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是一部寶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從內在邏輯看,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同向、育人方法互促、育人使命相通,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從價值之維看,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寶;從實踐之維看,應堅持立足“大思政課”視野,用好紅色資源“大富礦”,凝聚三全育人“大合力”探索實踐進路。具體而言,要著眼課堂主渠道、主題活動重要載體、網(wǎng)絡陣地、社會大課堂四大領域,構建“黨史+”育人體系,推進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網(wǎng)絡育人、實踐育人;各領域齊發(fā)力,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融入“大格局”,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 黨史學習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 G641;D26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3851 (2024) 06-0344-09
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24.03.013
收稿日期:2023-08-23" 網(wǎng)絡出版日期:2024-02-23網(wǎng)絡出版日期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2021zsszsx250);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2022JGSZ086,2023JGSZ083)
作者簡介:張" 蓉(1992—" ),女,山西運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R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Taiyuan Tourism College,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valuable teaching materia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internal logic,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has the same aim, mutual promotion approach and mission in educa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value dimension,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agic weap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dimension of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vision, use the red resource well, and agglomerate the force of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system to explore practical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four major areas of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me activities, the network platform, and social classroom, and construct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curriculum education, culture education, net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all fields to work together to form a \"big pattern\" integrating a whole process, all directions and three-dimension,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long-term and regular integration of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d resources; practice educ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持續(xù)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這為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2]。百年黨史是一部偉大的奮斗史、艱辛的探索史,蘊含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內在規(guī)律,包含著黨帶領人民從一個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奮斗密碼,凝結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優(yōu)良作風和品質,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是一部珍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的重要使命。青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3],青年大學生能夠從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中汲取艱苦奮斗之力,從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中增強自信與底氣,從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寶貴經(jīng)驗中獲得啟迪與智慧。新時代,探索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新時代好青年、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學界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多。有學者研究黨史學習教育的歷史考察、寶貴經(jīng)驗、發(fā)展路向,以及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價值意蘊等方面[4-5];有學者聚焦高校這一陣地、思政課這一關鍵課程、紅色文化這一資源研究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6-8];還有學者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黨史學習教育的著力點與要求、常態(tài)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的建立等議題。以上研究為本文探究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密切,梳理學界關于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見,現(xiàn)有研究主要從融入的價值、內容、路徑等方面展開。從融入價值看,黨史學習教育對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大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提升育人實效性意義重大[9-10]。從融入內容看,學者們認為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要增強“四史”理論闡釋,充實和豐富融入內容[11-12]。從融入路徑看,學者們主要從課程建設、實踐育人、資源挖掘、媒介傳播等方面提出了多維融入路徑[13]??傮w而言,學界對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實踐進路等方面的研究闡釋還需深化,除關注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外,還應立足“大思政課”視野,深入探究在課程思政、活動載體、網(wǎng)絡平臺、社會大課堂等方面的融入。鑒于此,本文以“能否融入”“為何融入”“怎么融入”為線索,從邏輯、價值、實踐三個維度探討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內在契合性、重要價值和實踐進路,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為高校常態(tài)化長效化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參考。
一、內在邏輯: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契合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大學生持續(xù)深入學習黨史意義重大。高校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保?]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均能夠回答好這一根本問題。
