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 吳洋 胡斌
【摘要】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qū)汀洲學校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建構“立德潤心、啟智潤慧、習勞潤技、育美潤品、健身潤體”十五年一體化課程體系,并通過基礎課程、選擇性課程的靈活實施最大化實現(xiàn)課程育人價值,同時立足學生成長和教師發(fā)展評價課程育人效果并不斷調整、完善課程,實現(xiàn)“教育讓美好看得見”的汀洲辦學愿景。
【關鍵詞】 五育融合;培智教育;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64
【作者簡介】 張弘、吳洋、胡斌,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qū)汀洲學校(杭州,311199)。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1];同年發(fā)布的《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明確提出“五育融合”,要求 “更加注重全面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2]。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qū)汀洲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發(fā)揮十五年一貫制優(yōu)勢,建構“立德潤心、啟智潤慧、習勞潤技、育美潤品、健身潤體”十五年一體化五育融合課程體系,深入開展培根鑄魂育人實踐,努力實現(xiàn)“教育讓美好看得見”的汀洲辦學愿景。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培智學校十五年一體化課程育人目標的確定
“五育”分別指向人的道德、智力、體力、審美、勞動。“五育”具有整體性,連接人整體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缺一不可,以獨有方式占據重要一環(huán)并影響人的成長[3]。汀洲學校在“五育融合”理念下確定的“會生活、有品質”育人目標,具體可表述為:通過十五年貫通式育人著力培養(yǎng)“會自理、會交往、會休閑、會勞動”“有道德、有自信、有追求、有活力”的汀洲學子。其中,德育是汀洲學校育人目標的靈魂,立德樹人貫穿始終;智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發(fā)展智力,掌握基本技能;體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質,塑造良好的體態(tài)和體格;美育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生活品位;勞動教育是汀洲學校育人的重要內容,發(fā)揮著獨特的育人價值。汀洲學校教師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在“立德潤心、啟智潤慧、習勞潤技、育美潤品、健身潤體”的“五育融合”育人實踐探索中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見上頁圖1)。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培智學校十五年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建構
汀洲學校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依托《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提出“以德為先、以康促學、以學促行、以行促立”的五育并舉、融合育人課程理念,并堅持“個別化、生活化、定級化”和“科學性、整體性、融合性”三化三性原則,借鑒重慶向陽兒童發(fā)展中心編寫的“以知覺-動作為核心的學習適應課程”“美好生活課程”“職業(yè)教育課程”“四好評量”,從學科、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要素入手架構“學前段—義務段—職高段”十五年一體化課程體系(見圖2)。
(一)以四級定向培養(yǎng)實現(xiàn)“會生活、有品質”育人目標
四級課程目標立足“德、智、體、美、勞”融合育人,使用“四好評量”將“會生活、有品質”育人目標定級,形成了更具象、可操作的四級生活化課程目標——“好照顧、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4](見上頁表1)。橫向上看,所有課程都需基于個別化等級目標協(xié)同育人。例如:針對同一個目標“好家人”,所有課程都要圍繞這個目標需要的品質、知識、能力等開展協(xié)同教學。縱向上看,各年級、各學段,在知識、技能、品質等設計上需要不斷進階,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更好發(fā)展。例如:就學生能力發(fā)展而言,技能越來越熟練,需要的支持越來越少;品質上來說,自我約束能力越來越強,行為規(guī)范水平越來越好。
縱向上兼顧個別化需求,科學規(guī)劃三個學段的四級培養(yǎng)重點。學前段以“好照顧、好家人”為課程目標,旨在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服務能力,提升感知覺能力、動作協(xié)調能力等,為學生適應義務段學習奠定基礎。義務段以“好家人、好幫手”為課程目標,旨在通過九年義務教育,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自理能力、居家生活能力、簡單的勞動能力等,為融入社會打好基礎。職高段以“好幫手、好公民”為終極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具備熟練的自理能力、居家生活能力、簡單的勞動能力、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實現(xiàn)自食其力、有品質的生活做準備。
(二)依托相關政策、理念,確定“三段四級”課程
汀洲學校在“以德為先、以康促學、以學促行、以行促立”的課程理念引領下確定“三段四級”課程。其中,學前段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要求,借鑒“以知覺-動作為核心的學習適應課程”理念,確定“6+2”課程。義務段根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要求,結合“四好評量”,確定“7+3”課程。職高段,根據《“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十四五”殘疾人職業(yè)技能提升計劃》要求,借鑒“美好生活課程”“職業(yè)教育課程”,確定“15+3”課程。
