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史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還能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品德及社會責任感十分重要。主題班會是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的集體教育活動,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將黨史教育和主題班會活動緊密結合,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據(jù)此,本文闡述了在小學階段開展黨史主題班會活動的重要原則,通過開展黨史集體閱讀活動、黨史小組研討活動、黨史線下體驗活動、榜樣人物評選活動,讓學生在互動和實踐中深入了解黨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立德樹人;黨史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立德樹人注重道德教育和個人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開展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還能夠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黨史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教育資源,在小學主題班會活動中融入黨史教育,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據(jù)此,本文以立德樹人理念為基礎,嘗試探索如何開展小學黨史主題特色班會活動,以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黨史主題班會活動開展的原則
(一)以崇尚道德發(fā)展為宗旨
道德發(fā)展是立德樹人理念的核心。小學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為原則,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正確價值觀的灌輸。通過黨史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加熱愛黨,不斷堅定黨的信念、貫徹黨的方針、汲取黨的成功經(jīng)驗、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以推行明理警身為準繩
明理警身強調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在班會活動中,通過討論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明辨是非,提升學生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樹立自我反省意識,幫助學生在面對復雜社會現(xiàn)象時做出理智的選擇。
(三)以注重身體力行為常態(tài)
身體力行是指將所學的知識和道德原則付諸實踐。在小學主題班會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黨史教育中學到的知識和價值觀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qū)服務、環(huán)?;顒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二、小學黨史主題班會活動系統(tǒng)的構建策略
(一)開展黨史班會集體閱讀活動
通過閱讀黨史,學生可以了解國家的發(fā)展歷程和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從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同時,黨史中蘊含的道德觀念和精神價值也將對學生的人格形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展黨史班會集體閱讀活動前,教師需要精心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段的黨史資料,確保內容既豐富又易于理解。在班會課上,教師可以從講述簡單的黨史故事開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例如,在黨史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和初期活動”“改革開放及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讓學生了解黨史發(fā)展的起點、終點及關鍵節(jié)點,再對其中的具體故事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脈絡,深化對黨史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黨史的大致框架,還能通過細節(jié)更深入地了解黨的歷史,從而提升歷史意識,增強愛國情懷。這種由淺入深的閱讀方法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吸收黨史知識。
再如,在“學習偉大革命英雄”主題班會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先閱讀紅色經(jīng)典書籍《紅巖》和《青春之歌》。在班會課上,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大家交流讀書心得。通過閱讀和分享活動,學生能更深刻地意識到,在國家與民族面前,我們要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立志做一個新時代有理想、有擔當?shù)那嗌倌辍?/p>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討論,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激發(fā)學生閱讀黨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結合閱讀內容,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范圍內的相關征文、繪畫或戲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黨史的理解和感悟,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二)開展黨史班會小組研討活動
在班會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班級黨史小組研討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帶領各小組深入研究某一重要歷史事件的背景、經(jīng)過和影響,或者學習某位革命英雄的生平事跡,并將研究成果通過報告、討論會或模擬訪談等形式展現(xiàn)給全班同學。
班級黨史小組研討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黨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研究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這種教學模式使得黨史教育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班級黨史小組研討活動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吸取歷史教訓,并將有益經(jīng)驗運用到現(xiàn)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中。
例如,在“清明祭英烈,傳承正當時”主題班會課上,筆者以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載體,通過視頻、圖片以及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清明節(jié)的由來、傳統(tǒng)習俗等,同時向學生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倡導學生度過一個文明、安全、環(huán)保的清明節(jié)。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明白清明掃墓不光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歷史上為祖國和人民作出過杰出貢獻的人都值得我們紀念。筆者向學生介紹了劉胡蘭、雷鋒、王二小等英雄人物的事跡,隨后提問:“英雄的無私奉獻精神讓大家感動,作為新時期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怎樣報效祖國?”學生們圍繞這個問題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懂得了作為一名小學生,應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時要勤奮學習,長大為祖國、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三)開展黨史班會線下體驗活動
傳統(tǒng)的班會活動通常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信息為主要形式,這種方式往往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的體驗感也較為單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在班會活動開展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黨史線下體驗活動,安排學生參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址等。在參觀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跡等黨史背景,講述相關的歷史事件,使學生在更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黨史。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與革命老兵或歷史專家的交流會,讓學生直接與他們互動溝通,以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體驗感。教師還可以組織模擬歷史事件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加深刻地體會歷史人物的心境,從而增強歷史體驗感。
例如,在“追尋紅色歷史記憶”主題班會課上,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館。在場館里,講解員向學生講解甘南紅色革命歷史,讓學生接受了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紅色展廳里,學生們邊走、邊聽、邊看,一幅幅歷史畫卷、一張張歷史照片、一個個英雄雕塑,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
班級黨史線下體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生動、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體驗深入理解黨史知識。這種實地學習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歷史感和時代感,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情懷。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博物館或與歷史見證者的交流,學生可以從書本之外獲取知識,感受歷史的真實性和豐富性。這樣的體驗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黨史認知,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開展班級榜樣人物評選活動
班會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品德和激發(fā)學生榜樣學習動力的平臺。在班會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榜樣人物評選活動,將黨史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并學習那些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秀品質的同學。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并選出在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色的同學,如學習成績優(yōu)秀、品德高尚、樂于助人等,并將這些同學的事跡與黨史中的榜樣人物相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榜樣。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黨史人物的精神內涵,還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方向。
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黨史主題班會活動的有效構建和探索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深入了解黨史,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塑造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班會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特點。同時,也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將所學的歷史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陸惠忠.以項目為抓手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小學課堂[J].現(xiàn)代教學,2023(21).
[2]孟云.百年黨史融入小學“大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61).
[3]劉力軍.紅色戲劇贊百年創(chuàng)新方法學黨史——北京市東城區(qū)史家小學分校黨史學習教育實踐[J].華夏教師,2022(31).
[4]張占杰.淺談紅色情景劇在小學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實踐應用[J].甘肅教育研究,2022(11).
楊文娟?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