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數(shù)字時代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探析

      2024-05-11 10:15:01沈磊辛斌
      關鍵詞:話語分析數(shù)字技術

      沈磊 辛斌

      摘要:隨著現(xiàn)代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公共領域中的公共話語呈現(xiàn)出虛假信息泛濫、過度商業(yè)化、觀點兩極化等異化現(xiàn)象。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產生的本質是大眾在互聯(lián)網世界中傾向于成為“烏合之眾” ,以狂歡的形式,實現(xiàn)對話語權的重新主宰。網絡傳播的回音室效應造成公共話語異化程度日益加劇。確保公共話語真實性,保持客觀理性,明辨話語事實和真相,是我們走出公共話語異化困境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 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數(shù)字技術;話語分析

      中圖分類號: H 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895X(2024)02 ? 0099 ? 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40204046

      Exploring to the Alien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Digital Era

      SHEN Lei,XIN B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Jiangs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the alienation phenomena of publicdiscourses occur in the public areas, such as prolifer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over-commercialisation,and polarisation of opinions. The essence of such an alienation is that the public tend to become “ thecrowd” on internet and re-dominate discourse power in the form of carnival. The echo chamber of internetcommunication has led to the increasing alien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Ensuring authenticity of publicdiscourse, maintaining objectivity and rationality, and discerning the facts and truthful discourse are thebasic countermeasures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alien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Keywords:public discourse;alienation;digital technology;discourse analysis

      公共話語這一概念來源于哈貝馬斯 (J. Haber-mas) 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所提出的 “公共領域” (public sphere,亦譯作“公共空間” )一詞。Habermas 認為: “ 公共領域是介于國家與社會之間進行調解的一個領域。 ”[1]學界普遍認同Habermas 對“公共領域”的定義,即“從國家和社會的兩極中獨立出來,公民階層的第三方力量,為私人話語提供交流公共事務的平臺” 。公共話語是“人們聚集在非私人的公共領域所有言論和話語的內容與形式的總和”[2]。公共話語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一直是社會科學、語言學、通信研究等各個領域的研究重點。通過對公共話語的研究,研究人員探析了公共話語潛在的社會因素、認知因素和語言特質,以及公共話語對公眾意見和行為的影響。當前數(shù)字技術迅猛發(fā)展,社交媒體激增,公共話語空間信息交流爆炸式增長。一方面,公共話語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觀點和分享自己經驗的平臺, 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公共話語經常被扭曲或改變,以服務于某些特定的利益。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對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進行研究,可以幫助確定公共話語被改寫和被操控的原因和方式,探析其背后的動機,進而了解公共話語在數(shù)字技術時代所遇到的挑戰(zhàn)。

      一、數(shù)字技術時代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

      以互聯(lián)網和全球化為重要標志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到來,使公共話語空間逐漸由紙質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轉移到了互聯(lián)網世界。公共話語本質上是一種發(fā)生在社區(qū)或社會成員之間的公開辯論,是一種可以影響公眾輿論以及人們思考方式的交流方式。這種形式的話語促進不同團體或個人思想之間有意義的溝通和辯論,也是促進公民社會參與和社會理解的一種手段。公共話語包括公共論壇、會議、演講、辯論和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可以讓不同背景的團體或個人在一個開放和安全的環(huán)境里自由表達各自的想法和意見。通過公共話語空間,人們可以更好地增進了解,分享經驗,并尋求所面臨問題的共同點和解決方案。數(shù)字技術為平民百姓提供了意見表達和輿論監(jiān)督的巨大空間,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快捷地獲得信息和參與信息分享與交流。數(shù)字技術的興起在促進人們表達個人情感、表達公共訴求、幫助公共決策、提升民主公正和公民意識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數(shù)字公共話語空間的興起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虛假消息的傳播、輿論的資本控制等。數(shù)字公共話語空間的發(fā)展超過一定的界限和規(guī)約,就可能變成“公眾顛覆傳統(tǒng)、放縱自身的狂歡天堂” ,變成“公眾非理性言論泛濫、社會責任感缺席、規(guī)則嚴重異化的混亂場域”,即成為巴赫金所定義的“狂歡世界” 。這種異化現(xiàn)象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Gustave認為: “當生活軌跡迥異的大眾合流成群體后,個體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當作為一個群體存在時,個體往往具有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征,大眾傾向于成為‘烏合之眾 ,他們將以狂歡的形式,實現(xiàn)對話語權的重新主宰。 ”[3] Habermas在提出公共話語空間概念的同時明確指出,現(xiàn)代社會的電子傳媒正對公共領域的基本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傳播媒介的拓寬和信息渠道的多樣讓公共領域的信息量不斷擴大,對公共話語的批判性思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探討。 “異化”一詞在哲學上的意義是指當主體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這個對立面變成了外在的異己力量。異化勞動(alienated labor)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稱勞動異化。馬克思用這個詞來概括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及勞動本身的關系。馬克思認為: “勞動(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類的本質,但在私有制條件下卻發(fā)生了異化,私有制是異化的主要根源。 ” [4]

