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雷成玲(1983~),女,漢族,甘肅永登人,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武勝驛鎮(zhèn)石英礦小學,研究方向:新課標。
摘 要:文章通過詳細探究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水平的具體方法,希望能夠在教育過程當中以新課標為指引,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開展合適的教學活動。小學英語教師需要以多元化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并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打牢學習基礎,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有效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前提之下,讓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學習英語學科知識的趣味性,能夠在更具有效性的課堂中自由成長,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1-0099-05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意在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更加看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學生難以在實際生活當中應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口語表達。所以在新課標教育理念影響之下,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聽說讀寫能力才是重要的教育目標。在實際授課時,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使學生具備英語知識探究的思維,可以更具表達水平。并在語言鍛煉、寫作訓練等過程當中真正了解英語語言的應用方法,也能夠更具學習的自信心。
一、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的新要求
(一)強調導入時代教育理念,培育新時代人才
新課程標準是符合現代人才培育觀念的一種教學指導綱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遵循新課標來培育人才,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時代發(fā)展需要人才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主觀能動性、自我約束能力,只有培育智慧型的人才,才能夠使學生今后在步入社會時更具社會競爭力。這種教學觀念強調徹底摒棄落后教學模式給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發(fā)展帶來的桎梏,從而在學科知識教育中緊跟時代潮流,凸顯出英語學科教育的實效性和先進性。在引進時代教育理念,培育新時代人才的前提之下,也能夠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規(guī)范課程設計標準,促進學生能力轉型
在新課標的文件中,明確歸納了獨立學科和學段的課程性質、目標、內容等條件和要求,強調教師要深度了解新課改的要求,有效完善教學體系,注重對課堂結構以及教學側重點的調整。教師要規(guī)范課程設計標準,促進學生能力轉型,要從學生的學習觀念、方法、意識等多層面來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獲得新的學習思路。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學生也要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與他人交流溝通時,要能夠應用英語學科知識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在學習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個人的品質,實現能力的轉型。
(三)建立教學評價標準,鍛煉教師執(zhí)教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多次強調“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要求,這也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應當更加看重對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調整。教師應當有效提高個人的執(zhí)教能力,研究新課程標準的教育要求,分析學生的學情,從而在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時進行有效的調整。小學英語應當以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目的開展教學活動,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教師也應通過及時有效的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yōu)點。另外,教師也應有效地幫助學生獲知自身的不足之處,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個人的學習方式,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在英語學科探究中也能夠更具積極性,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這些都要求教師能夠清楚教育評價標準,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從而合理地掌握評價時機和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原則
(一)啟發(fā)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學科授課需要教師真正了解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在人才培養(yǎng)時可以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智慧型的學者。學生也要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掌握方式方法,提高個人的能力和品質。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小學英語教師也應遵循啟發(fā)性的原則,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的發(fā)展。教師也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學科知識探究的過程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這種啟發(fā)性的原則也要求教師能夠轉變教學角色,在教育過程中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的過程當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
(二)創(chuàng)新性原則
在新課標背景之下進行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自身具備創(chuàng)新品質,同時在課程教育時也要具備創(chuàng)造力。在遵循創(chuàng)新性原則的前提之下,教師可以把握英語課堂的品質,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另外,教師在英語課堂授課時也能夠找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科情感,在學習方式調整、學科知識探究、能力提升等過程當中,學生也能夠不斷取得進步,滿足新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要求,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三)自主性原則
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小學英語授課過程中,要遵循自主性原則,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實踐類的作業(yè)、探究性的活動、互動類的課題、任務型的知識延伸方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也能夠走得更加長遠。自主性原則也需教師適當地放寬權限,給予學生充分發(fā)展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機會。學生在充分激發(fā)個人潛能的前提之下,也能夠高效成長,為將來高年級階段的英語學習和知識探究奠定基礎。
三、 影響小學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阻礙因素
