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寧,楊偉東,馬雅鴿,王超群
(1.商丘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河南 商丘 476100;2.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7;3.云南中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酸奶是一種利用特定的乳酸菌經發(fā)酵培養(yǎng)生產的凝乳制品,它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風味良好,因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而酸奶中所含有的大量益生菌,它們可以改善宿主的微生態(tài)平衡并發(fā)揮有益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狀態(tài)[1-2]。本文通過檢測發(fā)酵酸奶在放置的過程中,酸奶中主要的益生菌嗜熱鏈球菌球菌、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的活菌數的變化情況,從而反映酸奶中益生菌在保藏的過程中的益生菌活菌數的變化情況。
嗜熱鏈球菌ST-G30、嗜酸乳桿菌LA-G80和乳雙歧桿菌BL-G101凍干菌粉。所用菌種由潤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提供;HH-W600恒溫培養(yǎng)箱,RYY-014C水浴鍋,APV300-D-I型高壓均質機,梅特勒SG2 pH計等。
將制備的酸奶樣品在4℃~8℃左右冷藏,每3d通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分別測定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活菌,采用稀釋平板傾注法測活菌數[3]。并測定對應的酸奶酸度和pH值??偣矞y定21d。
100g恒天然全脂奶粉,加入60g蔗糖,用840g凈化水溶解,配制成1L蛋白含量為2.5%的復原乳[4]。
將配置好的復原乳按照表1的接種量接種3種益生菌,分裝到8只100mL藍蓋瓶中,在42℃中培養(yǎng)發(fā)酵5h。即得到含有這3種菌的益生菌酸奶。
表1 接入到酸奶中的益生菌活菌數(cfu/g)Table 1 Viable counts of probiotics inoculated in yogurt before fermentation
嗜熱鏈球菌:M17。
嗜酸乳桿菌:酸化MRS。
雙歧桿菌:GB/T4789.35。
吉爾涅耳酸度。
梅特勒手持式SG2 pH計。
圖1 低溫放置21d后酸奶酸度和pH變化曲線Fig.1 Acidity and pH curves of yoghurt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 for 21d
由圖1可以看出在酸奶存儲的過程中,pH值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放置21d后pH值由4.20降到4.07。貯藏過程中酸度逐漸增加放置21d后酸度為78°T。說明該款酸奶具有極佳的后酸控制能力。這也為酸奶中益生菌的存貨提供了一個相對良好的環(huán)境[5-6]。從圖2中可以看出酸奶中的嗜熱鏈球菌在存放3d左右活菌數達到最大值,隨后逐漸降低,這是由于在存放的初始,奶品中的營養(yǎng)物質豐富,嗜熱鏈球菌大量繁殖,隨后隨著營養(yǎng)物質的減少,和代謝產物的增多,從而導致嗜熱鏈球菌的死亡,從而使活菌數逐漸降低。
圖2 嗜熱鏈球菌在酸奶中的變化曲線Fig.2 Dynamic o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in yoghurt
圖3 乳桿菌在酸奶中的變化曲線Fig.3 Dynamic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n yoghurt
從圖3中可以看出酸奶中的嗜熱鏈球菌在存放6d左右活菌數達到最大值,隨后逐漸降低,這是由于在存放的初始,奶品中的營養(yǎng)物質豐富,嗜熱鏈球菌繁殖,隨后隨著營養(yǎng)物質的減少及代謝產物的增多,致使嗜熱鏈球菌的部分死亡,因而活菌數逐漸降低。
圖4 酸奶中乳雙歧桿菌的活菌數Fig.4 Dynamic of B.animalis subsp. lactis in yoghurt
由圖中可以看出酸奶中的乳雙桿菌在存放的21d后活菌數維持在2.97×106cfu/g,在存放的21d內活菌數幾乎沒有變化,說明乳雙歧桿菌在該酸奶中穩(wěn)定性十分好。
由以上試驗可以看出,酸奶在4℃~8℃左右冷藏21d后將冷藏酸奶從芳香風味口感方面進行感官評定,結果如表2。
表2 酸奶冷藏21d時的感官評定情況Table2 Sensory evaluation of the yoghurt refrigerated for 21d
表2結果表明,用該3株菌發(fā)酵得到的酸奶在冷藏21d后仍舊酸甜適口、柔和細膩、爽口潤滑,具有濃郁乳香氣,并且凝乳狀態(tài)細膩均勻。
從試驗結果上判斷發(fā)酵酸奶的嗜熱鏈球菌在放置3d后活菌數達到最高為8.30×108cfu/g,之后活菌數逐步下降,到21d后活菌數為2.30×108cfu/g。嗜酸乳桿菌在放置6d后活菌數達到最高值為4.50×107cfu/g,之后下降,到12d后下降到8.8×106cfu/g,到21d時為8.6×106cfu/g。乳雙桿菌在放置3d后活菌數達到最高為2.31×107cfu/g,之后活菌數逐步下降,到21d后活菌數為2.97×106cfu/g。
[1]李春梅,程清海.提高酸奶保質期研究[J].自然科學,2009(4):5-6.
[2]肖 英.酸奶制品的酸度控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9(4):150-154.
[3]高保軍,王占東,呂文君,等.不同益生菌株在奶粉中存活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5(26):85-88.
[4]吳素萍.黑豆酸奶工藝條件的研究[J].中國釀造,2011,30(12):192-195.
[5]郭清泉,王艷梅.酸乳發(fā)酵機理及后發(fā)酵控制措施[J].中國乳品工業(yè),2001(29):17-19.
[6]李向東,呂加平,范貴生.長保質期酸乳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6(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