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福
2008年12月3日,來自烏克蘭的年輕作家米·葉利扎羅夫(Михаил Елизаров, 1973— )以長篇小說《圖書館館員》(Библиотекарь),從6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2008年度第17屆俄語布克獎。這一最終結果,多少出乎俄羅斯評論界意料之外,因為葉利扎羅夫不僅在2001年以前的俄羅斯文壇上默默無聞,而且是小名單入圍者中名氣最小的一位。對于此次評獎結果,文學批評家西多羅夫說:“我相信,‘俄語布克獎不應該回避所謂兩難式的文學作品。評選尺寸把握得很好。最終結果并非由于作者對某一確定流派或風格的堅持,而是他的藝術才能的水平?jīng)Q定一切,當然,還有對人之內(nèi)心和意識深處的洞察力水平?!彼脑u價無疑比較能代表近年來俄語布克獎的評選原則,即較之以往,俄語布克獎更為傾向于摒棄文學流派或藝術風格的局囿,注重作品內(nèi)在的審美價值和藝術特質(zhì),青睞綜合多種藝術風格的作品。
作為“新生代作家”中的佼佼者之一,2008年度第17屆“俄語布克獎”得主米哈伊爾·葉利扎羅夫在21世紀之初登上文壇,并憑借不俗的文學實力而迅速走紅俄羅斯。米·葉利扎羅夫于1973年出生在烏克蘭的伊萬諾—弗朗科夫斯克,畢業(yè)于哈爾科夫大學哲學系,從1995年起在德國漢諾威電影學校學習電視導演專業(yè)。葉利扎羅夫在烏克蘭時曾經(jīng)寫過詩歌,現(xiàn)居住在莫斯科,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影視制作。所有這些經(jīng)歷,包括烏克蘭濃郁的鄉(xiāng)間風情和海外留學經(jīng)歷,為葉利扎羅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可獲缺的生活素材和創(chuàng)作基礎。2001年,葉利扎羅夫發(fā)表處女作——大型作品集《圖釘》(Ногти),由此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引起文學評論界的注意。該作品集包括24部短篇小說和1部同名中篇小說《圖釘》,其中《圖釘》因其魔幻主義色彩而成功入圍“安德烈·別雷文學獎”,作品的創(chuàng)作核心是薩滿教標志,對小說主人公而言,生活要求他們不僅去勇于行動,更要遵守傳統(tǒng),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紀念魔法的作品集。正因如此,文學評論家列夫·達尼爾金稱葉利扎羅夫為當下俄羅斯文壇的“新果戈理”。
真正給葉利扎羅夫帶來廣泛文學聲譽的,是他的帶有強烈“反自由主義”色彩的長篇小說《帕斯捷爾納克》(Pasternak, 2003)。充滿深切人道主義情懷和人文主義精神的著名詩人、作家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以惡魔的形象出現(xiàn)在小說中,通過自己的作品來“毒害”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意識。對于《帕斯捷爾納克》的出版,俄羅斯文學評論界表現(xiàn)出共同的興趣,但對該書的評價卻毀譽參半,見仁見智。贊揚者認為,該小說新意迭出、風格別樣、內(nèi)容新穎。貶斥者認為,該小說顛覆文學傳統(tǒng),挑戰(zhàn)文學價值,缺乏藝術特性。從某種程度上說,圍繞葉利扎羅夫的《帕斯捷爾納克》一書所展開的文學批評和文化討論,實質(zhì)上既是俄羅斯自彼得大帝以降思想界中的“西歐派”和“斯拉夫派”之爭的一種變體延續(xù),也是對當前盛行和支配俄羅斯文化思想界的民族主義思潮的一種潛在回應。由此,我們不難觸摸到當下俄羅斯文學界對歷史記憶和文化遺產(chǎn)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背后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相互角力的深層文化訴求。
繼《帕斯捷爾納克》之后,葉利扎羅夫再接再厲,創(chuàng)作力勃發(fā),一發(fā)不可收,先后出版短篇小說集《紅膜》(Красная плёнка, 2005)、長篇小說《圖書館館員》和短篇小說集《積木》(Кубики, 2008),受到文學批評界的普遍關注,成為當下俄羅斯文壇“新生代作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館員》一書尚是書稿時,就成功入圍“國家暢銷書獎”和“大書/巨著獎”的長名單,由此不難對該書的受歡迎程度管窺一斑。
長篇小說《圖書館館員》出版于2007年,包含著魔幻、爭斗、寓言、歷史等流行元素,是一部具有比較明顯的歷史主義題材的作品,體現(xiàn)出神秘主義特征和幻想主義色彩。小說主人公是一個頗具“多余人”氣質(zhì)的大學生,沒有受過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他知道被人遺忘的蘇聯(lián)作家Д.А.格羅莫夫的一些書籍具有神秘的魔術能力,而為了得到它不同的讀者群體展開了殘酷而血腥的爭斗。小說通過幻想性情節(jié)來隱喻時代寓言,來暗示關于失去的時間、虛假的懷舊和野蠻的現(xiàn)在的俄羅斯南部童話。就其長度來說,該小說是自1990年代以來出版的第四本、也是最厚的一本處女作小說;就其本質(zhì)而言,該小說是第一本俄羅斯30歲一代人(即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代人)對蘇聯(lián)和俄羅斯的社會生活作出反應的厚實的后蘇聯(lián)小說?!秷D書館館員》的出版在當下俄羅斯文學界和讀書界激起強烈反應,引起各界人士激烈的爭論,獲得俄羅斯批評界的諸多贊賞。評論界常常將葉利扎羅夫的藝術風格與著名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弗·索羅金相提并論,兩相比較,認為從可恥的丑聞糗事等寫作內(nèi)容到充滿智力游戲的虛構敘述,二者小說的諸多層面都頗多相似之處。批評家安娜·納林斯卡婭在《生意人》中撰文指出:在當下俄羅斯文學界所高度評價的創(chuàng)作激情等方面,葉利扎羅夫已然超過“新四十歲作家”代表之一索羅金;與老一代作家的理想主義創(chuàng)作不同,葉利扎羅夫消弭了嚴肅與通俗、莊重與滑稽、現(xiàn)實與虛幻等元素之間的對立,但從小說的字里行間卻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誠之心。評論家列夫·彼洛戈夫在《文學報》上撰文則認為,《圖書館館員》一書中的主人公們對令人恐怖的蘇聯(lián)往事缺乏應有的憎惡感,而且他們還準備手持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這種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是以前小說中較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