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文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引導學生把握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增強學生語文思維。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文本細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遍喿x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教學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巧妙運用文本細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小學高年級學段的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知識積累,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但是學生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在意義還是有較高的難度。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可以借助文本細讀來構(gòu)建學生、教師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其中心思想。文本細讀既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也滿足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借助文本細讀能夠感受真實語文意境,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一、文本細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文本細讀使學生可以很好地深入到文章中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細讀文本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學生要養(yǎng)成耐心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生細讀文本后對文章的領會與掌握會更深刻,養(yǎng)成細讀文本的習慣之后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部分教師過于強調(diào)感情道德教育,將語文課上成了德育課,忽視文本在教材中的真正價值,學生上完課之后沒有理解到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文本細讀教學需要教師對文本有自己的深入見解,并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這樣能夠保障閱讀教學不會流于形式,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頻繁,逐漸增強學生閱讀水平。
3.有利于提升主體思維品質(zhì)
閱讀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課流于形式,忽視了文本這個根基。細讀文本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參悟文本,主動進行多層面內(nèi)涵的挖掘。語文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很多問題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沒有標準的答案,不同人從不同角度對同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同,細讀文本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二、文本細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思維固化,內(nèi)容選擇有所偏頗
教師在進行文本細讀教學時,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就是對細讀內(nèi)容的選擇。部分教師將關(guān)鍵詞句當作細讀切入點或者重點內(nèi)容,卻缺少了對文本的深入挖掘。
2.多重依賴,教師未能直面文本
在進行細讀教學之前教師要先鉆研教材,全面把握好教材之后才能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但是部分教師在文本細讀教學時都是直接根據(jù)教參、教案、網(wǎng)絡資源等進行的,沒有直面文本。教師應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成為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梁,引導學生潛入文本,帶領學生獲得不一樣的細讀文本學習體驗。
3.缺乏認知,教師欠缺文本認知
部分教師對文本細讀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表面,在教學課堂中雖然進行了文本細讀,但并未真正認識到文本細讀的本質(zhì),甚至有部分教師在文本細讀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多。還有的教師對文本細讀存在認識誤區(qū),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沒必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讀,因為文本細讀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都是負擔,小學語文的文章沒有可深入挖掘的內(nèi)容,深入挖掘之后學生也難以掌握,只需要學會字詞句段,能說能寫即可。所以,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文本細讀缺乏真正的認知,沒有認識到文本細讀的實際價值。
4.方法單一,教師欠缺細讀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能夠影響教學的最終質(zhì)量。部分教師會在文本細讀教學時選擇關(guān)鍵詞來切入課堂教學,但是一篇文章的切入點應該是多元化的,單一的切入方式容易形成固化思維,那么文本細讀的切入點應當打破桎梏,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體裁來選擇不同的細讀內(nèi)容。例如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其中平實真摯的情感,教學中可以將文章情感作為細讀內(nèi)容;又例如小說,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挖掘鮮明的人物形象,像《橋》中無私奉獻的老漢,《窮人》中樂于助人、善良的桑娜,等等,小說還借助各種故事情節(jié)來展現(xiàn)人物形象,這一類型的文章可以從人物、故事來作為細讀內(nèi)容。小學教材文本類型多樣,每篇文本都有其自身特色,不能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來選擇細讀方法,學生更能體會細讀文本的魅力。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文本細讀的策略
1.立足教學,多維度選擇細讀內(nèi)容
文本細讀教學要找準教學內(nèi)容,細讀的內(nèi)容要能夠成為實現(xiàn)教師、文本、學生這三方之間溝通交流的窗口,教師要從文本中找出具有細讀價值的內(nèi)容來進行教學,教師多維度的選擇細讀內(nèi)容能夠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率??梢岳梦谋久軟_突處、文本留白處、文本陌生化語言等作為文本細讀教學切入點,達到教學目的。
