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暢 (淮南師范學院音樂系 安徽淮南 232001)
宋代是我國音樂與文學交融的重要歷史時期,是詞體歌曲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一些精通音律的詞人常先作詞,再創(chuàng)作新的詞牌曲調,這種新創(chuàng)的歌曲稱為“自度曲”。 此語最早見于《漢書?元帝紀贊》:“元帝多村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蕭,自度曲,被歌聲?!痹谒未怯闪朗讋?chuàng)的,周邦彥也做過自度曲,但有意識地大量創(chuàng)作自度曲最有代表性的作者當推姜夔,如清代徐釚《詞苑叢談?體制?白石詞》中曰:“夔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紅輒歌而和之。”
姜夔字堯章,一字石帚,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他的才華和成就是多方面的,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成為當時格律派一大詞家和詩人;而且精通音律,善吹簫彈琴,能配合詞作自創(chuàng)曲譜,有詩詞、詩論、樂書、字書、雜錄等多種著作傳世,是南宋杰出的詞曲大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流傳至今的唯一一部帶有旁譜的宋代歌集,是我國音樂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有十四首姜白石自己寫的“自度曲”,每曲都定有宮調,并以宋代俗字譜記錄于字旁,這些作品無論在藝術上還是思想上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在繼承古代民間音樂和古曲的傳統(tǒng)上,盡情發(fā)揮作曲技能,對詞調音樂的格律、曲式及旋法都有新的突破, 使樂曲的發(fā)展更為自由,曲調風格委婉抒情,清雅飄逸,這與他清新婉麗、典雅空靈的詞風結合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劉熙載《藝概》中稱“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p>
姜白石的十四首“自度曲”中除了《秋宵吟》是三部分,以樂句串聯(lián)的形式完成全曲,其余都是雙片,即兩部分。姜白石《長亭怨慢》序中云:“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xié)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睆闹锌梢钥闯鼋资淖远惹c傳統(tǒng)的按譜填詞不同,是先作詞后譜曲,雖然都是雙片詞,作者善于運用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創(chuàng)造不同的曲式結構形式,有平行結構,對比結構和即興的自由體結構。具體表現為換頭換尾、合尾、合頭及變奏形式。
換頭是二段體音樂的曲式手法,在姜白石的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十首運用了換頭手法。《暗香》是比較典型的一首,換頭在下片的開頭使用,令上片的結尾和下片的開頭旋律一樣,都是高音2—1,加強了上下片之間的連貫和統(tǒng)一,起到了承上啟下,意脈不斷的作用;換尾的使用,使上片的結尾“香冷入瑤席”這句唱完后沒有截斷之感,下片的結尾則可以產生全篇的結束感。上下兩片旋律大致相同,可以產生和諧感,好像西洋古典奏鳴曲式的再現部。換頭和換尾的使用,使上下片之間有一種同中求異的新鮮效果,和詞里的藏韻相結合,避免了旋律完全重復的古板,為姜白石的詞增加了和諧之美。
合尾即兩片結尾相同,在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四首是運用合尾手法來統(tǒng)一上下片的。合尾部分一般是上下片的最末統(tǒng)一,如《揚州慢》;也有只合上下片末尾幾個音的,如《石湖仙》。
合頭即兩片開頭相同,如《淡黃柳》曲調中運用了合頭手法,下片第一均綜合了上片第一、二均的材料,規(guī)律上相等與上片的第一、二均,把上下片結構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平行結構。
這里指在主體重復的基礎上節(jié)奏稍有變化,如《惜紅衣》曲調上下片的材料基本相同,運用變化重復的發(fā)展手法,在節(jié)奏上稍有變化。
《秋宵吟》第一、二片各二均,材料相同,第三片曲調與前二片造成鮮明對比,作者重復運用了其中一個均的旋律,從而在結構上把三片統(tǒng)一起來: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二 三 四
從曲調整體結構看,有上述幾種曲式結構。從單片看,尤其是上下片結構旋律大體相同的歌曲,每個單片里面曲調的發(fā)展,各均之間也有一定的曲式邏輯。
(1)a、b、c、a’四均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是最末一均用變化重復第一均的方式來結束整曲,如《翠樓吟》上片。
(2)a、b、c、c’四均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是最末一均用變化重復第三均的方式來結束整片音樂。
(3)a、b、c、d四均結構,這種結構形式各均之間是呈示、展開、對比、收束的發(fā)展脈絡,有“起、承、轉、合”的特點,如《暗香》上片。
姜白石的自度曲里,重視聲高的商、徵和宮音,形成一種獨特的抒情風格,強調調式調性的色彩,突出七聲音階中的變徵、變宮二變音,兼收并用古音階、新音階、燕樂音階,具體表現在起調畢曲和調式落音兩個方面。
起調畢曲一說始出于朱熹和蔡元定,朱熹曰:“張公莆在行在,錄得譜子,大凡壓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首一字是某調,章尾即以某調終之?!苯资淖远惹财痦?、尾韻、結韻一般都記有延長音,其句中的韻大多數也記有延長音,起調的處理是跟每個曲調的結構篇幅相關聯(lián)的。
一個曲調的調性色彩,一方面是看它的調式,另一方面還要看曲調進行中間的句逗落音,它們能勾畫出曲調進行的調性發(fā)展邏輯,呈現出整個曲調調性色彩的面貌。
這類曲調旋律骨干音十分穩(wěn)固明顯,旋律在骨干音上下環(huán)繞波動,形成許多小波浪,如《秋宵吟》中:“古簾空,墜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漸漏水丁丁,箭壺催曉?!庇秩纭敦妨睢分小昂没ú慌c香人,浪粼粼?!?/p>
這類曲調旋律高低起伏,常常奇峰突起,呈大波浪式,旋律線有棱有角。如《杏花天影》中“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p>
這類曲調運用連續(xù)音階式的上下行,使旋律線進行舒展流暢,曲調抒情優(yōu)美、婉轉動人。
姜白石的歌曲旋律展開手法十分豐富,主要有承遞、模進。
這種手法在姜白石歌曲中是屢見不鮮的,有用在拍之間,也有用在均之間,使旋律前后銜接自然,全曲意圓韻滿,一氣呵成。如《翠樓吟》中:“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初賜?!?/p>
姜白石運用模進手法是比較出色的,如《揚州慢》中的三度模進“算而今”和“到須驚”,不僅在材料的運用上得到統(tǒng)一,還使音樂有發(fā)展有對比,調性色彩在變化中毫無生硬之感,使整曲婉轉自如。
姜白石一生困蹇,懷才不遇,但他的“自度曲”集中了他一生中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髓,為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演唱的寶貴遺產。他作為宋代杰出的音樂家,研究他的作曲技法,可以窺見宋代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了解整個宋時音樂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姜白石的藝術成就在詞壇和樂壇上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除了有美學意境方面所表現的中和、雅正之美,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將音樂家的藝術思維和作曲家的作曲技法成功的運用于歌詞創(chuàng)作上,做到了詞中有樂,樂中有詞,二者完美融合,即所謂的“因情造詞,因詞制曲,詞曲相依”,從而使得他的詞曲別具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1]姜夔著:夏承燾校輯.白石詩詞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2]韓經太.王維若.姜夔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楊蔭瀏.陰法魯.宋姜白石創(chuàng)作歌曲研究[M].北京:音樂出版社,1983.
[4]丘瓊蓀.白石道人歌曲通考[M].北京:中國音樂研究所叢刊,音樂出版社.1959.
[5]高百寧.從姜白石歌曲看中國古代音樂的藝術特征[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
[6]袁向彤.姜白石的詞樂與清雅之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