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 蔡莉
摘 要:高風險的社會預示著高頻率的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如何正確地應對危機是擺在高職生面前的一大難題。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現狀,制定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策略的危機教育模式是現代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危機理念,培養(yǎng)高職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職生;危機教育;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003-02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風險的社會,社會的、自然的,可預測的、難預測的或者能預測但難以控制的災害,使我們的社會運行和社會管理正處于“高風險”的狀態(tài)。我國目前正處于突發(fā)公共危機事件的高發(fā)時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都將面臨突發(fā)危機事件的考驗。[1]高職院校作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首先同這個社會一起經歷著火山、地震、洪水、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其次,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職院校生源大幅度上升,原有的教學資源、師資、設施設備等愈發(fā)緊張,許多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很容易爆發(fā)各種校園危機。最后,人類本身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破壞,不僅人為地加重了自然災害的損失,也使社會承受能力更加脆弱。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不僅造成人員傷亡數量巨大,財產損失也很難估量。盡管各地相關部門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對災難進行救助,但也無法挽回巨大的損失。要創(chuàng)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危機教育已經顯得必不可少。
一、高職生危機教育的必要性
(一)最大程度的保護高職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實施危機教育,首先是培養(yǎng)高職生認識危機的能力,掌握在危機中臨危不亂,從容應對,并且努力尋找到求生的機會,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自身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在莫斯科友誼大學的火災事故中,中國留學生有11人死亡,46人受傷,致死的原因主要是濃煙、燒傷、跳樓引起的機械性傷害和急救不力造成的混亂,而同住一樓的日本留學生卻能冷靜沉著的從災難中逃生;[2]只因為日本從小學課程就開始設立危機教育課程,并長期接受危機應對演練,使他們掌握了一套求生的技巧。實踐證明,良好的危機教育可以使高職生在面對危機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機帶來的損失。
(二)培養(yǎng)高職生應對危機的良好心理素質
危機來臨時,人們總會感到驚慌失措,無所適從,恐懼和混亂很容易造成再次傷害,帶來新的危機。通過危機教育,提高高職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讓他們樹立在危難中開展自救和互救的信心,增強他們抗打擊和抗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高職生處亂不驚,沉著應對各種危機事件的能力,并通過他們的行動帶動周圍人積極健康應對危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形成全民自救和互救的合力,為外界救助創(chuàng)造良好的時機和環(huán)境,增強高職生抵御危機災害的能力。
(三)增強高職生社會責任感
在高職教育中增加危機教育內容,幫助高職生理性判斷國內和國際形勢,激發(fā)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在學習中奮發(fā)向上,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當高職生長期處于危機教育缺失的環(huán)境中,將會導致他們危機意識的缺失。當他們不知危機為何物時,在危機來臨時,難免會顯得驚惶失措、方寸自亂。高職生沒有危機意識,就沒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就沒有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感情,沒有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感情,就沒有投身到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的社會實踐中去。
適當進行危機救災反應演習,能夠訓練高職生在危機撤離和救援中很強的心理素質和處理能力,形成比較強大的整體危機應對能力,進而往往能使得救災和醫(yī)療搶險非常及時,大大減少損失。并能夠培養(yǎng)大批緊急響應者和志愿者,增強高職生的社會責任感,調動高職生的積極性,使高職生能夠勇敢面對危機,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平穩(wěn)地度過危機。
二、高職生危機教育模式的構建
(一)危機教育的主要任務
危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第一:培養(yǎng)高職生強烈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在這個平安、和諧的環(huán)境中,隨時都有爆發(fā)危機的可能性,要對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第二:教會高職生對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有科學的評估,對危機帶來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提高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危機的必勝信心;第三:教會高職生戰(zhàn)勝危機的能力和技巧,教會他們在應對危機過程中的自我心理調試策略和技能,培養(yǎng)高職生的正確的釋放壓力的方式,促使他們能正確面對危機,善于在磨難中提升自己。
(二)構建危機教育的原則
為保證高職生危機教育體系的有效性,危機教育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第一,常態(tài)化原則,危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根據不同時段、不同環(huán)境,隨時針對不同的危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所以危機教育不是臨時性工作,而是貫穿在學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的。第二是全員化原則,危機一旦爆發(fā),傷及的不是個別,而是一定范圍內的群體,群體成員的素質和群體的秩序直接影響著危機救助的速度和質量,以及危機傷害的程度和損失的大小,所以,危機教育的對象一定是向全體成員。第三是系統(tǒng)化原則,危機教育的內容應包括自然災害危機、社會政治危機和群體傷害危機,危機教育應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的進行,整個危機教育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不能機械分割、片面強調某一方。[3]
