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媛 孫海一
摘要:中國學生總是感到隱喻翻譯問題學起來比較棘手,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很好地掌握英語隱喻包涵的文化信息。本文主要通過探討了認知英語隱喻所涵蓋的英語文化信息入手,使學生從文化的角度理解并掌握翻譯的技巧及策略,提高他們的英語隱喻翻譯能力。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英語隱喻;文化信息;翻譯策略
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語言研究方法即使認知語言的研究, 因為只有語言才能夠俄安全體現(xiàn)人類所特有的認知語言能力,是每位學生都能扎實的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最高目標之所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語言能力和實現(xiàn)語言能力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首要課題。通過這幾年來的英語實踐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總是感到隱喻的學習非常棘手,總讓他們望而卻步,畢竟英語與漢語存在著幾千年的不同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沉淀,其隱喻的相似之處畢竟有限,更多的還是差異性。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隱喻所涵蓋的英語文化知識入手,讓學生在學習很有感染力的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促進了語言學習,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
一、英語隱喻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
(一)傳統(tǒng)習俗知識
英語文化背景學習中,最能體現(xiàn)西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隱喻信息就是動物隱喻和顏色隱喻。動物和顏色作為喻體在英語中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因為它們的形象和生動總是能給人一種容易理解的意象,進而立刻聯(lián)想到它們所承載的內(nèi)在涵義,這種獨特的文化效果不是其他的喻體所能代替的。然而,由于東西方所蘊含的傳統(tǒng)的民族審美觀和風俗習慣的差異,使它們所承載的喻義不能直接為我們學生所熟悉的漢語喻義,甚至完全相悖。
1.顏色中蘊含的不同文化信息。漢語里,紅色是一種吉祥的顏色,是為我們喜慶之時所必須的一種顏色。但是在英語中紅色(red)是含有潛在的“危險”隱喻。如red alert(空襲)緊急警報。意味著“危險”的“red”與安全色紅色具有了相同的隱喻。紅色在安全色中表示故障、錯誤、禁止、停止或防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安全色并非總用文字來刺激人的大腦,而是通過色彩來刺激人的視覺,達到警示作用,以起到危險預知的目的。
2.動物詞匯中蘊含的不同文化信息。漢語中,狗是代表著忠誠的寓意,但是如果用來比喻人,那就是狗腿子等貶義了。但是在英語文化里,“dog”是經(jīng)常用來代指人,且無貶義。如:a jolly dog(快樂的人),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皁wl”是智慧的象征,如as wise as an owl。而中國人把貓頭鷹看作是倒霉、厄運的預兆,如“夜貓子(貓頭鷹)進宅”(厄運將至)。
(二)宗教文化信息
宗教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識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現(xiàn)不同的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傾向,英語中也有大量的與宗教信仰有關的隱喻。如a Pandoras box(比喻災難、麻煩和禍害的根源),Prometheus(熱愛人類、反抗壓迫的象征)等。這些隱喻都源自于古希臘文明或基督教文明。
二、隱喻的翻譯策略
關于隱喻的翻譯,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以及翻譯策略,這里我們從隱喻的認知角度來探討翻譯策略。
(一)認知對等時的翻譯策略
漢英兩種語言雖然文化差距甚遠,但也有很多相同的認知,因而存在對等認知。例如:to add oil to the flames(火上加油),castle in theair(空中樓閣),bitter smile(苦笑)等,對等翻譯完全可以采用直譯法。
(二)認知不對等時的翻譯策略
英漢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必然存在著很多的不對等表達。例如:漢語的膽小如鼠,翻譯成英語是“as timid asa hare”,其實就是“動如脫兔”,而漢語“靜如處子”可以翻譯為“as quiet as a mouse”,對于這樣的翻譯可以有以下翻譯方法:
直接翻譯法,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視角下,語言指的是人們通過對社會的認知而與世界相互融合的一種結(jié)果。由于人類語言的相似性、文化的相似性,在不同的語言中我們都能找到或發(fā)現(xiàn)彼此基本對應或基本類似的隱喻。英語中有很多隱喻在漢語中都可以找到約定俗成的翻譯,如: for-bidden fruit(禁果),summit meeting(高峰會議),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樓閣),armed to the teeth(武裝到牙齒),crocodile's tears(鱷魚的眼淚)等,都屬于直譯法。
三、總結(jié)
通過以上對在文化視角影響下對認知英語的隱喻探討,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在英漢隱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了解隱喻認知的特點,認清隱喻認知的異同點。同時還有根據(jù)出發(fā)語和目的語認知對等的程度,來靈活地選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充分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要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來豐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還必須牢牢把握翻譯的原則和方法,根據(jù)具體的文體和語境靈活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
基金項目: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青年人文一般,項目名稱:商務英語語篇中隱喻機制及功能研究,項目編號:QY201115。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馬清華.隱喻意義的取向與文化認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4).
[3]葉桂桐.中國文化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王守元,劉振前.隱喻與文化教學[J].外語教學,2003(1).
(作者簡介:黃永媛,女,講師,本科,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孫海一,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