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嬪
摘 要:在實施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如何以教書育人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廣大教師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其中,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種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和社交能力的班級管理方式,能充分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的能力,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整體力量構建充滿活力的班集體。通過對小學班級管理中自主管理的一些策略進行探析,以達到改善小學班級管理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0-0017-04
提高小學班級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強班級管理的工作,可以讓班主任更加輕松自在地進行班級管理,讓班主任自身的能力得到發(fā)揮,為今后的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因此,要正確地改變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觀念,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推動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與進步。
1.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概念
學生自主化管理是學生自主采取的行為,對班級、小組、個人以及各種不同的情況進行控制與協調。小學班級的學生自我管理,是按照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心理需求,按照教育規(guī)律,面向所有學生,在日常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個體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如主體性、合作性、社會適應性等。課堂自主化管理是一種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和利用學生的積極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有更多的參與和思考,提高他們的主人公意識。通過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地體現,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科學的班級治理取決于課堂的主人,而這位主人就是學生本人。在學校的管理中,教師的職責應該是喚起學生做主人的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化管理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當家。
2.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構成
班集體是一個由職權結構、角色結構和信息交流結構構成的基層教育機構。而公開性則是一個積極地對社會環(huán)境進行調整的集體組織的一個重要特點;有序度是保證組織結構與優(yōu)化的關鍵指標。
(1)建立以班級為紐帶的任課教師的集體輔導與協作機制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會定期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評比,并對班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行為進行行為的統(tǒng)一。與學生一同探討在自主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定一個組長,各小組長跟任課教師緊密結合,及時了解各小組學生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規(guī)范教學行為,使得每個小組成員能更好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2)以學生為主體,組建集體自我管理機構
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中,把班級管理變成一個發(fā)揮學生才能的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的沃土。充實班級管理的角色,即維持原有的班委職務,并按班內需求,與同學協商,增設班務崗亭,以確保每一扇窗、每扇門、每件物品、每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要做到人人都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通常,每日班級管理實行“日管理員”輪流制,按班級號數進行輪流管理,每個學期或每月對班干部或班長進行輪流選舉,具體根據各班級的現實情況而定。
3.小學班級自主管理問題
(1)學生對自主管理意識不夠明確,參與度不高
小學生自身的年齡閱歷的限制,對家庭、學校和班級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了解,習慣上受到班主任的管理與約束,對自主管理的能力缺乏了解,也缺乏這方面的認識,對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也不了解,缺乏系統(tǒng)的思考與認識?;顫姾脛邮切W生的天性,在沒有班主任監(jiān)督管理的情況下,他們自身就難以管住自己,會進行一些自主游戲活動,而且學生之間的相互打鬧時有發(fā)生。在班級自治的過程中,小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比較弱,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班級的管理是由班主任和班長負責的,他們只需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違反任何規(guī)章制度就可以了。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班級自治中,師生之間的地位并不平等,在當前的班級管理中,教師的決策總是高于一切,這就造成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缺乏自覺性,難以糾正自身所犯的一些錯誤,對一些班級管理內容缺乏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從而造成了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產生消極影響。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注意通過班會的形式,讓學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識得到加強與提高,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讓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得到訓練與提高,使他們知道該怎么做,并積極地指導他們進行自律。在無意中犯下錯誤時,要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其養(yǎng)成自我管理的意識,并建立起一種集體意識,使其相互協助,促進其共同發(fā)展。
(2)學生缺乏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機會
通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來讓學生進入到自主管理的模式,能夠注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但是反觀當下的管理情況,都是班主任自行進行管理,與時代脫節(jié),與現代教育相抵觸。班主任作為管理者的班級管理方式,會造成教師和學生的不平等感,使學生處于被管理和被服務的狀態(tài)。新課改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權威和順從關系發(fā)生了變化。雖然很多班主任都提倡和鼓勵學生自主,但大部分都是走個過場,并不能真正實現班級的自主管理。班主任的權威仍然占據著主導位置,班級的一些重大決定,都是由班主任來決定的,學生無權決定班級的一些事物。雖然有些班主任基于民主的考慮,也會和學生商量,但最終的決定權,卻是由教師決定,而大部分學生對班級的管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日常管理中,發(fā)現了很多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淡薄,通常只對自己負責的管理事宜稍加關注,卻無法站到班級管理的層面上審視自己,體現不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3)師生之間缺乏及時的溝通
