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闞慧波(吉林省延吉市第六中學)
在初中階段開展德育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道德素質,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搞好了班級管理,學生的整體素質才會得到提高。不過當前,初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并不重視德育,導致其管理效果一般。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初中班主任,也要從德育和班級管理相融合的視角切入,進而實現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有力的助推。
首先,傳統(tǒng)德育工作存在局限性。通過對傳統(tǒng)的教育工作進行分析發(fā)現,雖然目前也會涉及一些德育內容,但都是淺嘗輒止,學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實踐。在初中這個教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很少能夠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所以對于德育知識的實際價值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認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也只是單純地按教學程序來進行,缺乏具體的內容,因而效果不大。同時,當前我國初中學校的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還不相適應,而這樣的矛盾也是影響學生綜合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比如,我國大力倡導愛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但由于目標過于籠統(tǒng),具體落實措施不夠明確,導致當前初中德育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
其次,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德育也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是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必然方向。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每一階段的教學都在關注著學生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價值,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度和學習的熱情。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所以德育的任務也是十分繁重。當前,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還不夠豐富,成效也不是很顯著。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加強師生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認識,讓廣大師生真正參與其中。把德育融入班級管理之中,這恰與我們國家的治國思想是一致的。以德治國的理念主要是通過說服來實現,使每個人都有一種自覺的道德覺悟和思想認識。初中教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班主任更應該重視“以德治學”的思想,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強調理論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能力,從而影響了學校的德育工作效果。此外,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很多教師仍然選擇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相關的德育內容傳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進行背誦。然而,學生由于缺乏實踐性的體驗,所以也無法了解到理論的具體應用途徑,很難付諸實踐。
社會環(huán)境與初中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對德育的成效也有一定的影響?,F在的互聯網很發(fā)達,數據信息的獲取也很容易,學生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雖然網絡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完善,但很多不和諧的網絡信息也會干擾到他們,對他們產生消極的影響,從而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削弱教師的德育效果。中學生在初中階段要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黃金時期,也是健全學生人格和提升道德品質的關鍵階段。所以在初中的班納管理中進行德育時,教師必須要重視對社會環(huán)境的管理,避免學生受到過多的干預。
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德育實踐活動中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提高他們的道德觀念,從而使他們能夠親身感受到德育的內涵。通過將生活和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提高道德素質,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擔當起推動社會和國家發(fā)展的責任。此外,這也可以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激勵,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具體發(fā)展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做到有規(guī)律的進行,如此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實際操作上,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在春季來臨之際,由班主任組織同學開展“愛護環(huán)境,凈化校園”的植樹活動,讓同學們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此外,也可組織學生為貧困地區(qū)的同學奉獻愛心,增強他們的同情心,并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
實施德育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學有效的管理才能確保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并能有效地防止在開展的過程中發(fā)生不必要的錯誤,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讓他們認識到德育的本質。為此,還需要教師從生活細節(jié)切入:首先,要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在實施德育活動時,應由班主任組織班級干部樹立模范,引導其他同學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其次,要根據實際的班級管理狀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體系。管理體系的建立,保證了班級德育工作的規(guī)范化,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這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最后,要提高班級組織的地位,充分發(fā)揮班會的功能,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一次的班會是關于一周的工作和學習的總結,應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中心,在班會上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思想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從過去的依附到獨立的發(fā)展,這就導致現在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表現出自己的性格和觀點。如果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一味壓制他們的這種心態(tài),很可能會激起他們的反抗情緒,從而影響到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并指導他們進行自我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班級管理的熱情,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增強他們的自主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心。
有效的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帶頭作用,確保每個班干部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地為班級工作和學生服務。這樣的話,班級里的干部和同學們的關系就會變得融洽起來,如果有什么事情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去找班干部幫忙,讓他們能夠及時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所以,班主任要相信班干部的能力,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決定權。其次,班主任要積極參與到班級日常工作中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的管理水平。班主任參與班級事務,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發(fā)現自身的缺點,并主動糾正。比如,在自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親自去教室里看學生的表現,看看他們有沒有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此外,班上的活動要想順利完成,班主任也要對同學們的工作進行規(guī)劃,幫助他們進行合理的安排。另外,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加強班級的凝聚力。以班級為單位,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評選道德模范,以此提高同學們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對那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一定的激勵,讓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自信,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滲透方式。
在德育中,教師的角色是無可取代的,但同時,德育工作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其次,教師的思想情感、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對教師教育工作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教師在進行德育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表率,給學生以積極、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手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合作,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自在的學習環(huán)境,加強道德教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緊密的關系能改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適時地給予指導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且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贊揚他們的長處,并指明他們的短處,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要經常與學生的父母溝通,及時發(fā)現并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從而促進教育活動的成效。此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別能力,使其能夠獨立辨別網絡內容,剔除不良信息,降低消極信息對其發(fā)展的影響。
道德的形成過程,也是人體情感得以豐富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得到情感的熏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品德。所以,在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時,必須以教師的情感教育為指導。首先,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個性和素質各有差異,所以,班主任要以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每位同學。在初中的階段,學生會受到網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為此,班主任要主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如果教師的指導方式不正確,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反而會讓他們偏離正確的道路。比如,針對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教師如果過于嚴苛就很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甚至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讓他們厭學,此時教師的德育勢必也無法有效果,所以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關懷,讓他們體會到教師的不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所以,教師應該以包容和尊重的態(tài)度來增進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的溫暖,從而讓德育有效地滲透到班級管理之中。
在初中階段,班主任的主要管理途徑就是召開班級會議。通過一周一次的例會,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反思。而班主任則是班會的策劃和管理人員,要清楚地闡述班會的主題,并向同學們傳達班會的主題,由此讓同學提前做好準備,保證班會的順利進行。另外,要加強班會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把德育融入班會活動之中,提高初中學生們的德育素養(yǎng),讓德育工作能夠更好地在班級中開展。同時,這也有利于提升班級管理的成效,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并為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班會也是初中班主任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教育途徑。
比如,當開展“愛國”主題班會的時候,班主任就可以提前向同學們傳達班會的主題,讓同學們收集好班會資料。同時,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統(tǒng)籌安排班級活動,并在班級活動中主動融入對學生的愛國情懷教育。讓同學們認識到愛國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而這就要求初中的班主任要準備好班會的教學材料,并在班會上進行展示,以調動同學的愛國之心,形成一個良好的班會開展環(huán)境。此外,還可以引導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愛國故事,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班級的學習氛圍中。在班會結束時,由班主任做一個總結,引導同學們進行自我反省,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主觀意識日益增強,其也給班級管理造成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轉變觀念,不能依賴于嚴格的管理制度,需要及時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減少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教師可以與同學們進行友好的溝通,放下架子,與同學們做好朋友,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學習習慣、學習意識、性格差異,并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相應的建議,這樣才能使班級的各項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教學目的,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使其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在學校的一眾教師中,與學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扮演的角色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之,初中是一個讓學生身心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時期,課堂也是一個讓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場所。而道德教育在這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健全的德育管理模式將會促進班級管理的人性化和標準化發(fā)展,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教師也需要充分挖掘德育的價值,將其有效地應用于班級管理活動之中,而這就需要教師建立更為完善的德育觀念,打造以人為本、言傳身教的教育模式,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