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毅
最近幾年,我縣在舉行評選縣級教學能手的賽教活動,我校是全縣初中教師賽教的主戰(zhàn)場,選手都是在我校借班上課,我也隨評委聽過許多選手的課,課堂上那真是精彩:多媒體的運用、討論式的合作探究、唱歌跳舞、大大小小的實物等。課堂上熱鬧非凡,老師有問,學生有答,老師必表揚。整堂課下來,可以說是老師高興,學生高興,評委也看得眼花繚亂,無疑,這是一堂優(yōu)質課,選手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教學能手,可奇怪的是,這樣一堂氣氛活躍的優(yōu)質課后,該班的任課教師卻還得給學生“炒剩飯”,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教學能手上的公認的優(yōu)質課還存在問題嗎?筆者思忖再三,終于明白:這堂課上教學能手“作秀”成分太多,并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只停留在表面,過分注重形式,這也是我校許多任課教師不愿讓選手借班上課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呼吁:課堂教學應力戒“作秀”,還課堂一個真實。
什么是“作秀”呢?“秀”和“作秀”,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一個動詞?!白餍恪庇腥N解釋:一是表演、演出;二是展覽宣傳活動;三是弄虛作假,裝樣子騙人?!白餍恪笔且粋€貶義詞,含有夸大其詞和作表面文章的意思。實際上,作秀,“作”是中文,“秀”是英文show的譯音;作秀,可以理解為“演戲”,多指不真實的公眾行為。
目前,這種作秀成分太多的優(yōu)質課,課堂教學不是給學生上的,而是忽悠評委的,讓評委在精彩中迷糊,在完美中上當,更重要的是誤導了全縣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堂太過精彩、太過完美的課堂教學,其實是不真實的,原汁原味的課堂教學不會是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力戒作秀,作秀的現象通常有哪些呢?
作秀一:濫用多媒體。一說賽教或公開課,老師似乎很自然的就想到要運用多媒體,否則,就不算是一堂“上檔次”的課,評委也會很自然的說沒有運用電化教學,存在不足,沒有新課程理念等。這種認識過分強調了多媒體的優(yōu)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
我曾經聽過一些使用了多媒體的課,總體給人感覺是,多媒體運用過濫,一堂課老師在不停地播放課件,不停地說,一堂課40分鐘,播放課件占時30多分鐘,老師成了解說員,學生成了看電影的看客,課堂藝術又體現在哪兒?課堂成了展示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的舞臺。這種做法只是為賽教而賽教,絲毫沒有體現多媒體應有的價值。況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等意境,豈是你能用畫面所能表現的?
因此,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慎用,運用也要恰到好處,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作秀二:討論形式化。討論是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有效手段。在整個討論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方能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它的作用是能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學習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但,幾乎每一堂賽教課或公開課都有學生自主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老師一說討論,學生很自然地就幾個人一組展開討論,氣氛很是熱烈,確實給人一種人人都在動腦,都在暢所欲言,討論結束,老師一提問,答案卻是驚人的千篇一律,那么討論的價值又在哪兒呢?
這樣的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是:討論的任務、目的不明確,討論的時間長短不確定,甚至有的教師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調整課堂時間進度的“法寶”。在學生討論時,有的教師袖手旁觀,缺乏對討論進行必要的監(jiān)控和指導。
作秀三:過分的創(chuàng)設情境。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huán)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巧妙安排,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主體參與意識,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程度。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讓學生在情景中輕松地掌握知識。然而,有的課堂卻又把它運用得太過。
我聽過這樣一堂英語課,課文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上課教師就利用課余時間將教室布置成生日PARTY的現場,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民幣,課堂上主要的教學內容就只是讓學生互相問對方的生日日期,甚至有學生買來生日蛋糕,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也掌握了知識要點。但,我們要深思,如果每堂課都這樣做,老師和學生有時間嗎?有這筆經費開支嗎?那要是上《長勺之戰(zhàn)》這篇課文,豈不是要讓師生一起穿上鎧甲,拿起武器,駕起戰(zhàn)車,演一出長勺之戰(zhàn)?
作秀四:表演式。聽說賽教或公開課,老師就提前(參賽選手有辦法)給做好安排,甚至詳細到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確定到人,答案必須一字不差,需要唱歌由誰唱,需要畫畫由誰畫,課文由誰讀,一堂課可以說是有條不紊的進行,時間也把握得恰到好處,試問這樣的課堂有何意義?
作秀五:使用實物教學過濫。理論聯系實際是各科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而利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則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體現,而這一方法并不是適合每一門學科,而且有些知識點也沒有必要。例如,在英語賽教課上,學英語單詞籃球“basketball”時,老師就帶一籃球進教室;學英語單詞自行車“bike”時,老師就推一輛自行車進教室,那要是學習英語單詞坦克“tank”時,老師又如何呢?因此,學生都見過甚至非常熟悉的事物,教師根本沒必要將實物帶入教室,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而且教學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秀六:表揚太多?,F在的課堂教學要求要多表揚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當有學生回答方仲永的父親有經濟頭腦,符合當今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時,有的老師竟然也說“不錯”、“很好”,試想,這是否違背該課文被選入教材的初衷呢?一堂課自始至終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都是“你很聰明”、“很有見地,大家掌聲鼓勵”等充斥課堂,這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呢?如果學生連老師的否定的話語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學生還有培養(yǎng)的價值嗎?
以上列舉了賽教課或公開課中存在的問題,目的只在于引起廣大同行的注意,課堂上少一些作秀,多一份真實,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領悟到學習的樂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