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倫理選擇中的成長與救贖

      2023-12-20 13:15:21劉欣怡
      長江小說鑒賞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倫理選擇追風箏的人

      [摘? 要] 本文從文學倫理學角度分析《追風箏的人》,從阿米爾的成長路線分析其在不同階段的倫理環(huán)境中如何逐漸建立獨立人格,在四次主要倫理困境中所做出的不同倫理選擇,以及在瓦解倫理懲罰中得出的倫理教誨,解讀阿米爾從“犯錯”到“自我救贖”的蛻變中如何完成成長與救贖。

      [關(guān)鍵詞] 倫理選擇? 倫理環(huán)境? 倫理教誨? 《追風箏的人》

      [中圖分類號] I106.4? ? ? [文獻標識碼] A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全書圍繞著兩個少年展開,一個是出生高貴的普什圖少爺阿米爾,一個是仆人哈桑。忠誠善良的仆人哈桑一心為阿米爾少爺著想,把他當作最好的朋友,然而阿米爾無法突破階級和家庭的束縛,不光親眼看見哈桑被他人凌辱,而且污蔑哈桑偷竊,導(dǎo)致哈桑父子只能回去貧困區(qū)。成年之后,逃離戰(zhàn)爭、遠赴美國的阿米爾最終在良心的譴責下回到了阿富汗,救回并收養(yǎng)哈桑的兒子。這部作品蘊含了作家對于民族、國家命運的思考,更承載了其對人性和成長的反思,其中的倫理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值得研究者的關(guān)注。

      一、社會和家庭倫理環(huán)境

      倫理環(huán)境又稱倫理語境,是文學作品存在的歷史空間。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強調(diào)“回到歷史的倫理現(xiàn)場,站在當時的倫理立場上解讀和闡釋文學作品,尋找文學產(chǎn)生的客觀倫理原因并解釋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導(dǎo)致社會事件和影響人物命運的倫理因素,用倫理的觀點對事件、人物、文學等問題給以解釋”。[1]在《追風箏的人》中,要討論阿米爾的倫理選擇就要結(jié)合當時阿富汗的社會倫理環(huán)境以及阿米爾的家庭倫理環(huán)境來分析。

      從社會倫理環(huán)境來說,專制落后的阿富汗,民族不平等問題十分突出。阿米爾是“高貴的”普什圖人,而哈桑是最低等的哈扎拉族。阿米爾的父親與哈桑的父親阿里從小一起長大,有深厚的感情,可父親也“從來沒有提到阿里是他的朋友”。父親在阿里辭別的時候把他稱作“兄弟”,可他對阿里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倫理道德:父親侵犯了阿里的妻子并留下來一個兒子,但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尊嚴,卻隱瞞事實,把一切后果都讓阿里承擔。這一切都說明父親內(nèi)心也認為阿里是仆人,而不是朋友。民族的隔閡也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小說中的普什圖小孩在背后甚至當面嘲笑阿里,模仿阿里跛腿的走姿;阿里的兒子哈桑也一直被嘲諷欺負。在這樣的社會倫理環(huán)境當中,兩人很難有突破民族和階級的感情存在。

      在小說前期,阿米爾還是兒童,他的倫理選擇不僅受社會倫理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受家庭倫理環(huán)境影響。由于一出生就缺少父親的陪伴與耐心引導(dǎo),這個時期的阿米爾有著懦弱和自私的特質(zhì)。由于父親觸犯了倫理道德,哈桑的身份不被認同,因此父親對哈桑給予了更多關(guān)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阿米爾的情感,這是阿米爾嫉妒甚至怨恨哈桑的根源,同時也在內(nèi)心深處加強了對哈桑的歧視,認為“他只是個哈扎拉人”。而阿米爾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社會倫理環(huán)境和家庭倫理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