(三)構建高職生危機教育體系的實施路徑
1、高職生危機教育的領導重視
作為高職院校的領導來說,危機教育當然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但是,一旦危機發(fā)生,卻需要領導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物力。為此,如果領導在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中適當增加危機教育人員和經費安排,經常對其單位人員開展危機教育,做到有備無患,即使危機來臨,也不至于引起校內的混亂而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更多傷亡。
2、高職生危機教育隊伍的建設
高職生危機教育的教師應該由熟悉高等教育管理,熟悉高等教育相關法律法規(guī),了解高職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具有豐富的危機管理經驗和危機干預知識與經驗的專家與學者組成。要按照“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的標準,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危機教育教師隊伍,要通過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實施的工作機制,利用多方力量壯大危機教育隊伍。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是高職生危機教育的主要職能部門,應負責全面協(xié)調高職生的危機教育工作,制定高職生危機教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完善相關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負責高職生危機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專任教師都是危機教育的主體,他們熟悉和了解高職生的思想狀況和生活狀況,能夠從比較專業(yè)的角度進行危機教育指導,能夠及時了解和傳遞信息,并掌握危機發(fā)生的事態(tài),及時作出必要的輔導和教育,因此,應該充分發(fā)揮該力量在危機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危機教育管理專家是高職生危機教育的指導力量,他們熟悉危機發(fā)生的類型、特點以及危機干預的一般規(guī)律,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能夠有效指導高職生應對和化解危機,保持冷靜積極的心態(tài)。
3、高職生危機教育內容的構建
根據高職生危機教育教育的任務,高職生危機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新生入學危機教育,高職生應對自然災害危機教育、高職生應對常見高校突發(fā)危機事件的策略,高職生就業(yè)危機教育。(1)新生入學危機教育。新生入學教育包括如何適應大學的新生活、如何學會獨立的生活和人際交往,讓學生了解大學里面經常發(fā)生的意外傷害、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以及因心理問題而導致自殺等危機事件;培養(yǎng)新生的危機意識,并幫助他們初步掌握處理一些危機事件的技能和技巧,進而培養(yǎng)高職生更加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高職生應對自然災害、突發(fā)事件的危機教育。高校應該有計劃、按步驟地根據不同時段、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域可能發(fā)生的各種自然災害以及常見的學校突發(fā)事件,進行一系列的危機教育,幫助他們了解和掌握這些危機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這些危機事件的特點和類型,如何正確應對,如何在危難之中逃生等基本常識,如何正確處理危機期間的信息傳播等。(3)就業(yè)壓力是現代大學生面臨的普遍壓力,就業(yè)危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危機教育內容,包括就業(yè)危機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的教育普及、自我心理保健及心理危機干預與防治教育技能傳授。
4、高職生危機教育模式的構建
高職生危機教育應根據大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圍繞高職生的學習、生活、生存發(fā)展方向及綜合素質培養(yǎng)來綜合考慮,課堂教育與課后教育同步進行,相互滲透。各年級的危機教育內容應結合該年級的實際和特點進行設計。(1)對于大一新生而言,入學教育中要以“大學生活的適應問題”為重點,針對學習生活適應、人際交往適應、工作適應和生存適應的問題,進行專題輔導,校園環(huán)境中常見的突發(fā)事件的應對策略和技巧等,幫助高職生樹立危機意識,加強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認知,學會及時發(fā)現危機隱患,及早發(fā)現危機、報告危機和處理危機,初步掌握常見的危機事件處理的技巧,使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能力,幫助高職生客觀分析環(huán)境,順利實現角色轉換;(2)大二階段的危機教育,以“危機心理教育和實踐演練”為重點,針對校園發(fā)生頻率較高的危機隱患,如:火災、宿舍安全、食品安全、傳染病、外來人員管理、生活用品安全、意外事故、心理疾病、交通安全、人身財產安全等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幫助高職生掌握危機發(fā)生的必然性,危機發(fā)生的特征,危機發(fā)生的規(guī)律,危機應對的策略,增強學生的危機知識和素質,培養(yǎng)高職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積極應對危機的健康心態(tài);(3)對畢業(yè)生的危機教育集中在“就業(yè)心理危機調適”為重點,輔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幫助高職生進行就業(yè)目標調整,并進行積極健康的心理教育,本階段應著重就業(yè)形勢與政策的分析,提升求職能力、及時進行擇業(yè)調整,并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疏導。通過就業(yè)形勢與政策的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前的就業(yè)形勢和政策,認真地做好就業(yè)策劃,通過簡歷寫作、面試技巧、求職答辯等求職技巧教育,提高畢業(yè)生的求職能力,通過求職危機心理教育,幫助高職生克服心理障礙,引導高職生保持樂觀的就業(yè)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懿.缺失與構建:博爾諾夫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對圖書館公共危機教育的啟示[J].圖書與情報,2009,(3).
[2]安志放.論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公共危機教育[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l24,5-8.
[3]郭亮.論大學生就業(yè)危機教育體系的缺失與建構[J].教育與職業(yè),2009,(1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