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簡簡
內(nèi)容摘要:曹禺創(chuàng)作的《雷雨》在我國戲劇史上有著耀眼的光芒,是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具有著獨特魅力的一部經(jīng)典戲劇?!独子辍罚ü?jié)選)也成為了高中語文課本的戲劇板塊里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人物的語言是劇本要素的核心,透過語言來洞悉人物的個性和內(nèi)心、推動戲劇沖突、體會作品深層蘊意是劇本欣賞的基本途徑?!独子辍氛Z言藝術(shù)表現(xiàn)為其獨特語言的深層次、沖突性、詩意化特點,在融入傳統(tǒng)繪畫和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其語言特色,采用由言入文、調(diào)動經(jīng)驗、多元評價的語言教學策略,以深刻體會作品語言內(nèi)涵,感悟戲劇獨特的語言創(chuàng)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雷雨》 戲劇語言 語言教學
1979年,《雷雨》(節(jié)選)作為戲劇的經(jīng)典之作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然而,在語文教材中,相對于其他體裁,戲劇選文數(shù)量少、教學任務輕。在傳統(tǒng)戲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把語言當作一個工具,用來分析與概括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旨內(nèi)涵。作為戲劇文本的載體——語言,其主體性大大減弱,不僅淡化了戲劇課堂的語言教學,也使得戲劇課索然無味。因此,在戲劇《雷雨》(節(jié)選)的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其劇本語言的充分挖掘,使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呈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中。
一.《雷雨》的語言藝術(shù)特征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凝聚著高度戲劇化的文學語言,蘊含著深層性、沖突性、詩意化、音樂性,并帶有繪畫色彩。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在劇本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讀者內(nèi)心深深的震撼。
1.《雷雨》劇本語言的獨特魅力
1.1對話語言的深層感
戲劇本質(zhì)上是寫對話的藝術(shù),講究語言的凝練含蓄、意蘊深層?!独子辍穭”菊Z言的深層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是言外之意,即“潛臺詞”,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繁漪面對周萍出走,不顧慮自己的兒子周沖也在,當場反問周萍:“這是理由嗎,萍?”周萍眼睛躲閃,說不出話,就像是承認要拋棄繁漪?!拔遗履闶悄懶“??”“這屋子曾經(jīng)鬧過鬼,你忘了。”繁漪暗里提醒著周萍:如今你瀟灑離開,卻忘了我們曾經(jīng)在這屋子里的相愛。昔日的回憶在警告著周萍,讓周萍不敢離開這個家。透過這看似簡短的對話,也可以看出曹禺在語言創(chuàng)作中的凝練、含蓄,話中有話,令人不禁要多加揣摩。
另一方面是言不由衷,即說的話與內(nèi)心不相符,可謂言在此而意在彼。周樸園盡管接受著資本主義的熏陶,卻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思想,從骨子里散發(fā)出虛偽、自私。當周樸園重逢魯侍萍后,侍萍想見萍兒,周樸園說到:“我叫他,他就可以下來見你。不過是——(頓)他很大了,——(頓)并且他以為他母親早死了呢?!敝軜銏@雖然表面答允,實際上怕侍萍的出現(xiàn)破壞了周家的寧靜。他的回答言不由衷,兒子以為母親早已去世,暗示見面將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封建家長的自私與冷酷的形象也鮮活的展現(xiàn)出來。
1.2動作語言的沖突性