部分小學班主任沒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也不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師生之間沒有太多相同的話題,如果詢問他們的情況,大多是以姓名為基礎,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沒有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不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動態(tài),這樣就難以達到有效的交流與溝通。若性格偏于內斂,不善于交際,那就更是突兀。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的行為習慣很差,不熟悉學校的常規(guī),他們沒有在閑談中和他們建立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讓自己的教育缺乏向師性。
(4)學習習慣差的學生難以管教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的普遍性和嚴肅性,愈是為老師所廣泛關注。班上有些比較淘氣的學生,只要班主任不關注他們,他們就會開始講話,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從而干擾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對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有些學生回到家后邊做邊玩,一直忙到晚上,才勉強完成,給科任老師帶來了許多麻煩。有些學生不愿做任何作業(yè),每次都要家長的武力相逼才肯勉強肯做,家長整天忙著工作,一旦放松對他們的管理,學生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類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上也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班主任面對這類學生缺乏針對性的管理與約束措施,使整個管理過程變得比較困難,學生也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不但影響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也會給整個班級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這一點值得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視,能夠意識到對習慣差的學生的科學管理。
4.自主化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1)積極開展班級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意識
班主任要注意對學生管理理念的更新,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能夠具有自主管理的意識,促進其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進而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定期開展團體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管理和領導力,包括班會、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能使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可以讓學生保持積極、積極的心態(tài),展現出青春的朝氣,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立能力。在整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輔導、協助,使學生能提高對團隊工作的自信心,并能更多地參與進來。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并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但在實施有關活動時,應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開展相關活動時,應積極策劃、組織、具體地開展活動,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并在活動中獲取成就感,增強自信。二是加強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管理自己,要讓學生之間相互進行合作學習,共同管理基本事物,通過與同學的協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從而推動整個班級的發(fā)展。三是學生之間要和睦相處,在活動中要有分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把班級變成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家的感覺。
(2)精心培養(yǎng)班干部隊伍,提高班級自主管理效率
要想建立一個團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就必須要有能力、有責任心、不畏艱險的班干部。在班級中,班主任起著組織和指導作用,而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是最好的幫手。在班級的管理上,單憑一個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班主任要加強對班干部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班干部,才能更好地為班級的管理和建設服務。在培養(yǎng)班干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行民主選舉、選用班干部。在干部任免上面,要讓學生自身參與其中,能夠實行民主管理,選舉自己所認為最好的班干部,這樣每個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能夠得到發(fā)揮,有利于其之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在選舉班級干部時,要注重民主,確保全體同學都能參加,采取民主投票、綜合評價的辦法來選拔和選拔班干部。二是實行班組長輪換制,以強調公平的原則。
在構建班級干部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平等為基本準則,以促進學生公正意識的養(yǎng)成。第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管理才能的同學作為新班級的臨時班干部,并對他們的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第二,臨時班的干部可以選擇自己的助手,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班級的管理,同時也能平衡那些沒有被選中的同學們的心理。在此基礎上,由班主任組織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來讓班級學生得到很好的發(fā)揮與發(fā)展,促使學生對班級管理有新的認識。另外,應該經常實行班干部輪班制,讓一些學生能夠通過班級選舉活動收獲益處,能夠進行自主管理活動,有利于學生自身潛能的提高與發(fā)展。第三,要加強班級干部的集體意識。在實行班級自治的情況下,管理人員會越來越多,但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卻不多,而其他的小班成員,則很少參與到班級的日常工作中,有的時候,他們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班干部。所以這些沒有太多參與到班級事務中的班主任,就會失去工作的動力,對自己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因此,在處理相關事宜時,班主任要向班里的領導傳達并引導班里的主要干部,鼓勵其他班的干部積極參與到班級的工作中,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生活,從而獲得一種歸屬感和成就感,以及對班級的責任感。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是通過對班級進行持續(xù)地管理和完成各種任務而得到提升。班主任不能操之過急,要鼓勵而不是批評,要幫助班干部分析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有信心做好準備,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第四,要注重組織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獨特的活動,只要有可能,就讓學生參與,在活動的時候,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智慧,在合作時,增進與同學間的友誼,使自己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得到增強,促進班級更好地建設。
