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結構材料源于日常生活與自然社會,其在大班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大班建構游戲活動,以發(fā)展大班幼兒建構能力為基礎目標,通過操作實踐促進大班幼兒想象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文章基于低結構材料的特點簡要闡述其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提出幾點投放原則,并綜合以上信息對低結構材料的運用提出幾點可行之策,意在以低結構材料促進大班幼兒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
【關鍵詞】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低結構材料;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史文冰(1994—),女,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建構游戲是區(qū)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通過塑形表達自己對不同材料、事物的認知態(tài)度與情感,是一種獨特的“幼兒語言”。相較于其他表達形式,建構游戲具有“立體化”的表達特征,需要借助某些材料完成。低結構材料是建構材料的一部分,其源于日常生活、自然環(huán)境,具有便捷、易操作、多功能的教育特點,深受幼兒喜愛。教師可基于低結構性材料的特點,為大班幼兒創(chuàng)設全新建構游戲,讓大班幼兒在開發(fā)、加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材料特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以材料促進大班幼兒建構能力的提升。
一、低結構材料在大班建構游戲中的作用
低結構材料具有開放性、靈活性、易操作性等教育優(yōu)勢,將其運用在大班建構游戲活動中,可為教育工作注入全新活力。結合大班幼兒建構游戲的特點,低結構材料的教育作用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
(一)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
低結構材料在大班幼兒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可以隨時觸摸、隨時動手展開游戲。低結構材料具有易操作性、靈活性的特點,將其合理運用于教學中,能讓大班幼兒主動對建構游戲展開思考與探究,并通過對不同材料的排列、組合、創(chuàng)造,促進大班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構思能力的發(fā)展[1]。
(二)激活幼兒自主建構意識
低結構材料與大班幼兒的實際生活相關,大班幼兒通過對熟悉的生活材料進行加工,能夠意識到生活材料或許還有其他功能,從而充分激發(fā)大班幼兒的好奇心,推動大班幼兒進行探究學習。在不同低結構材料的幫助下,大班幼兒的自主建構意識可得到不斷增強。
(三)促進想象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
低結構材料操作便捷,且可變化的形態(tài)較多,能滿足大班幼兒天馬行空的建構想法,對其想象與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展開來講,大班幼兒通過對不同低結構材料的加工,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新穎、別致的藝術作品,在材料加工與分析的過程中,大班幼兒的想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四)有效發(fā)展社會交往技能
大班幼兒建構區(qū)游戲多以集體活動、合作游戲為主,幼兒需一起合作完成游戲項目,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實現(xiàn)某一項目的科學建構。低結構材料在建構區(qū)的運用為大班幼兒之間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探討的機會,他們能夠在游戲中自由表達對材料的想法、需求及加工思路,其社會交往技能也會在游戲中實現(xiàn)同步發(fā)展。
(五)促進幼兒認知水平提升
在運用低結構材料開展大班建構游戲時,大班幼兒會主動觀察材料特點、形狀、大小,并對不同生活素材展開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在全新的經(jīng)驗積累與開發(fā)中,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進而獲取更多有益于身心成長的學習經(jīng)驗。
二、大班建構游戲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原則
總的來說,基于5—6歲大班幼兒年齡及思維特點,在建構游戲中運用低結構材料時,教師可圍繞安全、生活、難度等方面進行思考,既要實現(xiàn)低結構材料的有效運用,又要實現(xiàn)幼兒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一)安全性投放原則
大班幼兒安全意識不強,尤其在面對熟悉的生活材料時,他們?nèi)狈ξkU事物的辨別能力,因此,保證低結構材料的安全性是投放工作中的第一原則。具體而言,教師需保證低結構材料安全無毒、邊緣圓潤等,避免出現(xiàn)劃傷、砸傷等安全事故,為大班幼兒安全活動做好基礎保障。
(二)生活性投放原則
大班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低結構材料的投放中,教師需秉承生活性投放原則,確保大班幼兒所建構素材、加工材料源于生活,以激發(fā)大班幼兒的探究欲望,使得其在游戲中實現(xiàn)一物多用。
