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敘事性表現(xiàn)手法在標題音樂中的體現(xiàn)
舒暢
打開藝術殿堂之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音樂是一種最能夠抒發(fā)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為了能夠更加清晰地表達情感,同時也能讓欣賞者明白自己創(chuàng)作的意圖,19世紀,一些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如李斯特、柏遼茲等開始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中加上文字性的標題,使音樂和文學、美術、戲劇等姊妹藝術相聯(lián)系,強調了音樂的文學性和敘事性,人們將這種新的音樂形式稱為“標題音樂”。
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標題音樂的時候,腦子里總是會出現(xiàn)某個文學作品、美術作品或民間故事的影子,根據(jù)標題構思作品,將音樂的進行和標題的內容緊密結合,使音樂轉化成一幅幅畫面,一段段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在聽眾面前。樂中得到體現(xiàn)的。
由葉露生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是根據(jù)陜北民歌《蘭花花》的曲調和歌詞敘述的故事改編而成的。陜北民歌《蘭花花》是一首在我國廣為流傳的民歌,它共有八段歌詞,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蘭花花是一位人見人愛的美麗女子,卻要被迫嫁給又禿又瞎的地主周麻子,蘭花花不甘受人擺布,勇敢地追求真愛,最后和自己心愛的情哥哥一起私奔。
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借鑒和應用西方傳統(tǒng)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用“自由變奏”的曲式結構將藍花花動人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出來。作品為d羽調式,全曲由一個主題加六個變奏和一個尾聲組成,每一個變奏描述了歌詞中的一段故事情節(jié),作曲家還根據(jù)民歌《藍花花》八段歌詞的內容為每一個變奏設立了一個小標題,它們分別是主題藍花花——變奏Ⅰ山歌——變奏Ⅱ說媒——變奏Ⅲ迫婚——變奏Ⅳ禿墳——變奏Ⅴ反抗——變奏Ⅵ自由。
在這部作品中每一個加標題的變奏猶如一幕戲劇,一段文字,將藍花花追求真愛,反對封建禮教的動人故事一幕幕的展現(xiàn)在聽眾面前,使聽眾充分理解了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
在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這部作品中,為了能通過音樂將藍花花動人的故事敘述出來,作曲家精心設計每一段旋律,每一個樂句就像是文章中的每個語句,生動形象的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主題音樂中,旋律由兩個樂句組成,左右手用相隔一個八度的單音旋律奏出民歌《藍花花》的旋律,曲調質樸、純凈,為聽眾勾畫出一個單純、美麗的藍花花。
變奏Ⅰ(山歌)的旋律和主題一致,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運用卡農的手法再現(xiàn)主題的旋律,音樂先以右手奏出民歌《藍花花》的旋律,間隔一拍之后,左手在比右手低八度的音位上再次奏出民歌《藍花花》的旋律,雙手交相輝映,一前一后奏出主旋律,一個在高音區(qū),一個在中音區(qū),表現(xiàn)了高音區(qū)的“藍花花”和中音區(qū)的“情哥哥”兩個人卿卿我我互訴衷腸的情景。
變奏Ⅱ(說媒)的旋律和主題與變奏Ⅰ截然不同,右手旋律用一連串起伏不大的十六分音符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藍花花看見媒人來家說媒的情景后,焦急慌亂的緊張心理,左手用連續(xù)的低音和弦為我們勾畫出一個喋喋不休的媒婆的丑陋嘴臉。
變奏Ⅲ(迫婚)的旋律進行以大小二度為主,增加了一些臨時變化音,聽起來格外得低沉暗淡,描述了藍花花在得知封建愚昧的父母聽信媒婆的讒言,逼迫她嫁給又禿又瞎的周麻子時心灰意冷的心情和悲涼無助的情景。變奏Ⅳ(禿墳)描寫的是藍花花來到周家,邁進周家大門,感到自己就如同走進了一座禿墳。作曲家運用琶音技法來描寫“周老猴子”的丑惡面目,象征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沉重壓迫。