      后期,倫理環(huán)境的改變直接地導(dǎo)致了阿米爾性格的變化。由于阿富汗遭到蘇聯(lián)入侵,阿米爾和父親逃亡到美國。對阿米爾來說,美國是一個全新的地方,他在這里可以重新開始,擺脫少年時期犯下的倫理罪惡。如果說因少年時期的不成熟觸犯了倫理禁忌是受了當時小背景和大背景的影響,那么移民之后的阿米爾逐漸做出的倫理選擇,離不開其在美國的生活環(huán)境與所接受的教育。不過人物性格的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小說中阿米爾的性格變化早在做出后兩次倫理選擇時就已有苗頭,具體表現(xiàn)在他對父親的質(zhì)疑上。他堅持自己的想法選擇了主修英文。這一次反抗不僅意味著阿米爾不再討好父親,更是他成長過程中邁向成熟的一步。已經(jīng)受美國倫理環(huán)境影響的阿米爾有了獨立成熟的意識自覺,所以在收到拉辛汗的信時,讀到“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時,決定開始自我救贖之路。

      阿米爾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不同的倫理環(huán)境下逐漸建立起獨立人格,其中暗含了作者胡塞尼對兩個不同國家的想象。作者胡塞尼與阿米爾的經(jīng)歷十分相似,都是少年時期跟隨父親移民美國,所以作品中的阿富汗形象和美國形象其實就是作者的真實想法。作者將阿米爾獨立人格的養(yǎng)成過程融合在他兩個不同階段的倫理選擇中,不僅突出了阿米爾成長階段的錯誤與救贖,也是為了將民族不平等、宗教極端化的阿富汗同自由的美國做比較。

      二、人格成長中的倫理困境與倫理選擇

      1.錯誤的選擇與懲罰

      阿米爾與哈桑,一個是受人尊敬的成功企業(yè)家的兒子,一個是受社會歧視的仆人,他們一起生活、相互陪伴。哈桑崇拜又尊重阿米爾,把他當成唯一的好朋友。阿米爾卻是糾結(jié)的,一方面他為父親對阿里的復(fù)雜感情所困擾,父親與阿里從小一起長大,感情親如手足,但他從未承認過阿里是他的朋友;另一方面,阿米爾也受阿富汗社會環(huán)境和宗教的影響,潛移默化地認為哈扎拉族就是下等民族,然而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哈桑的陪伴使他不再孤單,從某種意義上說,哈桑的友情彌補了父母角色的缺失。在這兩種情感的糾纏下,少年時期自我意志不成熟的阿米爾做出錯誤的倫理選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阿米爾的第一次倫理困境中,他親眼看見了哈桑在幫他撿風箏的途中被他們的死對頭阿瑟夫凌辱,站在街角的他面臨著要不要站出來的選擇。在此之前,阿米爾與哈桑早已與阿瑟夫結(jié)下了梁子,勇敢忠誠的哈桑由于保護阿米爾遭到了阿瑟夫的記恨,于是阿瑟夫設(shè)計報復(fù)哈桑。把阿米爾當作朋友的哈桑已經(jīng)為阿米爾站出來了一次,而現(xiàn)在輪到阿米爾了。正如小說對阿米爾的內(nèi)心描寫:“我仍有最后的機會可以做決定,一個決定我將成為何等人物的最后機會?!盵2]他可以沖進小巷,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哈桑過去那樣,這是他作為“朋友”這一倫理身份所應(yīng)該做出的選擇。

      然而他選擇了跑開,阿米爾做出這一倫理選擇,使他的倫理身份從“朋友”轉(zhuǎn)換成“少爺”,他在這兩個身份的不斷搖擺中選擇放棄了把哈桑當“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斯芬克斯因子決定了他的倫理選擇和行動。斯芬克斯因子指的是人性因子與獸性因子,前者即倫理意識,其意志體現(xiàn)形式為理性意志;后者即人的動物性本能和原欲,其意志體現(xiàn)形式為自由意志。