(三)漸進性投放原則
大班幼兒的能力會通過游戲活動獲得不斷地提升與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遵循漸進性投放原則,加強對大班幼兒游戲過程及成長動態(tài)的關注,基于大班幼兒的能力及活動特點,逐漸提升低結構材料的投放難度,使得游戲材料隨著幼兒能力的發(fā)展及時調(diào)整,進一步提升大班幼兒的能力[2]。
(四)吸引力投放原則
將大班幼兒置于活動中心,以大班幼兒的興趣為基礎,科學投放材料,可為教育活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遵循吸引力投放原則,用材料吸引大班幼兒參與建構活動。這就需要教師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游戲興趣、學習特點、發(fā)展需求,并為其準備不同的低結構材料,用興趣驅動建構游戲開展,充分發(fā)揮低結構材料的教育價值。
三、大班建構游戲實踐中低結構材料的運用策略
(一)立足幼兒實際,激活建構游戲興趣
教師立足大班幼兒發(fā)展實際,科學選材,一能滿足大班幼兒對游戲材料的需求,二能有效激活大班幼兒對建構游戲的興趣。
1.尊重大班幼兒發(fā)展與需要
大班幼兒是建構游戲的主人。因此,在低結構材料的選擇中,教師應減少成人思維的干預,尊重大班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及實際需要,選擇其感興趣的建構素材,以提升大班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地運用低結構材料表達自己。
首先,教師可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的低結構材料,喚醒大班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拉近大班幼兒與建構游戲的距離。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不斷擴充,大班幼兒的探究欲望越來越強,對生活中不同的現(xiàn)象、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基于此,教師可選擇生活中的低結構材料,比如樹枝、石頭、花朵、毛線、紙盒、瓶瓶罐罐等,成功喚醒大班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其自由講述生活材料的特點,并鼓勵大班幼兒自主對生活材料進行加工,學會用材料表達自己,提升大班幼兒開展建構游戲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應捕捉大班幼兒的興趣點,以興趣為思路,為幼兒提供具有指向性的低結構材料。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教師選擇大班幼兒感興趣的低結構材料,能在第一時間發(fā)揮大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成功激活其對建構游戲的參與積極性[3]。例如,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對氣泡紙有較強的探究興趣,便可在建構區(qū)中為大班幼兒準備不同種類的氣泡紙,滿足大班幼兒的興趣需求,以保證建構游戲的整體開展質量。
2.尊重大班幼兒能力差異
大班幼兒之間雖然年齡差距不大,但每個大班幼兒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操作能力間有較大的差別,如部分大班幼兒擅長精細操作,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些“精而細”的建構任務;部分大班幼兒擅長造型構建,所設計的藝術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氣息;部分大班幼兒擅長色彩搭配,能通過色彩為建構作品增添藝術感。在低結構材料的運用中,教師也應當充分考慮到大班幼兒的能力差異,為幼兒提供不同的低結構材料,使得低結構材料的教育價值發(fā)揮到最大。
在低結構材料投放工作中,教師可提前詢問大班幼兒對本次建構游戲的想法,讓其自主講述建構思路、需要的材料等。教師需耐心傾聽幼兒的講述,并根據(jù)其需求將材料一一投放在指定區(qū)域中,充分尊重大班幼兒的能力差異,滿足不同大班幼兒對活動的需求。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通過觀察大班幼兒的建構行為,確定幼兒的發(fā)展階段,為其投放不同的活動材料。結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可觀察并記錄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發(fā)展階段,通過分析大班幼兒發(fā)展情況適度調(diào)整低結構材料,使得大班幼兒快速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例如,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大班幼兒已熟練掌握現(xiàn)有低結構材料的加工方式,并能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合理調(diào)整材料。基于此,教師便可調(diào)整低結構材料內(nèi)容,減少簡單材料的投放,增加全新的活動材料,并保留“熱門”材料,使得低結構材料呈現(xiàn)“有簡有繁、難易交織”的特點,讓大班幼兒通過建構游戲對全新的學習領域展開探索。
(二)提供充足材料,豐富建構材料種類