(一)教師層面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往往會對課堂教學結果起到直接性的影響。當前許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是由于部分教師自身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束縛而無法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許多小學英語教師更加看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引導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時,經常忽視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沒有適時地傳授學習方法,以至于學生的個人學習水平較差,也缺乏應用英語知識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學習自信心不足,經常會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產生厭學情緒。另外,某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然而自身的教學能力欠缺,無法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仍舊以直接灌輸式講解知識的方法傳授重點知識內容,以至于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化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積極性較差,在課堂知識探究中也無法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自身的教育能力無法得到成長,因而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二)學生層面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受以往受教育的經歷、在家庭中接受的引導和個人先天能力與后天思維能力差距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同一項知識或者探究同一項課題時也會表現出行為和能力上的差別。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跟隨教師的教育進度,無法理解教師的思維特點,以至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和其他學生產生差距。而教師又習慣在課堂上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以至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差,學生彼此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某些基礎知識相對較弱的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而某些綜合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又經常在課堂上浪費時間。這些從學生層面引起的問題應加以重視,如果無法有效解決,也無法提升班級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三)社會層面
小學階段的學科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組成部分,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相同的受教育權。但是不可否認,地方的教育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會對學生的知識探究過程產生影響。一些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無論是在教育資源、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相對落后,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差距也會影響到學生在知識探究時的水平。經濟因素、不同地域因素而導致英語學科知識探究和授課過程中的差距,會直接影響到相關學校的教學能力。且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匱乏,教學硬件、軟件設施不足,這些都會導致在小學英語學科授課時存在極大的局限性,這也凸顯出不同地區(qū)在教育資源上的不公平性。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四、 基于新課標背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以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當中全身心地投入知識探究中,學生才能夠有效發(fā)展個人的聽說讀寫能力。小學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不完全的階段,小學又是學生初步系統(tǒng)性學習知識的重要時期,尤其是英語學科知識,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充分投入知識探究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工具來營造情境內容,使學生可以在活潑愉悅的學習氛圍當中加深學習印象,提高知識探究的水平和對相關文本或者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學英語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We love animals》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動物版蘿卜蹲”的小游戲融入情境中,讓學生能夠開始記憶和說出相關重點單詞,如elephant、monkey、bear、duck等,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記憶水平和知識理解力,教師在游戲中可以融合上一個單元有關身體部位的單詞和句型,使學生能夠進行新舊知識的連接。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動物代表自己,教師發(fā)出指令之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口令行動。如果教師喊出大象的英文單詞(elephant, elephant, clap your hands),代表大象的學生需要馬上拍手,說出下一個口令(monkey, monkey, touch your head),以此來掌握該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在游戲情景中,學生也能夠更具學習的興趣,可以激發(fā)個人的學習潛能,提高對詞匯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借助合作探究形式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可以讓學生集思廣益,在探究相關話題和進行知識探究時能夠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可以以這種合作探究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讓學生彼此之間能夠自由地發(fā)表觀點和看法,共享學習經驗,提高個人的學習水平。這也是改善學生課上知識探究積極主動性的一種良好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進行英語交際,提高個人的表達能力。在任何學科中都會存在天賦異稟和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教學,讓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學生去學習并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力,從而改善整個班級的教學水平。教師也可以使課堂的知識探究氛圍更加濃郁,讓學生深度學習英語知識,為高年級階段的英語學科知識探究奠定基礎。比如,在小學英語人教版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y friends》課程的知識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分小組來進行話題探究。通常,小組成員為四人,學生可以以“與朋友交談”為主題,向小組同學介紹自己在班級當中的好朋友,描述朋友的外形特點、穿著特點、性格特征,讓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聆聽同學的描述,猜測誰是這個朋友。這種小組交流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聽力水平,同時學生也能夠在相互學習和分享的過程當中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教師也能夠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水平。
(三)強調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文本結構