其中,“6”“7”“15”為“五育”的一般性課程,基于學科特點、性質,實現(xiàn)整體性四級育人目標:“6”為知-動語言、知-動數(shù)學、知-動音樂、知-動體育、知-動美工、知-動主題,“7”為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生活適應、勞動技能、運動與保健、繪畫與手工、唱游與律動,“15”包括7個基礎課程(職業(yè)語文、職業(yè)數(shù)學、社會適應、運動保健、唱游律動、繪畫手工、休閑娛樂)和8個專業(yè)課程(家政服務、中式烹飪、西式點心、花卉園藝、洗車服務、咖啡飲品、超市管理、手工編織)?!?”“3”“3”為選擇性課程,是對一般性課程的拓展和補充,旨在“缺陷補償+揚專長+社會融合”。學前段和義務段(1—3年級)實施以德為先、以康促學,目前汀洲學校開設了10個領域的康教一體課程(語言訓練、社會交往、精細動作等)?!吧鐖F課”是義務段、職高段培養(yǎng)學生休閑娛樂、規(guī)劃一日生活能力的補充性課程,目前汀洲學校開設了“文體藝術、運動休閑、娛樂游戲”3個板塊的28個社團活動?!耙蝗粘R?guī)、主題活動課、崗位實踐”是汀洲學校的拓展性課程,旨在達到更全面的育人,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五育融合”理念下培智學校十五年一體化課程的實施
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有賴于課程的有效實施,汀洲學校樹立系統(tǒng)的課程觀、采取多元的實施方式,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充分發(fā)揮課程育人價值。
(一)基礎課程的實施
基礎課程中的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的學科性強,35分鐘的集體課往往很難兼顧每個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汀洲學校對義務段、職高段的“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采用“A、B、C”分層走班制,即同一時間開設同樣的課,每個年級有3位教師任課,這時個別能力極強或極弱的學生可以進行跨年級學習。這一做法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能使教學效能最大化。其他基礎課,則采用固定班級集體授課,并注重構建多層級、多元化生態(tài)教學模式。
(二)選擇性課程的實施
1.康復課程個別化開展。在午休或放學后,開展一對一或3人以內的小組課,比如孤獨癥學生的康復訓練有可能是一對一,或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混障礙類型的一對二小組教學。為有針對性地進行某一障礙類別的課程、教學研究,汀洲學校還嘗試4—10人同一障礙類別的康復大組教學(如腦癱兒童小組課)。
2.社團課程個性化開展。課程安排在每周一、周三下午,依據學生興趣、能力個性化安排社團項目。通過一年一度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藕花節(jié)”,展示學生的作品、學業(yè)技能,發(fā)揮活動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
3.主題活動多元化開展。主題活動是汀洲學校校本課程的重要實施路徑,課程來源于兩個維度:一是問題導向課程,如基于學生生活所需的選擇性課程、基于部編教材改編的本土化課程、基于班級特色的班本化午間課程等;二是固定活動,如外出主題教學、社會展演、融合活動、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等。
四、“五育融合”理念下培智學校十五年一體化課程的評價及完善
課程體系架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便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和課程系統(tǒng)信息,以科學的方法檢查課程的實施是否實現(xiàn)了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并據此做出是否改進課程的決策。汀洲學校始終堅持立足于學生成長和教師發(fā)展評價課程育人效果,從而不斷調整、完善課程。
(一)評價學生成長,完善學科融合育人策略
汀洲學校通過課程本位評量和活動評量,進一步完善課程,提高育人成效。其中,課程本位評量具體為:學前段采用“知覺-動作能力評估表”和“學習適應性量表”,義務段采用“四好評量”,職高段采用“美好生活課程”“職業(yè)教育”和“自編專業(yè)課程量表”進行貫通式評價。綜合性評價,如通過“藕花節(jié)”“體藝節(jié)”等開展活動評價,通過家校溝通、外出實踐活動等開展社會評價,“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實施課程評價,為完善課程收集有效數(shù)據。
(二)評價教師發(fā)展,優(yōu)化教師管理和培養(yǎng)模式
“五育融合”對教師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新觀念,深刻理解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將五育融合理念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汀洲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1+X”的專業(yè)發(fā)展要求,其中“1”為定向發(fā)展、“X”為廣泛涉獵,以適應新時代對培智教育改革發(fā)展新要求。汀洲學校每學年還通過學生成長評價和全校性教學大比武等活動評定教師專業(yè)能力,優(yōu)化教師績效管理方式和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素質。
汀洲學校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導下,建設十五年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xiàn)了學校育人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雙突破。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7-09(00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N].人民日報,2019-02-24(001).
[3]王萌,孫洪濤.“五育融合”的概念、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研究[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2):80-86.
[4]李寶珍,戴玉敏.培智學校課程的四好評量與教學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3:3-15.
[5]李群,賈彥琪,劉永奇.“五育并舉”視野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2(12):60-66.
(責任編輯:趙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