      “異化勞動”一詞用以表現(xiàn)和描述資本主義的邪惡本質,異化概念反映了 “人們的生產活動及其產品反作用于人們自己的特殊性質和特殊關系。在異化活動中,由于人的能動性的喪失,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得個性不能全面發(fā)展,只能片面發(fā)展,甚至畸形發(fā)展”[2]。學界引入“異化”一詞,來描述公共話語中的這些背離公共話語本質特點和功能的負面表現(xiàn)和消極影響。

      二、數(shù)字技術時代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之表現(xiàn)

      在數(shù)字技術時代,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如虛假新聞盛行、公共話語的過度商業(yè)化、觀點極化現(xiàn)象以及不道德化趨勢都進一步破壞了公共話語的原始屬性。原本是公民平等地發(fā)表意見,討論公共事務,享有理想化的話語權的公共話語空間,因為日益明顯的異化現(xiàn)象,其客觀承載公共意見的性質受到侵蝕。

      (一)虛假新聞

      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最顯著表現(xiàn)之一就是虛假新聞(fake news)的傳播。fake news是美國前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批評媒體時的口頭禪之一,因為廣為人知且被廣泛使用,成為柯林斯詞典的 2017年度熱詞??铝炙乖~典指出: “‘假新聞在 21世紀最初十年(2000?2010)開始被美國電視用于描述‘錯誤的、煽動性的、以新聞報道為幌子散播信息 。 ”[5] 2015年以來,該詞使用率一直攀升。這個短語被認為是特朗普前總統(tǒng)的語言修辭特征。根據Allcott 等學者的定義,虛假新聞是“故意發(fā)布的、可被證明確實是虛假的,可能誤導讀者的新聞文章”[6]。他們斷言,虛假新聞廣泛傳播對公眾輿論和話語產生了重大影響,往往導致錯誤信息廣泛傳播和社會信息紊亂。Allcott等學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虛假新聞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特別盛行,用戶可以“快速、輕松地傳播和分享虛假信息”[6]。由于數(shù)字技術的便捷和網絡極快的傳輸速度,虛假信息變得越來越難以分辨和核實。虛假信息的迅速廣泛傳播,對公共話語秩序產生破壞性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活動的關鍵幾個月里,虛假新聞的破壞力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在此期間,前 20個經常討論關于選舉的虛假新聞在臉書 (Facebook)上產生了 871.1萬次分享、反饋和評論,比 19個主流新聞網站發(fā)布的前 20個討論最多的選舉事宜的 736.7萬次還要多。2016 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過程中,社交媒體是大選新聞的重要來源,但并不占主導地位,14% 的美國人稱社交媒體是他們 “最重要”的新聞來源;在大選前三個月出現(xiàn)的已知虛假新聞中,支持特朗普的新聞在 Facebook 上總共被分享了 3 000 萬次,而支持克林頓的新聞被分享了 800 萬次;在大選前后的幾個月里,美國成年人每天都閱讀到假新聞,而在回憶起看到過假新聞的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相信了這些新聞。西方學者普遍認為,虛假新聞是對民主、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最大威脅之一。在轉發(fā)量上,推特(Twitter)上的假新聞通常比真實新聞被更多的用戶轉發(fā),傳播速度也快得多,尤其是虛假的“政治新聞”[7]。經濟方面虛假新聞的傳播則往往導致股票市場的大幅度波動和大宗交易產生。

