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土橋中心小學 徐常樂
“雙減”政策進一步加強了校外培訓治理的工作力度,嚴禁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參加以各種形式開展的學科類培訓。在這一背景下,學校和家長勢必要承擔更多的教育任務,且教師和家長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兩個最重要的教育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和家長進一步加強溝通與交流,強化教育合作的緊密程度。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學校需要凸顯自身在各個學段中的教育功能定位,發(fā)揮自身溝通平臺的作用,加強與社會、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推動家校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立體協(xié)調的成長環(huán)境。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了解家長的教育管理意見,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小學美術教師通過提高家校合作工作的開展質量,能夠有效地轉變曾經家長被動參與學生美育的合作模式,使教師、家長和學生各個主體之間樹立同一教育目標,提高交流互動的頻率和質量,構建更加緊密的美育體系,為學生成長發(fā)展帶來新的動力,為教師教學開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為了進一步提高家校合作的質量,小學美術教師需要轉變自己對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端正自身態(tài)度,通過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讓家長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合作的各項活動環(huán)節(jié)中。
教師在開展家校合作工作時,不應該只注重形式,應不斷地反思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家校合作的落實途徑和落實質量。教師在家校合作中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因此,教師應該邁出第一步,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美術學習發(fā)展的建設中,共同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出謀劃策。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美術作品來更加直觀形象地向家長闡述家校合作的思想和意義。如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環(huán)境的設計改造、設計班級文化墻、作品展示欄、學校宣傳欄等,用美術學科特有的形式為家長展示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讓家長欣賞學生在學校中創(chuàng)作的精美美術作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家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引導家長在家中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重視對學生的美育引導。
除此之外,學生的家庭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每個家長在社會上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有著各自擅長的本領。因此,教師在開展家校合作時,就可以充分地借助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為學校教育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持。
一方面,一些家長本身就對藝術有興趣或掌握了一些地方民間的美術資源,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家長對于美術創(chuàng)作、鑒賞的獨特理解,將學校教育與家長優(yōu)質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不僅能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還能進一步喚醒家長在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活力。
另一方面,處于同一美術水平的小學生往往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是相似的,因此教師可以發(fā)掘一些較為成功的美術教育家庭的經驗,并鼓勵這部分家長進行分享,搭建家長互相學習借鑒的平臺。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是家庭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家庭教育的分享者,而這樣的家校合作氛圍,能讓學生每天都得到成長和發(fā)展。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在開展家校合作時,必須明確家校合作的最終目標就是進一步推動學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在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家校合作體系。才能避免家校合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干擾因素,盡可能地減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和分歧,達到有效推動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的最終目的。
教師應當明確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導地位,主動地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家長認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及心理快速變化的時期,同時這一階段也是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美術基礎的關鍵時期。而不同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其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家校合作工作中,就必須結合學生實際的成長發(fā)展情況,通過參考美術新課標,明確不同階段主要的教育目標,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制訂每個階段的發(fā)展計劃。在目標設立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家長進行深入的合作,幫助家長明確家校合作開展的具體流程以及具體內容,從過去學生家長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者轉變?yōu)閷W生家校合作工作積極的參與者,真正地占據(jù)家校合作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推動家校合作的開展。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主要需要家長和教師引導學生嘗試身邊不同的創(chuàng)作材料,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途徑大膽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進行藝術表現(xiàn),體會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而針對中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肌理、形色等基礎美術知識,并且學會了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來進行美術表現(xiàn),所以這一階段更需要家長和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并激發(fā)其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教師可以和學生家長共同討論,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目標,并且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發(fā)展水平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相應的家校合作目標,使各個階段的家校合作目標滿足班級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想進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質量,就必須明確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職責分工,進一步提升家長在美育工作中的責任感,解決家校合作中可能存在的責任推脫以及職責不明等問題。
教師在設計一些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時,首先必須充分考慮家長對美術綜合活動的參與意愿,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參與活動。在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基礎上,通過與家長的深入交流以及詳細的意見調查,再制訂相應的綜合活動計劃。在具體開展家校合作的美術活動前,教師應積極地組織家長在線上進行討論交流,提前確定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需要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平等地位,有效地提高家校合作中家長的配合度。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適當?shù)毓膭顚W生家長,為學生家長提供更多的平臺。如一些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就可以由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確認活動的開展地點、開展時間,并明確每個家長在活動開展中的具體任務,進一步強化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提升家校合作的質量。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提升家校合作的質量,學生家長和教師要更加緊密地進行溝通聯(lián)系,加強情感交流。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豐富的活動或者結合網絡平臺的形式,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校合作活動中加強情感互動,共同為家校合作付出努力。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形式更加豐富的家校合作活動,進一步強化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如在端午節(jié)時,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與傳統(tǒng)文化主題的小學美術活動,由家長講述與節(jié)日有關的歷史人文故事,引導學生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涵,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這樣,不但有效地拓展了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內容形式,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戶外美術實踐活動,并邀請家長參與,在豐富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同時,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安全,提高了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父母的了解。
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一步強化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得雙方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為學生家長分享學生美育的相關理論知識,闡述美育理念和方法,鼓勵家長分享在美育中遇到的問題,共同協(xié)商探討學生美育的策略。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必須進一步明確教育責任,結合班級實際的美術教學需求和教學情況,通過更加多元的方式和途徑,引導家長更多地參與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讓家長體會到小學美術學科的重要價值以及對學生健康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了解到保障孩子積極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的目標,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家校合作的開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