透過動作化語言,引出精彩的戲劇沖突?!独子辍返诙恢?,周樸園與侍萍在周公館,他不知道這個女人是被他遺棄的侍萍。當看到她熟練地關上敞開的窗戶時,周樸園(忽然覺得她很奇怪):“你——你貴姓?”魯侍萍答:“我姓魯?!碑斔勂鹈饭媚飼r,周樸園(抬起頭來):“你姓什么?”侍萍回答:“我姓魯,老爺?!碑斅牭绞唐己托『⒆佣歼€活著時,周樸園(忽然立起):“你是誰?”侍萍說道:“我是這四鳳的媽,老爺”當知道侍萍就在此地時,一句“老爺,您想見一見她嗎?”他連忙說幾個不來果斷拒絕。當提到綢襯衣上的一朵梅花和“萍”字時,周樸園(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當知道面前的人就是侍萍時,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痹谖覀兩钪?,回答自己的姓氏和身份本是尋常事,周樸園的回答卻異于常人。他一連串的質(zhì)問,以及肢體動作的細微變化,展現(xiàn)他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緊張和恐懼的內(nèi)心還要保持外表的鎮(zhèn)定。語言自身沒有動作性,劇作家靈活運用語言表達形式來展開戲劇沖突,使語言蘊含動作性。
1.3抒情語言的詩意化
《雷雨》語言的獨特藝術(shù),既體現(xiàn)在激烈緊張的戲劇沖突中,也體現(xiàn)在詩一般的抒情風格里,像詩一般引人無限想象,深刻體會主題的含義。
營造詩的意境?!独子辍分械闹軟_是“煩燥多事的夏天里的一個春夢”,在《雷雨》悶熱的環(huán)境中,他就是個不搭調(diào)的存在,在美的夢里活著。17歲的男孩的內(nèi)心充滿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博愛的幻想,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形成鮮明對比。他批判和反抗父親對他的壓迫,盡管他的“反抗”帶著幻想,他的世界帶著縹緲、虛幻,注定要被現(xiàn)實擊碎。但是,他的幻想世界使四風沉浸在這詩意般美好的境界,給讀者和觀眾展現(xiàn)美的毀滅,讓人深入情中而感同身受。
運用詩意的象征。《雷雨》中多處運用劇情、人物、場景等營造詩的藝術(shù)氛圍。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意象是“雷雨”,亮得藍森森的閃電、兇惡的雷雨沖洗著、撕扯著,可以體會出雷雨是“殘忍”“冷酷”的象征。作家也將詩化的意象融入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繁漪的性格里也帶著“雷雨”的影子,敢愛敢恨、敢說敢做,繁漪的語言像利落的刀、鋒利的劍,毫無顧忌。她愛周萍不顧一切,當周萍背叛她愛上四鳳時,不擇手段來報復。她的性格就像雷雨般藏有突發(fā)性、急促性和猛烈性,她痛苦最深,恨就像雷雨爆發(fā)最疾、最猛?!独子辍奉}目的本身就富有著深刻的含義。
2.《雷雨》劇本語言的繪畫色彩
曹禺的《雷雨》表現(xiàn)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他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留白應用其中。留白常用于中國書法和繪畫的布局,畫面不能過于緊湊,適當留出空白,引人無限想象。戲劇作品中的“留白”,即在作品中留下一段空白,戲劇情節(jié)不僅將變得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飽滿,引發(fā)觀眾想象與共鳴。
塑造鮮活人物形象。在《雷雨》中,周樸園與侍萍三十年后重逢周公館,當談及梅姑娘時,周樸園用三個語氣詞“哦”來回答。實際上,他為了表現(xiàn)不動深色的冷靜,用簡單的一個字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作者巧妙運用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來暗示他的心理變化,分別是:“——”“?”“!”表現(xiàn)周樸園的偽善,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本質(zhì),揭露了周樸園虛偽的面具,給予觀眾無限的想象,達到了“留白”的作用。
引發(fā)觀眾情感共鳴。《雷雨》中侍萍看到時隔30年沒有見面的兒子時,侍萍對孩子的思念使得她本能的想說出“你是萍,我的兒子。”但想到如果現(xiàn)在就認兒子,那好不容易平息的家將會又一次悲劇上演。侍萍用同音的“憑什么”來緩解危機,內(nèi)心話也不得已換成了“你打的人的媽。”同樣,留下的兩處破折號,也并不顯突兀。正是這細微之處,反而能體現(xiàn)侍萍的顧慮與矛盾,有助于讀者“補白”,深刻體會母親對孩子多年的思念之情和無法言說的隱忍之心。
3.《雷雨》劇本語言的音樂風格
