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
- 起源與發(fā)展:從《最早的中國》之梳理談起
心的中原地區(qū)。二里頭遺址,便屬于這一區(qū)域發(fā)現(xiàn)最早的大型都邑,是第一座“中央之邦”,是這一時期該地區(qū)最早的“中國”。(二)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階段既然最早的“中國”源起于洛陽盆地內的二里頭遺址,那么我們更應該清晰地認識到二里頭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關鍵作用和歷史意義,由此來探尋邦國時代、王國時代及帝國時代這三大階段,在古代中國文明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意義。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夏王朝的誕生,也就是最早“中國”的源起——二里頭的開端。隨著二里頭遺址及二里頭文化的崛起,華夏文明進入了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14期2023-11-26
- 在泥土里尋找夏朝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藏二里頭文化陶器。圖/中新早上7點半,村里的女人們走進院子,在陽光尚未照射到的角落里,坐在小板凳上,清洗著浸在水桶里的陶片,用刷子拂去表面板結的泥土。院子另一頭的槐樹下,開鑿了一個一米多深的水坑,幾個女人坐在坑邊,搓洗著泥土,炭化的谷粒逐漸浮出水面。這是一種高??脊艑I(yè)學生需要專門學習的考古技能,用來收集肉眼已不可辨的遠古植物殘留,名叫“浮選”。在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擁有一個獨立的院子,前院是整理、分類出土
中國新聞周刊 2023年40期2023-11-23
- 論二里頭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與“中國”
文/王震中二里頭遺址乃王都遺址,這在學術界并無異議。但它究竟是夏都還是商都,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雖說一度多種觀點并存,但爭論最主要聚焦于兩種觀點:一種主張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第一至第三期為夏代、第四期為商代;一種主張二里頭第一至第四期均為夏代。然而,2005年以后,由于所謂“系列擬合”測年數(shù)據(jù)的提出,關于二里頭遺址究竟是夏都還是商都,又出現(xiàn)了新的爭論。目前爭論的焦點有三:其一,二里頭遺址碳十四測定的年代與夏商兩朝之關系問題;其二,二里頭的地望
社會觀察 2023年3期2023-09-23
- 夏商兩朝禮制的誕生與成熟
見,規(guī)模龐大的二里頭都城遺址屬于夏朝都城,其中有大量宮殿,也有祭壇遺址。眾所周知,祭祀是古代中國禮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人祭祀的目的是與祭祀對象進行溝通,以求得庇佑。從二里頭都城遺址來看,它存在祭祀?yún)^(qū),出土了青銅禮器、玉禮器、陶禮器,祭祀?yún)^(qū)與都城內其他大型禮制建筑,共同構成了夏王朝作為王權國家的重要標識物,成為青銅時代禮樂制度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者認為,二里頭文化時期已出現(xiàn)了明顯的禮器組合和數(shù)量關系,形成青銅禮器、玉禮器、陶禮器等
環(huán)球人文地理 2023年6期2023-07-28
- 在二里頭窺探最早的中國
灰陶盉,夏代,二里頭遺址出土。圖/FOTOE銅爵,二里頭遺址出土,有“華夏第一爵”之稱。圖/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考古隊除了繼續(xù)探索,二里頭遺址及其研究者的未來別無他路,這不是以百年作為計量單位,而是以千年為基本尺度的浩瀚工程“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睙o論是官修正史,還是民間傳說,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一直都是這樣被講述的。盡管有字可查的文獻典籍最早只能追溯至東周時期的記載,就連身處其時的孔子說起前塵舊事也稱:“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
中國新聞周刊 2023年4期2023-02-14
- 尋找夏朝: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密碼
夏都和夏文化是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的最佳歷史屬性。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戚璧,這是二里頭文化典型的有刃禮器之一?!跋某烤勾娌淮嬖冢俊睌?shù)十年來,這是始終困擾在考古學界的問題。盡管中國歷史文獻記載里,它被稱作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先秦的《詩經》、西漢《史記》等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領域尚缺少內證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終未能被學界完全認可。河南偃師二里頭,這里曾在考古學者的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目前所知、被公認的中
中國報道 2022年7期2022-07-14
- 尋找夏朝: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密碼
邱慧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戚璧,這是二里頭文化典型的有刃禮器之一?!跋某烤勾娌淮嬖冢俊睌?shù)十年來,這是始終困擾在考古學界的問題。盡管中國歷史文獻記載里,它被稱作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先秦的《詩經》、西漢《史記》等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領域尚缺少內證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終未能被學界完全認可。河南偃師二里頭,這里曾在考古學者的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目前所知、被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干道網(wǎng)等早期遺址。而二里