      虛假新聞并不是一個“新現(xiàn)象” 。韋氏詞典注解,該詞詞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紀,有關表達最早在 1890年就已經出現(xiàn)了。這個詞之所以成為現(xiàn)在被廣泛關注的話題,是因為與報紙和電視等傳統(tǒng)新聞媒體相比, “虛假新聞在網上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布更加快捷”[9]。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數(shù)字化技術的普及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加速信息傳播的理想平臺,社交媒體打破了個人之間的空間距離障礙,提供了豐富的分享、轉發(fā)、投票和評論平臺,并鼓勵用戶參與和討論網絡新聞。這種圍繞網絡熱點激增的新聞,往往更容易獲得公眾的關注和信任。此外,如果讀者個人反復接觸虛假新聞,或者如果虛假新聞恰好符合其個人期待和固有信念,他們就非常傾向于相信虛假新聞,且因為網絡傳播的“回聲室效應”,這種不實的信息傳播效應往往會被 “放大”和“強化”[10]。

      虛假新聞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不但可能左右人們的觀點和判斷,甚至可能“控制”人們的認知和行為。正如 “后真相”一詞在 2016年被牛津詞典選為國際年度詞匯所表現(xiàn)出的社會學意義, “后真相”的“后”字,更確切地闡釋了真實與否已經不那么重要了,不同的人只選擇相信符合自身偏好和認知的信息??陀^事實影響變小,而個人情感、認知和信仰則產生更大影響。輿論分裂和觀點極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傾向于選擇和相信那些他們更愿意接受的信息,并將其當作“真相” 。

      虛假新聞并不完全是通過惡意篡改或捏造而成的。類似“穿井得一人” ,謠言越傳越謬誤的新聞失真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傳播中屢見不鮮,一些消息本身在傳播過程中會選擇性有意或者無意失真。這種偏離了客觀事實或新聞標準的新聞失真現(xiàn)象,例如,用“舊聞充當新聞” ,片面放大個案的普遍意義,利用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等人為處理手段拼接甚至編造新聞事實,很容易引發(fā)民眾關注和輿論震動[11]。

      (二)過度商業(yè)化趨勢

      公共話語過度商業(yè)化是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早在 1993年,F(xiàn)airclough就關注到公共話語的市場化問題,他以大學學術職位海報為例,用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解析了例證中“令人厭惡的”“高度宣傳的”“市場化”的措辭[12]。Fairclough還研究了公共話語的商品化,討論了這個過程涉及宣傳(商品、服務、機構或人)功能的普遍化,繼而說明公共話語“對話化”在廣義上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13]。幾十年來,公共話語的商業(yè)化一直是一個熱議的話題,人們認為過度商業(yè)化對公共話語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比如各種商業(yè)利益優(yōu)先于公眾利益的商業(yè)廣告,在公共話語空間廣泛、重復地播送,深刻影響了人們的選擇和判斷。Beck認為: “晚期現(xiàn)代性的社會秩序的特點是日常生活的無情地商業(yè)化。 ”[14]這種現(xiàn)象被認為是對公共話語的不利影響,營銷和廣告策略的無限擴展,以及個人和組織的“品牌化”的興起,導致商業(yè)和公共領域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大量短期的、商業(yè)利益驅動的傳播的興起導致公共話語的質量和深度不斷下降。此外,媒體對廣告收入的依賴增加,可能導致其故意扭曲事實,以吸引大量的關注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收入,從而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的研究表明: “媒體對利潤的追求損害了產品的質量,為了吸引大量的觀眾關注而采用聳人聽聞和歪曲事實的做法。 ”[15] 隨著商業(yè)媒體的興起,公共話語越來越被某些資本主導,且往往是被 “擁有最響亮擴音器”的聲音主導,這就導致不同的主張被壓制,特別是那些資源較少、接觸媒體渠道較少的發(fā)聲被壓制,少數(shù)人和被邊緣化的人發(fā)聲困難甚至無法發(fā)聲, “公共話語同質化趨向日益嚴重” [16]。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公共話語商業(yè)化是造成公共話語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觀點極化趨勢

      近年來,公共話語觀點兩極化現(xiàn)象(Polariza-tion of Opinions)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這個現(xiàn)象被認為是公共話語異化的另一表現(xiàn)。公共話語觀點變得越來越敵對,進一步加深了對立雙方的意見分歧。社交媒體的激增和數(shù)字技術讓人們更加自由和便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加劇了雙方意見的對立。公共話語在很多熱點問題上呈現(xiàn)高度兩極化,以至于公眾很難再找到一個中間立場,進一步的立場固守,讓雙方很難達成共同點,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Conove等人用網絡聚類算法和人工注釋數(shù)據結合的方法,研究了 2010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 6周的 25萬多條推文,證明了政治轉發(fā)表現(xiàn)出“高度隔離的黨派結構” , “左翼和右翼用戶之間的聯(lián)系極為有限”[17]。而且,在線論壇、社交媒體和其他數(shù)字空間中的公共話語辯論往往是由強烈的個人情緒驅動的,雙方激烈爭辯,絕無通融。網上的兩極化話語經常導致“我們與他們”的社會心態(tài)的產生,從而帶來更大的“社會分裂”[18]。

