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子》是修訂后一年級上冊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何捷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先聚焦課題,精準導入;再引導學生具身體驗,學習課文;最后讓學生交流拓展,深入學習。教學過程看似簡單,卻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體現(xiàn)語文新課標理念。教學中,何老師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特點,以思辨為中心,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理解、運用語言,感受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獲得語文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修訂后語文教材;思辨性閱讀;真實情境;教學實錄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22-0015-04
一、精準導入,聚焦課題
師:(板書課題“影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影子》,讀的時候注意“子”是輕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讀)影子。
師:讀得很準。小朋友們,什么是影子?
生1:晚上的時候,路燈一亮,我身旁就會有一個黑黑的影子。
師:你聯(lián)系生活跟我們講了什么叫影子,真好!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影子游戲。(關掉教室燈光。教師拿出手機和一個紙片人,用手機在紙片人的前、后、左、右變換位置照射)
師:你看見了什么?
生2:小人的影子圍著小人一直在變。
師:小朋友們,小人的影子變來變?nèi)ミ€是圍著小人轉(zhuǎn),這就叫形影不離,所以影子就是我們的好朋友。(相機板書“好朋友”)“好”字的女字旁要注意書寫,請先跟著老師書空,再描紅兩遍,仿寫一遍。
(學生寫“好”字)
師:“朋”這個字的月字旁是這節(jié)課的新朋友,誰能讀一讀這個偏旁?
生3:(讀)月字旁。
師:小朋友們,怎樣的朋友是好朋友呢?
生4:經(jīng)常一起聊天。
生5:一起玩。
……
師:真好!一起交流、一起游戲、相互喜歡的就是好朋友。(課件出示圖1)
師:可是影子不會說話也不是真人,那它能成為我們的朋友嗎?(邊講邊在板書的“朋友”二字下面畫雙橫線,進行批注)
生6:不能,影子又不會說話。
生7:能,影子每天都能陪著我們。
生8:不能,影子也不會做游戲,不能和我們一起玩。
……
師:你們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那影子究竟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呢?讓我們?nèi)タ纯丛娙耸窃趺磳懙?,怎么看的?/p>
【評析】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從真實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入情入境思考。這樣,讓學生對影子的認識逐漸加深。對“影子是不是朋友”的討論,既是為課文學習做鋪墊,又能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
二、具身體驗,學習課文
1.朗讀童詩,尋找影子
師: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一節(jié),找找影子都在哪里出現(xiàn)。
(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影子在前面和后面出現(xiàn)。
(課件出示圖2)
師:還記得剛才的實驗嗎?仔細看插圖,誰的影子在前?誰的影子在后?(教師隨機給插圖中的小朋友編名字)
生1:小花和小麗的影子在前面。(課件生成“前”字)
生2:小方的影子在后面。(課件生成“后”字)
師:沒錯。你們說得很準確,這一前一后是影子的位置。另外,“在”字是本堂課的生字,請注意它右下角是個“土”字。
(學生描紅仿寫。教師相機板書“在”,學生當堂書寫)
師:小朋友們,在詩歌中的影子像什么?
生3:小黑狗。
師:一起認識“狗”這個字,它的偏旁為反犬旁。小狗是我們的好朋友嗎?
生4:是。
師:小狗是我們的好朋友,但它能跟我們交流嗎?(在板書的“朋友”旁邊加☆,再次引導學生關注板書“朋友”)
生5:不能。
師:小狗不會講話,那它是如何跟我們做朋友的?
生6:幫我們看家。
生7:陪伴我,跟著我。(教師相機板書“跟”。課件出示)
師:小狗喜歡跟著我們,陪著我們,所以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2.巧借游戲,發(fā)散思維
師:接下來,我們排好隊,開著火車跟老師做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作“影子影子跟我走”。我來說你來學。(課件出示圖3)
師:我是何老師,我在前面,林曉曉跟在我后面。
生1:我是林曉曉,老師在我前面,琳琳跟在我后面。
生2:我是王琳琳,曉曉在我前面,劉成跟在我后面。
……
師:小朋友們,這就是咱們前前后后的位置關系。“我”是本課要寫的生字,跟著老師一起書空,寫的時候注意“我”的主筆斜鉤要挺拔,最后的小點別忘記。
(學生描紅兩遍,書寫一遍)
【評析】身體力行學童詩,何老師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體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全身動起來。在親身體驗中,學生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位置,用心記住方位概念,用最準確的語言快速表達。在活動中,學生調(diào)動起自己的多種感官,切實體會到影子和人的關系,感受到學習的輕松與趣味。
三、交流拓展,深入學習
師:小朋友們,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課文第二節(jié)中,詩人直接說“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影子是真實的人嗎?