(一)育人目的同向: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保?4]育人目的體現(xiàn)教育的價值旨歸。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的根本領導制度,決定了我國的教育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的上同向同行,均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二者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育人方向,都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百年黨史是一部珍貴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愛國主義教育教材、革命傳統(tǒng)教育教材,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用黨史育人,能讓廣大青年從黨史中汲取豐富的理論養(yǎng)分、精神養(yǎng)分和道德養(yǎng)分,了解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進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努力成長為為黨為國貢獻力量的合格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使命,要引導廣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接受系統(tǒng)化、全面化、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價值引導相結合,培育新時代好青年,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長成才??梢姡h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高度一致。
(二)育人方法互促:回答了“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
回答好“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需要我們明確育人方法。育人方法是指在育人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育人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辦法和方式的總和。育人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育人方法的制定和使用需與一定的育人目標、內容、對象、環(huán)境等相適應。做好育人工作,需要掌握和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
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法上互相促進、互為依托。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均需要重視方法使用,恰當有效的方法能對二者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反之亦然。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思政課提出了“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15],以此為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jù)育人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方法有理論教育法、榜樣激勵法、實踐鍛煉法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能更好地提升育人質效,實現(xiàn)育人目標。黨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為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內容支撐。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指導思想,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產(chǎn)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克服重重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用鮮活的實踐證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梢?,黨的歷史既是一部理論創(chuàng)新史,又是一部實踐探索史,兼具政治性與學理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2]。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借鑒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黨的科學理論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用黨的偉大實踐進行實踐教育,用英雄人物故事進行榜樣教育,用紅色革命舊址進行體驗式教育,用黨的偉大精神進行精神激勵,這都是對“怎樣培養(yǎng)人”的生動回答。因此,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法上協(xié)同互促,均能夠回答好“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黨史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將二者有機結合,有助于探索出良好的育人模式,進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三)育人使命相通: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
“為誰培養(yǎng)人”提出了育人使命及教育的社會功能的問題。我國教育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的,肩負“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四為”使命[16]。
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使命上相通相融。一方面,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艱辛奮斗史,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黨史學習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四為”的育人使命。青年大學生從黨史中汲取養(yǎng)分,能夠深學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感受真理偉大力量;深立百年奮斗堅定的理想信念,感受信仰支撐力量;深思百年奮斗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品格修為,感受榜樣影響力量;深踐百余年黨史傳遞的奮斗接力棒,感受薪火傳承力量。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助力青年大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1],為國家和人民事業(yè)貢獻青春力量。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鑄魂育人的重要任務,“鑄魂育人”是立體化、全方位的育人總要求,體現(xiàn)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與核心,強調堅定的政治信仰、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等。新時代鑄魂育人之“魂”更體現(xiàn)在鑄牢信仰信念信心之魂,由此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塑造時代新人、培育新時代好青年,實現(xiàn)教育的“四為”使命??梢姡咴谟耸姑细叨纫恢?。
綜上可見,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內在契合,二者“能融”。發(fā)揮二者合力,將進一步提升育人質效。
二、價值之維: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寶
青年作為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其價值追求和精神狀態(tài)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和民族走向未來[1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要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發(fā)揮指引作用。黨史學習教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法寶,將黨史學習教育持續(xù)深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啟智潤心,對進一步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勇毅前進意義重大。
(一)學史明理:黨史學習教育是樹立正確歷史觀、把準理論“方向標”的重要法寶
