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jīng)驗”。但現(xiàn)在多數(shù)小學生由于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不喜歡課外閱讀,更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閱讀興趣;策略
策略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閱讀自己喜歡的書開始,創(chuàng)造親近書的機會。
很多學校的教室里都建起了圖書角,盡管書還是蠻多的,但是對學生仍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這些書是我們老師定義的“正書”,圖書角里“閑書”太少,而對于少年兒童來說,他們的閱讀興趣更能從“閑書”中激發(fā)。漫畫、兒童文學、動物題材小說、童話故事、繪本、科幻與神話故事等方面的書籍,在激發(fā)學生自由閱讀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正是我們的班級圖書角最欠缺的東西。我們認為,只要思想健康、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書籍都可以閱讀。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必須從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目開始,才能讓孩子有更多親近書籍的機會。
策略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
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幫助學生盡快駛上讀書的軌道。一是要建設環(huán)境優(yōu)美,書香濃郁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二是要建立溫馨和諧的班級文化。教室的墻壁張貼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如“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教室里創(chuàng)立“圖書角”,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充足的資源,并不斷補充和更新,使他們能隨時進行自由的閱讀。三是營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盡量給孩子布置一個獨立、安靜的閱讀空間,家長注重言傳身教,陪著孩子一起靜心讀書,看完以后可以和孩子聊聊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道理。
策略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注重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要教會學生怎樣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怎樣進行閱讀、怎樣查閱資料、怎樣制作讀書卡片、怎樣寫讀書筆記等等。這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就等于交給了他們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1)閱讀方法的選擇。選讀。當我們拿到一些資料時,根據(jù)我們的需要,有針對性選擇閱讀有關(guān)的知識,以便學有所用。精讀。當我們讀一本書,書里的情節(jié)生動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老師可利用這些作品作為依據(jù),指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觀來讀。如:學生在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時,很多學生被這本書中內(nèi)容所感動。因此,在指導學生讀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行沉浸式閱讀體驗。泛讀,指的是快速的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在學生拿到一本書的時候,指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可以前先看看書籍的封面,再閱讀前言、后記和目錄,對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大致內(nèi)容有個初步了解,當了解了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大致指導內(nèi)容后,再來確定這本書該用哪種閱讀方法來讀。(2)查閱工具書。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閱字典,掃除字詞障礙,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3)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學生在讀書時,伴隨著積極地思考,引導學生在感觸深的地方寫上批注;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片段及時地勾畫,以便摘抄;鼓勵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后把自己的體會用文字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就會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策略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活動,多種形式吸引和鼓勵學生閱讀。
近些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在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方面作了大量的有益嘗試。學校建立了圖書室,豐富了收藏的圖書,完善了圖書借閱制度。各班建立了圖書角,共享閱讀資源。每天利用早讀和午讀時間開展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實踐。學校還把每年4月定為讀書月,開展系列活動。如制作讀書卡,開展專題讀書活動,寫讀書筆記,主題征文,開展讀書匯報表演活動,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一個月時間里成了學生展示閱讀成果的大舞臺。班上也搞了不少的閱讀體驗活動。比如:師生共讀一本名著,每周一次的“聽老師講故事”,每月的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還舉辦閱讀手抄小報比賽,講故事比賽、課本劇表演、記者招待會、讀書交流會等等,還設立閱讀摘抄獎,讀書筆記獎,寫作明星獎,設立閱讀博士獎等等這些活動孩子們還是比較喜歡的,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上是有效果的。
策略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
目前,我校用于自由閱讀的時間有早讀20分鐘,午讀的20分鐘,每周有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盡管如此也還是很不夠的。學校積極提倡下午放學后半小時自由閱讀和給家長推薦睡前閱讀時間或者周末親子共讀。同時學校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每周三下午課外興趣課程中,開設開心閱讀、故事會、國學經(jīng)典等有關(guān)閱讀的興趣小組有10余個。讓學生有大量的閱讀時間,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策略六、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書。
什么樣的書適合學生閱讀呢?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低,可以選擇內(nèi)容淺顯、圖文并茂的短小讀物,如繪本、童話、漫畫等;中年級學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能,不僅對動植物世界感興趣,而且對英雄、名人、歷史故事感興趣,應多向他們推薦這類書;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更加廣泛,求知欲更加旺盛,個人的獨特興趣也表現(xiàn)出來了,這時可多向?qū)W生推薦閱讀書目,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積累水平,必須從抓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從抓學生的閱讀量入手,從抓學生的閱讀方法入手,使學生在課余能自主地、積極地選擇有益的讀物進行有效的閱讀實踐,喜歡閱讀,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
[2]《閱讀的力量》:2012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作者:斯蒂芬.克拉生(美)
[3]《愛的教育》: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