旨,以及文章中所蘊含的哲理。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文章中的角色,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家校合作—開辟閱讀時空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zhì)教育,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并落實“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家長一同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來,從而為學生開辟新的閱讀時空,通過家校聯(lián)合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4]。
例如,在教學“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的《拔蘿卜》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比如,教師可以書寫一封邀請信,邀請家長到校參與親子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這樣寫:家長您好,誠摯邀請您參加我班“和大人一起讀”的親子閱讀派對。地點為××小學,時間為××月××日××時。親子閱讀派對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有七點。其一,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拔蘿卜》;其二,家長準備一本或多本與孩子共同讀過的書籍,分享共同閱讀的感受;其三,通過小品、表演、朗讀、講故事等形式對書籍中的人物、情節(jié)、內(nèi)容進行再現(xiàn);其四,隨機邀請家庭表演節(jié)目;其五,教師為參與此次親子閱讀派對的所有家庭打分,選出排名前十的家庭推薦的閱讀書籍來進行重點推廣閱讀;其六,開展頒獎會,由所有家長、學生以及教師共同評選出多種獎項,包括“最具書卷氣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書香家庭獎”等;其七,舉互換好書抽獎會。整個活動過程中,請家長注意好孩子和自己的安全。負責人聯(lián)系電話為×××××××××××。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家校本、家長會等渠道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讓家長監(jiān)督孩子的閱讀情況,同時鼓勵家長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教師還可以提倡家長每晚抽出半小時與學生共同展開“每日閱讀半小時”活動,使得親子之間能夠共同開展閱讀,閱讀完后交流感想,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5]。
家校合作是促進家校溝通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構建親子課內(nèi)、課外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確保學生在家也能開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結語
簡而言之,統(tǒng)編版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編排與學生實際學情、認知水平相契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為此,教師需要對文本的教育價值進行深度挖掘與開發(fā),通過朗讀體驗、續(xù)寫故事、角色扮演、家校合作等方式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并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閱讀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東紅.“和大人一起讀”閱讀指導方法談[J].小學語文教學,2022(11):16-17.
[2]王珍嫦.淺談農(nóng)村小學“和大人一起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2(06):31-32.
[3]蘇妙玲.書山有路 “悅”讀為徑:統(tǒng)編版“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實施策略探究[J].教師,2021(15):24-25.
[4]陳秀琴.部編版一年級《和大人一起讀》欄目解讀及操作建議[J].名師在線,2019(28):67-68.
[5]李益友.在孩子心底種下閱讀的種子:統(tǒng)編教材“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教學實踐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2018(3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