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
摘 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是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課程,在全媒體時代加強這門課程的教學建設,有諸多的邏輯依據。全媒體時代,應從教育系統理論框架內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的教學建設,提升課程的教學內涵和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堅定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加強文化自信。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140-03
基金項目:2019年度荊楚理工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階段性成果之一(JX2019-082)。
一、引 言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作為馬克思主義課程體系的主要課程之一,其課程建設質量最終要落腳到教學中。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應成為這門課程當下主要的建設任務。當今社會已步入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應該思考如何在全媒體時代下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的今天,提升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依據
在思想、文化多樣化,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具有諸多依據:一是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需要;二是積極應對全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需要;三是響應和順應高校一流課程與學科建設的時代大潮需要;四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的需要。這些不同方面因素的考量,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的依據。
(一)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需要
推進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需要。在高校,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既是所有思政課的一個中心任務,也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政治任務。鑒于此,作為馬克思主義課程體系主要課程之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也應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課程優(yōu)勢,投入到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青年做時代新人的時代大潮之中來。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堅定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作用,加大《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的教學建設就顯得十分必要,尤其是要從教學內涵和方法上,不斷增強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積極應對全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需要
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的教學建設,是積極應對全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需要。這主要是基于全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之間關系而考慮的。如今,推進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建設都需要考慮教學平臺和教學方法,尤其要考慮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課程教學應如何抓住多種媒體帶來的機遇?!恶R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的教學也要認真加強教學平臺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能在信息化時代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下去,進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響應和順應高校一流課程與學科建設的時代大潮需要
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是響應和順應高校一流課程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的需要。建設雙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課程已成為新時代高校前行的發(fā)展方向和重大戰(zhàn)略行動,高校所有學科課程都應責無旁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的重要課程之一,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一流學科、一流課程建設,以此助推一流大學建設,也是該課程前行中必須把握好的教育發(fā)展方向。在此發(fā)展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必須要加大自身的教學建設,以便更好地為高校建設助力。
(四)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文化安全政策的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wěn)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薄案倍种厝羟рx,凸顯了確保國家安全對實現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根本性、基礎性保障作用??傮w國家安全觀的“總體”二字,揭示了國家安全是全面、系統的安全,是共同、整體的安全,強調的是大安全理念,這是對傳統國家安全觀的重大突破??傮w國家安全觀的“安全”是一種大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也重視非傳統安全,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tài)、資源、核工業(yè)、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馬克思說:“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睔v史和現實警示我們,國家動蕩、政權更迭往往始于思想領域的混亂、指導思想的動搖,思想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不僅僅是理論之爭、觀念之爭,更是道路之爭、前途之爭、命運之爭。
在承擔國家安全責任方面,維護和鞏固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高校承擔的主要責任,落實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責任是所有學科課程的重要責任,而馬克思主義學科更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核心學科課程。因此,《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作為馬克思主義學科的主要課程之一,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也成為其重要責任。
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入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等方面的要求,還需要積極完善以下幾個方面。
(一)“三全育人”“五育并舉”“信息化”等教育理念的堅持不足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時,部分教師在開展合作教學、合作育人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夠,導致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堅持不足;部分教師注重從知識層面開展教學,構建教學內容,忽視了對學生情感、能力方面的培育,導致對“五育并舉”“融合育人”教育理念的堅持不足;還有部分教師沒有很好地利用網絡來加速信息化教學的建設,影響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導致“信息化”教育理念的貫徹滯后。
(二)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教育內涵建設不足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時,一些教師局限于在馬克思主義學科范圍內進行教學內容的構建,對跨學科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不足,未充分挖掘出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和職業(yè)教育三大板塊的教育內涵,導致課程的教學內涵建設視域受限[1]。
(三)課程、教學、行動共同體建設滯后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時,建構教學行動共同體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往往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模式,沒有與其他課程教師建構起合作育人、協同育人的聯合行動體,導致該課程的教學參與度不高。
(四)課堂教學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不足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時,由于教師比較注重線下教學課程及教學方法的開發(fā),對網絡課程平臺的開發(fā)不足,導致課堂教學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不足,既影響教學效果,也減弱了該課程的吸引力。
(五)課程教學建設中物質、制度和師資建設滯后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建設時,高校在教學保障和教學督導上并未建構起專門的課程教學保障體系,比如,對教師隊伍教育質量的提升、必要的教育經費保障、專項課程的運行制度保障等問題重視不足,導致專門的課程教學督導與檢查稍顯弱化,使得該課程教學督導不夠精準化、精細化。
四、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路徑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和培育新時代新青年的背景下,加強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的教學建設應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教育系統為研究框架,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系統中每一個要素的建設質量[2]。
(一)樹立“教學供給側改革”“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理念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時,應樹立大教育理念,以此完善和提升該課程教學視域:一是樹立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發(fā)展思路,根據學生的需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塑;二是樹立“三全育人”的理念,積極開展多方面的合作育人課程教學行動;三是樹立與堅持“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理念,提高各個層面的教學要求,豐富和拓展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二)融通專業(yè)、職業(yè)和通識教育的需求,建構高質量的教學內容體系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時,應堅持大教育理念,注重專業(yè)、職業(yè)和通識教育以及“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要求,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加強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而提升其競爭力和吸引力。
(三)建構教學行動共同體,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時,應注重合作育人、協同育人力量的發(fā)揮,積極與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其他課程教師、其他專業(yè)課教師、其他公共課教師建構起合作育人的教育行動共同體,定期開展教學討論和交流,并在教學中真正實現協同育人,不斷豐富該課程的教學內容。
(四)建構網絡教學平臺,推動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智能化
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時,應有大教育的視野,積極開發(fā)線上課堂教學平臺,注重網絡直播課堂與線下課堂教學的同步性,利用網絡信息化、智能化特點提高課程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五)提升師資質量,夯實教學發(fā)展基礎
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時,應注重教學保障和教學督導的專項專業(yè)化建設,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師資質量,健全專項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體系,夯實教學發(fā)展基礎。
五、結 語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在于改革創(chuàng)新。而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在教學內涵上下功夫,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程教學理念、主體、內容、平臺以及保障、督導等要素的合力創(chuàng)新,實現課程建設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桑業(y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程教學的路徑分析[J].老區(qū)建設,2021(18):81-82.
[2] 李鳳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33-34.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