中國報道 2022年7期2022-07-13
- 考古視野下的二里頭文化韌性、社會轉型與社會崩潰
的考古學文化,二里頭文化一直在中國上古史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有關二里頭文化衰落與崩潰的研究卻付諸闕如。當今社會的復雜狀況為考古學者考察歷史時期之前的社會崩潰提供了一手的觀察材料,包括社會崩潰的原因與過程,社會重組所展現(xiàn)的韌性,以及相應的社會轉型。本文嘗試擺脫“文獻—考古遺存相綴合”的研究模式,回歸考古學本位,以二里頭文化二、三期之交與二里頭文化四期晚段的物質遺存為基礎,結合社會崩潰理論和政治人類學相關理論,探討二里頭文化轉型與衰落的成因。一、相關定
文物春秋 2022年2期2022-05-19
- 從新峽遺址再論二里頭與東下馮之關系
象十分突出。在二里頭文化時期,以中原腹心地區(qū)為中心并行存在著多支考古學文化,其中分布于環(huán)嵩山地區(qū)的二里頭文化、古黃河以東的岳石文化、豫北冀南地區(qū)的下七垣文化和晉西南地區(qū)的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遺存,分布區(qū)域明確,相對年代確定,文化面貌也相對明晰。但在夏文化為公眾關注,研究熱鬧的階段,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和二里頭文化東下馮類型卻絕少被關注、被提及,與二里頭類型和二里頭遺址本身所受到的關注,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忽視,在夏文化研究中是較大的疏失。熟悉學術史的學者們
文物季刊 2022年1期2022-03-30
- 論二里頭文化龍崇拜及其對夏商文化分界的意義
化是早商文化、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均為夏文化的新觀點,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的認識因此受到學術界的重視[1]。1983年與二里頭近在咫尺的偃師商城發(fā)現(xiàn)后,多數(shù)學者放棄二里頭遺址為西亳的看法,認為偃師商城才是西亳。后來偃師商城小城的發(fā)現(xiàn)又加強了對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崗文化是早商文化的認識。正如鄭杰祥先生所說:“偃師商城處在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區(qū),顯而易見,它應是商人滅夏以后在這里建立的一座重鎮(zhèn),用以鞏固商初西部邊防并鎮(zhèn)壓夏人的復辟。”[2]但由于二里頭遺址缺乏文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2-09
- 太康居斟尋事件與后羿代夏遺存的確認
把注意力集中在二里頭文化和新砦期上,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如有學者認為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類型)是太康失國、后羿代夏以后的夏代文化②,或認為二里頭文化為少康中興之后的晚期夏文化③,二里頭文化是少康復國后發(fā)展起來的④。還有學者認為二里頭文化一期是太康時期的夏文化,第二期是后羿代夏影響和造就的夏文化⑤。更有學者認為二里頭文化二、三期之變是后羿代夏事件的反映,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是后羿所居斟尋⑥。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新砦期或新砦二期遺存有大量的東方文化因素,其應與后羿代夏事件有
跨世紀 2022年5期2022-02-08
- 二里頭遺址:揭開“中國最早王朝”神秘面紗
在。但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紗。這個遺址距今約3800~3500年,它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它對佐證夏朝存在有何幫助,又是為何被認定為夏朝都城的?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夏朝是中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詩經》《左傳》《尚書》等眾多先秦典籍均提及夏朝。西漢司馬遷在中國最早的通史巨著《史記》中也清晰記載了夏商周三朝更替的歷史。 但20世紀初,一批受西方現(xiàn)代治學方法影響的知識分子,攪動了以“信古”為主流的中國學界的一潭死水。“大禹
華聲文萃 2021年12期2021-12-21
- 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發(fā)展史回顧
7400)一部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的發(fā)展史,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事業(yè)的縮影。[1]從尋找“夏墟”的田野調查和發(fā)掘,到不斷加強國際合作,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作為中國考古學的典型之一一直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向前。本文將圍繞二里頭文化的研究史展開敘述和總結,并討論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研究方法上的諸多思考。一、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史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是在中國考古田野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其發(fā)展歷程可分為大致四個
魅力中國 2021年52期2021-11-27
- 二里頭文化:華夏正統(tǒng)的締造者