在小學英語學科的知識教育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文本結構,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盡可能地從多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對相關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認知水平,使學生能夠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在進行閱讀學習和文本探究的過程當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內容,可以掌握閱讀技巧,享受閱讀的過程,提升自身在知識探究時的積極性。比如,在小學英語人教版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Where did you go?》課程的知識教學中,對六年級的學生而言,相關閱讀材料相對較長,所以學生在閱讀理解時的難度較大,尤其是一些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對英語語篇的閱讀和理解過程。所以此時教師需要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降低知識探究的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元素,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內容,促使學生可以深度閱讀知識,產生閱讀的興趣。另外,教師需要通過分段式的閱讀引導過程,使學生了解相關的中心句子。在分析句式結構、了解句式表達方法的前提之下,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在針對性傳授閱讀技巧的前提之下,使學生能夠了解相關學習方法。這種針對性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方式也應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合理地調整教學節(jié)奏。教師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多借助多媒體工具,以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本內容,聆聽文本句子發(fā)音方式,了解相關基礎知識,從而改善個人的閱讀能力,提高個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也要滿足新課程標準當中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教育要求,以閱讀作為基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也為其他板塊的知識探究做好準備。
(四)合理布置學習任務以發(fā)展學生自學能力
有目的的知識探究是提升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保障,所以教師需要根據相關知識的難易程度,設置階梯性的任務,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步提高學習水平。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不同難度或者不同任務量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對部分單詞過于生疏,而無法順利完成閱讀活動,教師需要通過積極鼓勵學生,設計各種形式的閱讀和積累,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線上App,使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對單詞的記憶。教師也可以推送一些有趣的微課視頻和線上資源,使學生可以定期鞏固知識,或者進行有效的知識延伸。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在上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從而調整任務內容,控制好任務的難度和數量,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英語語言掌握程度,使學生可以在保持濃郁知識探究興趣的前提之下來改善個人的學習水平和英語語用能力。比如,在小學英語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How many?》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以相關任務作為引導,逐漸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教師可以給出“I have a big bedroom”閱讀材料,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加以思考:臥室有什么?材料當中的臥室和你的臥室有什么異同點?你想要在這間臥室中補充什么擺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帶有明確的方向性,可以有效地去文本中尋找答案。同時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對文本中有難度的單詞進行科普,如things、beautiful、chairs等,學生可以先翻譯這些難點詞匯,疏通閱讀材料時也就更加簡單。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也能夠使學生更具學習效率,可以集中注意力在知識探究過程中不斷尋找答案,同時學生也能夠擁有明確的方向性,可以提高個人的閱讀效率和知識探究水平,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閱讀方法。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滿足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教育內容。
(五)重視教學反思,縮小教育差距
上文曾經提到,不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會存在差距,在教育資源方面也會呈現差異。為了盡可能地縮小差距,各學校需要積極培育專業(yè)教師,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學校可以借助線上工具,定期科普專業(yè)教育知識,教師也要重視教學反思過程。同時學習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吸取優(yōu)秀課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課程的設置方面,學校教師可以集思廣益,成立英語學科教研小組,共同商討英語專業(yè)教學方法,從而在小學學科授課時系統(tǒng)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并非固定不變,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動。教師自身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完成授課過程,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強調反思和總結,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不斷地調整教學方式,從而吸引學生投入知識探究中。
五、 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標要求在小學英語學科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知識的機會。這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角色發(fā)生了轉變,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成為輔導者。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的重心也從知識本位逐漸轉化為素養(yǎng)本位。教師可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和傳輸必要的知識技能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可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妮.小學英語公開課堂教學低效現象及應對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1):195-197.
[2]辛麗梅.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英語閱讀有效性教學[J].家長,2022(33):99-101.
[3]朱新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行知縱橫”教育與教學研究論壇(第八期)論文集,2022:259-265.
[4]陳佳敏.讓課堂“動”起來——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2023(1):63-64.
[5]陳雪霞.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1(35):185-186.
[6]周小莉.小學英語課堂開展任務型閱讀教學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