      在阿米爾的第一次倫理選擇中,面臨弱小的同伴被強大的敵人所侵犯的情境時,作為動物性本能和原欲的獸性因子迫使阿米爾逃離“戰(zhàn)場”,遇到危險時避免受到傷害而逃跑是動物的本能;然而人性因子中的理性意志卻會驅(qū)使阿米爾保護朋友。阿米爾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的過程,其實就是斯芬克斯因子中的獸性因子與人性因子抗爭的過程,而最終阿米爾的逃跑也證明了其獸性因子最終占了主導(dǎo)地位。如果說在第一次倫理選擇中,獸性因子與人性因子還有幾乎勢均力敵的斗爭,那么第二次的倫理選擇中,獸性因子很顯然占了上風。阿米爾第一次“犯錯”后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加速了甚至直接導(dǎo)致了他的第二次倫理選擇。

      在哈桑討好與遷就他時,阿米爾卻將哈桑越推越遠。在哈桑不計前嫌的陪伴下,阿米爾其實可以重新和哈桑做朋友,然而他已經(jīng)放棄了作為哈桑朋友的倫理身份,因此他內(nèi)心無法再心安理得地享受哈桑帶給他的陪伴和情感慰藉。由于朋友這一倫理身份的不對等所帶來的愧疚,自由因子驅(qū)使他鏟除一切對他不利的條件,他犯下更大的錯誤。

      為了逼走哈桑,并且獨占父親的關(guān)愛,阿米爾做出第二次倫理選擇。阿米爾將新手表和一把鈔票塞在哈桑的毛毯下,污蔑哈桑偷竊。這一行為使他擁有了一個新的倫理身份,他成為一個犯了欺騙罪、說謊栽贓的人。在此之前,阿米爾與父親已有過關(guān)于罪行的討論,父親對阿米爾講過:“罪行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quán)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quán)利?!盵2]由于阿米爾對父親的崇拜與愛慕,父親的這些話也一直影響著他,這就說明他內(nèi)心其實知道做出污蔑栽贓哈桑的事情是不對的。

      至此,兩次犯下倫理禁忌的后果就是阿米爾始終被內(nèi)心的恐懼與內(nèi)疚所折磨。這種恐懼實際上也是一種倫理懲罰,而移民美國也只是暫時的逃避。

      2.自我救贖與蛻變

      拉辛汗的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帶回了故土,不光是因為拉辛汗的病重,也是因為拉辛汗知道當初所有的真相,知道他犯下的倫理禁忌。因此阿米爾決定回到阿富汗,意味著他愿意直面錯誤的倫理選擇導(dǎo)致的后果,這是他通往成熟自我的必經(jīng)之路。

      見到拉辛汗的阿米爾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父親對于哈桑的偏愛其實是出于觸犯倫理禁忌的愧疚。面對拉辛汗讓他去找到他的侄子索拉博并把他交給一對善良的夫婦收養(yǎng)的請求,阿爾米陷入了第三次倫理困境,如果他接受了“親兄弟”“叔侄”這些新的倫理身份,那就意味著找到自己的親侄子并安頓好他是阿米爾的倫理責任,而且這需要冒著生命的危險;相反他也可以選擇否認自己新的倫理身份,不承認這一切,自欺欺人繼續(xù)回到美國過自己安定美好的生活。

      在這一過程中,斯芬克斯因子中的獸性因子與人性因子幾乎再一次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tài),而阿米爾對哈桑更深的愧疚以及對自我成長的需求導(dǎo)致人性因子略勝一籌,最終他踏上找尋索拉博之路。阿米爾的第三次倫理選擇表明他已經(jīng)把哈桑當作親兄弟,把索拉博當作親侄子,并且承認了這一新的倫理身份所應(yīng)承擔的道德責任。而在找尋索拉博的過程中,雖然有重重困難,人性因子引導(dǎo)了阿米爾的每一次堅持,戰(zhàn)勝了獸性因子。特別是再一次面對阿瑟夫時,索拉博成了阿瑟夫的“階下囚”和“玩物”,而阿米爾想要救出索拉博就必須戰(zhàn)勝阿瑟夫。在以前的倫理選擇中,在阿瑟夫占據(jù)優(yōu)勢之下,他放棄了幫助哈桑。然而這一次他帶著成為好人的信念,在人性因子的主導(dǎo)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倫理選擇。

