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建 王曉天 李海立
摘? 要:新兵生命觀教育對維護軍隊和諧穩(wěn)定及戰(zhàn)斗力的生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解當前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探索提升路徑,文章經(jīng)過走訪調研,分析海軍訓練機構新兵生命觀教育情況,總結出其存在理念偏差、認識不足、質效不佳等共性問題,從教育目標確立、教育體系建設、教育維度構建等多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以期為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新兵;生命觀教育;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7-0038-04
作者簡介:徐文建(1992—),男,碩士,海軍潛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王曉天(1994—),女,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基地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李海立(1976—),女,碩士,海軍潛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觀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生命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屬于人生觀的范疇,包括生命認知、生命態(tài)度、生命價值等方面[1]。生命觀教育,指的是引導個體正確認知生命含義,進而愛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和發(fā)揮個體生命價值[2]。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生命觀教育可以明顯提升個體的生命觀念,進而影響其行為表現(xiàn)[3]。自19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華特士提出“生命教育”至今,生命觀教育已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關于生命觀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范圍,關于軍人生命觀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見。對近年來海軍士兵生命觀現(xiàn)狀與生命觀教育等相關情況的初步分析發(fā)現(xiàn),正確的生命觀缺失是影響新兵培育質效、影響新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海軍新兵作為海軍部隊的新鮮血液,是未來執(zhí)行海軍各項任務的基礎力量。在職業(yè)生涯伊始,能否具備正確的生命觀,不僅關乎自身生命安全和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更關乎軍隊內部的和諧穩(wěn)定和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
鑒于此,加強對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顯得尤為必要。本研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現(xiàn)狀進行整理,針對目前海軍訓練機構開展的有關新兵生命觀教育的內容舉措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以期為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提供有益參考。
一、開展新兵生命觀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1. 構建“大思政課”生態(tài)體系的題中之意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4]。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構建思政課與專業(yè)課、課內與課外、學校和社會、階段性與終身性相融合的“大思政課”生態(tài)體系,極大地拓寬了思政課建設的視野和格局[5]。生命觀教育是其中應有之義,與軍隊院校和訓練機構開展的思政教育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lián)。首先,理念本質一致。二者出發(fā)點和歸宿均是通過軍人對人生和生命的認知和解讀,使其明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價值取向一致。無論是軍人生命價值的展現(xiàn),還是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都是為了軍人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再次,教育目標一致。培育軍人正確看待自己的生命價值,其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內容,二者都指向培育“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這一目標。新兵培養(yǎng)教育階段,既需要幫助新兵實現(xiàn)“由民到兵”的轉變,認清軍人價值,又要為其以后的職業(yè)生涯打好基礎,即如何正確認識珍惜生命與軍人犧牲奉獻職業(yè)要求之間的“矛盾”。生命觀教育可培塑新兵正確的生命觀念,有利于解決這一“矛盾”,對其認同軍人身份、履行軍人職責、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2. 確保“兵之初”教育走深走實的現(xiàn)實需求
新兵要接納軍人角色、適應軍營環(huán)境,完成身份轉變,離不開一系列相應的思政教育和心理行為訓練等必修、必訓科目。但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新兵培養(yǎng)教育階段,新兵生命觀與生命觀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部分新兵存在生命觀念偏差。一是生命責任意識欠缺,不懂得生命的社會性,誤認為生命是自己的,去留由自己決定,對軍人職責缺乏清醒認識。二是生命意志不強,特別是當遭遇環(huán)境變化無法適應、遇到困難無法擺脫、受到批評無法排解等情況時,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認為自殺能“一了百了”。三是對生命意義理解片面化,認為一次失敗便否定了其生命的全部,自認自身無能、生命無望,對生命意義嚴重曲解。此外,大多數(shù)訓練機構并未針對新兵開展專門的生命觀教育,在新兵入伍思政教育中僅含有少量交叉內容。在心理行為訓練科目實際施訓過程中,生命觀教育的作用并不明顯。新兵隊內日常教育管理和談心交流中,主要關注新兵有無自殺傾向,對新兵生命認知、生命價值等深層次問題關注較少,這既無法獲知新兵關于生命的認識,也無從知曉新兵關于軍人生命價值的態(tài)度??梢姟氨酢苯逃呱钭邔?,新兵生命觀的培塑不可或缺。
(二)可行性
1. “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自覺性便利
