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對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濟價值進行深入評估。研究利用OLS回歸方法,考察學生身份、學科、性別和生活費四大因素對于圖書館的支付意愿和補償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研究生對圖書館的依賴性顯著高于本科生,人文與社會科學類的學生更愿意為圖書館資源支付,而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支付意愿更強烈。這為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和資源配置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強調了滿足不同學科和年級學生需求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經(jīng)濟價值 影響因素 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061.3;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192-02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的核心場所,其經(jīng)濟價值及其影響因素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關鍵議題。隨著數(shù)字化和學術資源的快速增加,理解學生對圖書館的價值認知與其經(jīng)濟背景、學術需求和其他個體差異間的關系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圖書館的資金籌集和使用,更關乎如何更精準地滿足學生的學術需求。本研究旨在通過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深入探索學生對圖書館的支付和補償意愿,并進一步分析影響這些意愿的主要因素。
一、方法
(一)條件價值評估法(CVM)
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是一種用于估計非市場資源或服務經(jīng)濟價值的方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直接詢問受訪者在特定的假設情境下,愿意為某一資源或服務支付或接受的金額。這種方法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其能夠直接獲取用戶對非市場資源的價值判斷[1]。在高校圖書館價值研究中,CVM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學生對圖書館服務的經(jīng)濟評價,從而為圖書館管理和資源配置提供決策依據(jù)。
(二)OLS回歸方法
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回歸是一種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旨在估計回歸系數(shù),使得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殘差平方和最小化[2]。它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強大的工具,用于確定一個或多個解釋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在高校圖書館的價值研究中,使用OLS回歸可以有效地揭示學生身份、學科、性別和生活費等因素是如何影響他們對圖書館價值的看法。此方法的結果不僅提供了變量之間的關聯(lián)性,還可以量化每個因子對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的具體影響程度。
二、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樣本選擇
為確保研究的全面性與代表性,本研究在樣本選擇上進行了深入考慮。首先,選擇了一個綜合性大學,該校涵蓋了從理工科到人文社科的廣泛學科,保證了學科背景的多樣性;其次,從各個學年和學科中隨機抽取了500名學生作為受訪者,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確保年級的代表性。為了增強調查的準確性與真實性,采用了紙質和電子雙方式分發(fā)問卷,并確保所有受訪者在填寫問卷時都清楚其匿名性和研究目的,從而降低偏見和誤導的可能性[4]。
(二)變量定義
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在本研究中明確定義了以下關鍵變量:
支付意愿(WTP):反映學生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價值認知,定義為受訪者愿意為圖書館服務支付的每月金額。
補償意愿(WTA):代表學生對失去圖書館服務的補償預期,定義為受訪者期望接受的每月金額,以補償其無法使用圖書館服務的損失。
學生身份:二元變量,其中“1”表示研究生,而“0”表示本科生。
學科:分類變量,根據(jù)學生所在的學科進行劃分,如“理工科”“人文社科”等。
性別:二元變量,其中“1”表示男性,而“0”表示女性。
生活費:連續(xù)變量,代表學生每月的生活開銷,作為衡量學生經(jīng)濟狀況的指標。
(三)研究模型
為了探討各影響因子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濟價值的影響,在本研究中筆者構建了以下回歸模型:
WTPi=β0+β1×學生身份i+β2×學科i+β3×性別i+β4×生活費i+∈i
WTAi=α0+α1×學生身份i+α2×學科i+α3×性別i+α4×生活費i+μi
其中,WTPi和WTAi分別代表第i個學生的支付意愿和補償意愿。
學生身份i、學科i、性別i和生活費i分別為前文定義的關于第i個學生的變量。
∈i和μi為誤差項,代表未被模型解釋的部分。
β0和α0為常數(shù)項,而β1,β2,β3,β4和α0,α1,α2,α3,α4為待估計的系數(shù),它們代表了對應變量對支付意愿或補償意愿的影響程度。
利用這一模型,可以量化每一影響因子對高校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的具體影響,為后續(xù)的分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在收集到的500份問卷數(shù)據(jù)中,支付意愿(WTP)的均值為15.993元/月,中位數(shù)為10元/月,標準差為20.5元/月,最小值為0元/月,最大值為100元/月,顯示出學生對于圖書館服務的廣泛價值認知。與此相對應,補償意愿(WTA)的均值為45.517元/月,中位數(shù)為40元/月,標準差為30.8元/月,最小和最大值與WTP相同,但此數(shù)據(jù)更為集中,說明學生對失去圖書館服務的補償預期相對一致。在樣本中,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大約為1:3,其中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生占據(jù)40%,理工科類學生占60%。在性別分布上,女性學生占55%,男性學生占45%。關于生活費,均值為3000元/月,中位數(shù)為2800元/月,標準差為800元/月,最小值為1000元/月,最大值為5000元/月,反映出學生的經(jīng)濟背景差異。
(二)回歸分析