      在救出索拉博后,阿米爾最終得知自己被拉辛汗所騙,根本沒有善良的愿意收養(yǎng)索拉博的夫妻。在拉辛汗的又一封信中,阿米爾得知了父親受倫理懲罰的折磨,只能以幫助窮苦人民、建立恤孤院等善行來實現(xiàn)自我救贖。這件事告訴了阿米爾:當罪行轉(zhuǎn)變成善行,才是真正的贖罪。此時的阿米爾不斷進行反思,在自我反思中逐漸成熟。阿米爾在面對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倫理困境時,即如何安頓索拉博,此時理性意志已完全支配了阿米爾的倫理選擇。

      與第三次阿米爾面臨倫理困境時的崩潰與糾結(jié)相比,這一次的阿米爾更加鎮(zhèn)定自若,他并沒有很大的情緒波動和內(nèi)心斗爭。這一次,人性因子主導(dǎo)了阿米爾的全部思想和行為,使他的倫理身份完成了最后一次轉(zhuǎn)變——從“叔侄”到“父子”的轉(zhuǎn)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轉(zhuǎn)變。救贖索拉博的過程實際也是阿米爾自我救贖的最后一步,他將索拉博帶回美國之后,一直沒有放棄感化索拉博,還幫他找回生活的希望。而阿米爾也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成熟,逐漸擺脫了倫理懲罰的折磨,小說中阿米爾意識到“這個念頭居然沒有讓我心痛”,再次看著哈桑與索拉博的照片時,他想到拉辛汗的話,想到哈桑其實是“繼承了爸爸身上純潔高貴品質(zhì)的一半”,想到也許哈桑才是“爸爸內(nèi)心某處秘密當成自己真正兒子的一半”,然而阿米爾已經(jīng)“自我寬恕”,不再嫉妒怨恨,也不會再受少年時期所做出的兩次錯誤的倫理選擇所帶來的后果的折磨。

      阿米爾兩次犯錯的倫理選擇,到兩次自我救贖的倫理選擇,實際上是斯芬克斯因子中兩種因子斗爭的過程中,獸性因子中的自由意志逐漸占主導(dǎo)地位轉(zhuǎn)變?yōu)槿诵砸蜃又械睦硇砸庵局饾u占主導(dǎo)地位,阿米爾也從少年時期的稚嫩轉(zhuǎn)變?yōu)槌赡陼r期的成熟,他逐漸找到自我,完成成長的蛻變。

      三、犯錯與救贖中的倫理教誨

      從文學倫理學的角度分析阿米爾的成長之路,研究重點更加偏向于他的倫理選擇,這些選擇雖未受到法律懲罰,然而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說,在朋友陷入困境時見死不救、誣陷他人盜竊等選擇,并不符合倫理的要求。從倫理道德層面的批判彌補法律層面的空缺,從而引起人們的重視是文學倫理學的特點。阿米爾的四次倫理選擇其實是他體內(nèi)的斯芬克斯因子中的人性因子和獸性因子在博弈后導(dǎo)致的不同結(jié)果,是一個由獸性因子逐漸壓倒人性因子,后又被人性因子所逐漸主導(dǎo)的動態(tài)過程?!皟煞N意志之間的力量消長,導(dǎo)致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變化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盵3]小說前期的阿米爾處于兒童時期,受到家庭倫理環(huán)境和社會倫理環(huán)境的影響,他懦弱自私,對哈桑充滿嫉妒,不承認哈桑的朋友身份,此期間他的獸性因子逐漸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而后期的阿米爾已經(jīng)成年且接受了美國的高等教育,在這個新的倫理環(huán)境下,他已經(jīng)較成熟且具備獨立人格,因此他的人性因子又逐漸壓倒獸性因子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