隨著“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逐步推進,生命觀教育必將成為思政教育中的一部分。當前“00后”成為新兵的主要人群,“00后”群體的特征在軍營中普遍存在,他們更加開放、自信和國際化,個體意識強烈,權威意識淡化,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兼具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現(xiàn)實價值觀的影響,各種思潮對“00后”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與沖擊[6]。特別是他們思想和心態(tài)尚未成熟,使得思政教育顯得更加重要,此階段是三觀建設的黃金時期。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注重從集體出發(fā),對個性需求不夠重視,對“00后”群體的吸引力偏弱。而生命觀教育從個體實際出發(fā),提倡根據(jù)自身特點發(fā)揮生命價值,增強個體思想政治素養(yǎng)提升的主動性,更加契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思政教育幫助其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生命觀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生命觀教育的理論和技巧可以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 新兵日常教育提供的經(jīng)常性優(yōu)勢
新兵入營后,要在兩個月內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除了開展入伍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新兵隊(連)對新兵的日常教育至關重要。帶兵干部(骨干)作為和新兵接觸最多的人,是開展經(jīng)常性教育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干部(骨干)的經(jīng)常性教育對新兵適應軍營生活、完成思想轉變非常重要。調研發(fā)現(xiàn),在心理健康水平正常的情況下,新兵初入軍營的一個月之內,對部隊的管理、訓練的強度適應水平不同,容易出現(xiàn)心理不適應,懷疑自己的入伍動機,否定自我和軍人價值,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引發(fā)行為失常、精神萎靡等問題。一線帶兵人往往運用談心談話、重點關注等多種方式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因此將生命觀教育融入新兵日常教育,能加快培塑新兵正確的生命觀,使其對軍人生命認知、生命態(tài)度、生命意志等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因此,應發(fā)揮干部(骨干)知兵、懂兵、愛兵的優(yōu)勢,進行日常性生命觀教育。
二、海軍新兵生命觀教育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
生命觀教育在新兵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因新兵培養(yǎng)訓練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困境。
(一)重視程度不夠
生命觀作為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在新兵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并未得到足夠重視。調研發(fā)現(xiàn),海軍訓練機構都制定有預防新兵自殺等情況的相應措施,但對如何提高新兵生命觀并未給予足夠重視,甚至部分基層干部(骨干)不知何為生命觀,對生命觀教育更是知之甚少。部分訓練機構,在整個新兵培養(yǎng)期間,進行過1—2次專門性生命觀教育,而大多數(shù)訓練機構并未開展此類教育。在帶兵干部、骨干的培養(yǎng)中,也未強調將生命觀教育作為日常性教育的內容。還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新兵沒有自殺傾向或自殺情況出現(xiàn),就是生命觀良好的體現(xiàn),對如何提高新兵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處于缺失狀態(tài)。部分帶兵人認為新兵生命觀教育可有可無,思想上并給予足夠重視,是目前新兵生命觀教育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認識重心偏移
調研發(fā)現(xiàn),部分基層干部(骨干)對生命觀教育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將正確生命觀的內涵限定在較低層次,將新兵訓練不積極、學習沒動力、朋友沒幾個、當兵不自豪等現(xiàn)象歸咎為單純的思想問題或心理問題,采用“雞湯”式說教、機械式管教等方法,自然達不到預期效果。正確、積極的生命觀是一種向上、發(fā)展的生命觀,包含對生命的感悟、珍惜、尊重,關注生命與環(huán)境的和諧,遵循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原則,追求生命的意義,注重個體自身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7]。軍人職業(yè)的特殊性,要求軍人生命觀同樣具有特殊性,是一種生死之際、存亡之間能做出正確判斷的生命觀念。對新兵而言,倘若生命觀教育僅僅停留在較低層次,容易導致新兵產(chǎn)生濫愛思想、當兵生活枯燥乏味、打仗時保命為先等錯誤思想,難以打好軍人價值基礎。
(三)教育內容淺顯
當前,專門的生命觀教育并未在新兵訓練機構全面開展,主要依托新兵入伍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少量訓練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交叉內容來體現(xiàn),內容比較淺顯;主要以教員理論講解為主,新兵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缺乏參與性、互動性,很難真正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上課地點局限于機構內部,新兵缺少對生命困境、生命責任的直接體驗,對教員所講的理論知識領悟不深,更缺少對生命價值的深入探究。課堂人數(shù)過多使教員所講的內容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觀性和整體性,力求淺顯易懂,弱化新兵的個體需求,忽略新兵之間的個體差異,教育實效難以判斷。
(四)新兵生命觀培塑質效存疑
新兵初入軍營,其價值觀念、思維習慣等帶有明顯的社會痕跡,既存在樸素的愛國愛軍情感,又受到追求享樂、自由主義等思想的侵襲。隨著生活方式和社會角色的改變,部分新兵對軍人的刻苦訓練乃至奉獻犧牲不甚理解,迫切需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新兵入伍思政教育將重點放在提升新兵的政治素質方面,僅部分內容與生命觀教育的內容有交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維護新兵的心理健康方面,尚未達到積極生命觀培塑的要求。如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戰(zhàn)斗精神等都強調不懼危險、犧牲奉獻,部分新兵感覺缺乏生命關懷,很容易引起恐懼甚至逆反心理,無疑會降低新兵對正確軍人生命價值觀的接受程度??傮w來看,新兵訓練機構對生命觀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加之內容淺顯,方式單一等,很難保證新兵能夠樹立起正確、積極的軍人生命觀,解決好生命價值取向問題。
