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要】傳統(tǒng)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已難以適應培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為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項目教學法能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明確項目任務、成立項目小組、落實項目評價,以實現(xiàn)項目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應用。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指在教師指導下,將較為獨立的項目給予學生自主實施,學生能在此過程中得到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傾向于計算機實踐的教學,與項目教學法有極高的適配程度,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確立教學主題
項目教學法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旨在解決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現(xiàn)實場景中推進項目實施,解決實際問題。項目情境必須要貼合現(xiàn)實,將學生逐步引導進入項目學習,確立教學主題。首先,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能自然地引出教學主題,其次,能夠改善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狀態(tài)不佳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其對項目本身產生興趣,順其自然地由項目主題深入到項目實施,提升其探究興趣和自主實踐能力。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輔助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伊始,通過多媒體廣播演示系統(tǒng)為學生播放“大數據時代:數據爆炸”的微視頻,視頻的時間較短,具有較強的信息沖擊力,不斷強調數據的重要性,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教師再結合微視頻內容,確立了本課時的教學主題為“了解數據及其特征”。隨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列舉生活中的數據內容,并對數據進行定義,再向大家分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激烈的討論,并給出自己對數據的理解,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定義。
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以短而具有沖擊力的微視頻,讓學生迅速沉浸于情境中,以此確立教學主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中,教師都是直接利用PPT講解,而項目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搜集資料,再告知學生答案,逐層推進教學流程,使學生更有參與感,有自由思考和實踐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項目情境的價值。
二、明確項目任務,提升教學效率
按照項目教學的流程,確立項目主題后,應圍繞項目主題制定項目計劃,讓學生找到明確的項目任務。教師在明確項目任務時,應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合理的分配,讓學生能夠在合適的難度范圍內實施項目,以滿足其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在項目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為引導者,不能代替學生做出所有選擇,在確定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也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選擇空間,有時不應隨意干預學生的選擇和決策,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不同的經驗,提升學生的自我領悟能力,以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應選擇有探究意義的項目任務,且形式也要進行一定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興趣,喚醒其完成項目任務的熱情。進行“數據編碼”的教學時,考慮到編碼的基礎較為重要,且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了經典電影《風聲》中摩斯電碼相關的片段,帶領學生進入數據編碼的學習。教師對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進行比較,為學生布置項目任務,讓學生對比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并制作成表格。學生翻閱教材,隨后在互聯(lián)網搜索資料,自主總結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優(yōu)缺點,并達成了一致共識: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各有千秋,模擬信號技術簡單,但是保密性差、抗干擾能力弱,而數字信號則有較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但技術也更加復雜。隨后,教師向學生布置“模擬信號的數字化實驗任務”,讓學生了解數據編碼的原理。
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了兩個項目任務,都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創(chuàng)意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能夠逐漸領悟其內涵,并直接獲得探究成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采取一定方式解決問題,收獲更豐富的學習成果。學生對項目任務有比較強的責任感,教師利用學生心理展開指導,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任務執(zhí)行行動之中,在創(chuàng)意思考和實踐體驗中建立學科核心能力。
三、成立項目小組,活躍教學氛圍
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項目任務僅憑學生單獨的力量難以解決,而學生個人如果背負較為繁重的項目任務,將會影響教學氛圍,甚至可能會導致學生對項目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應該成立項目小組,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夠與組員進行溝通,互相啟發(fā)靈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信息思維體系,實現(xiàn)項目質量的突破。
教師可以對項目小組進行合理分配,依據信息素養(yǎng)、學習能力、個人性格等標準,組成科學的項目小組,有時也可以按照學生意愿進行小組分配,項目完成效率反而更高。例如,在“認識人工智能”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組,各組內包含一名信息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讓其作為組長帶領其他學生,而性格被動和性格主動的學生在各組內也呈現(xiàn)均衡狀態(tài),這樣能夠保證項目的高效推進。教師在課前提前準備安裝好智能客服機器人,各組與機器人進行聊天,并記錄過程,檢驗機器人的性能,獲得使用感受,并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知識智能系統(tǒng)的結構組成。本身該項任務具有一定難度,但是在小組內所有組員的合作探究下,其難度大大降低。
教師以科學的依據將學生分配至各個項目小組,并充分考慮人員配置的互補性,形成能力均衡的項目小組。而項目小組的研究對象為網絡中常見的智能客服機器人,具有生活感和親切感,每個小組能在不同的研究對象中,通過項目任務的驅使,獲得共同的成果,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提升其信息素養(yǎng)。教師對學生項目小組構建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可以有效提升項目執(zhí)行效率。學生有了項目研學集體,能夠自覺融入團隊之中,借助集體力量展開學習和探索。
四、落實項目評價,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
項目評價是對項目整體的總結,能直接呈現(xiàn)學生的探究成果。為了讓學生能夠以獲得項目成果為目標,教師必須要告知學生項目評價的依據,讓學生能夠把握項目進度,拿出項目成果。教師也要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在項目結束后為學生提供項目成果展示的平臺,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進行適當反思,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在項目評價的選擇中,應該保證評價的多元化,增加評價主體,以獲得更加全面的評價,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
教師應及時開展項目評價,讓學生有機會展示項目成果,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積極性。教學“數據的采集”一課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數據采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安裝第三方庫,并掌握“程序繪制正弦函數”這一程序的運行結果,使用爬蟲程序采集數據。待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后,教師組織學生去各個網站中使用爬蟲程序采集數據,而網站不限,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網站進行采集。學生自由開展數據采集任務,獲得良好的進展。隨后,教師再開展項目評價,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采集的數據。學生輪流展示了淘寶網、豆瓣讀書等網站的xls數據,而教師以優(yōu)先給出正面評價為原則,進行即時評價;教師評后,再讓學生自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形成較為全面的評價結果;最后教師再綜合三個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計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由探究,為學生提供了項目成果展示平臺,并同時開展項目評價,一方面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肯定學生的努力,還能讓學生及時反思自己,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對項目成果不斷優(yōu)化,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以達到更高的項目標準。教師指導學生展開項目執(zhí)行評價活動,需要體現(xiàn)互動性。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是理論教學的突破,更是實踐教學的深化,學生必須通過項目教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只有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才能真正形成信息技術素養(yǎng)。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師應對項目教學法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使其更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禮恒.項目化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9(33).
[2]耿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以“數據的計算”教學為例[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07).
[3]王燕.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的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