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每個小學生都喜歡游戲活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巧妙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將教學內(nèi)容游戲化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化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將道德與法治課堂由價值說教轉(zhuǎn)變?yōu)閮r值探究。游戲活動還能營造出學生喜歡的文化世界,當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文化世界中會自然地敞開心胸,促進學生內(nèi)在道德價值的培養(yǎng)。游戲化的教學在教法學法上實現(xiàn)了由枯燥簡單的道德說教到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完成道德探究的轉(zhuǎn)變,潤物無聲地促進了學生的道德成長,激活了道德與法治課堂,大大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游戲活動? 道德與法治? 激活課堂? 價值探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培訓課題研究項目”立項課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游戲化教學研究》(課題編號:xxdfgg201804)的課題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8-0028-03
游戲活動人人都喜歡,不管是傳統(tǒng)的“老鷹捉小雞”游戲,還是當下令廣大青少年都著迷的網(wǎng)絡游戲,游戲帶給人快樂,吸引無數(shù)人參與其中,為之著迷。在人們的傳統(tǒng)印象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主要是向?qū)W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法治知識教育,課堂一定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對于心智還未發(fā)育完全的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必定是毫無興趣?!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要積極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促進感悟與建構(gòu)。”[1]試想一下,如果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巧妙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將教學內(nèi)容游戲化,那是不是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動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學生能更積極地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促進道德情感的感悟與建構(gòu)。
一、以兒童為中心,變價值說教為價值探究
游戲作為一種活動類屬的德育載體,天然地承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2]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游戲化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事先不給學生預設某種價值觀只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進行道德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充分地自主探究水到渠成地得出某種價值觀。在教學實際中,如果教師先給學生預設一種價值觀就相當于學生在探究之前已經(jīng)有了標準答案,這必定會影響探究的客觀性和探究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4課《同學相伴》的第二個子話題——“不讓一個人落下”中,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初步的集體意識,同時懂得在集體中與他人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讓一個人落下。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不給學生預設相關的價值觀,而是直接出示游戲背景營造氛圍。先讓學生觀看視頻:數(shù)名游客乘一艘游艇出海游玩,可不幸的是在他們即將到達目的地時游艇觸到了暗礁,游客們只好爬到附近的小礁石上。教師順勢引導,礁石這么小,游客這么多,如果海水漲起來了怎么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玩一個“海島逃生”的體驗游戲。全班學生躍躍欲試,積極性和求知欲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教師接著出示游戲方法:1.全班同學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5人。2.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張同樣大小的報紙,小組成員一同站在報紙上把報紙當成“礁石”,把報紙外的地面看成是“大海”,小組成員要一起努力不能讓任何一位組員掉入“大?!崩?。3.當老師說“海水漲上來了”時,各小組要把報紙對折一次,小組成員再重新共同站到報紙上去,要盡力不讓任何一名組員掉入“大海”。4.當老師說“海水又漲上來了”時,各小組要把報紙再對折一次,小組成員再次重新共同站到報紙上去,并盡力不讓任何一名組員掉入“大?!?。? 5.以此類推,哪一個小組把報紙折得最小即獲勝。學生掌握游戲方法后教師出示游戲要求:1.小組內(nèi)不能有人“落水”,有人“落水”的小組就算失敗。2.要注意游戲安全,防止摔倒受傷。學生明白游戲要求后正式開始游戲。教師捕捉典型照片或視頻投屏到大屏幕上,游戲得出勝負結(jié)果后請小組代表分享各自團隊不讓組員“落水”的秘訣。以上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簡單地對學生進行集體意識說教,而是將教學目標巧妙地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在整個游戲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在分組設計上也做到了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體驗游戲中,通過模擬海水每上漲一次報紙就對折一次,“礁石”就越來越小,各小組不讓組員落水的難度就越來越大,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真實體驗到了“只有齊心協(xié)力互相幫助才能不讓任何一位組員‘落水”,最后通過各小組代表分享不讓組員“落水”的秘訣,引發(fā)學生思考,總結(jié)得出每一個好的集體都需要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互相幫助才能共同成長。課堂上教師沒有進行任何的價值說教,學生只是在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升華,集體意識這一價值觀是在水到渠成中形成的。
二、營造兒童文化,培養(yǎng)內(nèi)在道德價值
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寫道“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huán)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fā)展,并展現(xiàn)他內(nèi)心的秘密”。[3]游戲是兒童喜愛的活動,游戲活動營造的是小學生喜歡的文化世界,在游戲活動中學生會自然地敞開心胸積極探究,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在教師引導下自由自在地發(fā)展,實踐證明游戲化教學活動能切實提高課堂實效促進學生內(nèi)在道德價值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6課《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的第三個子話題——“把‘約定做成文明棋”中,將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同學們都喜愛的棋類游戲活動,營造的就是學生喜歡的文化環(huán)境——游戲活動。第一,進行一個班級規(guī)則辨識小游戲。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節(jié)課《大家一起來約定》中同學們的“約定”——班級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把自己認為符合班級規(guī)則的行為涂上綠色,將不符合班級規(guī)則的行為涂上紅色,如上學不遲到、上課認真聽講、不講個人衛(wèi)生、愛護花草、坐姿端正、曠課等,行為內(nèi)容根據(jù)班級實際產(chǎn)生。