      (四)不道德化趨勢

      公共話語不道德化是一個困擾社會數(shù)百年的現(xiàn)象。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和社交媒體的激增加劇了公共話語不道德化的進程。在網絡上,人身攻擊、話語霸凌、黨派相爭和社交媒體的嘲弄已經變得司空見慣。因為用戶可以任意發(fā)表個人意見,簡易快捷地傳播虛假信息,而無需承擔責任(至少不必立即承擔惡意傳播的責任) ?;诜枪残缘娜巳馑阉骱蜔o厘頭的口水大戰(zhàn)屢見不鮮,網絡水軍層出不窮。Runions等學者的研究表明,在線環(huán)境中“社會情感線索的匱乏” “社交網絡傳播的便利性” “個人情感淡漠”,以及“個人責任的淡化、延遲和轉移” ,為道德約束的脫離提供了便利[19]。所以,在線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個人失去客觀理性,促使網絡攻擊和網絡欺凌的發(fā)生。

      三、數(shù)字技術時代公共話語異化的原因

      數(shù)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是公共話語空間擴展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是導致公共話語異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回音室”效應中,觀點相似的人往往聚集在一起,互相不斷強化己方的信念,隔絕反對的觀點,這使公共話語更加分裂,雙方很難產生有意義的溝通和對話。作為群體成員身份的公共話語者在網絡世界里也更趨向于無意識人格存在,因而人性的弱點也是造成公共話語異化的原因之一。

      (一)新媒體的特點

      數(shù)字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使用擴展了公共話語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空間,同時也是造成公共話語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數(shù)字技術的傳播速度和傳播便利性,減少了人們對傳統(tǒng)交流形式(如書信、面對面交談和其他形式的書面話語溝通)的需求。Omernick 等通過使用語言學調查和字數(shù)統(tǒng)計工具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 實名評論中 “臟話詞匯” “憤怒詞匯” “消極情緒詞匯”會少一些,而“積極情緒詞匯”會更多[20]。數(shù)字技術支持用戶在公共話語空間中隱匿真實身份這種匿名在線互動形式會導致更高水平的不文明行為,因為在匿名條件中,用戶往往不能像以真實身份那樣用積極負責的方式行事。此外,數(shù)字信息的快速交流會導致人們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下降,快節(jié)奏的數(shù)字傳播環(huán)境導致對知識和信息的理解深度和廣度普遍降低。因此,數(shù)字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公共話語的質量,進而導致更多更深刻的異化現(xiàn)象。

      (二)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回音室效應也是公共話語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網絡空間內,人們經常接觸相對“同質化”的人群和信息,閱讀或聽到非常相似的評論,就會傾向于將其當作真相和真理,個人認識和理解逐步變得故步自封甚至偏執(zhí)極化。這種信息、想法甚至信仰在一個“封閉”系統(tǒng)內的傳播和重復且被“放大”或“加強”的現(xiàn)象被稱為 “回音室效應”[21]。人們傾向于從觀點相似的人或者消息來源處獲取信息,從而減少信息獲得成本。在人性本能和數(shù)字技術支持雙重驅動下, “回聲室效應”和“信息繭房”成為當前網絡信息特點之一。在公共話語空間里,回音室效應縮小了話語和觀點的范圍,導致異見缺失或者對異見的理解不足。同質化的聚集讓人們減少了接受多元化聲音的可能,人們在各種碎片信息甚至泛濫不堪的虛假信息中,逐漸失去了多元解讀和深度理解的能力。當一群人選擇優(yōu)先與觀點相近一方加強聯(lián)系,而排斥疏離其他人或者其他觀點時,就形成了“回聲室效應” 。這個社群“形成得越充分,即群體內部建立的聯(lián)系越多,群體就越是與外界的觀點隔絕,而其成員的觀點就越能在群體內廣泛傳播”[22]。因此,同樣的觀點在社群內不斷被重復、強化和鞏固,很少受到不同意見的挑戰(zhàn),其他觀點的發(fā)聲被遏制和淡化,公共話語的異化程度就會在這樣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逐漸深化。van Dijk認為,這種“回音室”現(xiàn)象“已受到廣泛關注” ,并“可能預示著公民社會的重要變化”[23]。