(3)加強班級建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班主任引導著班級的發(fā)展,引導著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認識與理解,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自我管理是否能夠得到切實地落實。班主任的成長是一個過程,而班級的發(fā)展也是一個過程。另外,一些老師對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存在著偏頗,他們在實施班級管理時,更多地依靠以往的管理經驗,依靠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將學生看作是被管理者,從而忽略了學生主體性。班主任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時,必須進一步探討學生的自主性。青年教師要通過強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和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使自己更好地了解班級的管理理念。同時,新時期的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管理觀念,從傳統(tǒng)觀念上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讓他們參與班級的經營中,自覺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當然,年長的教師也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班級凝聚力。
(4)營造班級文化,讓教室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
第一,建立教室標志,使班級充滿凝聚力。
一個國家有國名、有國徽、有國歌,一所學校有校名、有校歌、有?;?、有校服,一個班級也應該有班名、有班徽、班訓。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實際上卻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想象一下,一個同學驕傲地自稱是某個班級的同學,眉眼之間洋溢著一股自豪。作為“夢想班”的第一任班主任,筆者曾與學生合作為班級取名“夢想班”,寓意著給他們的夢想之翼;班級口號:“夢想、夢想、超越理想、創(chuàng)造完美的團隊、創(chuàng)造卓越的班級”,并共同制作了一枚展翅高飛的星星作為班徽,象征著“讓每一個兒童的心中都有一雙美麗的羽翼。”
第二,精心布置教室,使課堂充滿吸引力。
我們中國人一向注重室內的裝潢和布置,有些文人雅士喜歡在自己的院子里栽蘭種菊、弄石養(yǎng)鶴,以彰顯自己的高尚情懷。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不但能使人身心愉快,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如果教師能為他們營造一個充滿了書香、充滿文化氣息的課堂,那么他們一定會感到身心舒暢,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夢想班”里,筆者和學生把“夢想”作為自己的主題,把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一進入班級,教師就被濃厚的“夢想班”的濃厚的班級文化所吸引?!皦粝氚唷彼膫€大字在教室的正對面墻上十分醒目:一顆星星在翱翔。讓每個人的思想都能在知識的國度中自由地飛翔。在左邊的墻壁上,是筆者與學生一起寫了一份“夢想公約”。右邊的“星光燦爛”臺上,一張張自信的笑容洋溢著青春的氣息,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第三,全班參與制定班級自主管理制度。
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塑造,使其成為有才能的人。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就必須要加強對班級的管理,畢竟班級是一個學生成長很重要的地方。要使同學們有一種在班集體中的感覺,這樣才能管理好班內的事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團隊生活中,都是如此。通過班級自我管理,可以使學生建立起一種“主人”意識,從而達到主動管理的目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從而使其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建立班級自治管理體系時,要做到清晰、合理、切實可行、讓全體同學都能接受。要實現好的班級管理,必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確保每個同學都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來展示自己。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發(fā)現自己的存在,得到同學們的喜愛,并能真正了解班級的管理體系,從而維護班級的秩序。簡單地說,就是讓同學們參加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之中,對班級的一些問題有自己的看法,經過廣泛地征求,將這些建議中的一些合理的地方,保存下來,形成一份班級管理條例的草案,由學生民主表決。通過這種方式,讓同學們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體,從而提高自己當家做主的意識,從而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另外,在班級管理內容的設置上,也要體現班級的積極參與和自主管理,同時要充分顧及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
第四,設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班級機制可以分為“學校評估班主任”與“班主任對學生的評估”兩個方面。在對班主任進行評估時,要注重:一是要建立一個能夠體現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和績效的評價指標。這是由于班主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循序漸進的。二是全面地審視班主任的工作,包括班級的出勤情況、是否兼顧班級事務、管理狀況等。同時,在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評估時,也不能采用一種單一的評估方式,而是要根據不同的評估機制來完成對教師的考評。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標準需要將每個學生的特點體現處理,并進行肯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我肯定,也讓學生間加深對相互的長處、特長的了解,讓每個人的閃光點都可以成為班級的自豪。
5.結語
實施小學班級自主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一致,是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班集體發(fā)展、促進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從學校、班主任、學生三個方面進行了簡要的論述,以期為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郭延政.自主管理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2(05).
[2]陳盼盼.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班級自主化管理策略[J].中外交流,2021(01).
[3]王燕萍.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2021(04).
[4]伍艷萍.實現學生自主管理,提升班級管理效能[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