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融合教學的思想,將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結合在一起,從教學流程、教學工具、教學方式這三方面入手研究,提升教學效率。這些方法都巧妙利用了信息技術,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融合教學;小學美術
融合教學的特點是將有著內在聯系的不同學科合并成一門學科。由于美術教育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美術作品是形象美和形式美的結合,其作品展示能將人帶入美的意境,而信息技術的特點也是具有直觀形象性,能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現美。故此,教師可以采用融合教學的方法,將信息技術和小學美術教學結合在一起,從教學流程、工具、方式這幾個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
一、指向高效課堂,談美術融合教學的流程
1.欣賞導入,調動積極心理
在融合教學中,教師要將信息技術和美術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導入階段、繪畫指導階段和作品展示階段都融入信息技術,這樣才能有助于構筑高效的美術課堂。在欣賞導入階段,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術作品和輔助理解的資料,這樣能構筑具有趣味性的試聽情境,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
在學習“美麗的園林”時,園林美學知識雖然是靜態(tài)的,但是多媒體課程卻是動態(tài)的,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知名的古代園林通過視頻展示給學生。當學生多角度看到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個園等園林素材時,能激發(fā)他們對古代園林的好奇心。這時候多媒體課件可以順勢提出一些問題:“欣賞了這些唯美的古代園林,你是否對江南園林的特點有了整體了解呢?能否用具體的詞句形容一下江南園林?”“在課件中,除了江南園林以外,還展現了故宮等帝王園林,你覺得江南園林和帝王園林的建筑特點有什么不同?能否從文化角度入手,說說這種差異性是如何產生的嗎?”“在欣賞了各種不同種類的園林后,你是否也對園林之美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要你自己設計一個園林,你會如何做呢?”這三個系列問題從整體概括、對比分析、自主設計這三個角度提出疑問,能讓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進入到后續(xù)的自主探究活動中。
2.動畫示范,發(fā)展抽象思維
在美術課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臨摹創(chuàng)作以外,還常常會傳授一些繪畫學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常常會比較抽象,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刻,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動畫示范的方式,將抽象的繪畫知識轉化成動畫,這樣能讓學生在具體觀察、深度感受的基礎上,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逐步理解這些繪畫學知識。
在學習“綜合版畫”的時候,教師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分別展示了版畫的種類、性質和表現手法,并展現制作版畫的具體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在課件中首先展示《兩棵樹》,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小組討論,說說該影片運用了什么畫種,如何看出是版畫?此后在課件中展示各種不同的版畫,并展現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版畫,讓他們結合圖片簡述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過程是什么。學生還要結合諸多不同的版畫種類,說說版畫按照什么來分類。此后再給學生展示KT板版畫的材料,了解其制作過程、技法特點等。學生要分小組展開活動,以“海洋”作為主題,進行版畫創(chuàng)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動畫示范下清晰地認識了版畫的特點,并掌握了制作技巧,他們可以將其轉化為抽象的知識,在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版畫。教師可以將創(chuàng)作的具體過程設計成微課,在授課期間播放給學生看,在課件中可以圍繞創(chuàng)作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說明。學生一邊觀看動畫示范,一邊模仿創(chuàng)作,他們能更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3.網絡展示,獲得立體反饋
在作品展示階段,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將作品上傳到網絡上,他們不僅能得到同學的點評,同時也能接受家長、其他網友的建議。這樣學生就能獲得立體反饋,這有助于他們提升自我判斷能力和欣賞評述能力。
在學習“廣告和招貼畫”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環(huán)境保護”這個主題,創(chuàng)作一幅公益廣告,并利用網絡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在學生初創(chuàng)階段,他們可以利用微信進行互動交流,各自介紹一下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他們也可以從其他同學的身上得到啟迪,調整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豐富創(chuàng)作內容。在具體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鼓勵他們利用互聯網搜索信息,并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去相關的貼吧、網站提出問題,搜索答案。在成品展示階段,學生則可以將作品上傳到班級的公眾號上,傾聽其他同學的評價。如果有其他網友、家長看到該作品,他們也可以通過網絡留言,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學生要整合這些觀點,進行分類總結,按照優(yōu)缺點、針對角度等進行分類。如有學生發(fā)現不少人都提到自己的作品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作品中元素太多,使人眼花繚亂,卻缺乏焦點。那么在后續(xù)創(chuàng)作其他廣告的時候,就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并進行合理調整。在諸多網友的點評中,學生總結了自己作品的優(yōu)缺點,他們后續(xù)可以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二、基于認知特點,談美術融合教學的工具