大量使用重字疊詞。在古時,疊音又稱為“重言”或“復字”。恰當?shù)剡\用疊音詞語,不僅強調(diào)詞語的用意,也能加深對事物的生動描繪。在音律方面,同聲母和同韻母的結(jié)合也能形成一個美的節(jié)奏感。例如《雷雨》中繁漪:“他們漸漸學會了你父親的話,小心,小心,她有點瘋??!到處都偷偷地在我背后低著聲音說話,嘰咕著。慢慢地無論誰都要小心點,不敢見我......(倨傲地)我請你見一見你的好親戚!”其中的“漸漸”“偷偷”“慢慢”“見見”是重字疊音。繁漪的語言旋律是AA形式,類似音樂的樂譜中33、11、66、55等音符,看似簡單的音節(jié)重復,卻起到強調(diào)的效果。在這個雷雨般悶熱的家庭里,像一個充滿壓抑而即將崩潰的琴弦。繁漪內(nèi)心壓抑已久,她用自己的語言來釋放她的個性、呼喊封建專制的壓迫。
巧妙利用雙聲疊韻。雙聲是指兩個相同聲母的音節(jié)。疊韻是指兩個相同音節(jié)的韻母。雙聲疊韻是一種音韻現(xiàn)象,在古代,詩人常常用來增加作品的音樂性和可讀性。雙聲疊韻由聲韻律和音頓律相疊組成,達到和連綿詞一樣悅耳的音效,就如同音樂中的和聲。例如《雷雨》繁漪語言中的“小心”“瘋病”“聲音”“親戚”。從寬泛意義上講,“小心”“聲音”“親戚”的聲母相同,是雙聲。“聲音”“瘋病”的韻母不相同,但也是近似疊韻。曹禺先生精心地排列語言,使得富有音樂的美感,不管是讀起來,還是聽起來都能產(chǎn)生和諧美。
二.《雷雨》(節(jié)選)的語言教學策略
1.由言入文:品析語言過程中把握劇本主旨
劇本作品用人物對話的形式來呈現(xiàn),人物對話通過語言來表達。語言在戲劇中,不僅能深化人物形象、推動戲劇沖突,還能體現(xiàn)深刻的思想主旨,可見語言是戲劇教學中的關鍵核心。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人物臺詞、揣摩臺詞深意,從字里行間來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才能深入文本,有效把握劇本主旨。
品析語言過程中把握劇本主旨。在課文節(jié)選部分中,周樸園口中的“梅小姐”和魯侍萍眼里的“下等人”是一個明顯的對比。魯侍萍本是一個侍女,周樸園卻謊稱是小姐來詢問下落,可見他有意隱藏身份。面對接下來的謊言戳破,周樸園汗涔涔,內(nèi)心的慌張、心虛匯成一個“哦”字來回答。周樸園一直保留侍萍生前的物品和習慣,以此來懷念侍萍。印象中的這個位高且多情的男人,當聽到侍萍活著的時候,并不是急忙關心侍萍的近況,連見一面都趕忙拒絕。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卻是虛假的懷戀,當?shù)弥^得并不好,也沒有絲毫的心軟,甚至還在擔心自己的名譽聲望。在他的厲聲斥問中,充分體現(xiàn)出周樸園的自私、虛偽。
除了周樸園與魯侍萍之間的矛盾沖突,還有周樸園和魯大海之間的矛盾。在劇情發(fā)展的后部分,他們兩人也未相認,反而可笑魯大海的行為,更沒有資格來和他說話。周樸園手里流著魯大海這些工人的血,兩個人的矛盾更加激烈。周樸園代表的是自私蠻橫的封建資本家;魯侍萍代表的是社會底層的婦女;魯大海代表的是被壓榨的工人階級。他們代表的階級利益都不同,尖銳的矛盾注定是無法避免的發(fā)生。人物形象通過戲劇語言來呈現(xiàn),在對人物語言深入地品析中,我們將這個社會的丑態(tài)、封建舊家庭的悲哀毫無保留的裸露出來。學生在深入劇情文本之下,更容易把握人物情感和復雜的性格,在反復的語言品析中加深對劇本主旨的把握。
2.調(diào)動經(jīng)驗:深入理解劇本語言的深層結(jié)構(gòu)
戲劇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揣摩豐富的人物語言和戲劇沖突,同時借助生活經(jīng)驗、研究資料,反復品讀、琢磨,挖掘文字背后的豐富的意蘊,從而讓學生在戲劇中感受語言的深層性。
在生活經(jīng)驗中理解語言的深層性。在課文節(jié)選部分中,魯侍萍得知周萍是自己的兒子,看著眼前自己的孩子動手打了二兒子魯大海,侍萍不由自主地喊出了“萍”,卻苦于自己不能與孩子相認,改口了“憑——憑什么打我兒子?”這兩處停頓、相同字音的改變,飽含多重含義,她不敢喊出,否則這好不容易平息的家將像海嘯般瘋狂攪亂著水面。侍萍的掙扎與糾結(jié),對孩子的思念卻無法表達的痛苦,在停頓處,人物的感情達到了極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揣摩魯侍萍的潛臺詞語言,加強對語氣、人物性格、情感的把握。將侍萍與自己生活中的母親相聯(lián)系,去體會她身為一個母親的內(nèi)心萬般的掙扎與矛盾。又如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重逢,周樸園冷酷、虛偽的態(tài)度和魯侍萍無助、憤怒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提問:結(jié)合我們的經(jīng)驗,站在周樸園、魯侍萍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選擇。如果換成自己還會像周一樣虛偽、魯一樣的憤怒嗎?學生對人物語言的揣摩,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很容易帶入到情節(jié)之中,還原當時的人物情感和生活情境,與人物情感得到共鳴。