      (三)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也被廣泛認為是導致公共話語異化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作為普通人,人們很容易產生自私和分裂的個人情感傾向,在日常生活中更關注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整個社會的需求。在匿名和真實身份隱身的網絡環(huán)境中,人們更多地是作為群體成員身份參與公共話語。Gustave對群體成員的主要特點曾經有這樣的描述: “無意識的人格戰(zhàn)勝了有意識的人格,開始支配人的感情和行動,而暗示和傳染會讓這些感情和行動都轉為一個方向,傾向于把一些暗示概念立即變?yōu)槭聦崱?” [3]于是這些群體成員不再受自己的理性意志支配,變成了另外一個他們自己都不熟悉的陌生人。作為群體成員身份的公共話語者,看客心態(tài)和娛樂心態(tài)促使人們并不愿意進行有積極意義的對話或尋求共同點;而人們不愿意參與積極話語溝通,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和觀點,造成的理解和溝通不足,又進一步導致公共話語異化程度的加深。

      四、公共話語異化問題解決之道

      公共話語空間本質就是為人們提供自由的、公共的話語交流的互動平臺,是人類社會交往進步的產物之一。當今,公共話語空間因為數(shù)字技術的進步,公共話語的數(shù)量激增,形式多樣,人們的參與深度和廣度大幅度提升,社會影響力也日益增強。異化現(xiàn)象作為對公共話語本質特點和功能的背離,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需要有一定的應對之技。首先,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健全社會規(guī)則,加強數(shù)字平臺內容的監(jiān)管,努力確保在數(shù)字公共空間分享的信息是準確的、可信的和基于事實的。可以通過事實核查、核實原材料等策略來實現(xiàn)信息發(fā)布的真實性,確保公共話語是基于事實的有意義的討論,而不是虛假信息或煽動性言論。第二,鼓勵數(shù)字公共空間里自由的、積極的對話,例如在線聊天或者主題論壇等,讓人們可以自由討論,比如使用視頻會議軟件,如 Skype或 Zoom等在線會議軟件,促進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之間進行實時對話,建立有意義的人際聯(lián)系,而不是簡單地發(fā)布基于文本的單向評論。更多的言語互動可以有效加深彼此理解,減少觀點極化現(xiàn)象,降低“回音室”效應。第三,鼓勵所有人平等參與數(shù)字公共話語空間討論,確保所有的聲音都能被聽到,并積極參與有意義的討論和解決方案的設立,以應對共同的挑戰(zhàn)。同時,也要幫助用戶提升批判性地評估公共話語,識別偏見話語或虛假信息的技能。

      五、結語

      本文探討了數(shù)字技術時代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及其原因。虛假新聞的傳播、過度商業(yè)化、公共話語不道德化和觀點兩極化是公共話語異化的重要表現(xiàn),造成異化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的本性弱點等。傳播的“回聲室”效應不斷加劇公共話語異化程度。公共話語的異化現(xiàn)象值得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的關切和重視。在面對當今紛沓而至的公共話語時,我們要保持客觀和理性,要清醒地認識到異化現(xiàn)象給人們帶來的信息蒙蔽和刻意策動,要認清事實真相,探求話語本質意義。只有保持充分警惕,明辨是非,我們才能走出公共話語 “烏合之眾”的泥潭。

      參考文獻:

      [1] HABERMAS J.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M].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89.

      [2]趙璐陽, 尚重生. 數(shù)字媒體時代公共話語的異化及其回歸 [J]. 江漢論壇, 2016(8) :129 ? 133.

      [3] LE BON G.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Mind[M]. Massachusetts: Courier Corporation, 2002.

      [4] MARX K.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1844: estranged labor[C]//LONGHOFER W, WINCHE-STER D. Social Theory Re-Wired: New Connections to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Routledge, 2013: 158 ? 164.

      [5] FLOOD A. Fake news is “ very real”word ofthe year for 2017[EB/OL]. (2017-11-02)[2024-03-11].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7/nov/02/fake-news-is-very-real-word-of-the-year-for-2017.