文/曹兵武二里頭文化以豫西洛陽盆地二里頭遺址及其典型遺存命名,目前已發(fā)現(xiàn)遺址500余處,其分布以豫中和豫西的環(huán)嵩山周邊地帶為中心,鼎盛時期北至晉中,西至陜東和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區(qū),南至鄂北,東至豫東,其影響范圍則更大。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二里頭遺址經過系列高精度碳十四測年和校正,時代大致上被確定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二里頭文化崛起并興盛于傳統(tǒng)中原的腹心地帶;在時間上晚于河南龍山文化而早于以鄭州商城為代表的商代二里崗文化;二里頭遺址本身也是鄭
社會觀察 2021年6期2021-11-15
-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獸面紋骨匕
溯2004年,二里頭遺址H285中清理出土了一件骨匕。骨匕殘存柄端,柄呈片狀長方形,左上端及右下端殘,正面雕刻有獸面,背面兩端突起,中間下凹,應該是用肋骨等長骨磨制而成。骨匕殘長9.27厘米,寬2.5厘米,厚0.3厘米。正面的獸面整體較為完整,按照左右對稱的原則可以復原出整個圖像。骨匕上的獸面像以浮雕、陰刻線等技法雕刻而成。獸面的兩眼呈卵圓形,兩眼之間由一正一反三尖狀的火焰形構成鼻子。嘴角往下,以三條凹線勾畫出牙齒。兩側為倒卷角的額飾,單看一側似一趴伏的龍
大眾考古 2021年4期2021-10-12
- 許宏:考古本該是“無用之學”
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前隊長。從事中國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面向公眾的作品有《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大都無城》《東亞青銅潮》《發(fā)現(xiàn)與推理》等??脊艑W家許宏沒有料到自己會如此之忙,在辭去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職務兩年后。曾經,在河南伊洛河畔的鄉(xiāng)村,他每日往返于田間地頭和考古隊小院,默默地發(fā)掘、調查和研究,一干就是20年。如今,他頻繁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中:一連出了兩本新書——《發(fā)現(xiàn)與推理》和《踏墟尋城》,不斷地接受媒體采訪,出席新書宣傳活
環(huán)球人物 2021年13期2021-08-05
- 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記
到1959年,二里頭遺址終于被發(fā)現(xiàn),此后又有四代考古人對它進行了60余年的艱苦發(fā)掘與研究。二里頭遺址證明了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存在:這里有中國最早的宮殿,有中國人最早鑄造青銅禮器和生產綠松石器的地方,這里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是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tǒng)的根源。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都城的建設等重大問題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歡迎大家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最早中國”在這里等你!我們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那是從什么時候開
奇妙博物館 2021年6期2021-08-03
- 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記
到1959年,二里頭遺址終于被發(fā)現(xiàn),此后又有四代考古人對它進行了60余年的艱苦發(fā)掘與研究。二里頭遺址證明了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存在:這里有中國最早的宮殿,有中國人最早鑄造青銅禮器和生產綠松石器的地方,這里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是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tǒng)的根源。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都城的建設等重大問題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歡迎大家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最早中國”在這里等你!我們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那是從什么時候開
奇妙博物館 2021年6期2021-08-03
- 二里頭文化: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文化)在其二百余年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了眾多“中國之最”,這些都深刻影響了后世王朝的都城規(guī)劃、宮殿布局、建筑結構、祭祀程序、禮制傳統(tǒng)、政治理念以及手工業(yè)科技,也深刻走進了今日中國的文化生活。二里頭文化的形成過程和深遠影響,深刻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的特征,以及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選修5《探索歷史的奧秘》以長達二十余頁的文字與圖片,介紹了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歷史、文化遺存、古史屬性以及未解謎題,
傳記文學 2021年5期2021-05-21
- 三星堆和二里頭
,與位于洛陽的二里頭文明高度相似?如此多的“同款”文物意味著什么?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神奇瑰麗的曠古寶物,就是一把把破譯文明的密鑰。這一次考古專家從中“讀取”出的,是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華彩篇章。二里頭遺址被稱作“最早的中國”,考古發(fā)掘60多年來,這里取得眾多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下了多個“中國”之最。梳理二里頭、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不難發(fā)現(xiàn),“同款”文物主要有三種:牙璋、陶盉和鑲嵌綠松石銅牌飾。“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祭祀禮器牙璋,跟此前山東、陜北等地區(qū)出土的牙璋
