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盼
【摘要】智慧課堂是融合了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理論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對技術的合理使用,實現(xiàn)教學決策數(shù)據(jù)化、教學反饋即時化、交流評價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打造智能、高效的學習生態(tài)。構建智慧課堂能增添美術課堂的開放性、提升學生審美鑒賞的自主性,助力教師實現(xiàn)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文章基于智慧課堂內涵,提出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智慧課堂;審美能力;優(yōu)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11—0062—03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藝術教育要堅持引領學生在健康向上的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提升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用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在道德、能力等方面的成長,推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達成。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審美空間,增強美術課堂的審美性、情感性、人文性,助力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據(jù)此,教師要正確認識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為目的,探索有效智慧課堂教學方式[1]。
一、新課標下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新追求
1.堅持以美育人。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教師要堅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上的積極影響,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領會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還要從學生終身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挖掘美術學科育人價值,促使學生在審美鑒賞過程中獲得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
2.關注藝術體驗。審美能力發(fā)展取決于學生對美的感知和體驗。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展開教學,激活學生對藝術現(xiàn)象的探索興趣,使用多樣化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藝術探索體驗,讓學生可以在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達、表現(xiàn)等實踐體驗中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切實提升審美能力[2]。
3.增強藝術融合。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增強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蘊含美的現(xiàn)象,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在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欣賞美,促使學生形成開放、包容的審美觀念,增強對美的敏感性。
二、智慧課堂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方面的優(yōu)勢
1.豐富審美資源。在過去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材料,導致學生審美的范圍比較狹窄,容易出現(xiàn)失去探索興趣的情況。借助智慧課堂,則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資源。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審美能力成長的需要,利用網絡獲得豐富多樣的審美資源,使學生的審美視野得到擴展,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索敦煌藝術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保持好奇心和專注力,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資料,借助介紹敦煌藝術的資料片、網站、文字等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欣賞敦煌藝術文化[3]。
2.優(yōu)化審美路徑。在過去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存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對藝術作品中的美無法形成自己的理解。而智慧課堂強調以學為中心,注重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數(shù)據(jù)分析等多種路徑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為了了解冷色、暖色的相關知識,學生可以使用網絡進行調查,快速地獲得相關的知識,促進美學經驗的積累,提升學習效率。
3.創(chuàng)新審美手段。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突破認知上的阻礙,促使學生利用多樣化審美手段展開對美術現(xiàn)象的分析。例如在“光影變幻”的教學中,需要學生認識光和影的現(xiàn)象,并且將光影的技巧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作品中。教師可以使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作為學生的審美對象,讓學生在觀影中了解鉛筆的使用方法,知道如何使用鉛筆的輕重變化、線條的組織來表現(xiàn)立體的層次感,從而增強審美體驗,發(fā)展審美能力。
三、審美能力視域下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教學的策略
1.加強學情分析,了解審美需求。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階段性成長規(guī)律,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無法獲得穩(wěn)定的發(fā)展。
智慧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運用大數(shù)據(jù)手段來實現(xiàn)對學情的分析。教師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入了解學生在審美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從而根據(jù)實際需求找準教學重點,探索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4]。例如在“皮影”的教學中,教師在上課之前使用線上平臺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讓學生反饋以下問題:①你知道皮影是什么嗎?了解的可以說一說皮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造型特點是什么。②觀察給出的皮影圖片,你認為皮影是一種怎樣的藝術?③簡單了解皮影的知識,你最想學習哪些內容?通過展開上述調查,教師獲得了如下結論:大部分學生都聽說過皮影這種藝術,但是對皮影的幕后制作過程沒有深刻的認識,有學生將其等同于信息技術制作出的動畫,沒有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一些學生無法欣賞到皮影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藝術所具備的特點,認為人物“不好看”“不有趣”。因此在這次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對皮影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皮影的藝術魅力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2.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促進審美鑒賞。(1)借助智慧課堂,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欣賞藝術作品,讓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釋放[5]。例如在“飛天暢想”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想象未來世界人類去太空旅行的情境,學生可以在大膽的想象中感受到藝術對于人類的意義。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使用多媒體展開了教學。首先,教師將教室內的窗簾都拉上,讓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放在大屏幕上。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多媒體上展示的畫面:因為一次意外,你來到了宇宙當中,一開始,你只感受到了宇宙的無邊無垠,仿佛一個永無止境的迷宮。在不斷的漂泊中,你逐漸發(fā)現(xiàn)了一道亮光,宇宙中的各個星系如同無數(shù)個綻放的花朵,以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展示在了你的面前,構成了一幅雄偉壯麗的畫卷??吹竭@樣的畫面,你會感受到什么?想要說什么?通過借助語言和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不自覺地產生想象和聯(lián)想,對宇宙中的生活充滿向往。之后,教師再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筑夢天宮》《探月》等描述宇宙的畫作,讓學生說一說從這些作品中都觀看到了哪些景象、聯(lián)想到了哪些場景。
(2)豐富體驗視野。在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可以從更多的角度感知美、理解美。例如在“青花瓷”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國瓷器之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展開教學。首先,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瓷器,讓學生猜一猜哪一種是青花瓷。接下來,再從游戲的結果出發(fā),引導學生分析青花瓷的藝術特點。通過展開充足的交流討論,學生知道青花瓷有著顏色鮮艷、圖案豐富等特點,借助對幾種青花瓷作品的欣賞感受到了中國水墨畫的藝術魅力。在學生對青花瓷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提前下載好的青花瓷3D模型,如向學生展示青花纏枝蓮大罐,使用鼠標轉動模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這件作品的紋樣,思考紋樣可以分成幾層、花紋的類型分別是什么、這些花紋帶給了自己怎樣的審美感受等等。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鑒賞體驗,使學生對青花瓷的鑒賞要素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3.建立互動平臺,促進思想交流。在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學組織不再局限在黑板、教材、課堂等固定的領域。教師可以依托開放的互聯(lián)網組織學生展開形式多樣的審美活動,促使學生立足生活體驗來展開審美,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行為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展開了“制作留影機”的活動,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拍照,并且將自己拍出的照片分享出來。在學生分享了照片之后,教師把作品制作成電子相冊,搭配上適合的音樂和文字,讓全班學生一起來欣賞。如此,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產生強烈探索意識,并且愿意表達對美的理解。
總之,美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靈活地將信息化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整合在一起構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志剛.智慧課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家長,2023(15):140-143.
[2]宋雨桐.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J].教育界,2023(09):68-70.
[3]陳欣.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3(07):106-108.
[4]塔娜.美聚云端藝為中心——談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構建路徑[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4):179-181.
[5]謝艷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路徑——以“山水畫”教學為例[J].學苑教育,2021(27):73-74.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