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七錄》與《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淺深”

      2012-08-15 00:42:38于峻嶸劉麗媛
      關鍵詞:佛道目錄學著作

      于峻嶸,劉麗媛

      (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24)

      一、研究的緣起

      對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典籍進行統(tǒng)計整理,一直是目錄學研究中的基礎問題。如孫殿起《販書偶記》、來新夏《清代目錄提要》等就是這方面的著述。張三夕先生主編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引據(jù)近代目錄學家汪辟疆的統(tǒng)計,指出:“從漢魏迄明末,計有官書目錄60種,私家目錄77種,史家目錄14種,共151種?!保?](P90)可見古代目錄學整理與研究的興盛情況?!肮糯夸洉膶嶋H數(shù)量當然還不止如此?!保?](P90)研究得出,僅就漢魏至明末的150余種著作來說,其中有特色、有影響的著作就有很多,為此又分官書目錄和私家目錄加以說明。在此援引《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兩則材料,如下所示:

      (一)國家圖書目錄(官修書目)20種

      其中1至4種是:

      1.漢《七略》,劉向、劉歆撰(殘缺)。

      2.魏《中經(jīng)》,鄭默撰,佚。

      3.晉《中經(jīng)新簿》,西晉茍勖撰,佚。

      4.晉《元帝四部書目》,東晉李充撰。

      5 至9則是南朝宋齊梁陳各1部。分別為:

      5.《元嘉八年四部目錄》,宋謝靈運撰,佚。

      6.南朝宋《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宋王儉撰,佚。

      7.南朝齊《永明元年四部目錄》,齊王亮、謝礎撰,著錄18 010卷,佚。

      8.南朝梁《文德殿四部目錄》,梁劉孝標撰,著錄23 106卷,佚。

      9.南朝陳《德教殿四部目錄》,佚名,佚。[1](P90)

      后列的11種為自隋至清的目錄學著作,其中收錄范圍沒有元代的著作。

      (二)私家目錄(私人藏書家、學者私人撰修)兩種

      “私人撰修目錄,或說起自南朝宋齊時目錄學家王儉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緒的《七錄》。”[1](P90)

      由上可以得出以下相關聯(lián)的幾點看法:一是漢代劉向、劉歆撰《七略》(殘缺),為開啟目錄學研究的重要著作,至魏晉又有3部目錄著作,晉代《元帝四部書目》得以存世。二是南朝雖然朝代更迭,目錄學著作卻相繼問世。三是南朝朝代更迭、思想多元、佛道交融,佛道著作得以進入目錄編纂,這在目錄學發(fā)展的歷史上是一個新的變化。當今的目錄學史方面的著作分析了有關的成果,主要的是探求了《七略》對后世目錄學發(fā)展的影響情況。

      二、本文的考議

      以下本文聯(lián)系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對王儉有官修又有私撰目錄的情況加以補充論證,并就其與緊隨其后的阮孝緒的《七錄》進行關聯(lián)分析,說明新增的佛道著作的情況。

      (一)明代胡應麟《經(jīng)籍會通》對《七志》《七略》類例做了說明

      王儉《七志》:一經(jīng)典,二諸子,三文翰,四軍書,五陰陽,六術藝,七圖譜。前六志咸本劉氏六略,但易其名而益以圖譜及佛、道二家,名雖曰七,實九志也……阮孝緒《七錄》:一經(jīng)典,二紀傳,三子兵,四文集,五伎術,六佛,七道。又本王氏而加紀傳,并諸子、兵書為子兵,陰陽、術藝為伎藝,又益以佛、道二家,史書至是漸盛,與經(jīng)、子并列,而佛、道二家之言大行中國矣。[2](P17)

      王儉編《七志》時任主管秘書,后上表獻之,因為后來經(jīng)有表上獻,可以推知它和官修目錄(特別是王儉自己編撰的《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在編撰之時就應有其相通之處①。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可以說明阮孝緒《七錄·自序》中敘及的一個問題。

      釋氏之教,實被中土,講說諷味,方軌孔籍,王氏雖載于篇,而不在志限,即理求事,未是所安,故序《佛法錄》為外篇第一。仙道之書,由來尚矣,劉氏《神仙》陳于《方伎》之末,王氏《道經(jīng)》書于《七志》之外,今合序《仙道錄》為外篇第二。王則先道而后佛,今則先佛而后道,蓋所宗有不同,亦由其教有淺深也。[3]②