生:不是。
師:詩人可寫得真仔細呀!詩人用了“它”,影子不是真實的人,所以用的是寶蓋頭的“它”。它不是真實的人,為什么還能成為我們的朋友呢?文中哪句話告訴我們呢?
生:(齊聲回答)“影子常常陪著我”。
師:小朋友們,生活中有誰經(jīng)常陪著我們?(板書“陪”)
生1:媽媽。
師:媽媽常常陪著我,媽媽是我的好朋友。
生2:爸爸。
師:爸爸常常陪著我,爸爸是——
生2:我的好朋友。
生3:我家的小貓。
師:小貓常常陪著我——
生3:小貓是我的好朋友。
……
師:不管是媽媽、爸爸還是小貓,因為陪我們的時間久、交流多,彼此之間感情很深,所以都是我們的——
生:好朋友。
師:那我們用有趣的對話來說一說好朋友的陪伴吧?。ㄕn件出示圖4)
師:媽媽常常陪著我——
生:媽媽是我的好朋友。
師:爸爸常常陪著我——
生:爸爸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貓常常陪著我——
生:小貓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可是影子不是真人,它是怎么陪著我們的呢?
生4: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生5: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師:太會總結了,不光想到了課文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還能結合課文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我們再來做一次體驗游戲,介紹自己的位置好嗎?
生:好!
師:全部起立,每一橫排的同學開火車,按照“我是誰,誰在我的左邊,誰在我的右邊”的句式來介紹自己的位置。我們邀請接龍最快的一組展示。
(學生接龍練習)
師:第三組接龍最快!掌聲有請。(掌聲響起)
生6:我是付晨,何老師在我左邊,劉駿馳在我右邊。
生7:我是劉駿馳,付晨在我左邊,王宇在我右邊。
……
師:不愧是接龍最強小組,速度快,正確率也高!左右方位分得清清楚楚,再一次掌聲鼓勵。
師:最后,咱們寫一寫“左”和“右”兩個字。這兩個字在書寫時橫要短,撇要長。
(學生描紅兩遍,書寫一遍)
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小詩人,也學著詩人的樣子編一編小童詩吧?。ㄕn件出示圖5)
(全班練習交流分享)
師:同學們,小小的影子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讓我們不再孤單,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其實,影子還能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老師邀請大家看一段皮影戲《西游記》,一起感受影子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吧!
(播放皮影戲視頻)
【評析】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串一串、編一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在《影子兒歌》表達過程中,學生對童詩的寫作邏輯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對詩歌押韻、對仗的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理解。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何老師這堂課上的兒歌練習,實際上就是在為以后寫話、習作進行鋪墊。
【總評】
何老師整堂課的教學,切合兒童心理特點與學習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突破了教學難點。
1.以思辨為中心,讓思維成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能夠結合具體情況加以辨別、應對。《影子》全文2個小節(jié),內(nèi)容通俗易懂,學生讀完也就能理解。何老師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用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推進:“影子能成為我們的朋友嗎?→小狗如何跟我們做朋友?→影子不是真實的人,為什么還能成為我們的朋友呢?”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對課文的理解層層遞進,思辨性思維也隨之而生。
2.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習發(fā)生
《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這本書提出這樣觀點:學習者是否真的對信息進行了加工并由此產(chǎn)生了學習,這只能間接地從其他行為中加以推斷,如轉(zhuǎn)化、切分、加工等。這為我們評估學生是否有效學習提供了指導。在兩節(jié)童詩的教學中,何老師都設計了報出個人位置的真實活動,這就是通過外顯的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對方位表達的準確度、靈敏性都體現(xiàn)了其學習效果。在童詩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句式的表達與運用的熟練程度,也反映了學生對童詩特點的轉(zhuǎn)化程度。如此設計,讓學生的學習興致盎然,讓真實、有效、可評價的學習真正發(fā)生。
3.以表達做引子,讓詩性萌發(fā)
現(xiàn)代詩歌總以它奇特的想象、獨特的句式,散發(fā)出文學之光。就像榮維東教授所說:“詩歌,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也最具有文學特質(zhì)的文學樣式。它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可以說屬于是最精致、純粹、優(yōu)美的文體,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zhì)。做好詩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詩性品質(zhì),這是語文教學必須承擔的任務?!痹谡n堂教學中,何老師時刻在學生的口語表達中融入看似不經(jīng)意,卻是刻意的詩性表達。不管是《陪著我》,還是《影子兒歌》,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歌句式整齊與朗朗上口的特點,學生表達時是享受的;從內(nèi)容看,這些充滿兒童氣息的生活小事,讓學生的表達更富有童趣。在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中、在一次次的朗讀與分享中,詩性語言不斷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說的趣味,為年低段學生的詩歌學習奠定了基礎。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