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
摘 要:勞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人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提升自身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教育階段,加強對幼兒的勞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習得基本勞動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對其成長大有裨益。同時,幼兒園勞動教育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文章介紹了幼兒園勞動教育隱性課程的樣態(tài),并對其價值進行了探究,進而提出了改進策略。旨在提升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少年。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教育;隱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5-0130-03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研究共同體”專項課題《“悠然”課程背景下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支持策略研究》Fjygzx23-110研究成果。
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類。顯性課程是指教師有目的、系統(tǒng)地向?qū)W生提供的一系列勞動學習體驗;而隱性課程則主要體現(xiàn)在規(guī)則、制度、文化等非直觀的教育之中。對于幼兒而言,他們并不能理解顯性課程的重要性,帶有一定強制性的顯性勞動教育課程也較難激發(fā)學生的勞動意識,難以培養(yǎng)其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而隱性課程主要以引導、勸誡的形式存在,因此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且影響層次更深、教育意義更加突出。因此,要重視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隱性課程,從而在思想上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
顯性課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系統(tǒng)地開展幼兒園的勞動教學,這就保證了孩子們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概念,是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意識的關鍵。然而,相比于顯性課程,勞動教育的隱性課程覆蓋范圍更廣,給幼兒提供了多種學習方式,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比如通過游戲、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等方式,幼兒能夠在自然、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從而擴展兒童的勞動理念。這種隱性課程的教育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隱性課程可以概括為一系列不易被察覺的課程,其本身具有潛在性和模糊性。幼兒對顯性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精力的傾注上都有所欠缺,但正因為這一特征,隱性課程才能夠更大范圍地覆蓋并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兒園教育中,勞動教育隱性課程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物質(zhì)空間類課程
物質(zhì)空間是依托于實物、建筑等存在的,包括園區(qū)的場地、綠化、教室等,具有直觀、形象和易變化的特征。這些課程都是與教師的勞動活動或成果以及幼兒的勞動實踐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般是以展示勞動物品、導向性標語和海報以及教師的觀察報告等形式存在,是依托實物與空間的課程形式。這些物品與空間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兒童的勞動理念、情感和習慣。
1.體現(xiàn)在宣傳標語中所反映出來的勞動理念。例如,可以在幼兒園的食堂里張貼“我把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光盤行動,從我開始”之類的口號,教導孩子珍惜食物,尊重勞動成果。在藝術(shù)活動區(qū)域張貼“用一張紙就拿一張,節(jié)省紙張”的小貼士,時刻提醒孩子們在勞動過程中要節(jié)省材料。
2.實物中所蘊含的勞動情感。勞動情感包括對勞動的喜愛與好奇心以及勞動過程的滿足感,勞動完成后的成就感等。這些內(nèi)容一般是以勞動結(jié)果或宣傳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比如,展示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既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過程進行反思,也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勞動結(jié)果有一種享受,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親切感,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的勞動自信。
(二)組織制度類幼兒園勞動教育隱性課程
幼兒園是以學齡前的孩童為主的一個組織,也需要各類規(guī)章制度對幼兒的行為加以限制,從而起到保護作用。例如,在幼兒園內(nèi)都會有涉及安全、衛(wèi)生、進食、課堂等針對性的規(guī)章制度,這是一種非實物的理念體系。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和學習制度集中體現(xiàn)的是該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是對全體師生的共同要求,能夠?qū)熒鸬揭龑?、約束、激勵的作用。勞動教育可以滲透到這些制度中,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具體來說,可以滲透到生活、游戲、衛(wèi)生等領域內(nèi)。
