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濤
摘要:情境是高考化學試題的載體,也更傾向于實際化工生產或科研中恒壓體系下化學平衡的計算及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作者借助于化工生產中常見的兩個化學反應合成三氧化硫和合成氨反應,利用數(shù)學思維比較濃度商和化學平衡常數(shù)大小的方法,討論恒壓體系下充入不同反應物和生成物時化學平衡的移動方向,改變僅僅依靠感覺去判斷,為恒溫恒壓體系下的化學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提供科學依據(jù),為化學教學提供了參考,也更好地促進師生理解恒壓體系下化學平衡的情景復雜性。
關鍵詞:數(shù)學思維 ? 恒壓體系 ? 化學平衡移動
“一核四層四翼”指導下高考化學試題的情境常常取材于化工或科研實際,近幾年化學反應原理主觀試題更傾向于恒壓體系下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和平衡判斷。在實際教學中,不少學生對恒溫恒壓下的平衡體系中充入反應物或生成物,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比較迷惑,僅僅只是根據(jù)感覺去判斷。作者以合成三氧化硫和合成氨反應為例,依據(jù)濃度商與平衡常數(shù)的關系,借助數(shù)學方法進行驗證,結論較為清晰,可促進學生們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過程如下。
綜上所述,恒壓體系下化學平衡的移動情況較為復雜,利用數(shù)學思維有助于探究平衡移動的具體情況,也有助于師生更好地理解恒壓體系下的化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