3.多元評價:鼓勵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睉騽≌Z言所展現(xiàn)的不同人物性格,學生也會有多元的評價和闡釋。由此,教學評價的主體不應單一化,不能將學生成績視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加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成為語文教學中的基石。在戲劇教學多元評價中,教師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創(chuàng)造,有助于落實對語言運用的培養(yǎng)。
在學習戲劇語言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周樸園、魯侍萍等人物語言進行舞臺表演,例如周樸園“你來干什么?”和魯侍萍“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這一段富有韻味的對話。學生將劇本語言呈現(xiàn)在表演舞臺上,將虛擬的課本人物語言轉(zhuǎn)到真實的舞臺上,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臺詞的演繹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學生更容易理解人物語言的基本、深層語言含義,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感受臺詞精心設計、環(huán)境布置的巧妙,將感悟和體會化成優(yōu)美的語言。在表演結(jié)束后,學生進行鑒賞分析,圍繞人物情感表演的拿捏是否到位、人物是否立體等來展開評價。教師也可以進行導評提問:“表演是否真實還原了劇中周樸園、魯侍萍等人物形象;表演是否對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jié)有準確把握;表演是否傳達出《雷雨》的主題意蘊;表演是否有創(chuàng)新之處,是否合理?!苯處熞部梢砸龑W生自行采取繼續(xù)表演戲劇或戲劇原創(chuàng),教師也能加入學生的表演中,學生、教師主體的多元化,使表演的熱情更加高漲。
戲劇語言的魅力便在于學生在閱讀中各有不同的感受,在戲劇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讀和劇本創(chuàng)新中,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是學生進行語言運用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加強口頭語言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強書面語言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懷玉.重字疊詞流異彩 雙聲疊韻出華章——《雷雨》語言的音樂性論略[J].名作欣賞,2010,(02):110-112.
[2]千玲玲.試論曹禺的話劇語言藝術(shù)[J].山花,2010,(20):145-147.
[3]任慶玲.從《雷雨》看曹禺劇作的語言特色[J].文學教育(下),2008,(12):50.
[4]魏汝冰.以《雷雨》為例淺析“留白”在戲劇語言中的美[J].戲劇之家,2014,(09):51.
[5]朱千波.《雷雨》語言藝術(shù)瑣談[J].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Z1):56.
[6]王榮慧.中學語文戲劇文學作品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7]袁和平.中學戲劇教學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8]張麗娜.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戲劇類作品教學研究[D].銀川:寧夏師范學院,2017.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本文系湖南省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建設重點項目(編號:HN22JDZDI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