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利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形勢下,尤其是在新教材普遍使用的教學背景下,普通高中思政課教師需要在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及時把教材內容教學化,以適應新課標要求。本文從教學實踐角度探討如何學習理解新教材、使用新教材,從而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效。
一、變換角度,學深悟透新教材內涵
新教材既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抓手,也是學生達到課標規(guī)定的學業(yè)標準質量要求的內容載體,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信息載體。隨著新課程新高考的全面實施,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為更好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實踐,教師需要從多角度學深悟透新教材。
(一)從課標角度,審視把握新教材之魂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基礎。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作為新課標落地的重要抓手,其編寫思路、框架內容均體現課標精神。教師應注重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課標文本內容的解析、修訂思路的脈絡梳理和核心內容的學習,這樣可以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吸收教材內容,建構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從而理解課程標準。新課標背景下,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教材間的聯系,從不同層次了解教材為核心素養(yǎng)而編寫、了解教材不同單元和章節(jié)為培育哪種素養(yǎng)而編寫等。
(二)從專家角度,揣摩領悟新教材之意
高中思政課教師通過參加有關新教材的專家講座、學科繼續(xù)教育培訓、教材教與學的教學設計展示觀摩活動,以及學習專家撰寫的有關新教材的書籍和文章等,多角度揣摩領悟新教材編寫理念、編寫依據、框架結構、知識體系構建、邏輯結構,以及貫徹新教材的主線、如何使用新教材等。通過多層次的培訓和學習,高中思政課教師能更準確、更深入地學習和領悟教材,從而嘗試“用教材”并創(chuàng)新教材呈現方式,推動教材知識向教學知識、學習知識轉化,助力教材內容教學化。
(三)從教材角度,剖析把握新教材之線
從新教材的框架構成來看,四冊必修教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總覽和基礎,《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從不同的角度對如何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分領域具體深入的講解?!懂敶鷩H政治與經濟》《法學與人生》《邏輯與思維》三冊選擇性必修教材,重點培養(yǎng)學生以全球視野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運用法學手段處理日常問題、運用科學思維探究認識世界的能力。新教材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采用總分結構,內容更加精練,邏輯更加嚴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要內容。學深悟透新教材,有助于教師實現教材內容教學化,探索完善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二、推陳出新,把握新教材的教學策略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教師要以鮮活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善于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著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打動心靈、感動學生、入腦入心,讓思政課真正成為一門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的課程?!被诖耍咧兴颊n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在教學實踐策略上要把握以下四點。
(一)重視課標學習,內化實施建議
新教材的教學實施建議,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發(fā)展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把學生學業(yè)質量標準細化為具體的教學要求,這就決定了新教材實施建議是新教材的靈魂。在學習、研究新課標的過程中,教師會明白課堂應該講什么、講到什么程度、如何講,以及學生學業(yè)質量如何評價、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何測評、課程實施建議如何使用等。只有讀懂了新課標,領悟內化了課程建議,教師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增強新教材的課堂教學實效。
(二)尊重個性差異,注意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都會有所差別,教師需要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堅持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課堂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情實施分層教學,以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A層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過程和規(guī)律,對這部分學生要求除了掌握課堂基本知識,可布置相應的課堂作業(yè)鞏固學習成果。B層學生基本理解課堂重點,但無法全面掌握知識脈絡,如果課堂時間允許,教師可以把其中比較抽象的部分進行再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C層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一知半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除了在課堂講解,還應該利用課下時間對其進行單獨輔導,借助一些歷史故事或者社會熱點進行答疑解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理解。
(三)重視議題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議題式教學是新課程新教材理念下一種新的重要教學方式,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順利開展的重要抓手。議題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教學活動起著統(tǒng)領性作用。新課標在必修課程的教學提示中列出了35個核心議題,教學評價與建議部分列出了4則議題案例。這些議題不是一般的寬泛性的主題和話題,而是包含著明確的學習任務和要求(主要表現為問題),或圍繞“為什么(原因)”,或涉及“怎么看(評價)”,或指向“怎么做(舉措)”。這些議題學理性要求高,政治性和價值導向性很強,不僅規(guī)范著教材的體系編排與內容結構,也是課堂教學議題設定的“路標”。
(四)注重知行合一,開展實踐活動
高中思政課是一門活動型學科課程,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展過程,體悟知識的意義,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新教材中的不少活動都是典型的、具有示范意義的,在教學活動中能起到借鑒作用。教師整合設計、用好教材內外的活動,有助于學生體驗、感悟活動的教育價值和教學智慧。例如,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的《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一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機構及其組成人員等內容,教師可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為例,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實踐改進需要且行且思、且思且改,才能夠讓思政課堂保持源源不斷的活力。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