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摘要 根據(jù)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及對問題式教學法的理解,針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 Intel未來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27-0054-02
On Considerations of Intel Teach to Future: Enlightenmen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of China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Li J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curriculum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s from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curriculum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problem-based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 Henan, 471022, China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成為提高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目前,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在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作為我國未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骨干力量,當代中小學生必須掌握好信息技術這個基礎工具。如何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真正體現(xiàn)基礎性、趣味性、應用性和理論性,落實中小學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信息技術教師急需研究的新課題。“Intel未來教育”培訓自2000年在我國實施以來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為新世紀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其課程中含有的教學方法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 “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簡介
“Intel未來教育”是由Intel公司創(chuàng)辦的一個大型的國際合作性教師培訓項目,強調充分運用微機技術動手操作,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共同交流研究,最終取得研究成果”為其教育理念,旨在通過培訓增強廣大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0個國家400余萬名教師接受了“Intel未來教育”項目的培訓。2000年7月,“Intel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在將近2年的時間里,北京、上海、江蘇、山西等14個省區(qū)市開展了這個培訓項目,5萬名教師通過了此項培訓。Intel公司還承諾將“Intel未來教育”項目快速推向我國西部地區(qū)。
“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以課程模塊為單位,要求學員以框架問題為指導進行單元計劃的設計。所謂單元計劃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單元,而是指一個基于實際問題的研究計劃,主要包括單元主題、框架問題、實施方案和評價量規(guī)4個部分。理解好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是理解好“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的鑰匙。而問題的設計又是“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的核心,這正體現(xiàn)了一種教學方法,即問題式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方法是將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成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學習問題,用問題引導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方法是學生基于教師設定的循環(huán)漸進的問題,逐步掌握要學習的內(nèi)容,實現(xiàn)學習目標[1]。問題式教學方法強調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教師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引人入勝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問題式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的有效教學方法,它非常適合計算機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極好途徑。
2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xiàn)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單一的他主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很少積極主動思考,而教師也很少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這種以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過分追求將教師講解的知識完整系統(tǒng)地接受,只重灌溉,疏于引導;只重接受,忽視探索;只重理論,忽視實踐[2]。調研分析的結果顯示,這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目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任課教師數(shù)量不足大部分學校只有1到2名信息技術課教師,較大規(guī)模的高中也不超過4人,而且多為兼職教師。
2.2 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創(chuàng)新性差信息技術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應當立足于基本知識,基本操作的掌握和應用,引導學生勤于動手,積極參與,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教師沒有把握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特殊性,機械地套用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重知識、輕技能,偏離正確的軌道,教學效果差。
2.3 教學時間分配不夠合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標準要求上機課時達到總學時的70%以上,而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每周只安排1至2節(jié)信息技術課,而且多為理論課,學生根本沒有充足的上機時間。
2.4 資源設備的利用率差有些學校(特別是農(nóng)村的中小學校)的計算機及微機室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檢查時微機室對學生開放,一旦檢查過去,微機室就會被保護起來。另外還有一些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在微機室進行,然而事實卻是因為要愛護電腦,在沒有教師允許的情況下禁止學生用電腦。這些都導致資源利用率差。
除此以外,由于部分學生家里有電腦,造成學生對電腦的認識和操作的基礎不同,再加上學生的學習個性差異較大,教師很難從整體上把握學生。教師只有全面地把握學生,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和提高,但目前很少教師能夠做到這點。
目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及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已成為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
3 “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
“計算機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薄癐ntel未來教育”培訓在我國實施以來,數(shù)萬名教師通過培訓并獲得未來教育講師資格,他們掌握了新型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中小學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
3.1 教學方式的轉變合理運用問題式教學法,具體過程可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不論哪種課堂,問題化教學主要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方式,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思”。課堂上通過一些有趣的、新穎的、循序漸進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與回答問題進而掌握問題。問題式教學法不論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念,還是對于激發(fā)教師進一步教學的熱情,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2 學習方式的轉變代替過去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Intel未來教育”培訓項目的特色之一。
首先,“Intel未來教育”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情趣?!癐ntel未來教育”培訓項目注重過程,學員設定學習目標(單元計劃),并展開實現(xiàn)目標的活動,學習過程與研究性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大致相同,所以它就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學生可以在探究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從通過調查、搜索收集、處理信息后獲得的成果中品味到成功的愉悅。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其次,“Intel未來教育”提供素材、任務驅動、促進探究?!癐ntel未來教育”的學習方式是以活動為中心的,在任務的驅動下,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研究式學習轉變。學生必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求和感知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個性。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關鍵在于能否完成任務,因而提倡學生盡可能獨立地完成單元問題,從而得到多方面的收獲和鍛煉。
4 “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遇到的困難
“Intel未來教育”培訓在我國已經(jīng)進行多年,其課程中蘊含的理念及問題式教學方法給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再加上教學條件等方面的約束,目前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應用這些理念及教學方法還存在多種困難。
4.1 “Intel未來教育”和中國當前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差異[3]“Intel未來教育‘的學習是研究性的課題學習,教學中不注重學科內(nèi)容的完整性和學科結構的嚴密性,強調學以致用和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我國教育以教師系統(tǒng)授課為主,注重學科內(nèi)容的完整性和學科結構的嚴密性,強調對知識量的擁有。
4.2 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師資力量薄弱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一個學習單元的內(nèi)容不足以分解到每位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但并非所有組員都能自覺地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很多資源無法共享,因此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進行小組學習;教師數(shù)量有限,教師對問題的設計敷衍了事,缺乏耐心。
4.3 教師在培訓中的問題由于一部分教師對“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中的單元計劃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實施單元計劃教學時存在困難。
5 總結
“Intel未來教育”培訓在我國實施以來,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它所體現(xiàn)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教育改革并提出建構主義、研究性學習、探究法等學習方式,而問題式教學方法是這些學習方法進行的前提。若能實施相應的對策,解決“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課程中蘊含的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于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一定有助于提高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吳忠孝.李艷民.關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4(12)
[3]馮莉.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實施途徑與對策[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