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軍
摘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的指導思想,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落實和體現以人為本,通過思想、言行、情感、環(huán)境、活動、制度等具體途徑實施以德育人。
關鍵詞:人本;德育;班主任工作
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包含著豐富而博大的思想內涵,是我國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在教育戰(zhàn)線上落實以德治國的方略,就要做到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班主任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第一線的實施者,更應該在工作中做
到以人為本、以德育人。
一、以人為本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要達此目的,就要在教育過程中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的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尊重、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人的主體性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人的發(fā)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人的主體性只有被喚醒、被培植起來,才能發(fā)揮其能動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反思我們幾十年的教育,過多地強調育人的社會性,忽視了培養(yǎng)人的主體性,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主見與創(chuàng)新精神?,F代教育的發(fā)展強調培養(yǎng)人的主體性,作為育人的靈魂工程師,特別是承擔思想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緊緊圍繞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開展工作,為塑造健全的人而努力。
1.在教育目標上,以培養(yǎng)學生做人為本
學校教育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做有德之人??鬃诱f“德之不修,學之不講”。為學要以人為本,做人要以德為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有怎樣的思想就有怎樣的行為。同是一個學識高深、本領超群的人,如果他品質高尚,就可為人民和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如果他道德敗壞,不滿社會,則可對社會造成雙倍的危害。正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因此,班主任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應把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作為工作的目標與重點,要讓學生明白先學做人、后學做事的道理。通過細致深入的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思想上進、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健全的人。
2.在指導思想上,以服務學生成長為本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思想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學生來進行,一切都從服務學生成長出發(fā),因此,班主任必須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一切為學生,為一切學生,為學生一切”。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解除學生思想困惑,當好思想服務員;啟發(fā)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當好學習服務員;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幫助解決學生生活困難,當好后勤服務員;為學生前途著想,牽線搭橋,當好就業(yè)服務員。但有些班主任常常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教育學生,以批評、訓斥、禁止、懲罰作為教育手段,只要求學生無條件地執(zhí)行指令,致使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尊重,特長得不到發(fā)揮,也造成了師生關系緊張,教育效果欠佳。
3.在教育方法上,以引導學生思考為本
重灌輸而不重引導,這是我們教育工作長期以來存在的弊病。填鴨灌輸,包辦代替,以上壓下,正如著名教育家弗萊雷說的,“把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強壓給學生,這是一種壓迫式的教育”,致使學生習慣于循規(guī)蹈矩,不善于獨立思考,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并不是健全的人。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考慮到人的成長規(guī)律與不同階段。青少年的獨立性越來越強,思維能力也越來越強,更喜歡自己思考得出結論。所以,班主任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不應該僅僅給學生一個結論,或者是以高高在上的精神導師的姿態(tài)來要求學生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而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本質,提供意見和建議給學生參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
4.在教育形式上,以激起學生興趣為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證明,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持續(xù)的注意,并且激活學生思維的潛能,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在許多學生一上政治課就犯困,一聽思想教育就反感抵觸,這是由于長期以來思想教育形式的單調、枯燥、乏味所造成的。班主任應采取豐富多樣、生動活潑、靈活有趣的形式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思想內容為主題,以討論、辯
論、表演、參觀、比賽等形式組織團隊活動,開展個人教育。
二、以德育人
1.以高尚的思想教育人
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極易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氣,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西方腐朽思想盛行,如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出現了社會污染普遍化、人際關系復雜化、社會壓力擴大化、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等狀況,如不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學生極易走上歧途。班主任在思想教育過程中,要注意以正確的思想、高尚的道德來教育學生,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分辨是非,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社會現象,處理好經濟與道德、物質與精神、金錢與感情、做人與做事等各種關系,通過啟迪學生的道德覺悟,激勵他們的道德情感,強化他們的道德意志,增強他們的榮辱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羞恥之心”,形成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自覺產生自律抗腐的免疫力,在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修身養(yǎng)德,成為具備社會主義理想道德的合格人才。