科學大觀園 2021年8期2021-04-16
- 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高規(guī)格夏代墓葬
近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一座高規(guī)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內首次出現(xiàn)蟬形玉器。據(jù)了解,該墓葬極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新發(fā)現(xiàn)的墓葬位于二里頭遺址宮殿區(qū)5號基址院內,規(guī)模較大,屬第一等級墓葬。蟬形玉器出土于墓葬中部,長近4厘米,玉石材質還有待進一步鑒定。專家推測,玉蟬可能與古人對昆蟲“蛻變”和“羽化”、便于與神祇溝通的信仰有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介紹,目前墓葬內的隨葬品剛開始露出,其下方堆積的厚度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2期2021-04-06
- 二里頭遺址為何定位為夏都
在。但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紗,如今二里頭遺址為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存已逐漸成為學界共識。隨著考古發(fā)掘的推進,這個沉睡3000多年的都城遺址帶給外界無盡的驚喜,這座村莊有何特別之處?二里頭究竟姓“夏”還是姓“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二里頭遺址被發(fā)現(xiàn)的頭20多年里,學界普遍將其認定為商都。直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學鄒衡教授提出‘二里頭遺址為夏都之說后,近三四十年才逐漸達成共識?!壁w海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9期2021-03-15
- 從花邊陶器看二里頭文化的整合
二里頭文化時期,在二里頭文化分布的廣闊范圍內,興起了一種口沿部位帶花邊作風的陶罐,僅就已發(fā)表的材料來看,這種花邊罐分布在北到沁水下游,南到淅川下王崗,東到豫東的杞縣,西到關中東部地區(qū)的廣大地區(qū)內,基本上與二里頭文化主體文化因素的分布相一致。在這一大的分布區(qū)內,發(fā)現(xiàn)的花邊罐在特征上呈現(xiàn)出高度的統(tǒng)一性。這種陶制的花邊罐不見于早于二里頭的王灣三期文化(筆者注——洛陽矬李的H22:31花邊罐因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二里頭文化分布區(qū)內早至龍山時代晚期的花邊罐,其
劇影月報 2021年1期2021-02-27
- 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fā)掘60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趙海濤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作為中國古代文明與早期國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遺存,其重要學術地位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1]。以二里頭遺址為典型代表的二里頭文化, 以其高度輝煌的王朝氣象、高度發(fā)達的控制網(wǎng)絡和統(tǒng)治文明,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2]。自1959 年徐旭生赴豫西調查“夏墟”[3]以來,二里頭遺址的科學發(fā)掘已走過60 年的光輝歷程。60 年間,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面積累計超過4 萬平方米,取得了豐碩的考古成果[4]。為梳理、總結二里頭遺址60 年來考古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0年10期2020-12-25
- 二里頭文化陶三足盤研究
期器物。加之比二里頭文化年代稍晚的二里崗文化一期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三足盤,可見三足盤僅見于二里頭文化之中。三足盤歷來為研究者所關注,在論及二里頭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新砦期”遺存、二里崗文化等其它考古學文化之間的關系時經常被提到。例如:鄒衡先生在《試論夏文化》一文中指出“瓦足皿是夏文化二里頭型的特色之一,在先商文化漳河型中則不見”[4];趙芝荃先生在探討二里頭文化的源流時,認為三足盤是東方的文化因素,是二里頭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吸收外來文化因素的產物[7]。然而,目前
文物春秋 2020年5期2020-12-03
- 試論中國早期都邑宮城宗廟核心區(qū)高級貴族墓葬墓主的身份
100875)二里頭、鄭州商城及殷墟都城的宮城宗廟核心區(qū)發(fā)現(xiàn)與宗廟建筑早期階段同時的等級很高的貴族墓葬,這種墓葬與居址建筑同時且空間位置高度重合的埋葬方式被學界稱為居室葬或居址葬,一般有其特別的信仰或禮儀含義。類似的居室葬俗在距今8000年左右分布于內蒙古東南至遼西地區(qū)的興隆洼文化中顯得比較突出[1],其居室葬墓主往往是社會身份地位很特殊的人。例如最為著名的興隆洼遺址F180內的M118[2],從墓內隨葬品判斷,其墓主生前應該是一位引領聚落人群精神信仰活動
文物春秋 2020年5期2020-12-03
- 從二里頭文化看夏代晚期箭鏃的形制及演變
]近年來,隨著二里頭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有關二里頭文化屬于夏文化晚期的觀點越來越多地得到學界的重視與認同。二里頭遺址位于今天河南偃師西南二里頭、圪垱頭和四角樓村一帶。1959年,徐旭生先生首先對“夏墟”進行了調查。張忠培先生曾言:“至今考古學主流認為是:二里頭文化是夏人于夏王朝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夏文化?!辈⑦M一步認為:“連續(xù)遞變的分為四期的二里頭文化應位于夏王朝的后期階段?!盵2]李伯謙先生也講:“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俱屬夏文化?!蓖瑯?,劉慶柱先生也認為:“二里頭