歷史觀是人們關于什么是歷史、怎樣看待和理解歷史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歪曲史實、故意詆毀抹黑英雄人物,妄圖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妄圖攻擊黨的領導,妄圖顛覆我國政治制度、發(fā)展道路,妄圖動搖人心,嚴重威脅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前沿陣地,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關鍵時期,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價值體系,如果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觀點肆意傳播,將嚴重影響青年對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正確認識,直接危害青年成長成才?!肮蕷v史觀者,實為人生的準據(jù),欲得一正確的人生觀,必先得一正確的歷史觀。”[18]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對青年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黨史是對黨的奮斗歷程的真實記錄,我們從黨史中能深刻領悟到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理論的真理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學好黨史的基礎上,學好中國近代史,學好中國歷史,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干什么的、已經(jīng)干了什么、還要干什么,弄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未來怎樣才能繼續(xù)成功?!保?9]這對我們學習黨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出了要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青年大學生能夠在大歷史觀視野下長時段、寬視野地學習黨史,促進學生“明理”。深入梳理分析百年黨史的偉大奮斗、輝煌成就、寶貴經(jīng)驗,青年學生能夠深刻領悟到蘊含于其中的科學理論、歷史規(guī)律,深刻體悟到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和真理力量,進而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歷史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肩負鑄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為此,高校既要通過理論教學不斷提升青年學生政治理論素養(yǎng),即“以育增智”;又要通過多樣化育人方式培養(yǎng)和提升青年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以育提能”;還要注重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導與價值提升,即“以育鑄魂”。其中,理論學習是前提和基礎。全方位系統(tǒng)化地學習黨的歷史,能使青年學生對科學理論“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進而有效地提升青年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為其看問題、做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青年學生“增信”“崇德”“力行”提供深厚的理論支撐。
(二)學史增信:黨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信仰“支撐力”的重要法寶
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0]。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集中體現(xiàn),是黨和人民面對風吹浪打依然勇毅前行的內在支撐,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征之一。新時代中國青年,必須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將個人成長融入祖國發(fā)展,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21]。一部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亦是一部詮釋理想信念的奮斗史。回顧百年黨史,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離不開堅定信仰的支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艱難歷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偉大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實踐,無數(shù)的英雄故事、革命故事、探索故事、奮斗故事無不體現(xiàn)著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匯聚成一部堅定理想信念的歷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從英雄人物事跡中感受支撐他們視死如歸、革命到底的堅定理想信念,能夠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在為祖國發(fā)展揮灑青春汗水的火熱實踐中進一步增強信仰“支撐力”。
(三)學史崇德:黨史學習教育是錘煉品德修為、汲取道德“營養(yǎng)劑”的重要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2]青年要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紅色傳統(tǒng),積極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21]。回顧百年黨史,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革命道德,深刻詮釋了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的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鍛造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深刻彰顯了黨的初心使命、優(yōu)良作風和精神品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明對黨忠誠之大德,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守造福人民之公德,堅守人民立場,為人民服務;守嚴于律己之私德,涵養(yǎng)道德品質,提升道德素養(yǎng)。可見,學習黨的歷史,從黨史中汲取豐厚的道德滋養(yǎng),以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寶貴品質影響青年,對于青年傳承紅色基因、錘煉品德修為意義重大。
(四)學史力行,黨史學習教育是激發(fā)使命擔當、提升行動“動力源”的重要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23]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學習黨史,需要學、思、悟、用相結合,知、懂、信、行相統(tǒng)一,“學”能“知”、“思”可“懂”、“悟”促“信”,“用”與“行”能夠充分體現(xiàn)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的動力,將所學用于工作、指導工作?;仡櫚儆嗄挈h史,黨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構筑起偉大精神譜系,引導我們傳承紅色基因,涵養(yǎng)道德品質。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黨史本身即為知行合一的最好教材。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持續(xù)深厚的奮斗之力,總結經(jīng)驗、把握規(guī)律,堅定信仰、增強信心,塑造品格、提升素養(yǎng),明理、增信、崇德,最終轉化為廣大青年的奮斗“動力源”,落實到行動和實踐中。這將進一步激發(fā)青年明確使命擔當,投身奮斗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用好黨史學習教育這個重要法寶。在高校思政課堂主渠道中,存在著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學資源不夠豐富、課堂親和力、感染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活動形式較為固定、創(chuàng)新性不強,活動資源不夠豐富,教育效果還需提升等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大課堂中,存在實踐形式較為單一、實踐資源挖掘有限、實踐與課堂的銜接不暢等問題。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法寶。百年黨史是一部理論創(chuàng)新史、實踐探索史、精神賡續(xù)史。理論創(chuàng)新史富含深厚的思想性、理論性,以黨史為寶貴教材能把理論講深講透講活;實踐探索史中包含豐富的實踐育人資源,如紅色器物資源、革命舊址、紅色紀念館等,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實踐教學資源;精神賡續(xù)史蘊含生動鮮活的育人素材,如黨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跡等,能夠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感染力,讓青年學生體悟薪火相傳的力量。在明理基礎上實踐,強化理論認知;在實踐基礎上潤物無聲地涵養(yǎng)精神,強化育人效果,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感染力。
綜上可見,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寶,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各方面,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進一步推動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意義重大。
