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李顯忠謚封順惠王及廟祀辨疑
- 黨員發(fā)展工作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基于西部某高校的調查研究
- 西部農村“頂崗置換”教育實習探究
- 舞蹈專業(yè)開設舞蹈繪圖課程的必要性研究
- 陜北歷史文化暨楊家將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 反腐倡廉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謹以此文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 群體性事件與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
- 馬克思自然觀對當前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 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的雙重功能
- 深境中類向性概念文化的探尋——兼論“歷史交往”鏡罩中國文化的定義
- “因果”與“邏輯”——對《邏輯哲學論》中“因果律”命題的解析
- 批判性思維——21世紀的重要技能
- 延安時期中共與美國民間交往的歷史經驗及啟示
- 延安時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略論
- 論艾青與延安文藝(1941—1942)
- 《逼上梁山》與延安“舊劇革命”的運行機制
- 陜甘寧邊區(qū)的警察教育
- 網絡環(huán)境下我國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及對策——基于社會資本構建的視角
- 文化視域下陜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路徑選擇
- 構建目的地旅游形象系統(tǒng)的流程分析
- 管理領域幾個概念的界定
- 余華小說的死亡敘事及其轉變
- 青春文學發(fā)展現狀及其現代意義
- 大放異彩的現實主義宏大敘事——評忽培元長篇小說《雪祭》
- 微博時代傳統(tǒng)媒體如何在威脅中尋找契合——以“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的報道為例
- 試論影響清代陜西地方志修訂的因素
- 1929—1937年陜西植棉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影響
- 毛澤東對人民公社的反思及其調整
- 《焦氏易林》詠物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