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重慶某縣一所中學的3名初一學生因晚自習偷偷翻墻出去看牡丹而受到了班主任老師用煙頭炙燙的嚴酷體罰。事發(fā)后,記者在縣醫(yī)院燒傷科見到了這3位被燙傷的學生,孰料幾名學生竟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是為了我們好!”
這句被網(wǎng)友們推舉為“最恐怖的兒童語言”,有人認為源自學?;蚪處熓孪鹊膶а?但身在教育界的我卻更愿意相信這完全是幾個學生自發(fā)(當然未必是發(fā)自肺腑)的聲音。
其實,想想我們每個人的“受教育史”(或曰“成長史”),“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實在是我們聽得最多以至于耳熟能詳?shù)囊痪渥顬榻?jīng)典的教育名言。
早就聽到過不少專家學者批評我們的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可是翻翻我們的教育史,對受教育者來說,“感恩教育”實在稱得上是頭道大餐。
有著祖祖輩輩“集體無意識”的基因遺傳,再加上平日里學校教育的無聲浸潤,你想讓我們那些單純可愛的孩子對老師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否“為了我們好”心存疑問都不容易。雖說煙花三月觀賞牡丹本是件詩情畫意的賞心樂事,但在有著“考試集中營”之稱的當今中學里,這就實在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所以也就只能“三人逾墻走,夜間出門看”了。一旦被捉,除了承認錯誤接受處罰外別無選擇。此時此刻,挨打受罵乃至被火燙煙熏在他們看來都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我甚至想,這些淳樸的農(nóng)家孩子當時會不會希望通過老師的處罰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果真如此,那句異口同聲的“老師是為了我們好”豈不正是他們當時心態(tài)的一種自然流露?
不管這句話是出于校方事先的“統(tǒng)一口徑”,還是處于高壓之下的學生的違心之語,聽來都一樣讓人感到悲涼。但是,如果這完全是學生的心聲,或是一種無須經(jīng)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的被格式化了的理念,那給人的感受就不僅僅是悲涼了,更讓人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痛。學生聽老師的話是應該的,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也是應該的。但是,如果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老師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那就應該敢于說“不”!因為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孩子馴化成只知盲目順從的綿羊,而是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思想、有主見、有獨立人格的有用人才?!?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