2.以規(guī)范的言行影響人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領導者,他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模范和榜樣的作用,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思想教育的關鍵因素之一。①教師規(guī)范的言行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學生有著天生的“向師性”,他們把教師的言行奉為準則和標準,并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中模仿著教師的榜樣去做。加里寧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雹诮處熞?guī)范的言行是讓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教育別人,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育才會具有說服力。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規(guī)范,對待工作要認真負責,敬業(yè)愛崗,勤奮投入,精益求精;對待同事要坦誠善良、寬容互助;對待學生要關心愛護、尊重公正;在日常生活中儀表端莊,服飾高雅,說話文明,舉止規(guī)范,給學生樹立一個文明道德的榜樣。
3.以道德的環(huán)境熏陶人
教育包括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過程。教育環(huán)境對教育效果的好壞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馬可連柯說:“沒有健全的教育環(huán)境而養(yǎng)成真正可貴品質的例子,我一個也沒有見過?!苯逃h(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指教育的場所景物,如校園、教室、宿舍等,因為它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發(fā)揮物質環(huán)境在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功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重大作用,它無時不在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習慣中起熏陶、滲透和影響作用。對班主任來說,給學生建立一個道德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高尚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習慣。教育的精神環(huán)境是指在受教育者周圍所形成的教育氛圍。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一個集體中,就要受到集體意識的影響,受到集體輿論的導向,并且會產生從眾心理。因此,班主任應該在班級中大力倡導文明道德之風,努力營造文明道德之氛圍。首先,培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樹立“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觀念意識,讓學生理解個人不道德的言行給集體、給班級每一個成員帶來的恥辱與損害,讓德行成為班級行為的主流;其次,通過褒獎文明,批評弊病,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道德之行受尊重、不道德之行成為過街老鼠”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以豐富的活動培養(yǎng)人
教育過程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載體來進行,這個載體就是教育活動。一方面,思想品德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體內容的;另一方面,抽象說教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要使思想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事。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通過耳聞目睹甚至親身體驗,加深印象,引起思考,養(yǎng)成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思維定向和行為模式,達到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的目的。以德育人,不僅體現在教育內容上,也要體現在教育形式上。
5.以真摯的感情感化人
著名教育家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泵篮玫母星槭峭苿尤藗兦斑M的強大力量,有了學生的信任,老師的忠告與規(guī)勸才會被學生認為是對自己的愛護而不是惡意的挑刺兒或找碴兒,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心理學家認為:施加影響者和接受影響者之間的感情,直接關系到影響力產生的效果,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的人際知覺,直接影響對教育內容的主觀判斷,并左右對此預先產生的情感傾向。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和班級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班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學生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要事事關心,事事參與,這樣才能與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建立感情交流的通道;其次,班主任要主動、廣泛、密切地接觸學生,關心幫助學生,去分享學生的快樂,去承擔學生的憂愁,去解決學生的困難,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再次,班主任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感情,并且做到民主、寬容、公平、公正,只有這樣,教育管理才能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樣,滲透進學生的心田。
6.以完善的制度塑造人
法律與道德是密不可分的,法律要體現道德追求,更進一步說,道德的強制化就形成法律。因此,制度本身就體現了道德的規(guī)范,它也是一種育人的手段與方式。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辨別能力與自控能力差,極易出錯。因此,必須借助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讓他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使他們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道德習慣,少犯錯誤,健康成長。班主任除了認真學習、貫徹執(zhí)行學校的有關制度之外,還要結合本班情況,制訂出班級學習、紀律、勞動、衛(wèi)生等方面的具體管理辦法,并要求嚴格遵守,使它成為全體學生的自覺行為,認真檢查考核,總結評比,獎罰分明,扶正祛邪,使整個班級的思想道德建設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通過“教”與“管”的相輔相成,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結語
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將會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戰(zhàn)略,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的指導思想,開拓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