      阿米爾不成熟到成熟所做出的不同倫理選擇可以得出一個倫理教誨,錯誤的倫理選擇會觸犯倫理禁忌,而倫理禁忌所導(dǎo)致的倫理懲罰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心理上的懲罰會一直伴隨著觸犯倫理禁忌者,直到他完成贖罪,才能得到自我救贖。傷害了哈桑的阿米爾即使逃出了阿富汗,遠離了他犯罪的地方,可他的內(nèi)心從未真正的平靜,只要他還活著,生活的細節(jié)總會提醒他,他犯過錯,以父親最厭惡的形式得到了父親的獨寵。

      阿米爾畢業(yè)后,父親說:“要是哈桑今天跟我們在一起就好了?!薄奥牭焦5拿?,我的脖子好像被一對鐵手掐住了。”[2]僅僅是聽到了哈桑的名字,他的身體反應(yīng)就如此劇烈。懲罰阿米爾的并不是哈桑這個人,而是他觸犯倫理禁忌的后果。阿米爾身體的壓迫與精神上的折磨說明不擺脫這個倫理禁忌,他將永遠無法成長。

      在大多數(shù)的作品中,倫理懲罰帶來的是瘋癲和死亡。例如《麥克白》中麥克白弒君篡位,不僅違反了君臣的倫理關(guān)系,還違反血親之間的倫理關(guān)系。在對倫理后果的恐懼中,幫兇麥克白夫人由于懼怕“以死謝罪”而走向瘋癲,而主兇麥克白也在喪失理性后走向死亡,這個悲劇的結(jié)局似乎是注定的?!拔膶W作品中描寫人的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的交鋒與轉(zhuǎn)換,其目的是突出理性意志怎樣抑制和引導(dǎo)自由意志,讓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盵3]而《麥克白》這類作品中,主人公因道德缺失違反了倫理禁忌,導(dǎo)致悲劇性的結(jié)局,作者這么寫就是為了警醒世人遵守倫理道德規(guī)范,避免走向毀滅。

      然而,《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從愧疚中得到自我寬恕,似乎可以看到違反倫理禁忌之人的另外一條道路。阿米爾在獸性因子逐漸占領(lǐng)主導(dǎo)地位之后,沒有一錯再錯,反而在不斷的成長中逐漸地以理性意志制約自由意志,所以才能在拯救和彌補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的過程中得到自我寬恕。會因違反倫理禁忌而懼怕的人說明他的倫理道德并未完全缺失,在這種懼怕下,贖罪才能瓦解倫理懲罰,可以是“以死謝罪”,也可以是自我救贖。

      參考文獻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shù)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

      [2]? ?胡賽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J].外國文學研究,2011(6).

      [4]? ?郭雯.倫理悲劇中的預(yù)言與犯罪:重讀《麥克白》[J].外國文學研究,2017(2).

      (責任編輯 陸曉璇)

      作者簡介:劉欣怡,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猜你喜歡
      倫理選擇追風箏的人
      《歡樂之家》中莉莉的困境、追求和倫理選擇
      《人性的污點》中科爾曼?希爾克的倫理選擇和倫理困境
      夏目漱石《心》的文學倫理學研究
      西部學刊(2017年3期)2017-04-13 23:12:04
      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解讀凱特·肖邦的《暴風雨》
      青年文學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27:30
      試論《海蒂》中兒童的倫理選擇與成長
      文學教育(2017年3期)2017-03-23 13:05:37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看天下(2016年34期)2016-12-24 21:32:22
      《追風箏的人》的心靈療治與救贖反思
      評《追風箏的人》中哈桑的悲劇人生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5:43
      從文學倫理學視角解讀宋麗伶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
      考試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2:33:22
      伊金霍洛旗| 板桥市| 黄梅县| 松阳县| 奈曼旗| 宿迁市| 建水县| 望都县| 抚远县| 科技| 拜城县| 隆昌县| 高唐县| 原平市| 丰县| 高碑店市| 突泉县| 左贡县| 肥西县| 临沭县| 会泽县| 息烽县| 景东| 巢湖市| 永嘉县| 延庆县| 桂阳县| 印江| 襄樊市| 炎陵县| 贵州省| 抚顺市| 突泉县| 曲松县| 班玛县| 洪洞县| 房山区| 青铜峡市| 平乐县| 财经|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