      [6]ALLCOTT H, GENTZKOW M. Social media and fakenews in the 2016 elec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 2017, 31(2) :211 ? 236.

      [7]VOSOUGHI S, ROY D, ARAL S. The spread of trueand false news online[J]. Science, 2018, 359(6380):1146 ? 1151.

      [8]TANDOC E C JR, THOMAS R J, BISHOP L. What is(fake) news? Analyzing news values (and more) in fakestories[J].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2021, 9( 1):110 ? 119.

      [9]SHU K, MAHUDESWARAN D, WANG S H, et al.Hierarchical propagation networks for fake newsdet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exploi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 AAAIConference on Web and Social Media. Limassol: AAAIPress, 2020: 626 ? 637.

      [10]JAMIESON K H, CAPPELLA J N. Echo Chamber:Rush Limbaugh and the Conservative MediaEstablish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1] 王京育.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失真問題與防范對策 [J].中國記者, 2021(7) :103 ? 104.

      [12] 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marketiz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universities[J].Discourse & Society, 1993, 4(2) :133 ? 168.

      [13] FAIRCLOUGH N. Conversationalization of publicdiscourse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consumer[C]//ABERCROMBIE N, RUSSELL, KEAT W. TheAuthority of the Consumer. London: Routledge, 1993: 245 ? 259.

      [14]BECK T, DEMIRGUC-KUNT A, LEVINE R. A NewDatabase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M].Washington: World Bank Group, 1999.

      [15]GILLESPIE T. The relevance of algorithms[C]//GILLESPIE G, BOCZKOWSKI P J, FOOT K A.Media Technologies: Essays on Communication,Materiality, and Society. Cambridge: MIT Press, 2014:167 ? 194.

      [16] LEMERT C C, GILLAN G. Michel Foucault. SocialTheory and Transgression[M]. Columbia: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1982.

      [17] CONOVER M, RATKIEWICZ J, FRANCISCO M, etal. Political polarization on twitter[C]//Proceedings ofthe Fifth International AAAI Conference on Web andSocial Media. Limassol: AAAI Press, 2011: 89 ? 96.

      [18] KARAGIANNOPOULOS V.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political struggles: Some conclusions from Iran andEgypt[J]. New Political Science, 2012, 34(2) :151 ?171.

      [19] RUNIONS K C, BAK M. Online moral disengagement,cyberbullying, and cyber-aggression[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5, 18(7) :400 ? 405.

      [20]OMERNICK E, SOOD S O. The impact of anonymityin online communities[C]//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Computing. Alexandria: IEEE, 2013:526 ? 535.

      [21] DEL VICARIO M, BESSI A, ZOLLO F, et al. Thespreading of misinformation online[J]. 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of America, 2016, 113(3) :554 ? 559.

      [22]GUESS A, NYHAN B, LYONS B, et al. Avoiding theecho chamber about echo chambers[EB/OL]. [2024-03-11]. https://kf-site-production.s3.amazonaws.com/media_elements/files/000/000/133/original/Topos_KF_White-Paper_Nyhan_V1.pdf.

      [23]VAN DIJK J A G M. Digital democracy: vision andreality[C]//SNELLEN I, VAN DE DONK W. PublicAdministr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Revisited.Amsterdam: IOS Press, 2012: 205 ? 214.

      (責編: 朱渭波)

      猜你喜歡
      話語分析數(shù)字技術
      多模態(tài)視角下外語教學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16:18
      數(shù)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chuàng)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28:01
      淺析產業(yè)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fā)展的重要性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4:36
      數(shù)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27
      數(shù)字技術在工業(yè)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yè)自動化中數(shù)字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
      科技新聞報道中的共識制造:轉基因議題的框架與話語分析
      新聞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22:06
      從話語分析理論看《暮色》中男主角參與的對話
      新聞話語分析與意識形態(tài)
      孟州市| 龙川县| 宁都县| 大连市| 巩留县| 江都市| 黔江区| 凉城县| 桐庐县| 永平县| 翁牛特旗| 班戈县| 台湾省| 建德市| 台北县| 乌兰浩特市| 栾城县| 大悟县| 南充市| 台东市| 大丰市| 东安县| 瑞丽市| 平定县| 瑞安市| 平湖市| 安丘市| 渝中区| 德江县| 南江县| 夏津县| 尼玛县| 饶河县| 厦门市| 元朗区| 攀枝花市| 新安县| 普洱| 平乐县| 弋阳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