三、實踐之維: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進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保?4]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大思政課”視野,充分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這一“大富礦”,凝聚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合力”,從課堂主渠道、主題活動重要載體、網(wǎng)絡陣地、社會大課堂四個領域入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課外相貫通、校內校外相銜接、線上線下同發(fā)力,充分發(fā)揮黨史寶貴教材的育人偉力,讓思想政治教育“亮起來”“活起來”。思政課堂重提升理論認知,打造育人金課;校園活動重加深文化浸潤,塑造文化育人品牌;網(wǎng)絡平臺重強化價值引導,建強網(wǎng)絡育人陣地;社會實踐重推進躬身踐行,拓寬實踐育人場域。要形成“課堂、活動、網(wǎng)絡、實踐”有效銜接,“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全面覆蓋的育人大格局,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用好課堂主渠道:融入課堂教學中,推進課程育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要法寶,推動構建“黨史+課程”育人體系。依托黨的歷史講清黨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背后的理論邏輯,將科學理論講深講透,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用鮮活豐富的黨史故事將理論講活,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體系,將黨史潛移默化滲透于專業(yè)課堂,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進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1.黨史學習教育進思政課堂,將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5]。思政課肩負夯知、思辨、凝心、踐行的重要任務,即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凝聚情感共識,引導躬身實踐,必然要求教師將理論講準、講深、講透、講活。
第一,將百年黨史融入教學內容中,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黨史為提升思政課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提供了豐富的歷史養(yǎng)料。依托當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把握高校思政課教材結構,明晰教材基本邏輯與基本精神,將黨史有機融入各門思政必修課中。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重在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yǎng),可從英雄人物先進事跡、黨的偉大精神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塑造崇德向善的道德觀。在第三章“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弘揚中國精神”中,可將中國共產(chǎn)黨人鑄就的偉大精神融入其中,選取不同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偉大精神,挖掘精神背后的史實資料、重要人物、生動故事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并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落實踐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傳統(tǒng),賡續(xù)精神血脈?!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重在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總結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中國密碼”。對理論的理解和把握,不應該“干巴巴的”,而應建立在了解黨史的基礎上??闪⒆愦髿v史觀視野,將黨史重要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成就等全程貫穿于各章節(jié)之中,史論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百年黨史中蘊含的歷史必然性,理解蘊含于其中的規(guī)律,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進一步強化“學史明理”的效果。
第二,將百年黨史融入課堂活動中,提升課堂的親和力、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25]。以黨史故事、英雄人物、紅色器物、偉大精神等為主題設計課堂活動,運用故事教學法、榜樣激勵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等,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和“理”。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設計“我講英雄故事”“紅色故事我來講”“青年接力讀”“一封紅色家書”“紅色詩詞里的黨史故事”“我‘繪’紅色故事”等教學活動,堅持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將英雄人物及其革命故事融入課堂教學。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革命信仰、家國情懷。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之志、奮斗之力、奮斗之勢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助力學生進一步把穩(wěn)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厚植愛國情懷、投身祖國建設。
2.黨史學習教育進專業(yè)課堂,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5]。這對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資源、推動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體系提出了要求。
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專業(yè)課堂之中,要堅持“育德”“育智”“育能”相統(tǒng)一,結合不同專業(yè)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分析“契合點”、探索“結合點”、找準“切入點”,小切口、高站位,防止生硬化、空泛化、刻板化融入,注重融入得鮮活、具體、生動。可將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中的紅色故事、紅色器物、紅色創(chuàng)作等自然而然地融入各門專業(yè)課程之中,了解英雄的故事、器物背后的故事、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投身為國奮斗的青春熱情。如,對于文史類專業(yè)課程,可結合專業(yè)課程內容,將黨史各個歷史時期的相關成果,全面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同步了解相關成就背后的歷史故事,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感受百年奮斗的艱辛探索,增強自信與底氣;對于理工類專業(yè)課程,可結合專業(yè)授課內容,將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獨立自主進行科技攻關,研制“大國重器”的偉大實踐有機融入教學中,使學生了解科技成果背后的黨史故事,激勵學生弘揚科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鉆研所學、為國奮斗;對于藝術類專業(yè)課程,可“用音樂講述黨史”“用繪畫呈現(xiàn)黨史”,使學生在了解百年黨史中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的同時,學習樂理知識、美術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創(chuàng)作觀,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于醫(yī)學類專業(yè)課程,可融入黨史各個時期醫(yī)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如白求恩、屠呦呦、鐘南山等,進一步增強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為人民服務、保衛(wèi)人民的健康、守護人民生命的擔當意識。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推動構建“黨史+專業(yè)”體系,進一步強化育人效果。
(二)用好活動載體:融入校園活動中,推進文化育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要法寶,推動構建“黨史+活動”育人體系。要依托黨的歷史為主題活動提供寶貴素材,以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生動再現(xiàn)黨的歷史,打造紅色校園文化育人品牌,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
