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歷史與社會課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抓住以下三個要領:多媒體的信息表達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多媒體的優(yōu)勢的發(fā)揮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利用多媒體資源延伸教師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歷史與社會;要領
[中圖分類號] G 633.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 1671-1270(2009)1-0075-02
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如果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發(fā)揮多媒體豐富多變的特性,就能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性找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抽象化為具體,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的氣氛,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但多媒體教學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如果用的不好,不僅不能幫助和促進教學,反而會成為教學的累贅,降低教學效率。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注意利用其優(yōu)勢,避免和彌補其不足,具體地說要抓住以下三個要領。
一、 多媒體的信息表達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有課程目標決定的,而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是由教學目標決定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手段,始終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這里的目標應該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不僅要圍繞知識和技能,還要圍繞過程和方法,也不可忽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歷史與社會的課件開發(fā)應當力求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三維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多媒體信息的表達脫離教學目標現(xiàn)象比比皆是。如:不顧學生也有的知識貯備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呈現(xiàn)和交互的便捷性,片面追求課堂信息的大容量,致使學生無法接受,更談不上消化和理解,大容量帶來了低效率;一些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開放性特點,在資源的利于上開放失度,不顧教學目標要求,不顧歷史與生活的學科特點,不管是否有教育價值,都往課件里裝,使多媒體教學信息表達遠離了教學目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誤區(qū)。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首先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引。這就要求設計者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以及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如教學《帝國新政》從過程和方法目標來講,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分析。為此,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只要精選能夠分別反映李世民“君臣、君民、民族、政治體制、人才選拔”五個治國思想和治國措施方面的五幅漫畫即可。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直觀印象,激發(fā)探究興趣,從而幫助學生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和治國之道,并用來反思我們今天的社會。
教師除了要準備好課堂上需講述的內容之外,還要將一些教學意圖融入多媒體課件中去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表達問題的實質,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以,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將表達的信息與課程教學目標整合在一起。
二、 多媒體的優(yōu)勢的發(fā)揮在于促進學生學習
多媒體的最大優(yōu)勢是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及網絡功能于一體。它能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微觀的現(xiàn)象宏觀化,實現(xiàn)跨時空地表現(xiàn)各種信息,能將教師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定性,要搞清兩點,一是它只是教學手段,是眾多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手段,而采用這一先進手段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只能通過學生主體潛能的激發(fā)才能起作用。二是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是主體性的教學手段,更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的最重要作用就在于直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而促進學生學習。完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主動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現(xiàn)實的、有趣的、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恰當的時機來展示多媒體的優(yōu)勢,致力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來設計課堂教學。就歷史與社會課而言,對于某些史料的呈現(xiàn)文字敘述過多、圖表比較復雜,而這些史料的展示對于學生對某種歷史和社會現(xiàn)象或觀點的理解具有很好的作用,這時可以輔以多媒體演示教學;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采用一般的講授法比較困難,學生印象不夠深刻,這時可以輔以多媒體強化突破;對于教學中的關鍵點和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進行開發(fā)式拓展,需要化抽象為形象,這時可以輔以多媒體來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如教學《改革開放的年代》,引導學生比較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變,通過大量史實來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進一步認識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因為涉及的材料包含大量的文字,圖表,圖片,這時利用多媒體的呈現(xiàn)功能進行這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接觸到較多的資料,可以化繁為簡,清晰地理清思路,促進其理解,可以化靜為動,讓學生形象地觀察和真實地體驗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歷史性變化,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 利用多媒體資源延伸教師的教學活動
新的課程資源觀,把課程資源放在了更大的視野里,其中網絡資源是十分重要的課程資源,今天的社會是信息社會, 網絡資源的利用必不可少。多媒體教學從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而言,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延伸和促進教師的教學活動。多媒體教學倡導將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網絡討論、網上答疑以及國內外學習資源等作為教學的輔助內容,加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通過網絡將教師的指導教學延伸到課外,實現(xiàn)跨時空的教學指導和交互,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課堂之外的學習空間。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過程,其自身的綜合性特點,十分適合并且也十分需要教學資源的開拓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延伸,這就為多媒體輔助功能的發(fā)揮提供了平臺。
比如: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教學中,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經濟體制轉變這兩個知識點,是兩個教學難點,非常抽象。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所帶來的社會變化及其意義缺乏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利用多媒體資源來延伸教師的教學活動,就可以有效突破這兩個難點。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進行事例和圖片的教學演示,在介紹完改革開放的內容后,出示相應的圖片和資料,啟發(fā)學生討論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進而歸納出改革開放的意義,這樣讓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與師生的課堂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人有機互動,更有師生,生生互動,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改革開放偉大意義的理解,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把教學活動向課外延伸,讓學生通過上網搜集相關資料,開展本地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的調查活動,要求學生利用這些資料制作成電子小報、電子展版、幻燈片等多種形式。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生活體驗,同時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和書面表達等能力。
【作者簡介】王燕珍,浙江省金華市第五中學教師。浙江 金華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