采用OLS回歸方法對各影響因子與圖書館的支付意愿(WTP)和補償意愿(WTA)進行分析(如表2)。首先,關于支付意愿,模型結果顯示學生身份、學科和生活費為顯著性因子。具體來說,研究生對圖書館的支付意愿平均高出本科生16.5元,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生較理工科學生高出12.3元,每增加1000元的生活費,支付意愿增加5.2元。相對于這些變量,性別在模型中并未顯示出顯著影響。對于補償意愿,研究生和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生的補償意愿分別比本科生和理工科學生高出20.7元和15.8元。與支付意愿相似,生活費每增加1000元,補償意愿增加3.1元。然而,與支付意愿不同的是,性別這一次呈現(xiàn)出了顯著性,女性的補償意愿平均比男性高出7.4元。
(三)分析總結
學生身份:學生身份在評估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濟價值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根據(jù)回歸分析結果,研究生對圖書館的支付意愿和補償意愿均顯著高于本科生。具體來說,研究生的支付意愿平均高出本科生16.5元,而補償意愿更是高出20.7元。這可能與研究生的學術需求有關。由于他們在學術研究上對圖書館資源的依賴度更高,他們更加重視圖書館的價值。本科生在課程學習中可能更多地依賴線上資源或教材,而研究生則需要深入挖掘專業(yè)文獻,因此更加依賴圖書館[5]。這一發(fā)現(xiàn)強調了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圖書館需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和資源。
學科:學科作為評估高校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的另一關鍵因子,其影響顯著。分析結果顯示,人文與社會科學類的學生對圖書館的支付意愿和補償意愿均顯著高于理工科學生。特別是,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生的支付意愿和補償意愿分別高出理工科學生12.3元和15.8元。這一差異可能來源于這些學科研究的特性,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通常需要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而這些資源主要集中在圖書館[6]。而理工科學生可能更多地依賴實驗室和數(shù)字化資源。這一發(fā)現(xiàn)提示圖書館在資源采購和服務提供時,需要考慮不同學科的特定需求,以更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術要求。
生活費:生活費作為學生經(jīng)濟背景的反映,在評估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濟價值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分析,生活費與學生的支付意愿正相關。具體來說,每增加1000元的生活費,學生的支付意愿增加5.2元。這可能意味著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學生更加重視教育和學術資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生活費與學生的補償意愿之間的關系并不顯著。這表明,盡管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更愿意為圖書館服務支付費用,但當考慮到失去這些服務時,他們的補償期望并不與他們的經(jīng)濟狀況呈線性關系。這提醒我們,單純從經(jīng)濟角度出發(fā)可能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對圖書館的價值認知。
性別:在本研究中,性別因素對支付意愿的影響并不顯著。然而,對于補償意愿,女性學生的預期平均高于男性學生7.4元。這可能暗示女性學生對失去圖書館資源的感受更為敏感,或更加重視圖書館提供的學術環(huán)境和資源。盡管性別差異在補償意愿中表現(xiàn)出顯著性,但這一差異的具體原因和背后的機制需要進一步研究。
四、討論
本研究對高校圖書館的經(jīng)濟價值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探討。結果揭示,研究生和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生更加重視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這與他們對學術研究的深度依賴是一致的。經(jīng)濟背景亦為一個關鍵因子,表明學生的經(jīng)濟狀況影響其對教育資源的認知。性別在補償意愿上的差異啟示我們,學生對圖書館價值的認知可能受多種因素,如學術需求、個人興趣和生活習慣等,共同影響。本研究強調了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差異化管理的重要性,為圖書館的未來策略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鈺,王宏新.高校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評估影響因素研究——以遼寧某高校圖書館為例[J].情報探索,2021(08):76-80.
[2] 唐瓊,吳莉.高校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建設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中山大學研究生為觀察視角[J].圖書館學研究,2020(20):39-47+57.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0.20.005.
[3] 隆茜,鄭偉.高校圖書館空間經(jīng)濟價值評估研究——以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qū)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05):65-69.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6.05.010.
[4] 陳曉紅,高凡,陳欣,等.基于CBA的高校圖書館經(jīng)濟價值評估:模型構建和實證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03):6-10.
[5] 郭文秀,石曉敬,孔瑞珍,等.高校圖書館價值評估[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5,24(01):33-37.
[6] 蘇炎花,郭文秀,袁永旭,等.基于CVM價值評估法的高校圖書館投資回報分析[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07):26-30.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編號:22TYB182);國家體育總局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22KJCX023)。]
[作者簡介:鄭麗(1976—),女,漢族,河南民權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社會科學、管理學。]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