第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校園活動?;顒虞d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載體,要發(fā)揮活動載體的功能,豐富多彩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6]。依托活動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思政課課堂主渠道的補充,兩者同步推進,有助于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校園活動中,強化紅色文化浸潤與熏陶,能夠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日常校園活動種類較多,主要包括學生社團組織的活動、各院系結合各自專業(yè)特點組織的活動、通識性活動等。在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其中時,應注意融入方式的多樣性,防止形式化、標簽化、單一化融入。當前,已有一些高校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如部分高校組織師生開展“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即“閱讀一本紅色圖書、踐行一次承諾、開展一次紅色體驗、瞻仰一處革命遺址、學唱一首紅色歌曲、觀看一部紅色電影、開展一次宣講”,既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又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高校還可結合實際,繼續(xù)拓展“七個一”活動,如創(chuàng)辦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研學社團、拍攝一則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小短片、排演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故事情景劇、講述一則黨史故事等,推動構建“黨史+校園活動”體系,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育人品牌。
第二,依托重大節(jié)慶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型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主題教育。主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把“思政課堂”搬進場館,讓思政育人更有溫度、更顯亮度、更具力度。重大節(jié)慶日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良好契機。在每年重大節(jié)慶日,可常態(tài)化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慶?;顒雍忘h史主題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強化引導,多形式呈現(xiàn)黨帶領人民奮斗的艱辛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在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史的同時,強化學生對黨史中蘊含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認知,進一步厚植青年學生愛國情懷,增強青年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激發(fā)青年學生以青春奮斗投身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熱情。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組織開展知識競賽、演講、話劇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建黨前后中國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理解當時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如何在多種思潮中堅定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用心感悟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的“為人民戰(zhàn)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3]書寫的壯麗青春華章。在建黨節(jié),以學生為主體,組織開展朗誦、合唱、情景劇、舞臺劇等主題教育,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觀看者”變?yōu)椤皡⑴c者”,引導學生回顧黨史、走進黨史,感悟黨帶領全國人民百年來的艱辛探索,激勵青年拿好接力棒,勇立時代潮頭,勇?lián)鷷r代重任。在國慶節(jié),以新中國史為主題,組織開展宣講活動、作品征集展示活動、主題文藝活動、學習實踐活動等系列慶?;顒?,多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激勵青年以實際行動建功新時代。依托重大節(jié)慶日,常態(tài)化推動構建“黨史+主題活動”體系,能夠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依托網(wǎng)絡陣地:融入網(wǎng)絡平臺中,推進網(wǎng)絡育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要法寶,推動構建“黨史+網(wǎng)絡平臺”育人體系。網(wǎng)絡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學習、交往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也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陡咝K枷胝喂ぷ髻|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大力推進網(wǎng)絡教育,構建網(wǎng)絡育人體系[27],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向網(wǎng)絡平臺延伸,用好網(wǎng)絡陣地,更好地推進育人工作。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的優(yōu)勢,積極構建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校園網(wǎng)絡建設與管理平臺,用好思政教學網(wǎng)絡平臺,豐富網(wǎng)站內容,建強網(wǎng)絡隊伍,優(yōu)化網(wǎng)絡育人機制。一是構建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校園微平臺。高校可依托學校官網(wǎng),打造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包含黨史文獻、圖片資料、視頻資料、線上紅色文化展館、VR紅色資源等于一體的校園黨史學習教育微平臺。同時,以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為依托,發(fā)布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會議、紅色故事、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等黨史資料,強化價值引領。二是用好網(wǎng)絡思政教學平臺,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教學形式。多樣的網(wǎng)絡課堂是高校思政課課堂主渠道的重要補充和有效延伸,具有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新穎、隨時可學可看等優(yōu)勢,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高校應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錄制黨史、紅色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等內容線上微課,鼓勵支持學生錄制黨史故事、英模故事等微視頻,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線上學習資源庫;積極用好網(wǎng)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延伸育人時間與空間,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育人實效。同時,加強網(wǎng)絡育人隊伍建設,提升網(wǎng)絡育人的人才支撐,組建包括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專業(yè)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在內的網(wǎng)絡育人隊伍,啟智潤心、答疑解惑,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實效;建立健全網(wǎng)絡育人機制,推動網(wǎng)絡育人的常態(tài)長效,建立全方位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評價反饋機制,為用好網(wǎng)絡平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堅實保障。推動構建“黨史+網(wǎng)絡平臺”體系,建強網(wǎng)絡育人陣地。
(四)依托社會大課堂:融入社會實踐中,推進實踐育人
用好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要法寶,推動構建“黨史+實踐”育人體系。黨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育人資源,以黨史為教材,能將思政課堂、主題教育、網(wǎng)絡平臺與社會實踐有效貫通,校內校外協(xié)同聯(lián)動,線上線下同步發(fā)力,使育人過程在時間上延長、空間上延展、場域上拓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15]。這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思政課堂的延伸、主題教育的拓展,社會大課堂要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實踐篤行。社會大課堂中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依托,革命舊址、紅色展館、革命紀念館等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場域。