在變奏Ⅴ(反抗)這段樂曲中,作曲家是用三行譜來寫的,旋律在雙手的柱式和弦上,鏗鏘有力的柱式和弦顯示了藍花花為了追求真愛,堅決同封建惡勢力作斗爭的決心。這段音樂的旋律雖然同主題旋律一樣,但是增加了旋律的厚度,和聲變得豐滿起來,同時旋律的表示也變成了d商調式,使這段旋律聽起來更有力量。
變奏Ⅵ(自由)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作曲家用連續(xù)跑動的分解和弦描寫了藍花花獲得自由,和心愛的情哥哥永遠在一起的喜悅心情,音樂的主題旋律在高音區(qū)以“點狀”彈奏出來,縹緲的旋律使聽眾仿佛看到藍花花和情哥哥重新走到一起的美好情景。
在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這部作品中,作曲家不僅通過曲式結構和旋律來體現(xiàn)音樂的敘事性,還通過節(jié)奏和速度的變化來體現(xiàn)。在主題和變奏Ⅰ中,音樂的速度都選用了優(yōu)美雅致的慢板,和民歌《藍花花》的旋律相結合,描述了在被逼婚之前美麗的少女藍花花和心上人在一起渡過的平靜而又甜美的生活。
在變奏Ⅱ(說媒)中音樂的速度和節(jié)奏和主題音樂相比都發(fā)生了變化,速度加快,節(jié)奏變成了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表現(xiàn)了藍花花看到媒婆上門提親時,焦急慌張的心情,和左手旋律中八分節(jié)奏有相似媒婆在藍花花父母面前喋喋不休的情景。在變奏Ⅲ(迫婚)中,音樂的速度又回到了慢板,與XXX∣XX∣的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藍花花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向花轎的情景。在作品的高潮部分,作曲家運用連續(xù)跑動的十六分音符來表現(xiàn)藍花花重獲自由后的喜悅心情,左手的琶音音型每拍的時值劃分為3+3的感覺,四分音符的低音和高音線條遙相呼應。樂曲的尾聲音樂的速度又回到慢板與雙手琶音相結合,表現(xiàn)了藍花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鋼琴曲《再會》選自德國作曲家布格繆勒創(chuàng)作的《鋼琴進階25曲》,布格繆勒一生的創(chuàng)作以鋼琴為主,作品大多短小規(guī)整,生動形象,他為每一首樂曲都加上了一個標題,使得彈奏者和聽眾更容易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是技術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的鋼琴小曲。
通過樂曲的標題《再會》,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兩個朋友的再次相會。作曲家在設計這部作品時,無論是從旋律還是節(jié)奏都處處體現(xiàn)了音樂的敘事性,通過音樂生動形象的刻畫了兩個多年未見的朋友,意外邂逅時激動的心情,熱烈的交談,對美好過去的回憶以及最后告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景。
在引子部分,前兩個小樂句,旋律平穩(wěn),表現(xiàn)了兩個人在街上漫不經心走著,突然力度由原來的p弱變成了sf突強,表現(xiàn)了兩個多年未見得朋友突然認出了對方時激動的心情,接著音樂開始漸漸地弱下來,速度也漸漸地慢了下來,表現(xiàn)了雙方激動的心情慢慢回落下來。
進入A段后,音樂主旋律由右手一連串快速的三連音構成,旋律起伏不大,為我們描述了兩個多年未見的朋友再次相見后,你一言我一語爭著詢問對方現(xiàn)狀的情景,音樂的力度在強弱之間循環(huán)變化,表現(xiàn)了雙方說到興奮之處激動的心情以及情緒的慢慢回落。
樂曲的B段共包括兩個大的樂句,左手以分解和弦作伴奏織體,右手旋律部分節(jié)奏拉開了,由原來快速的三連音變成了四分音符,聽起來讓人感到優(yōu)美舒展,仿佛兩個人回到了曾經年少時美好的時光。
通過對以上標題音樂的作品分析,使我們了解到作曲家通過運用文字標題使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內容更為具體,通過對曲式結構、旋律、節(jié)奏、速度、和聲等方面的精心設計使音樂更具有敘事性,更容易被聽眾理解和接受。作曲家通過運用文字標題使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內容更為具體,
[1]張洪島.標題音樂和標題性[J].人民音樂,1959.1.
[2]鐘佳明.標題音樂及其發(fā)展軌跡[J].藝術百家,2007.3.
[3]陳惠玲.中國民歌主題鋼琴改編曲研究[M].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
(舒暢:河南省安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及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