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亞方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由于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開展讀寫結合教學,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把握語言知識的核心,還有利于將學生的語言輸入環(huán)節(jié)和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此,教師需要明確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和原則,積極探索落實讀寫結合教學的科學方法。
一、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
(一)推進英語教學的系統(tǒng)化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初中英語學科體系中的兩個重要板塊,二者關系密切,如果將這兩個板塊割裂開來,可能會導致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后,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對其進行思考、分析和應用,無法深層次理解文本的內容,即學生的語言實踐和內容輸出不足。二是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時,寫作鋪墊不足,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如人意,即學生的內容輸入和素材積累不足。通過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在閱讀教學中獲得充足的基礎知識,還能及時將其應用到寫作環(huán)節(jié)中,促進閱讀教學板塊和寫作教學板塊的充分銜接。
(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將閱讀教學板塊和寫作教學板塊結合,兩者能夠深度融合,相互促進。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增強寫作教學活動的效果,而寫作教學活動又能夠推動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在形成閱讀思維、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之后,可以將其及時應用到寫作環(huán)節(jié),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實現讀寫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素養(yǎng)和行為選擇,其不僅包括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還包括學生對優(yōu)秀文化的鑒賞和學生應用語言知識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意識。農村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將英語課程構建成開闊學生視野、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和寫作資源,還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和寫作空間,促使學生吸收更多的正向內容,并獲得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這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二、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可能會存在部分學生不遵循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不具備讀寫結合意識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真實性教學,即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寫作實踐活動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為了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積極應用各種教學工具,補充完善生活化學習元素。
(二)“教學評”一體化原則
顧名思義,“教學評”一體化原則就是教師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學評價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機結合。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確定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方案,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開展讀寫教學時,要從學生學習視角切入,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在學生的充分配合下,更好地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密切結合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現狀,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檢測讀寫結合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將其作為反饋信息應用到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三)知識體系構建原則
對農村初中學生而言,部分學生缺乏構建知識體系的意識,只將教師講述的內容作為單一學習對象,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和復習內容,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以閱讀材料為支撐的知識體系,并引導學生將這種知識體系應用到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從而打破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壁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
(四)趣味教學原則
趣味教學原則是指教師不論是開展閱讀教學還是開展寫作教學,都需要引入趣味化教學元素,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英語文本時,要注意補充各種具有趣味性的案例,應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出與學生實際生活情景緊密關聯(lián)且學生興趣較為濃厚的閱讀情境。這有利于學生完成深度閱讀任務,開展積極探索。教師在開展寫作訓練活動時,要適當應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寫作訓練任務。
三、農村初中英語課堂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讀寫情境
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為了增強整體教學效果、引發(fā)學生的深入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就需要創(chuàng)設讀寫結合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法帶動學生思考,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需要密切圍繞讀寫結合教學的核心主題。為了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體現教學情境的作用,提高讀寫結合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完善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融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多媒體設備等教學工具,在教學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開展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對讀寫結合教學的參與度。
以講解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Food and lifestyle”為例,這一單元以食物和生活方式為核心主題,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優(yōu)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先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有關食物與生活方式關系的英文紀錄片,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幫助學生初步把握這一單元課文的核心主題。然后,教師可以開展課上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食物和生活方式的見解,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順勢厘清寫作思路,將自己的觀點應用到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
(二)積累寫作素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會通過讓學生背誦英語范文、練習英語模板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保證教師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順利完成英語作文,但會導致學生的寫作方向趨同化、寫作思路一致化、寫作思維簡單化,使得寫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可以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擴充學生的寫作素材庫,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情感更加真摯、寫作結構更加緊湊。教師還要注重課文教學,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精細化分析和深入化探索,從課文中獲取充足的寫作資源,完善自己的寫作資源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之后,教師要及時開展寫作訓練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寫作素材,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講解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Seasons”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課文中的重點字詞、語法知識和不同季節(jié)的特征等內容,引導學生在熟練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主題寫作,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寫作質量,積累寫作素材,實現讀寫有效銜接。
(三)重視課外閱讀
就農村初中生學習現狀來看,要想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只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遠遠不夠,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意識,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自主尋找題材相近的文章進行閱讀,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還需要發(fā)揮教學引導作用,為學生推薦相應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調整閱讀方向,并且在學生遇到閱讀問題時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Asia”為例,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介紹了亞洲的概況。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介紹南美洲、歐洲等地區(qū)的閱讀材料,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學生在閱讀完這些材料之后,可以應用課文中介紹亞洲的語言表述方式,分享自己對這些地區(qū)的見解。
(四)豐富訓練模式
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課內和課外閱讀效率,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要從單純的文本分析中解脫出來,按照閱讀教學的情況調整寫作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探索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模式。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不斷完善學生的寫作訓練模式。
第一,教師可以開展同類文本結構重組創(chuàng)作活動,將核心教學內容用思維導圖或教學表格的形式整合起來,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系統(tǒng)學習。在學生認真學習并記憶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文章,將文本的內容拆散、打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有效整合,創(chuàng)意排序,從而提高學生對文本結構的解析能力和構建文本框架能力。
第二,教師可以開展仿寫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寫作過程遇到的重難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仿寫訓練活動。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構建寫作框架,提供思維的切入點,然后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寫作要求,鼓勵學生完成仿寫。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第八單元“Detective stories”為例,這一單元涉及英文新聞。教師可以此為教學切入點,幫助學生把握新聞的創(chuàng)作要素,讓學生以此為模板報道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某個新聞事件,從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第三,教師可以開展多元續(xù)寫活動。續(xù)寫主要是指學生根據文本的架構重新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握創(chuàng)作語言,并根據文本的創(chuàng)作風格對文本內容進行延展寫作的創(chuàng)作活動。續(xù)寫的前提是深入閱讀文本材料。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Outdoor fun”為例,這一單元的課文故事性較強,并且文本內容來源于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可以開展讀后續(xù)寫活動,先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并向學生提出“主人公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等問題,引導學生列出寫作提綱,完成續(xù)寫任務。
(五)優(yōu)化評價方式
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教學過程不僅包括學生閱讀環(huán)節(jié),還包括學生討論、構思、寫作和修改等一系列過程。為此,教師需要不斷優(yōu)化評價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優(yōu)化評價方式。
一是教師需要開展閱讀測試活動,重點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綜合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二是教師要關注學生修改后的文章,對比評價修改前后的文章,重點考查學生的進步情況。三是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需要將學生作為重要的評價主體,并將其引入評價體系,與學生一起制定評價標準,鼓勵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四是教師需要確保評價的綜合性。
結語
學生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欠缺是農村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讀寫結合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的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要堅持真實性原則、“教學評”一體化原則、知識體系構建原則和趣味教學原則。教師還要加強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寫作中反思,從而實現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品格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潘家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