殷都學刊 2020年2期2020-08-11
- 古老的中國
程小寧1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這里是河洛大地,漫無邊際的平原上聚集著綿密的村莊。一個叫作二里頭的村子,普通非常。每日里,人們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里,村里最熱鬧的時候,無外乎文化廣場,跟隨音樂扭動的阿姨們。除此之外,這里幾乎沒有任何躁動。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村子,卻秘藏著3800多年前的輝煌,屹立著一個強大王國的都邑。正如專業(yè)人士所說的,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qū),是中國王朝氣象的發(fā)端,這里有最早的“中國”。2大運河博物館。一鏟下去揭開驚世王都
旅游 2020年5期2020-07-18
- 追尋、探索與保護
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三代考古人歷經六十年,揭開了“中國第一王朝”的神秘面紗。二里頭自此走入公眾視野,其在中國考古及文明史上的地位也越來越清晰。20世紀20—30年代,隨著近代科學思想和近代考古學的興起,一些學者開始重新審視中國歷史。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思潮”影響了人們對中國古代史的認識,同時刺激了學術界對中國上古文明史的探索。自1928年開始,隨著殷墟遺址和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大量出土文物證實商代真實存在,商代歷史得到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商代之前的夏代歷史
中華瑰寶 2020年5期2020-05-21
- 王權與禮制
品,無不彰顯出二里頭文化背后所代表的王權與禮制,它表明二里頭時代已邁入『多元一體』文化格局下的國家文明階段。1959年,71歲的徐旭生先生在尋找“夏墟”的道路上,發(fā)現(xiàn)了二里頭這個普通的村落。六十余載風霜雨雪,幾代考古人在二里頭見證了眾多“國家寶藏”的橫空出世??脊殴ぷ麝犜?span id="j5i0abt0b" class="hl">二里頭不僅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依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筑基址群、最早的宮城和城市道路網(wǎng)、極富特色的祭祀遺跡、四類等級分明的墓葬、中小型房屋基址,以及窖穴、水井、灰坑等遺跡,而且發(fā)現(xiàn)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
中華瑰寶 2020年5期2020-05-21
- 何以“中國”
。1959年,二里頭遺址被發(fā)現(xiàn)、發(fā)掘。這一距今3000多年的輝煌文明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xù)進行,逐漸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最早的宮城、最早依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干道網(wǎng)、最早的青銅禮樂文化、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和綠松石器作坊……種種“中國之最”引起學術界和大眾的關注和驚嘆,也引發(fā)了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關系的激烈爭論。從商朝早期都城到夏朝都城,爭論一直未曾停歇,但由于始終沒有出土可自證朝代的文字材料,關于二里頭文化的朝代歸屬仍是困擾大眾的謎題。然而,無論二里
中華瑰寶 2020年5期2020-05-21
- 論牙璋的年代及反映的夏史痕跡*
為分布在豫西的二里頭文化及其前身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是夏代后期的都邑。只是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如殷墟甲骨文證明商王朝世系那樣的文字資料。所以,夏代、夏王朝仍然在探索之中,夏史還存在著許多謎團需要揭示。筆者認為,考古發(fā)現(xiàn)的玉牙璋與夏史有著密切的關系。牙璋可能是解開迷茫夏史的一種重要物證。探討牙璋與夏史的有關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牙璋的年代問題。如果牙璋的年代問題不能明確,那么與牙璋有關的其他問題很難談得清楚。本文將著重分析各地發(fā)現(xiàn)的牙璋的年代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牙璋所
考古與文物 2020年6期2020-04-14
- 考古遺址模擬展示方法探究
種展示方式,以二里頭宮殿區(qū)的展示設計為例,從概念及設施的結構材料等方面,探索適合于考古遺址保護展示的方法。關鍵詞:考古遺址;二里頭;原址模擬展示0 引言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考古遺址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考古遺址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地的考古遺址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我國的考古遺址多為土遺址,容易受氣候及人為影響。在保證遺址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原址展示則更為困難。本文通過分析和梳理在二里頭宮殿區(qū)展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23期2020-03-03
- 新砦遺址:打開“早夏”之門的鑰匙
的探索和討論,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這一觀點已基本為學術界所共識。然而,碳十四測年數(shù)據(jù)顯示,二里頭文化所延續(xù)的年代僅有300年左右[1],與《竹書紀年》中所說471年的夏代積年仍有不小差距,無法包含整個夏文化。另外,二里頭文化形成于洛陽盆地,從“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亦居之”[2]的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在洛陽盆地居住的夏王是太康,亡國之君桀也居住于此。因此,二里頭文化只能代表從太康至夏桀時期的中晚期夏文化,至于從禹至啟或太康前期的早期夏文化,仍需繼續(xù)探索。1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9年12期2020-01-15
