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男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對代數式的課程目標進行了補充:其一,了解代數推理;其二,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代數推理[1],并提出應“適當考慮跨學科主題學習”.筆者試圖以課程標準作為導向,以物理學科的牛頓第二定律作為背景,融合數學與物理學科的知識,進行原創(chuàng)命題,基于新課標對代數推理、項目式學習、綜合實踐進行思考.
關鍵詞:命題;新課標;代數推理;跨學科;綜合實踐
3 思考與感悟
3.1 立足課標,發(fā)揮作業(yè)的評價作用
筆者在研讀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時,有感于其新增的:“了解代數推理;能利用乘法公式進行代數推理.”代數推理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思維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必備能力.在新課標的導向作用下,教、學、評三個方面都應對代數推理有所體現.教學評價決定教學活動的實施,影響教師教學的內容、方式、側重點,同時使學生通過客觀的評價結果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反思,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基于此,應重視代數推理在教、學、評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化呈現.
初中階段的邏輯推理,常常是在“圖形與幾何”模塊,需要學生用幾何的定義、定理、公理等,結合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把題目中的文字信息轉化成符號信息,運用三段論、數學歸納法等方法,由已知推理未知,或是證明某個命題.在新課標發(fā)布之后,筆者開始思考幾個問題:何為代數推理?何為初中生能力所及的代數推理?筆者結合類比幾何推理題的幾個特征對代數推理題作了初步的定位.
代數推理是基于一定的條件,根據定義、運算法則、運算原理,將代數式變形為特定的目標結構用來說理、證明、解決問題的過程.代數推理問題常以代數式的加減乘除運算、乘法公式、簡單的數論、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為背景,以解答題的形式出現[3].代數推理題需要學生把題目中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以便說理;在推理的過程中,需要步步有據,由已知或者已求推理未知;解題的過程中需要體現代數的思想與方法,可以用到三段論、數學歸納法、反證法等推理的方法.
本題可以考查學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 創(chuàng)新命題,體現數學的跨學科應用
新課標指出:“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適當考慮跨學科主題學習.”在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中提出:“欣賞數學語言的簡潔與優(yōu)美,逐步養(yǎng)成用數學語言表達與交流的習慣,形成跨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現代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大多發(fā)生在學科的邊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具有多元化、復合性的特點,只用單一學科的知識無法解決,因此,需要鼓勵學生突破學科邊界、跨越學科思考[4].跨學科素養(yǎng)強調知識的整合與遷移、融合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是學生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筆者理解的“跨學科學習”有三種類型:
其一,用不同學科的知識解決同一個問題;
其二,用一個學科的知識解決另一個學科的問題;
其三,通過一個學科的知識印證另一個學科的知識.
筆者選擇其中難度較低的第三種類型的“跨學科學習”來設計這道作業(yè)題.
本題的背景是高一物理中的運動學與牛頓第二定律.但高一物理課本上并沒有本題核心結論2as=v2末-v2初的證明過程,是默認學生有能力證明的.因此,筆者把運動學背景簡化,變式為初中學生已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以便學生使用數學的知識來印證物理的知識.
本題作為學生提升跨學科素養(yǎng)的一個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與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價值觀.
3.3 改編命題,形成項目式學習的主題
把本題中的物理背景、解釋、補充條件全部刪去,只留下實際問題:
一個小球從高樓降落,經過一定時間落地.運動到一半路程的小球和運動到一半時間的小球,哪個速度更大?
用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問題、獲取解決問題需要的知識、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能夠使學生充分地沉浸到問題的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解決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就成為了學生的一次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詢得出問題的背景、解釋、補充條件,或許能找到更快的方法解決問題,如直接用物理中的公式2as=v2末-v2初,或者使用定積分(面積法).這就類似于數學建模,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結合實際問題的背景,得到有用的公式、信息,利用這些信息進行數學求解,再把數學的答案轉化回實際問題中.這中間經歷的“抽象——分析解答——回歸現實”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數學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人民教育研究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必修第一冊[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蔣壽榮.攻堅克難,狠抓代數推理問題[J].新高考(高三數學),2012(Z1):6567.
[4] 邵俊峰.高中生跨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6(51):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