1.蘊含在生活常規(guī)中的隱性課程。幼兒園的生活常規(guī)是引導幼兒與師生開展健康生活的規(guī)定,涵蓋的內(nèi)容包括飲食規(guī)定、洗滌規(guī)定、休息規(guī)定等。通過條例來約束幼兒的行為,從而起到引導與保護的作用。例如,“貪食”“挑食”等行為都是在幼兒身上常見的問題,如果不加以引導和修正將會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消極影響。依托于生活常規(gu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光盤行動”“按時吃飯”“排隊取餐”等條例來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生活習慣,同時滲透“珍惜他人勞動成果”“遵守秩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基本觀念。
2.蘊含在游戲常規(guī)中的隱性課程。相對于其他學段的教育而言,幼兒園的游戲時間很長,游戲活動的開展也是培養(yǎng)幼兒交際能力、溝通能力,釋放幼兒天性的主要渠道。在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勢必會有相關的組織制度。例如,要求在游戲時間結(jié)束后十分鐘內(nèi)將玩具規(guī)整好,并洗干凈自己的手、清理游戲場地等。這些組織制度不僅僅能夠督促幼兒主動、高效地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能夠灌輸“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自己的手自己洗”等思想,是隱性課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
3.蘊含在值日常規(guī)中的隱性課程。衛(wèi)生教育是幼兒勞動教育中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幼兒園的值日生制度,能夠調(diào)動幼兒為他人服務的勞動意識。通過打掃衛(wèi)生、分發(fā)水果、檢查內(nèi)務等工作的有序開展,能夠讓幼兒在這種有組織的活動中培養(yǎng)為集體做貢獻的責任感,并收獲勞動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充分調(diào)動起勞動積極性。
(三)文化心理類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
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珍貴的財富和底蘊,也是教育意義最深刻的一種隱性課程。相對于組織制度的“強制性”而言,文化心理類的課程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通過校園文化的建立、校園精神的提倡,幼兒能夠自發(fā)地、積極地參與各類勞動,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教育理念之中的隱性課程。每一個幼兒園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都會逐漸形成獨特的教育理念,有些幼兒園強調(diào)釋放幼兒的玩樂天性;有些幼兒園強調(diào)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shù)能力;有些則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例如,有些幼兒園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開設了印染、書帖、縫紉、木工、烹調(diào)、養(yǎng)殖、折紙等課程,讓幼兒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各種動手實踐,不僅僅能夠提升幼兒的勞動興趣,也能夠培養(yǎng)其勞動自覺性,意義重大。
2.在師幼互動中蘊含的隱性課程。教師是幼兒的引導者與管理者,肩負著督促與保護的責任。幼兒在學校內(nèi)遇到的所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都會與教師進行溝通,尋求幫助。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負有與學生溝通、講解游戲規(guī)則、督促幼兒按照既定規(guī)則活動的義務。因此,教師和幼兒必須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渠道,這些渠道中就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隱性課程元素。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學習模仿對象。如果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勞動,在分配勞動任務的同時也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勞動,那么幼兒就會認為自己的勞動是正確的、是有價值的,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勞動。相反,如果教師只是一個發(fā)號施令的角色,自己不參與到勞動中來,幼兒自然會認為勞動是無意義的,是不好的。當身邊的教師和其他成年人都不愿意進行勞動時,幼兒的勞動積極性以及對勞動的認知自然就會出現(xiàn)偏差。
3.在同伴交往中蘊含的隱性課程。幼兒之間的互動是他們獲取外部信息的關鍵渠道,對于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在幼兒園中學生之間會互相監(jiān)督,哪位小朋友不參與勞動或者勞動態(tài)度不好都會跟老師反饋,這實際上是他們在互動之中形成的“勞動規(guī)則”。也有不少幼兒會幫助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完成值日,在互相幫助中建立起正確的勞動觀。
(一)優(yōu)化物質(zhì)環(huán)境,凸顯勞動教育隱性課程的互動性