三、提升新兵生命觀教育質效的路徑選擇
為有效應對新兵生命觀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問題,提升海軍新兵整體素養(yǎng),結合新兵訓練機構實際情況,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生命觀教育質效:
(一)樹立正確教育目標
提升新兵生命觀教育質效,首先要明確軍人生命觀教育的目標。對于軍人而言,就是要在認識自身生命的基礎上,奉獻生命和緬懷生命,把理性的生命認知上升為多樣化的軍事實踐,將自己的生命同國家前途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必要時以犧牲生命為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最高追求[8]。表面來看,珍惜生命與奉獻犧牲是相矛盾的,但珍惜生命不僅僅指物質生命,還包括精神生命,軍人之所以能夠直面危險、義無反顧,正是源于向死而生的精神生命。所以新兵生命觀教育要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核心的戰(zhàn)斗精神為最終目標,讓新兵從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緬懷生命直至敢于奉獻生命逐步過渡。
(二)完善新兵生命觀教育體系
新兵訓練機構要充分認識到新兵生命觀教育的重大意義和實踐需求,構建和完善“組織領導—課堂為主—干部為輔—日常補充”的新兵生命觀教育體系。生命觀教育既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維護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訓練機構在制訂新兵培養(yǎng)教育要求時,要將必要的生命觀教育融入新兵教育中,為落實生命觀教育提供指導性意見。教育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育者的作用,善于將生命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從學員生命主體出發(fā),引導學員主動感悟生命意義,體會軍人生命價值。干部(骨干)在經(jīng)常性思想教育中,須積極發(fā)揮“五同”“雙四一”等規(guī)定的積極作用,了解新兵生命觀現(xiàn)狀,與課堂教育內容相互配合,全時全域引導提升,在新兵日常生活和訓練中,采用分享軍營收獲、參加集體活動、宣講先烈事跡等多種方式,對新兵的生命責任、生命態(tài)度等進行補充教育。
(三)探索多維度教育模式
用多樣化的軍事實踐豐富新兵的生命體驗。信仰不能硬裝到學生的腦子里去,而要通過環(huán)境的作用,喚起學生的某種反映[9]。積極生命觀的建立不是短時間內的理論灌輸建立起來的,為克服理論講授的固有不足,可充分利用針對新兵開展的生動的軍事實踐活動加以強化,用嚴格的日常訓練讓新兵體會自身生命的頑強,用戰(zhàn)場救護訓練讓新兵體會生命責任,用團體對抗訓練讓新兵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體會“犧牲”的價值等。在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中,狼牙分隊的官兵祭奠“犧牲”的自己,便是一種軍人生命實踐教育。
用先進的軍事文化引導新兵的生命認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進的軍事文化具有政治導向、價值引領的功能。新兵訓練機構應充分利用文化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如本單位榮譽室、先進人物事跡等,增強新兵自豪感、歸屬感,認同軍人身份,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邀請老英雄講課等方式展開,還可以組織新兵以表演話劇、講家鄉(xiāng)紅色故事等直觀的方式參與其中,加深其對軍人職責和軍人生命價值的理解及認同。
用積極的朋輩互助強化新兵的生命態(tài)度。新兵個體存在明顯的向群性,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情緒、態(tài)度、行為等很容易相互影響,并與群體趨于一致。研究顯示,黨員對壓力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要高于非黨員,黨員的生命觀更為積極、健康,而這可能與他們所接受的黨性教育有關[10]。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新兵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向周圍人傳遞正確、積極的生命觀念。充分發(fā)揮入黨積極分子、團組織的作用,用集體的力量感染個人。例如組織新兵討論朝鮮戰(zhàn)場上長津湖戰(zhàn)役“冰雕連”官兵的價值體現(xiàn)、“島主”王繼才的價值所在等,引導新兵建立積極的軍人生命價值觀。必要時,可以擴大入黨教育的范圍,將更多的新兵納入學習范圍,在集體中提升生命觀教育的質效。
參考文獻:
[1] 李永兵,李家富. 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價值審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2):61-64+68.
[2] 劉大闖.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4):50-52.
[3] 湯蕓行,孫宏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醫(yī)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01):15-17.
[4] 習近平.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 人民日報,2021-03-07(01).
[5] 蘇玉波,王潔. 著力構建“大思政課”的生態(tài)體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3):33-35.
[6] 楊雄. “00后”群體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的新特征[J]. 人民論壇,2021(10):18-22.
[7] 胡寶忠,王曉磊,孟令波,等. 高校大學生生命觀教育探析[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21(08):117-121.
[8] 張寶來,金洪洲. 加強青年官兵的生命觀教育[J].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軍事科學版),2015(06):49-51.
[9] 杜威. 民主主義與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 張培. 大學生生命觀問題調查與對策研究——基于河南省7所高校大學生生命觀的問卷調查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114-119.
(薦稿人:王曉明,曲阜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