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慧
摘 要: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牛津版教材遵循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念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為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學過程。本文對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利用教材實施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 牛津版 實踐 綜合素質
一、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意義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英語不僅符合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需要,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符合多元化社會的需要,而且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堅強的意志。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既是學習的內(nèi)容,又是學習的手段。
二、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特點分析
牛津高中英語新教材的編寫結構和特點分析如下:牛津高中英語教材采用模塊劃分的方式,一個模塊三至四個單元,一個單元七個版塊,即: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power;grammar and usage;project;self-assessment。其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通過照片、圖片等引出一個或幾個相關話題,由下面三個問題引發(fā)討論,這三個問題大多是開放性的。該部分教學,既是一種讀前熱身,也是對本單元話題的一種導入,有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為接下來閱讀和后面一系列活動做好鋪墊。Reading部分包括:讀前問題A,閱讀材料本身B,讀后練習C-F,和緊跟在閱讀文章后面的Reading strategy。A中有三到四個問題,練習快速閱讀。B則是閱讀文章,對話或短文,跨兩頁。C是關于文章的更多問題,從更多的細節(jié)到文章的深層理解。D要求根據(jù)上下文猜測和理解詞義。E要求根據(jù)課文意義完成短文,綜合理解。F是拓展延伸練習,依據(jù)與課文相關的話題或細節(jié)開展討論。該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上的難點;Word power則從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學習新的單詞,力求快速、高效地擴大詞匯量。
三、課程教學的思考
1.應用情景教學法
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huán)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huán)境或設置模擬的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體態(tài)語言、非語言手段以及多媒體等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
可以利用圖片呈現(xiàn)目標,設置舉例型任務。例如在總結“Its+adj.+for sb.+to do”的句型時,可以借助圖片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較好。先呈現(xiàn)第一幅交通燈為紅色的圖,然后問學生: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hats dangerous for you to do?“學生很快回答:Its dangerous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我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這個句型產(chǎn)生印象。
2.通過分析歸納法
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guī)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復習不定式做賓語的句型結構時,我先啟發(fā)學生:Do you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學生會立刻回答:Yes.我就把“I think it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的句子呈現(xiàn)到黑板上。此時,不急于點明“to do”的用法,而是請學生用完成句子的形式來呈現(xiàn)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對語法要點的理解。如:
We feel it possible (贏得比賽的勝利)。
例如在呈現(xiàn)每個句子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待學生完成句子后,讓他們思考這些句子結構是否相同,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結構相同,進一步問他們能否總結一下它們相同的句型結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很容易找到規(guī)律,歸納出結構如下:主語+動詞(feel/find/think…)+it+adj.+to do,讓學生們注意句型中“it”和“to do”的關系,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他們在句子中的成分相同,“it”稱為形式賓語,“to do”稱為真正的賓語。
3.通過教材內(nèi)容進行素質教育
例如,在Book 9 Unit 2中,作者從希臘古城的介紹引出了古希臘人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在隨后的文章中又介紹了中國的明清皇家陵墓這些文化遺產(chǎn),這些宏偉的建筑表明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學生閱讀了這些課文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努力保護先人們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文化價值觀。
4.牛津高中英語教學和體驗教學的結合點
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思想最初來自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經(jīng)驗學習”。體驗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習者在通過對實踐活動的結果進行反思、抽象概括并再次付諸實踐驗證后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過程。通過對牛津高中英語的教材結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它與體驗教學法的結合點,具體體現(xiàn)在:
就學習的內(nèi)容來看,牛津高中英語的單元構成模式是以某一話題為中心,圍繞該話題安排一系列聽、說、讀、寫的學習任務。這與體驗教學所提倡的學生通過體驗進行學習的思路不謀而合,學生在完成一系列與單元話題有關的練習的同時,既學習了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技能,又能就該話題進行討論,分享一些與自身生活經(jīng)驗密切相關的意見和看法。這一學習方式更有利于促進其內(nèi)在的知識和情感建構。
四、結束語
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為“會學”。要做到這點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作為一個實施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者,我們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不同課時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以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姜定虹.如何在牛津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2.程新建.淺議牛津高中英語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科技風.2009年第7期
3.戴世浩.牛津高中英語教材詞匯教學淺議.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1期
4.黃海生.析《牛津高中英語》課本中人文思想的教育.英語教師.2009年第3期
5.李沖鋒.杜威論經(jīng)驗與教育.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2期
作者簡介:包慧,1981,女,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高級中學,中學二級,英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