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才 | 普洱市寧洱縣直屬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者、師者、編者和文本相互對話的過程。針對小學中高段閱讀教學,筆者從夯實“讀”、緊扣“美”和運用“遷移”理論上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作了相關探究。
以讀促寫,以悟促讀,讀悟?qū)懴嘟Y(jié)合。學生朗讀任何一種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后,會逐步體會文本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使讀者、聽者和文本之間產(chǎn)生“共鳴”。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時,筆者指導學生帶著向往、熱愛之情朗讀,讓讀者、聽者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精準悟出“描摹、推薦”的意圖。
技巧引導,品析詞語,欣賞句段。朗讀技巧須建構在品析詞語、欣賞句段的內(nèi)涵上才能掌握。在教學《鄉(xiāng)下人家》時,筆者指導學生朗讀“雨后春筍圖”,抓住了“許多”“成群地”“探”等詞語,從中體會嫩筍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般,從土里探出頭,引導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讀出春季的生機盎然。
讀中有評,評中有寫,讀評寫相得益彰。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文質(zhì)兼優(yōu)的課文片段或詩歌朗誦或誦讀比賽。引導班委和語文科代表組成評委,當場開展“讀中評”“評中獎”。賽后,筆者根據(jù)學生朗讀的細節(jié)進行記錄點評,指出優(yōu)秀之處和不足。
“讀”要由“量”到“質(zhì)”,積累寫作素材?!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量”和“質(zhì)”上下功夫。一是要強化閱讀指導,增加閱讀量。二是閱讀方法的指導,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關鍵。小學各個學段,尤其是中高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都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品味、運用語言文字意境美。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領略語言文字意境美,并啟發(fā)、調(diào)動和訓練學生的習作想象力很重要。如,筆者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第九冊《鳥的天堂》時,引導學生品味“茂盛期的榕樹”“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的韻味,重點突出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從中表達了“我”對南國的熱愛之情。
品讀、感受語言文字的精練美。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可愛的草塘》時,讓學生反復朗讀“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茫茫的跟藍天相接?!弊寣W生理解,作者在這段話中連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寬闊的草塘、翠綠的草、洶涌的海浪那種清新秀麗、寬廣豪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
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通過“精講課文—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遷移至寫作”的程序,把寫人、寫事、寫景、狀物和游記等范文的寫作方法當作重點來講,依據(jù)大單元作文訓練主題采用“遷移”理論開展學生“大練筆”活動。教師在進行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兩個方面的寫作技巧:
一是掌握動詞的連動技巧,要做到“要動就要連著動”。二是掌握短句的寫作技巧,學會用短句成段、成篇,增加語感和節(jié)奏感。例如,《少年閏土》“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這段話中運用了“掃出”“支起”“撒下”“縛”“拉”“罩”幾個動詞,刻畫了閏土聰明能干的形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句子的語感和節(jié)奏。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活寫動作神態(tài),寫自己想說的而不直接去‘說’”“巧用表達感情的詞語或者單字,催生想象力,豐富聯(lián)想的運用”“用環(huán)境描寫寫好身邊的‘實’景,以‘實’景表‘真’情”等寫作技巧,這對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寫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