      上述資料顯示,《七志》比前代目錄著作增錄了佛道方面的書籍,此后《七略》也著錄這兩類書目。作為同時出現(xiàn)于目錄書中,又總是相承接、相并立的兩類書目,是說明它們同為中國思想史的主要內容?;仡櫡?、道之間在早期的融合、斗爭、各自的流裔、相互的融攝等,都說明佛道的書籍在思想史上的相通之處;目錄學學者尋求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學術路徑,即以書籍的著錄記錄思想史的發(fā)展?!镀咧尽泛汀镀咪洝返木幾咭蚕D以著錄的體例自然地反映佛道著作的產生時代、學術流別乃至古籍的著述背景等,如尚存世,一定也從分類上顯示了古籍的源流,是治理其中佛道古籍的重要津逮。不但如此,在《七錄》編撰時,對“佛”、“道”兩種的著錄順序也有調整。這是指王儉《七志》有道、佛(附見),在阮孝緒《七錄》中分別為仙道錄(外篇二)、佛法錄(外篇一),佛法錄在先。

      (二)《七錄》對佛、道書目的順次安排做了交代

      1.“所宗有不同”,大體源于著錄的基礎不同

      《七志》自起爐灶,編纂目錄;《七錄》增補舊錄,以《天監(jiān)四年目錄》為基礎。王儉曾于劉宋作秘書監(jiān)丞,用甲乙丙丁四部法編纂了《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后來依《七略》撰七分法的《七志》,《隋書·經(jīng)籍志·序》中載其分類名目。其中《七志》分別為經(jīng)典、諸子、文翰、軍書、陰陽、術藝各志,分別與《七略》(因其第一“輯略”綜述諸書總要,不是圖書分類,因此《七略》實為“六略之書”,即六類),并與《七略》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shù)、方技各略相應。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譜志(紀地域及圖書),又另附“道經(jīng)”和“佛經(jīng)”兩部分。較之以往的目錄學著作,王儉新增加了“道經(jīng)”、“佛經(jīng)”,這一點是非常突出的,因此也引人注意。

      阮孝緒“頗好搜集,凡宋齊以來王公縉紳之館,茍能蓄聚墳籍,必思致其名簿”。因此,他說:“凡在所遇,若見若聞,校之官目,多所遺漏,遂總集眾家,更為新錄?!笨芍?,阮氏慮之官目不全而廣搜群書,撰為《七錄》[3]。曾貽芬、崔文印《中國歷史文獻學史述要》(以下簡稱《述要》)指出,據(jù)《古今書最》:“新集《七錄》內外篇圖書凡五十五部,六千二百八十八種,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萬四千五百二十六卷?!薄妒鲆分赋觯骸斑@個數(shù)字遠遠超過《梁天監(jiān)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術數(shù)書目目錄》所著錄的數(shù)目。《七錄》著錄如此豐富,其原因有二:其一,《七錄》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天監(jiān)四年目錄》的基礎上增補,于此可以《史通·點煩篇》的記載為證,‘阮孝緒《七錄》,書有文德殿者,丹筆寫其字’,這無疑說明了《七錄》利用了《天監(jiān)四年目錄》的成果。其二,阮孝緒增補典籍的來源,主要依靠私家藏書。梁代藏書風頗盛,如任昉就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他‘聚書至萬余卷,率多異本’……阮孝緒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兼采官私藏書,編出既優(yōu)于官府藏書目錄亦優(yōu)于私人藏書目錄的《七錄》?!保?](P92-93)

      2.“其教有淺深”源于朝代繁遞、佛道互融的具體情形不同

      時代的變化、思想的發(fā)展都影響著當時的著作情況,也影響著書目的著錄、編目的方法(分類、順次)等。《七志》發(fā)展和突破了《七略》舊法,注意對當代典籍的著錄,不但錄入舊籍,對新涌現(xiàn)的佛道著作特別列為附錄,以示其在纂修《七志》時對今書、今事的現(xiàn)實重視(與《七略》比,也是一種所“宗”有變)。作為首次對佛、道著作的著錄,使其在歷史上應為南齊前代文獻的有價值的目錄。王儉《七志》之時,“先道后佛”,反映了本土的道教盛行,外來佛教著作尚不繁多;阮孝緒《七錄》時,“今則先佛而后道”,佛教的著作多了,所集繁多,需要歸入總錄當中再分細類。因此說,佛、道發(fā)展的深淺程度與以往有了變化。

      《七志》道經(jīng)、佛經(jīng)為附錄(雖為“附錄”,也很重要?!端鍟そ?jīng)籍志》在列《經(jīng)典志》七志后,曰“其道佛附見,合九條”。《隋志》亦將道、佛兩類與余七類合之為九,說明道、佛兩類在《七志》極為重要)反映了兩類書的問世之時,道、佛勢力增強,兩教典籍增加,時代文獻有所發(fā)展,目錄書籍即以著錄其中;又因為較之前代為新出現(xiàn),故以附錄顯示在后[4](P95)?!镀咪洝贩诸悩O清晰,錄錄有子目?!端鍟そ?jīng)籍志》稱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镀咪洝钒逊鸬赖浼腥肓司C合目錄,說明當時的佛道著作已經(jīng)大量增加了。阮氏對佛、道二經(jīng)的順序調整是有因可循的,其《七錄》中收錄佛教書目2 410種、2 595帙、5 400卷,道教書目425種,459帙,1 138卷。佛道在融攝互補中的地位的高下、著作的多少變化了,《七錄》編目反映了這一實際情況,并解釋為兩教“淺深”的變化這一事實。其中佛道著作豐富,因為前代的記錄資料很少,《七錄》的編撰者難以一一審讀這些著作,因此難以在《附錄》中分列子目。

