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囊螢夜讀》教學為例,論述“雙減”背景下教師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維度著手設計、優(yōu)化和落實任務單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充分利用任務單為小學語文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任務單 提質增效 囊螢夜讀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3-0071-03
“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從字面看,“雙減”減的是量,但最終目的是提質,也就是讓教育回歸本質,提高教學質量。這就意味著,教師實施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學習需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把教與學的研究提高到新的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課堂中做加法、課后做減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打造高效課堂。在這樣的要求下,如何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攻克的難題。
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部分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乏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部分教師仍未從應試教育理念中轉變過來,作業(yè)設計與布置欠缺創(chuàng)意且作業(yè)數(shù)量多,學生在重復練習中機械地完成超負荷的作業(yè)。如此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半p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教師必須摒棄原有的低效教學模式,想方設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作業(yè)布置,切實有效地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筆者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將任務單引入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目標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習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任務單包括教師教學任務單和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兩種,上面載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相關任務,包括任務要達到的目的、方式方法、資源配置、時間要求等。任務單在教育教學中的設計及運用,體現(xiàn)出用教服務于學的教育觀:教師教學任務單可以確保教師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需求上,學生學習任務單可以幫助學生攻克課程學習中的阻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8課《囊螢夜讀》教學為例,探索在“雙減”背景下巧用任務單為小學語文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
《囊螢夜讀》一文篇幅短小,學習難度適中。從編者意圖看,要引導學生從小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學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華民族悠久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經(jīng)典,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yōu)秀文化感情,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過《司馬光》《守株待兔》等文言文,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基礎。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巧妙設計課前、課中、課后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寓意。
一、巧用教師教學任務單,準確把握單元語文要素和課文教學目標
教師教學任務單是指教師結合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在全面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羅列出各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設計教師教學任務單,可增強教師對單元教學目標的整體把握。教師使用單元備課卡進行備課,將單元目標分解到每一個課時,設計學生的課時學習目標,再根據(jù)單元目標和課時學習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和課時作業(yè)。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思考,教師整體把握單元學習內容與評價,形成大單元概念。之后,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特點,設計整合教學內容,進而羅列出本單元及每一篇課文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單,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制訂自主學習任務單。
在備課時,教師可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設計單元教學任務單,羅列出每一篇課文的語文要素教學目標。《囊螢夜讀》一課出自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該單元的單元語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筆者設計了如表1所示的《囊螢夜讀》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作為本課的教師教學任務單。
二、巧用學生學習任務單,高效推進課堂教學
(一)用課前學習任務單保障學生預習效果
課前學習任務單是指教師針對教學任務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清單,用以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課文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目標性和積極探索的主動性,為課堂學習做鋪墊。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預習任務,建議學優(yōu)生帶動潛力生合作探究,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囊螢夜讀》是一篇文言文,學生接觸不多,需要反復朗讀才能讀懂其意思,因此預習時應把生字詞弄懂,才能了解課文大意。教師依據(jù)課文內容和學情設計如表2所示的課前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等方面去預習,提高預習效果。
(二)用課中學習任務單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
課中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指教師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預習任務單后,針對單元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的課堂學習任務,旨在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方便學生在任務型學習中明確每課的學習要點及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任務單中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能力弱的學生提高學習自信心。
在教學《囊螢夜讀》時,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課中學習任務一,引導學生讀一讀,劃停頓。學生讀通課文之后,再根據(jù)任務單中呈現(xiàn)的學習支架,去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歸納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后面拓展學習新的文言文做好鋪墊。最后的組內分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課文故事內容,能力稍弱的學生只要說出課文某一句話的意思即可。教師通過課堂任務單的使用,不露痕跡地落實教學任務,讓學生學起來也更加輕松。
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可設計相對應的課堂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問題獨立思考、交流討論、總結提升,并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由于《囊螢夜讀》一文中講的故事發(fā)生在晉朝,與當今時隔遙遠,學生無法體會當時物資的匱乏,更無法體會車胤勤奮刻苦學習的精神。在教學時,教師可設計如圖2所示的課中學習任務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把想象內容作為練筆填寫到任務單當中。如此一來,既幫助學生感悟到了車胤的品質,還利用任務單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練筆”的機會,教學過程讀寫結合,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遷移,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學生學完《囊螢夜讀》之后,教師利用學習任務單,為學生提供了另一篇文言文,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新的文言文,鍛煉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三)用課后學習任務單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課后學習任務單是指教師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布置相應的課后學習任務。課后學習任務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在課后進行二次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拓展學習成果。
教師通過課后學習任務單設計布置分層作業(y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自主學習任務單往往以基礎知識、能力提升和拓展創(chuàng)新三類任務為主,供學生自主選擇,以便更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遷移和運用能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課后學習任務單中挑選符合自身能力的任務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緊緊抓住作業(yè)的育人功能,設計基礎型、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作業(yè),并以作業(yè)自助餐的方式推送給學生。另外,教師布置課后學習任務時,應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
為了檢查學生《囊螢夜讀》一課的學習效果,教師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背誦課文、分享故事和推薦閱讀課外類似故事三種不同層次的任務,作為學生的課后學習任務,學生可根據(jù)個人能力,選擇其中一個任務完成即可。這種分層菜單式課后學習任務,能幫助能力稍弱的學生鞏固本課知識點,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加閱讀積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的積極性。
“雙減”不是學生課業(yè)負擔的簡單減法,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讓學生回歸課堂主陣地,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師教學任務單和學生學習任務單,對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練習進行一體化教與學的設計,通過任務驅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化“雙減”為“雙贏”,切實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羅剛淮.小學語文學習單的類型與設計探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5(9):57-59.
[2]潘曉芬.淺析“學生本位”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學習單設計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1(18):66-67.
[3]逢蕾.巧用學習單,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J].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22(1):71.
作者簡介:劉宏(1978— ),廣西博白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韋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