一些作者在寫文章時常常會故意設計一些矛盾的情境,這種矛盾的內(nèi)容能夠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學生在面對這部分內(nèi)容時會產(chǎn)生疑惑,不能深刻領會作者這樣設置的用意,還有的學生會忽略文本中矛盾的地方,教學文本矛盾沖突處時,教師可以捕捉文本矛盾沖突的內(nèi)容,來引導學生通過矛盾感知文章作者表達的深刻含義。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長相思》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有學生回答:“作者身在前往山海關(guān)外。”還有部分學生回答:“身在前往山海關(guān)的路上?!苯酉聛斫處熢偬釂枺骸澳敲瓷揭怀棠??作者的身還可以在哪?”學生回答:“身可能在山上?!苯處熢偬釂枺骸拔恼绿崴怀?,作者的身又在哪?”學生回答:“可能在船上?!苯處熇^續(xù)提問:“文中的夜深千帳燈,作者的身在哪?”學生回答:“他的身在營帳里。”教師:“總的來說作者的身在征途上。”然后教師提第二個問題:“納蘭性德的心在哪里?”學生回答:“納蘭性德的心在家鄉(xiāng)?!边@里就可以看出文章的矛盾之處是納蘭性德的身在征途,心卻在故鄉(xiāng)。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通過教師驅(qū)動式的提問,細讀文本,品味文本中矛盾的情境,感受作者復雜的情緒。然后教師讓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借助故園的和諧景象與山一程、水一程形成的矛盾,學生理解納蘭性德身心為何“分離”,感悟納蘭性德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與思念家鄉(xiāng)的孤獨寂寞之情,借助矛盾來細讀,分析矛盾、理解矛盾,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2.打破依賴,加強直面文本的意識
細讀文本教學之前教師需要直面文本,用心鉆研文本才能有獨特的見解,明確細讀教學的精要。教師在進行細讀教學之前要直面文本,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充分考量之后結(jié)合相應參考書以及資料來調(diào)整自身的解讀,教師直面文本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的過程。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為例,教師在直面文本時若是單以人類生活的星球為導入點,比較缺乏新意,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教師可以利用地理知識來作為教學引入,或者以《時代周刊》中的年度人物“地球”來引入教學,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之后深入課文教學,讓學生關(guān)注人類生存、人文精神等。教師通過直面文本構(gòu)建出別具一格的導入方式,潛心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奧妙,將文本中具有細讀意義的內(nèi)容進行挖掘并呈現(xiàn)到課堂中,學生在文本細讀教學中更有課堂體驗感。
3.創(chuàng)新認知,提升備課文本細讀意識
教師要創(chuàng)新自身文本細讀認知,在備課時提升對文本細讀教學的意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精準定位教學內(nèi)容,將文本細讀作為教學基礎方式以及重要備課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樹立細讀文本的意識,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將“教教材”變?yōu)椤坝媒滩摹?,革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二是教師要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擴大閱讀范圍、豐富學科知識等,在備課時教師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多加關(guān)注文本細讀的動態(tài)理論變化,課后閱讀一些有關(guān)細讀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教師還要跟隨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自身認知,備課時提升文本細讀意識,豐富自身學科知識與見解。
4.革新方法,靈活運用多元細讀方式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誦讀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之后教師再來引導學生領會文章中的含義與思想等。像這樣粗略閱讀的方法沒有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涵,因此教師要掌握多種細讀教學方法,如擦亮語言,揣摩形式的意蘊;還原比較,感受文本潛在含義;互文參照,領悟深層的韻味等,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時要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文以擦亮語言,揣摩形式的意蘊為例。
所謂擦亮語言指的就是要用語言的眼光去解讀文本,將語言作為出發(fā)點,最后回歸語言本質(zhì),發(fā)現(xiàn)文本中其他人未發(fā)現(xiàn)的語言內(nèi)容。以部編版五年級《威尼斯的小艇》教學為例,該篇課文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這段話很多教師只是粗略地分析了威尼斯小艇的特點,沒有深入進行文本細讀。這樣的教學只關(guān)注文本中的語言內(nèi)容而忽略語言形式的細讀教學,教師在進行細讀教學時要將語言擦亮。對于上面這段話的語言,首先這三句話都用了“像”字句,第一句“像”不是比喻句,是因為獨木舟與小艇屬于同類,但是作者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形容小艇,這樣更利于人們理解,后兩句屬于較典型的比喻句。這幾句話雖然都是“像”字句,在表達的方式上卻有微妙的變化,用的詞匯不同使得句子在語言節(jié)奏上不會顯得重復與呆板。語言節(jié)奏的變化與小艇本身在河道中的行動變化相吻合。第三句話在語言長短上的搭配,輕快與靈活是兩個短詞,中間沒有被隔開,讀起來更有韻味,如果改成“行動既輕快又靈活”,再讀就沒有原本的特色。文字都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家匠心完成,利用微妙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細讀文本,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微妙聯(lián)系,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
小學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文本細讀閱讀教學的把握,不要讓閱讀教學流于表面,也不能過度解讀文章,學生通過文本細讀加強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時還掌握了閱讀的技巧,有效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往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師騰.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價值與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3).
[2]黃坤林.利用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2(13).
[3]陸偉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文本細讀[J].教學與管理,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