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數(shù)學是來源于生活,且最終應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在教育部正式頒布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中,明確提出了“生活數(shù)學課程是培智學校的一般性課程,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數(shù)學的課程內(nèi)容須“和生活密切相關”,課程目標要促進特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特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和“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的信心”。因此,在培智學校數(shù)學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秉持生活化的原則,不斷提升培智學校數(shù)學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一、創(chuàng)新課堂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建立以及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都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課堂情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培智學生新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根據(jù)相關研究,情感、態(tài)度、興趣等因素對于培智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數(shù)學是眾多學科在生活中應用得比較廣泛的學科,為了更好地向培智學生傳授知識,教師有必要將教學與生活相結(jié)合,把實際情況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案例讓培智學生既能夠?qū)W習到數(shù)學知識,又能夠了解生活常識。這樣做對提高培智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提高上課專注度具有積極的影響。比如,當向培智學生教授“關于1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具體的東西來讓學生理解,可以拿一些棒棒糖,在課堂上示范數(shù)數(shù),然后讓學生自己體驗。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數(shù),然后讓學生數(shù)出來,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可以給予獎勵,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應耐心講解并給予鼓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幾支筆、幾塊橡皮、幾把尺等,讓培智學生去體驗,讓其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相關知識。與過去單一的只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相比,這一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效果也比較顯著。
二、以學生為本
培智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摒棄過去落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了解、掌握培智學生在各年齡階段的特征,從而設計出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安排更為合適的上課內(nèi)容。相對于抽象的知識而言,直觀的信息更容易被培智學生所接受,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內(nèi)容進行挑選,制訂最適合培智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計劃。
教師在向培智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應重視實踐的應用。比如,在學習“年月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傳遞相關知識,然后拿著日歷本讓學生去翻找特殊的月份或者日期。再如,教師在上“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實踐,讓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另一部分學生扮演商家,讓他們實踐體驗中學會人民幣的計算。教師在講解“關于圖形”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黑板是什么形狀的等,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更加具體地吸收有關圖形的知識。
三、與游戲相結(jié)合
過去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為主,在課堂中教師是中心,這種方式單一,效果也不太理想。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教育培智學生的過程中采用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合適的,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幫助學生提高上課興趣,提高上課參與度。與游戲相結(jié)合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游戲的吸引力是很強的,對于培智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對游戲感興趣的這一特點,將游戲與教學相結(jié)合,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yǎng)其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上“九的組成”這一課時,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組進行比賽。教師手里拿九元錢,分別放在兩只手中,讓學生猜自己每只手里各有多少錢。答對了有獎勵,答錯了也要鼓勵學生。把游戲應用于課堂當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對于培智學生,教師需要更加用心地去尋找、選擇、創(chuàng)新更為適合培智學生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