一是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實踐育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赴紅色舊址、紀念館等地開展實踐教學,將陳列轉化為教材、將現(xiàn)場轉化為課堂。組織學生精學紅色展館陳列物,了解其背后的史實,情景式學習、沉浸式感受,強化學生對黨史的深入理解,進一步明確自身的使命擔當,在沉浸式參觀學習中潤物無聲實現(xiàn)育人目標。組織學生看望老戰(zhàn)士、老同志、勞模等,聽他們講述親身經(jīng)歷,將紅色故事轉化為教材,用故事感染學生、以榜樣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了解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苦難輝煌的奮斗探索,感受老戰(zhàn)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格,進一步學史增信、學史崇德。
二是走進城鄉(xiāng)基層一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激發(fā)青年使命擔當?shù)闹匾獦蛄?,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貫通過去、現(xiàn)在、未來,學生在實踐中既能深入了解黨史,又能用好自身所學知識,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組織大學生赴革命老區(qū)進行社會實踐,如“三下鄉(xiāng)”活動、支教、社會公益活動等,將課內所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用專業(yè)知識服務人民群眾,促進課內課外銜接,在實踐的同時全面深入了解老區(qū)的歷史,引導大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每年寒暑假定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可根據(jù)自身實際參加返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各??筛鶕?jù)各地實際,與企業(yè)、社區(qū)、鄉(xiāng)村等建立聯(lián)系,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大學生在沉浸式、交互式實踐中更全面直觀地了解國情民情,進一步厚植家國情懷,激發(fā)挺膺擔當。
四、結" 語
黨史是培育新時代好青年的寶貴教科書,新時代必須用好黨史這部紅色教材。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同向同行、育人方法協(xié)同互促、育人使命相通相融,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寶,對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學科學理論、細悟初心使命、錘煉品德修為,進而以行踐知、成長為新時代好青年意義重大。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立足“大思政課”視野,用好紅色文化“大資源”,凝聚三全育人“大合力”,構建起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融入“大局面”。以課堂主渠道、主題活動重要載體、網(wǎng)絡陣地、社會大課堂為“點”,串聯(lián)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育人之“線”,“點”“線”共筑,構建“黨史+”育人體系,延伸育人時間、拓展育人空間、擴大育人平臺,打造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融入“大格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有機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課題,后續(xù)仍需繼續(xù)拓展研究視野,開展多維度研究,如結合各高校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探索“融入”常態(tài)化長效化機制的構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全方位、全過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4-11.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4]陳榮武.黨史學習教育的歷史考察與發(fā)展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1(3):76-82.
[5]童成帥.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的提出背景、主要內容及價值意蘊[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2):53-64.
[6]白楊,楊慧民.系統(tǒng)論視域下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特質與實踐路向[J].系統(tǒng)科學學報,2024,32(3):99-103.
[7]張巖,程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邏輯理路[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3,50(1):68-78.
[8]苑曉杰,李群玉.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蘊涵與路徑選擇[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8(6):680-687.
[9]張成龍,任春英.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與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8):42-44.
[10]張景波,劉陽,劉永林.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評價、邏輯證成與路徑選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2):121-131.
[11]郭呈才,劉靜瑤. 紅色詩詞融入“五史”學習教育的價值及路徑 [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4,52(1):54-60.article/abstract?v=hqt_j-uEELEpPCi-UlqKaeY5rb5lxq7IOMNiwJD8hMseJhTk8b0rU2nbPsPrAl5dRCTzQR3UkIOF5Rb6EuH-cR5x6irUkhKGvbQfVMO8jSOwZ9PMYb4x4Q==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gb[2023-09-22].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3.1338.ts.20230921.1725.002.html.
[12]李興旺,周穎.“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路探究[J].紅河學院學報,2023,21(4):85-88.
[13]張順濤,楊天明,鞏建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按笏颊n”的實踐進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2):73-75.
[14]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01).
[15]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01).
[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17]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42.
[18]李大釗.李大釗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
[19]習近平.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N].人民日報,2022-09-27(001).
[20]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002).
[21]習近平.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J].求是,2021(13):4-15.
[2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2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20.
[24]杜尚澤.“‘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001).
[25]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11.
[26]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A/OL].(2017-12-06)[2023-11-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責任編輯:陳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