- 淺析二里頭文化對商周歷史格局形成的影響
的朝代,其中,二里頭文化作為夏王朝的重要時期,對于研究夏王朝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二里頭文化中心地區(qū)的二里頭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20 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1959年,中國的考古學者在河南偃師境內的洛陽盆地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大型的古代遺址,在此后的幾十年,持續(xù)不斷的發(fā)掘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包括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最早的青銅禮器、最早的鑄銅作坊、 最早的道路網(wǎng)絡甚至最早的車轍痕跡等,以及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龍”。在研究二里頭遺址及二里頭文化的領域內,仍舊有很多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9年32期2019-12-26
- 二里頭60 年:專家揭示古老文明的無字天書
等文物出土……二里頭發(fā)掘一甲子,這座地處中原腹地的小村莊,數(shù)千年前的面貌漸漸清晰:人口密集,文化融合,并形成了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挖掘、“還原”二里頭,中國早期發(fā)展的一幅幅圖景躍然眼前。走進二里頭工作隊駐地大門,一只花色小狗搖著尾巴跑來?!八小昼P’,一歲多了,附近村民送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二里頭工作隊隊員介紹道。一問才知,手鏟其實是考古隊員劃定土層的常用工具,進行精細刮、鏟作業(yè)時必不可少。二里頭本是中原腹地的一個普通小村莊,處于伊河、洛河之間,隸屬于河南洛陽偃師市。
北廣人物 2019年42期2019-11-09
- 二里頭遺址:“最早的中國”誕生在這里
嗎?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間,這里曾有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上演過夏的繁華和夏商王朝更替的壯闊史劇。眾多中國乃至東亞“之最”在這里浮出水面。在河南偃師的一個普通村莊,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間,這里曾有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上演過夏的繁華和夏商王朝更替的壯闊史劇。二里頭遺址豐富的內涵不斷給世人以驚喜,隨著“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興建,眾多中國乃
新傳奇 2019年36期2019-10-11
- 二里頭2005VT111出土的陶水管“筒瓦”解
春季,為了弄清二里頭宮城內6號夯土基址南邊的情況以及與2號基址的關系,考古隊在T107以東連續(xù)布設探方T108~T112,直至與2003VT34對接,將6號基址南廡及其外側道路和2號基址北墻(D2北墻)基本全面揭露出來[1]664。從6號基址與同期遺跡平面圖上可以看出,VT111位于南廡的南側,主要揭露的是6號基址南廡南側與2號基址北墻之間的道路空間。(圖1)圖1 二里頭2005VT111位置圖(引自《二里頭1999—2006·貳》圖6-3-2-61A)在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2期2019-02-21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感受第一王朝氣象
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落成,屹立在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南側。遺址之上,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及配套設施為世界游客開啟一扇了解“華夏之源”歷史的大門。二里頭遺址距今3800~3500年,1959年由史學家徐旭生發(fā)現(xiàn),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經過60年的科學考古發(fā)掘,二里頭遺址有多項重要發(fā)現(xiàn),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開館首日,博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4期2019-01-07
- 淺析二里頭遺址青銅爵的鑄造工藝
青銅爵最早見于二里頭文化時期,而且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爵最多、最集中,也最具代表性。對二里頭文化時期青銅爵尤其是其鑄造工藝的研究,對于認識中國青銅時代冶金、鑄造工藝的演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二里頭遺址青銅爵的情況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種類較為豐富,其中青銅爵的出土最集中,數(shù)量最多,但由于發(fā)掘時間跨度較大,對于二里頭遺址已經出土的青銅爵的具體數(shù)量,不同文獻的統(tǒng)計數(shù)量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纂的《偃師二里頭遺址——1959—1978年考古發(fā)掘報告》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9期2018-09-21
- 新砦二期文化性質新論(上)