提供充足且多類別的低結構材料,能在同一時間內(nèi)滿足多名大班幼兒的游戲需求,并能有效提升大班幼兒對游戲活動的探索欲望。低結構材料可分為生活廢品、自然素材、社會資源等多種類型,在建構游戲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可基于不同建構游戲的特點為大班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借助低結構材料發(fā)散大班幼兒的建構思維,讓其獲取別樣的游戲體驗感。
例如,在大班幼兒“積木建構”游戲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木質積木塊較小,只能滿足大班幼兒的室內(nèi)活動需求。基于這一問題,教師可收集一些廢舊紙箱,讓大班幼兒將其視作“紙箱積木”,并為大班幼兒開創(chuàng)全新的建構場地及游戲項目,在室外實現(xiàn)低結構材料的有效運用[4]。
再如,在大班幼兒戶外游戲中,教師通過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幼兒們對木材具有較強的探究興趣,并將石塊作為“錘子”,在自然區(qū)中扮演起了“小木匠”?;诖蟀嘤變哼@一操作,教師可收集自然區(qū)域中的低結構材料,讓大班幼兒對低結構材料進行自主加工,以自然性低結構材料構思、建構游戲,拓展建構游戲種類,激發(fā)大班幼兒的活動興趣。
又如,教師可在班級中為大班幼兒創(chuàng)設“材料資源庫”。大班幼兒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針對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材料,有不同的游戲想法。教師可帶領大班幼兒一起收集低結構材料,不斷豐富“材料資源庫”。在材料收集過程中,大班幼兒會通過對材料的分析,獲取全新的建構靈感,進而形成全新的建構思路,其想象力與動手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同步提升。
(三)支持幼兒創(chuàng)新行為,滿足自主探索需求
大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存在天馬行空的特點。而低結構材料恰好具有易于操作、靈活多變的特性,契合大班幼兒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在建構游戲開展中,教師應為大班幼兒預留充足的創(chuàng)作與構建空間,鼓勵他們對低結構材料進行自由探索和創(chuàng)新,不過多地限制大班幼兒的思維與行動,使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獲取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大班幼兒自主建構過程中,教師應以觀察為主,不過多地干涉大班幼兒對不同低結構材料的開發(fā)及改造,讓其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建構游戲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大班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建構思路、游戲想法,增強大班幼兒的活動成就感,滿足其對低結構材料的自主探索需求。
(四)融入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操作意識
在運用低結構材料開展大班建構游戲時,教師還應當將安全教育融入其中,通過游戲增強大班幼兒的安全操作意識,并告知幼兒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可以用,以此規(guī)避活動風險,讓幼兒學會正確加工材料的方法,將安全教育貫穿活動始終,以確保大班幼兒建構游戲得以有序進行[5]。
例如,建構游戲中的低結構材料大部分源于日常生活,材料的衛(wèi)生與安全問題是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在低結構材料的開發(fā)與運用中,教師應加強對安全知識的介紹,比如告訴幼兒:玻璃制品輕拿輕放;不用手觸摸鋒利的材料;任何材料都不可以放在嘴中;用新材料前要詢問老師的意見等,在建構游戲中不斷增強大班幼兒安全操作的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低結構材料的日常清洗和消毒,并及時剔除那些有安全隱患的低結構材料,避免幼兒受傷。
結語
總的來說,低結構材料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在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需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基于大班幼兒的興趣科學選材,并靈活調(diào)整材料投放的方式,為大班預留充足的創(chuàng)作與建構空間,以低結構材料促進大班幼兒多項能力的發(fā)展,真正發(fā)揮出建構游戲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秦蘭.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提升幼兒審美素養(yǎng)的支持策略:以“玩美陽山”紙箱建構游戲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1(7/8B):106-109.
[2]吳燕.低結構材料? 構建智慧拼搭空間:以建構游戲《蛋寶寶站起來》為例[J].家教世界,2020(30):37-38.
[3]辛文靜.低結構材料的有效投放與合理運用[J].山東教育,2021(1/2):62-63.
[4]童青蕓.建構游戲中低結構材料投放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J].甘肅教育,2020(17):102-103.
[5]于丹丹.低結構材料在建構游戲中有效投放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