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健全,對于制度、文化等概念沒有清晰的認知。幼兒的認知能力主要依托在實物之上,因此需要對幼兒園的物質(zhì)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具體來說,當一節(jié)勞動課完成后,教師應立即引導幼兒回顧自己的勞動過程,回憶一下勞動過程中哪些步驟是自己完成的,哪些步驟是同班或者教師幫助完成的,讓學生樹立起“集體勞動”的概念。然后,對所有幼兒勞動成果進行展示和點評,引導幼兒聆聽、注意別人勞動結(jié)果的產(chǎn)生過程,激發(fā)他們愛護勞動成果的情感。要注意,在張貼、展示作品時,要依據(jù)孩子的高度來決定粘貼或懸掛的高度,盡可能地與孩子的視野平行。對于展示地點,小班的孩子可以由老師幫助安排,但對中、大班的孩子,老師可以讓他們自己討論、自己做決定。
另外,在開展有關區(qū)域的活動時,也要注意與物質(zhì)環(huán)境相結(jié)合,對兒童的勞動行為進行適時的指導,才能使實物空間類勞動教育課程的教育價值得以重新體現(xiàn)。比如,在美工區(qū),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制作“節(jié)約用紙”“手作技術(shù)”等標語,并且在日?;顒又刑嵝押⒆雨P注這些標語,引導孩子們按照所提倡的勞動理念和技能去做。
(二)改進班級制度
為了保證與勞動教育有關的班級制度順利實施,老師要對班級的日?;顒舆M行合理的安排,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完成與勞動教育有關的班級常規(guī)。為了避免因急于進行其他教育活動而頻繁更改勞動相關的班級常規(guī),老師們在安排日?;顒訒r,應該給孩子們留出一個特定的地方、一個特定的時間去做類似的勞動任務,這有利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例如,老師可以按照班上孩子的勞動效率來安排玩具的整理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引起孩子的懶惰和拖拉;也不要太短,以免造成勞動過程不完整。一旦制定了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課前程序,老師應該強調(diào)全體兒童都遵守,在制訂好計劃之后,老師可以利用班級會議或通告的形式,對全班的孩子們進行宣傳,建立一個積極的集體氣氛,使孩子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班的一份子,要主動維護班級形象,為班級的集體榮譽做貢獻。
(三)改善精神環(huán)境
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支柱,是一切行為與表現(xiàn)的根源。教師為幼兒打造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對于幼兒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為此,教師需要將注意力放在幼兒實際參與勞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對于積極勞動、主動勞動、熱愛勞動的幼兒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其成為其他幼兒的行為標桿。這樣,在大家爭相向“標桿”學習的過程中,能夠?qū)τ變旱木癍h(huán)境進行優(yōu)化,改善幼兒整體的精神水平。當觀察到幼兒存在不合理的勞動行為時,教師不應該用成年人的準則對其進行批判,那樣會導致其在精神上畏懼勞動,將勞動與被批評畫上等號,而是應該加以引導,采用示范、鼓勵、表揚等方法對其進行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圖片、事例等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不當勞動行為的危害。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情境分析法,引導幼兒區(qū)分相同的勞動情景下的各種勞動行為,引導學生自己去評價自身勞動行為的價值和導致的結(jié)果。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幼兒內(nèi)化正確的勞動概念,避免盲目模仿,還能及時勸阻同伴的不正確勞動行為。
綜上所述,幼兒園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勞動觀念也是孩子們在學前階段必須樹立起來的一種基本觀念。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局限于專門設置的顯性課程,還需要充分借助隱形教育手段,從游戲、活動、對話等幼兒感興趣的領域著手,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勞動習慣。通過這些隱性的教育手段,提升學生們對勞動的認知水平,從而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陳娟)
[1]閆巖.幼兒園勞動教育游戲化的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24,(02):28-30.
[2]范從月,顧雅靖.幼兒園農(nóng)耕課程中的勞動教育——以大班“一粒米的故事”主題活動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12):34-37.
[3]張夢潔.家校合作雙向賦能——優(yōu)化幼兒園勞動教育路徑[J].華人時刊(校長),2023,(12):52-53.
[4]張靜.讓勞動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12):74-75.
[5]雍銀杉,羅玉蓉.家園共育下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建構(gòu)與實施——評《愛上勞動點亮未來: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23,(12):95.
[6]杜娟,李晶晶,董干強.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方聯(lián)動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實踐探索[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23,22(0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