山二期而稍早于二里頭文化一期[1]。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河南密縣(今新密市)新砦遺址發(fā)現(xiàn)這類遺存,介于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之間,發(fā)掘者將其命名為“新砦期二里頭文化”,認為“新砦期文化是介于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一期之間的文化遺存”[2]。1999年,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研究項目,北京大學等單位再次發(fā)掘了新砦遺址,又發(fā)現(xiàn)了這類遺存,發(fā)掘者稱之為“新砦二期”,并說“新砦二期遺存上承龍山文化,下與二里頭文化緊密相連。龍山晚期、新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6期2018-07-04
- 許宏:無“疑”則無當代之學問
1999年擔任二里頭考古隊隊長一職,至今已有近20年了。對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和研究,構成了你學術生涯的主要部分。能談談在你任內二里頭考古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嗎?許宏:當我和團隊接手二里頭遺址時,考古勘探與發(fā)掘工作已經進行了40個年頭。我們的前輩在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四合院”式大型宮殿建筑,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和兵器群,以及最早的鑄銅作坊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多進院落的大型宮室建筑和中軸線布局的宮室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wǎng)及最早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8年23期2018-06-12
- 碳十四系列測年視角下夏文化的年代問題
年專家對新砦和二里頭遺址的測年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擬合,把二里頭文化的年代估定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1]。這一新的擬合結果,把他們最初認定的二里頭文化起始于約公元前1900年向后推了150年,部分學者據(jù)此認為,二里頭文化很可能已經進入商紀年,并進而重提二里頭文化為商文化的舊論[2]。對此,筆者結合“夏商周斷代工程”對夏商始年的估定、天文學對夏商年代的研究以及測年專家對新砦和二里頭文化年代新的擬合結果,對夏文化的年代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對夏文化研究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7年9期2017-12-25
- 二里頭遺址女考古技工繪出“最早的中國”
□雙瑞二里頭遺址女考古技工繪出“最早的中國”□雙瑞仔細端詳一個三千多年前的陶罐后,54歲的王叢苗再次把卡尺夾在罐壁上,小心翼翼地量出厚度,數(shù)字跟前幾次沒有出入。她這才放心地下筆,隨著鉛筆、三角尺、比例規(guī)在手里來回切換,一個花邊口沿小圓腹罐的四分之一剖面圖慢慢出現(xiàn)在紙上?!耙缓撩椎恼`差也不能有,錯一點就不是罐的真實面貌了。”王叢苗說。好的考古繪圖“見圖如見物”,但允許有細微誤差。與同行相比,王叢苗對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因為她要記錄和展示的是“最早的中國”。王
新農村 2017年9期2017-11-03
- 探最早的“紫禁城” 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中國”
施雨岑河南偃師二里頭擁有“最早的中國”遺跡。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這里曾有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上演過夏的繁華和夏商王朝更替的壯闊史劇。隨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興建,眾多中國乃至東亞“之最”在這里浮出水面。你知道“最早的中國”在哪里嗎?——河南偃師二里頭。洛河南岸一個普通的村莊,看似與中原大地上的千村萬落一樣平淡無奇,卻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這里曾有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上演過夏的繁華和夏商王朝更替的
小康 2017年26期2017-09-26
- 二里頭時代的石器生產——以灰嘴遺址為例
版圖內。隨著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二里頭文化的興起,中原地區(q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局面——中國早期國家的誕生。這一時期,各考古學文化可以說是在二里頭的帶領下同步發(fā)展,一步步走向高峰,為之后國家的發(fā)展確定了最初的形態(tài)。要維持如此龐大的國家系統(tǒng),政治、經濟、宗教等各方面的配合必須是天衣無縫的。石器生產作為手工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偃師灰嘴遺址[1]發(fā)掘于1959年,2001年對伊洛河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查,確定了灰
卷宗 2017年10期2017-07-22
- 二里頭遺址出土玉禮器紋飾特征探析
平摘要:玉器在二里頭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經考古發(fā)掘或田野調查獲得的二里頭文化玉器約有一百余件,分別發(fā)現(xiàn)于十四處遺址中,其中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的玉器不僅數(shù)量最多,而且種類豐富,代表了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原地區(qū)玉器發(fā)展的最高水平。本文所進行的研究即以上述材料為基本依據(jù)。二里頭文化時期多被認為是國家最終形成的階段,也是開啟中國燦爛青銅文明的時期,當時的社會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而影響深遠的變革。作為當時社會等級和禮制最重要的表征之一,玉器——尤其是玉禮器——在