1.高拍儀,渲染生動情境
在設計信息技術和美術融合的課堂時,教師還要巧妙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在選擇工具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一些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的工具。由于小學生大多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利用高拍儀,進行實物拍攝、投影、錄影錄像,將繪畫過程具體呈現出來。這樣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花兒朵朵”的時候,教師結合當時的時令特點,展示具體的鮮花,用高拍儀進行實物拍攝,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了解這些花朵的具體形貌特點。此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欣賞感受的基礎上認識花朵的結構特點。利用高拍儀實時解剖,將不同種類的鮮花分割成不同的部位。學生清楚地看到花朵分花瓣、花萼、花托、花柄、花蕊這幾個部分。此后再采用花朵紋飾和花朵實物同時呈現的方式,讓學生說說花朵紋飾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哪些花朵的構件,從哪些地方能看出紋飾呈現的是什么花朵。教師通過錄影錄像的方式,具體呈現了運用夸張法、簡化法、透疊處理法、平面處理法、添加法等方法進行加工的花朵紋飾,讓他們清楚地看到花朵實物如何轉化成紋飾。最后,學生則要結合所學的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花朵紋飾。美術不僅是一門視覺藝術,而且也是一門造型藝術。教師可以用高拍儀展現各種實物和創(chuàng)作成品,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
2.微視頻,指導實踐操作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微視頻,可以將抽象、復雜的美術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幫助他們更清晰地學習美術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呈現知識、操作演示、具體實踐”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
教師結合“水墨山水畫”這個主題設計了微視頻,設計了“認識水墨、聚焦重點、音樂情境、自主創(chuàng)作”這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認識水墨”環(huán)節(jié),在微視頻中展示了《富春山居圖》等知名的山水畫,通過具體細部呈現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墨線、墨點、墨塊的具體呈現方式。在“聚焦重點”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視頻具體呈現繪畫的過程,展現干、濕、濃、淡、焦等各種不同的水墨繪畫知識,并具體展現握筆和繪畫技巧。在“音樂情境”環(huán)節(jié),在微視頻中播放《高山流水》等音樂,讓學生體會古人通過水墨山水畫想要表達怎樣的內心情感,啟迪他們體會古人高雅的情懷。在“自主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和唯美的山水照片輔助下,進入創(chuàng)作情境,試著結合掌握的繪畫知識,創(chuàng)作水墨畫。運用微視頻,學生掌握了水墨技法,體會了文人雅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有了初步了解。在制作微視頻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合音頻、文本、PPT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媒體,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除了呈現美術知識以外,還可以將文化、德育方面的信息融入到微視頻中,豐富教學內容。
3.智慧板,建構交互環(huán)境
智慧板指的是利用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信息化工具,構筑智慧的交互環(huán)境,讓學生圍繞美術知識互動交流,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構筑多元感官互動、隨時隨地交流的智慧課堂,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在學習“非洲雕刻藝術”的時候,教師構筑了智慧課堂,引導學生進入多元交流的學習環(huán)境。在“收集信息”環(huán)節(jié),學生先利用互聯網搜索各種非洲雕塑作品,了解非洲雕塑的特點是什么。他們要將收集到的資料上傳到班級信息資料庫中,并分門別類地整理,給各種資料設計關鍵詞,以便后續(xù)學習。在“網絡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微信發(fā)布若干任務,學生要結合資料庫中的信息和伙伴討論交流,嘗試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非洲雕塑的典型特點是什么?非洲雕塑和其他地方的雕塑在內容、創(chuàng)作技法、表現形式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認為非洲雕塑是否能展現出非洲獨有的文化特色?在“創(chuàng)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要結合自己對非洲雕塑的了解,模仿其創(chuàng)作風格,自創(chuàng)一幅雕塑作品。學生可以將其雕刻出來,也可以繪制平面圖。他們將作品上傳到網絡上,并展開互動評選,看看誰的作品最能體現非洲雕塑的典型性。