幫助學生在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上能明確辨別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鞏固學生初步達成的班級“約定”,初步建立正確的規(guī)則意識。第二,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班級的“約定”參照同學們平時喜歡玩的飛行棋玩法做成文明棋。在做文明棋前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情況可以用“前進若干格”來獎勵,什么情況可以用“后退若干格”來懲罰,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前進若干格”與“后退若干格”的意義,提升學生對班級規(guī)則的理解。比如“進2格”的獎勵說明該行為積極向上值得大家學習,“退回起點”的懲罰說明該行為影響惡劣非常嚴重。文明棋的樣式教材中已經(jīng)設計好了學生可以直接使用,教師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另行設計。第三,游戲開始前教師和學生一起先商議出游戲規(guī)則:1.學生每人自備一枚棋子。學生在課前準備自己喜歡的個性化棋子,沒有準備的可用橡皮擦、硬幣等代替。2.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jīng)Q出勝負,由勝方先開始游戲。3.一次擲一粒骰子,骰子正面朝上是幾就將自己的棋子沿箭頭方向前進幾格,棋子如果落在綠色或紅色格子內(nèi)按格子內(nèi)要求接受“前進”或“后退”的獎勵和懲罰。4.先到終點的一方獲勝。讓學生參與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提升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制定規(guī)則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第四,教師指導學生開始下文明棋。學生明白游戲規(guī)則后分兩步進行游戲,第一步,先讓全班同學以同桌的兩人為一組進行雙人對抗游戲;第二步,將全班同學組建為雛鷹、飛燕、駿馬、藍鯨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進行小組對抗賽,按先后到達終點的順序得出本次對抗賽的冠、亞、季軍,各小組的棋子就是用他們小組名稱制作的個性徽章,教師將比賽實況全程投屏到大屏幕,讓每一個學生在座位上就能清楚地知道比賽情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這樣的活動設計讓我們的教學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同學,每一個學生都有真實的游戲體驗。第五,進行完文明棋游戲?qū)贡荣惡笞寣W生說說比賽感悟,比賽中怎么才能前進得更快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讓游戲進一步為教學服務,學生激烈的思維碰撞中深刻認識到要遵守正確的規(guī)則才會“前進”得更快些,從而強化了學生遵守班級“約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本節(jié)課的設計將教學內(nèi)容完全融入到學生熟悉喜愛的文化世界——“文明棋”這一游戲活動中,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從回憶上節(jié)課形成的班級“約定”到將“約定”做成文明棋再到大家一起玩文明棋最后討論玩文明棋的感悟,全體同學在游戲活動中敞開心胸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的心理生活得到自然的發(fā)展,在玩文明棋游戲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生對班級“約定”的無意記憶,又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將“約定”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學生在潤物無聲中樹立起規(guī)則意識。
三、構(gòu)建“在場因素”,促進兒童道德成長
“所謂‘在場因素是指兒童自身的經(jīng)驗、體驗,以及與兒童生活直接相關的因素?!盵4]將教學內(nèi)容游戲化實際上是以“在場因素”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能調(diào)動學生發(fā)言的欲望促進師生平等地對話與交流。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積極思考,輕松領悟和理解抽象的德育內(nèi)容,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促進兒童道德成長。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7課《生命最寶貴》的第一個子話題——“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中,如果想光靠老師的說教就讓學生真正理解我們的生命為何“來之不易”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創(chuàng)設一些游戲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從自身經(jīng)驗出發(fā)切實感受一下生命的孕育過程。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懂得“媽媽孕育我們不容易”增進學生對生命來之不易的理解,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體驗五分鐘媽媽”的游戲體驗活動。本次游戲活動的開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教師營造游戲氛圍。請同學們說說你見過懷孕的人是什么樣子?她們都有什么特點?根據(jù)學生的描述順勢引導學生,那我們就來玩一個“體驗媽媽五分鐘”的小游戲,讓我們來體驗一下媽媽懷孕時的感受。學生雖然見過懷孕的人的樣子,但是懷孕的媽媽有什么感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由此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第二步,出示游戲方法。1.在書包里裝一些書,掛在胸前模擬媽媽懷孕時的樣子。2.做幾個日常中的動作,要注意體會做這些動作時的感受。3.做這些動作時要注意保護好自己肚子中的“寶寶”。讓學生提前掌握游戲方法確保了游戲的順利進行。第三步,指導學生模擬懷孕的媽媽做以下幾個動作,教師及時將捕捉到的典型照片或視頻投送到大屏幕上。1.彎腰撿起掉到地上的鉛筆。2.繞講臺走一圈(模擬孕婦走路、上臺階)。3.彎腰穿鞋并系好鞋帶。4.趴在課桌上休息一會兒。這些都是每個孕婦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會做到的動作,增強學生對游戲體驗的信任度。第四步,交流體驗感受。1.請同學說說自己平時做這些動作和當自己變成孕婦時做這些動作分別是什么感受?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平時做這些動作都很容易,可是變成懷孕的媽媽時再做這些動作就困難多了。2.媽媽懷孕時為了寶寶的健康會改變哪些習慣?因為肚子里有了寶寶媽媽還會關注哪些問題?學生結(jié)合體驗活動懂得了懷孕的媽媽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考慮的都是如何保護好自己肚子里的寶寶。3.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把扮演媽媽的時間延長到五十分鐘或者五個小時、五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你的感受又會怎樣呢?在熱烈的交流討論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本節(jié)課,教師引導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模擬懷孕時媽媽挺著大肚子做各種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切實感受到媽媽懷孕時的不易與艱辛,將抽象的學生不易理解的“生命來之不易”這一抽象概念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得以領悟和理解,學生能真實感受到在生命形成過程中媽媽滿滿的愛,初步形成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珍惜生命的意識,促進了兒童的成長。
可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創(chuàng)設各種游戲活動,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將抽象枯燥不易理解的道德內(nèi)容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潤物無聲地被理解和消化吸收,能將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充滿活力,并最終大大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敏.兒童游戲:德育的重要載體[J].中小學德育,2016(2):12.
[3]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德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