科學與財富 2017年9期2017-06-09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隆重奠基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隆重奠基2017年6月11日,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在洛陽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現(xiàn)場舉行。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和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為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石揭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秘書長張大衛(wèi),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戴柏華,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等出席。奠基儀式由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宛康主持。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被列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7年4期2017-01-27
- 方城八里橋遺址在二里頭文化中的地位
城八里橋遺址在二里頭文化中的地位□李維明八里橋遺址,位于河南省方城縣西南8華里處的潘河西岸,這里地勢平坦,宜于人類耕作、生息。由于地處中原與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考古概況1993年秋,筆者作為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導師鄒衡先生指派到河南省南陽地區(qū)進行考古調查。9月14日,在河南省方城縣博物館觀摩了在16處遺址采集的先秦時期的陶器標本,其中采自八里橋遺址的有飾箍狀堆紋鼎、大口尊、夾砂深腹罐、肩飾貫耳斂口甕、菌狀紐器蓋等陶器,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6年8期2016-08-22
- 二里頭遺址三期“新因素”再審——兼論二里頭遺址鬲的來源
00444)?二里頭遺址三期“新因素”再審——兼論二里頭遺址鬲的來源張童心葉亦帆(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200444)摘要通過對二里頭遺址三期的遺跡和遺物分析,可以證明,二里頭遺址三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但是其主體仍然是二期以來的延續(xù)。同時,本文還討論了二里頭遺址三期中普遍被認為是受到其他文化影響而出現(xiàn)的陶鬲,認為其最初的來源是晉中地區(qū)的游邀文化,后來通過下七垣文化再影響到二里頭文化。關鍵詞二里頭三期新因素下七垣鬲晉中關于二里頭遺址三期的性質
史志學刊 2016年1期2016-05-12
- 夏代玉器的鑒定
致認識是,中原二里頭文化與夏代文化有關。由于二里頭文化內涵較為復雜,前后延續(xù)時期較長,考古界曾將其劃分為前后四期,其中既有夏代文化的內容,又有早商文化的因素,學術界曾展開廣泛的討論。從二里頭文化地望,地層關系、器物組合、文化特征、碳十四年代測定等方面綜合考慮,筆者認為二里頭文化主體(二里頭文化一、二、三期)是夏代文化,但在二里頭文化晚期(四期)已經孕育著早商文化。這里所述的夏玉,主要是指二里頭遺址一、二、三期文化地層、墓葬出土的玉器,是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
文物天地 2014年11期2015-01-23
- 夏時期的玉器
由于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不僅明確進入了早期青銅文明,而且其碳十四測年數(shù)據(jù)、分布區(qū)域范圍都跟文獻所載夏王朝吻合,自然被視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而二里頭遺址也被視為夏都所任。不過,二里頭文化各期的碳十四測年數(shù)據(jù)集中在公元前1800年至1530年間,與夏代公元前2070年至1600年的紀年間尚有200多年差距,因此,除與二里頭文化并存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岳石文化、馬橋文化等諸考古學文化之外,目前國內考古學界也將早于二里頭文化的各地龍山時代考古
文物天地 2014年6期2014-09-15
- 玫茵堂收藏的二里頭文化青銅器
代最早階段——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兩件爵、一件角和一面綠松石牌飾①,這是中國海外二里頭文化時期青銅器類別最多的收藏之一。我們可以將這幾件青銅器,放在近年來二里頭文化青銅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進展的背景中,進一步討論青銅時代初期階段的青銅器造型、裝飾與鑄造技術及其互動情況。玫茵堂收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兩件。較小的一件(199號,封二,圖一),長14.4、高12.7厘米,較大的一件(2號,封二,圖三),長18.6、高21厘米。兩件爵器形相似,都是束腰的橢圓形器腹,其上
南方文物 2014年3期2014-01-27
- 二里頭的“中國之最”
許 宏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洛陽平原的普通村莊的名字。和中同千千萬萬個村落名一樣,它樸素得不能再樸素。但就在它的身后,在綠油油的麥田下,卻隱藏著3000多年前華夏民族的一段輝煌的歷史。直到50年前它進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視野,才從此躋身于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二里頭遺址位于現(xiàn)河南省偃師市境內,其地處黃河中游洛陽盆地東部,背依邙山,南望嵩岳,古伊洛河從它的南面流過。盆地水足土厚,物產豐富,四通八達,有險可依,自古被認為是“天下之中”,歷來是兵家必
中國文化遺產 2009年1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