在智慧課堂中,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美術知識、交流創(chuàng)作思想、展示創(chuàng)作作品,這樣能讓他們進入多元互動的課堂,產生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三、創(chuàng)新結構模式,談美術融合教學的方式
1.翻轉式,鼓勵自主探究
如果能將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融合在一起,課堂表現形式就不再是教師直接灌輸知識,學生模仿創(chuàng)作可以安排一些新穎的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構筑翻轉式課堂。
在學習“水墨改畫”的時候,教師設計了翻轉課堂。學生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學習,在課件中展現了《故鄉(xiāng)的夢》和根據該作品改畫的水墨變體畫,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這兩幅畫有什么不同之處。此后,課件還展現了高更的《高更你早》和夏加爾的《故鄉(xiāng)的夢》,介紹了兩位畫家的生平和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兩幅作品的藝術特點。后續(xù),課件還展示了水墨畫的各種創(chuàng)作技巧,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從《高更你早》和《故鄉(xiāng)的夢》中選擇一幅作品,用水墨改畫的形式創(chuàng)作。在回到課堂后,學生要圍繞改畫過程中遇到的困擾互動討論,試著解決問題。翻轉課堂能更充分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也能讓學生專注于基于項目的學習,讓他們共同研究并解決問題,從而提升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
2.慕課式,拓展知識空間
利用互聯網的交互性和信息共享性,教師還可以構筑慕課式課堂。慕課是一種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學生可以在慕課網站上搜索和美術有關的知識,并自主學習。
“玉石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所以教師可以設計慕課式課程,引導學生上網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自主學習。教師推薦學生去“中國大學MOOC”網站搜索和“玉石”有關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課程。有的學生對如何鑒賞玉石,提升自己的美術修養(yǎng)很感興趣,這些學生可以選擇“玉石文化與寶玉石鑒賞”這個課程,該課程能讓學生了解玉石的類型、玉石的鑒賞知識,學會識假、辨假,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還有的學生對玉石雕刻十分感興趣,這些學生可以選擇“玉石雕刻基礎工藝”課程。該課程介紹了玉石的雕刻技法,學習者還可以進行虛擬仿真實踐活動,能提升他們的實際創(chuàng)作能力。還有些學生對玉石文化的傳承和歷史很感興趣,他們可以選擇“中國古玉器和玉文化”。該課程將歷史考古和玉石鑒賞結合在一起,能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慕課課程整合了各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各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可以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時間、空間限制,利用互聯網在家中進行系列知識的學習。
3.項目式,引導深度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多媒體課件發(fā)布任務,學生則在團隊合作和深度學習中嘗試解決問題。
結合“現代建筑”這個主題,教師設計了項目式教學活動,安排了兩個學習項目,引導學生從賞析現代建筑過渡到自主創(chuàng)作、設計現代建筑,促使他們展開深度學習。項目一以了解現代建筑為主,學生要和同學通過上網瀏覽、實踐調查等方法,了解現代建筑的特點是什么,運用了哪些新造型、新技術、新結構和新材料,嘗試評價分析典型的現代建筑,還要寫一份調查報告。項目二則以實踐活動為主,學生要在小組合作中運用紙材,用剪裁、卷曲、拼搭、粘貼等方式設計現代建筑造型。他們要在掌握基本操作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空間想象,設計出獨具創(chuàng)意的建筑物。在各個小組完成創(chuàng)作后,他們要展開“建筑招商大會”,各個小組選派代表,說說自己設計的建筑物好在哪里,創(chuàng)作理念是什么,最后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進入到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中,他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相互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他們同時也完成了知識的自主建構。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構筑美的課堂,設計具有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的教學活動,則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熱情,提升他們的想象力,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美的形象,展開美的創(chuàng)作,提升美的感悟能力。
【參考文獻】
[1]曾嬌.小學美術欣賞課堂多元對話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教師,2020(36).
[2]邱桂琴.讓“體驗”召喚出和諧課堂—淺談小學美術體驗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界,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