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摘? 要】在我國教育革新工作持續(xù)推進的背景下,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被大眾所矚目。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施,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法治修養(yǎng),對于學生的成長能夠產(chǎn)生非常關鍵的積極影響。但是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僅由教師進行講解,可能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在新時期下,教師可以著力調整教育實施方式,能夠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學習感觸。而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靈活組織體驗活動,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基于此,下文就圍繞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具體實施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舉措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我國在教學革新背景下所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教學方式。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之后,能夠讓學生對教學萌生更多期待,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去完成知識探索。但是在組織體驗式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細致的分析,能夠在采取有效引導策略的前提下保證目前的教育實效,所以教師需要思索如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實際優(yōu)勢,在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細化的指導,保證目前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效果。
一、論析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對于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產(chǎn)生的益處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夠產(chǎn)生關鍵助力。首先,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進一步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比如在傳統(tǒng)的教育實施過程中,一般是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直接接受。但是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之后,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行去進行體驗和感受,讓學生能夠圍繞著學科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思索,以此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細致性的學科內(nèi)容探索,深入地感知教師所引入的不同教學主題,以此對于目前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能夠產(chǎn)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其次,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感觸,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比如在組織體驗式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是由教師直白地進行講解。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更為豐富的一些實踐體驗活動,在活動設置之后,學生可以自行參與進來,能夠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去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所導入的一些內(nèi)容,以此能夠增強教學對學生的實際吸引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為深刻的學習感悟,助推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不僅如此,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之后,還能夠構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比如在組織體驗式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是由教師獨斷地去導入不同的知識,學生被動吸收。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階段,教師能夠堅持和諧、平等的教學原則,讓教師和學生在雙邊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圍繞著學科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此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靈間隔被逐漸縮短。
二、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用體驗教學存在現(xiàn)實認知誤區(qū)
在現(xiàn)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仍然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第一點是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比如說教師認為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體驗即可,所以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直接為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能夠嘗試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些不同的問題。在這一教育模式下,教師沒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只是盲目地對學生提出要求,所以這種方式仍然沒有徹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仍然是非常被動的,并且在教師未能科學引導的前提下,可能沒有創(chuàng)造出更為和諧良好的體驗氛圍,有些學生不愿意親身去進行感受和分析,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還不夠強。
第二點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組織體驗式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多樣化的場景打造和模擬。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感知的階段,教師除了直接在課堂上來為學生設置一些不同的實踐體驗活動之外,其實教師還可以發(fā)揮各類技術的優(yōu)勢,或者是能夠嘗試著將教育和生活進行銜接,打造更為多樣化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發(fā)揮機會。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體驗式教學實施階段,可能部分教師還存在狹隘認知,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可能只是以實踐活動為主。在此境況下,可能會導致目前的教學內(nèi)容仍然不夠全面,以此對于目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很難產(chǎn)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探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舉措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實際優(yōu)勢,打造高質量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可以立足于現(xiàn)階段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應用情況來進行全面的分析,能夠在有效調整的前提下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進行?;诖耍挛木蛧@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應用提出幾點可行建議。
(一)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強化學習體驗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僅僅通過教師進行內(nèi)容闡述的手段,無法在學生的腦海中產(chǎn)生深深的漣漪。因此,在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所選擇的教育實施方式則尤為關鍵。比如為了讓學生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積極學習,教師可以嘗試發(fā)揮技術手段的實際優(yōu)勢,擴大教學吸引力。例如在教學“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可以習得:在我國多年的發(fā)展征程階段,遭受了很多的屈辱,但是有無數(shù)的愛國兒女們,他們耗費大量的努力推翻了陳舊的帝制,實現(xiàn)了民族覺醒,使我國在不同戰(zhàn)爭中逐漸取得了勝利,從以往的窮苦落后慢慢變得富有以及強大。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導入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如果僅由教師進行講解,可能學生很難了解到我國在革命歷程發(fā)展中的一些艱辛,很難感受到封建社會對于人民的實際壓迫,所以在教學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嘗試著利用更為先進的一些智能化手段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可視化資源來為學生展示我國在封建社會以及近代的實際發(fā)展進程。在利用清晰直觀的方式來進行展示之后,能夠提高其活躍度,讓其學會通過視頻的方式去了解我國在發(fā)展中的實際變化。借助這一教育實施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革命英雄們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都是由革命英雄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所以自己要學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以此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巧妙設置問題,合理引導學生
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時,教師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應該要嘗試著發(fā)揮自身的指引作用,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主題內(nèi)容,以此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比如在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其實教師可以圍繞著學科內(nèi)容提出一些多樣的題目或者是為學生設計問題障礙,讓學生在得到指引之下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思索,圍繞著學科內(nèi)容展開深入的探討,以此對于學生的個人學習也能夠產(chǎn)生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學習“學會溝通交流”這一部分內(nèi)容。在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在遇到問題時,自己需要主動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在遇到矛盾時需要主動地進行化解,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才能夠了解對方的一些真實想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提出不同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和別人發(fā)生過糾紛,如是否和父母或者是朋友吵過架,在與他們吵架時,自己選擇了什么樣的方式或者是自己做出了什么樣的行為,經(jīng)過了這些不同的吵架和紛爭之后,自己有了什么樣的印象。在提出了這些問題之后,能夠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思考,并且能夠嘗試著回憶自己經(jīng)歷的一些具體細節(jié),能夠在進入真實的情境下不斷地進行思索,以此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其核心本源內(nèi)容,也能夠充分活絡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學習感悟。
(三)組織實踐活動,提升教學實效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直接去進行摸擬體驗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更為豐富的一些實踐體驗活動,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更加細致地去了解到不同的學科主題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驕人祖先 燦爛文化”這一單元時,教師會引導學生了解到我國的一些不同文化,如一些物質文化還有非物質文化等。那么在教學這些文化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不同的文化體驗活動,例如在引導學生了解書法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我國一些書法大家們的作品,讓學生來進行比較,在學生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書法文化的實際魅力。在學生比較之后,教師可以組織體驗活動,比如學生可以嘗試著去臨摹這些不同書法大家的作品。在學生深入體驗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了解到這些書法作品的實際魅力。再如教師在組織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嘗試著延展教育場地,例如在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其實學生除了了解到一些有形的物質文化之外,學生還會了解到一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一些優(yōu)良的精神品質以及精神文化等。那么在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精神文化的過程中,其實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不同類型的體驗活動。比如在我國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傳統(tǒng)美德,如純真善良、友好互助等品德,為了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學習感觸,教師可以組織街道義工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由一位教師負責進行管理,然后每個小組需要進入不同的街道或者是社區(qū),來負責幫助遇到一些困難的居民。在組織這一活動之后,讓學生能夠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問題,以此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助人為樂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體驗之后可以有更為深刻的學習印象,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產(chǎn)生明顯的效用。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科學地進行規(guī)劃,能夠在深入反思的前提下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不足,從多類不同的視角進行思索,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學習感觸,充分發(fā)展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讓學生的人格更為健全。
【參考文獻】
[1]方曉玲.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22(11):143-145.
[2]李鴻圖.芻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的策略運用與分析[J].師道·教研,2021(5):66.
[3]李越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9):4-5.
[4]黃利平.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20,17(6):22.
[5]孫雅萍.《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策略思考[J].文淵(中學版),2019(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