      (三)對從“佛道”到“道佛”的著錄順次及意義的研究

      《七志》所錄書目,實際分為9類?!端鍟そ?jīng)籍志·序》指出,(王儉)“又作九篇條例,編乎首卷之中”。然已失傳。與前代著錄之書無繼承關系的“圖譜”一志、新增的“道經(jīng)”、“佛經(jīng)”二錄等,今仍不可考。張三夕先生為此表示甚惜之情,并且指出:“新增道、佛二錄,對于人們認識道教和佛教的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1](P85)對《七志》的意義,可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七志》新的分類方法對后世多樣化的分類法富有啟示意義。從《七略》到《七志》,分類有依仿;從《七志》到《七錄》,“佛、道”增錄成舊則。僅就其為后錄者斟酌參考而言,從《七志》到《七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阮孝緒《七錄》(十二卷)分為內外兩篇。內篇五錄(經(jīng)典、記傳、子兵、文集、術技),外篇二錄:佛法、仙道。《七錄·序》說,此分類法是“斟酌王、劉”而形成的。王、劉指王儉、劉歆,鮮明地指出其參照了王儉、劉歆的做法[1](P89)。二是目錄以佛、道書籍的順次安排反映了佛道交融及力量的比較。道、佛著作不論是在總論還是附錄,基本上的位置是最后收錄之書,到了《隋志》時期,道經(jīng)、佛經(jīng)的順序排定了,兩者相類相連,總體附于四部之末。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jīng)王儉由道到佛、阮孝緒由佛法錄到仙道錄,佛道順次由此定為道佛,到了《隋志》仍守此序。

      三、結論

      總括上文,《七志》在編纂范圍上有所拓展,佛道兩類書目的增加是明顯的體現(xiàn),對《七錄》及后世書目有重要的影響。阮氏《七志》總括群書達到4萬余卷,如此廣泛的收錄反映的是佛道思想的繁盛,而佛道繁盛又無聲地折射出了整個時代思想的繁盛與多元狀態(tài)。在前代目錄書的基礎上,《七志》注意研究細微的思想進展,因此,它在目錄學的體例上有了新的創(chuàng)設、推進。例如,在解題中對書目撰者的事跡、書本的存世狀況等加以介紹是自班固《漢書·藝文志》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七志》未見解題,《七錄》則有設立?!妒鲆费芯恐赋?,《七錄》雖佚,仍可從總結了現(xiàn)存典籍對的引用文字發(fā)現(xiàn),《七錄》有解題的內容,例如《經(jīng)典釋文》卷一:《孟子章句》十卷下注引“《七錄》云,又下經(jīng)無旅至節(jié)無上系”;《姚信注》十卷下注引“《七錄》云,字元直,吳興人,吳太常卿”;《蜀才注》十卷注下引“《七錄》云,不詳何人”[4](P95)。

      注 釋:

      ① 學界文獻目錄學著作多引《南齊書》以說明,如張三夕主編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等?!锻鮾€傳》:(王儉)“解褐秘書郎、太子舍人,超遷秘書丞。上表求校墳籍,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上表獻之,表辭甚典。”《宋書·后廢帝紀》:“元徽元年八月。王儉表上所撰《七志》。”

      ② 據(jù)《七錄·序》《隋書·經(jīng)籍志·序》,阮孝緒采宋齊及以后王公之家所編的私目,又參校了官簿,成《七錄》。

      [1]張三夕.中國古典文獻學(第二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經(jīng)籍會通二[M].上海:上海書店,2001.

      [3](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A].(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卷三)[C].揚州:1912年揚州刻本.

      [4]曾貽芬,崔文印.中國歷史文獻學史述要(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猜你喜歡
      佛道目錄學著作
      呼喚21世紀的新目錄學——柯平教授訪談錄
      圖書館(2022年10期)2022-11-27 05:44:33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竇圌山絕頂飛渡表演(外一首)
      岷峨詩稿(2020年3期)2020-11-19 14:59:15
      南岳名勝楹聯(lián)的內容研究
      Chinese Idioms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的目錄學思想探究
      山花(2015年16期)2015-02-05 09:12:58
      《孟子》在我國目錄學中的地位變遷及原因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9
      宁都县| 翁牛特旗| 洪江市| 罗源县| 虞城县| 敦化市| 秭归县| 河间市| 盘锦市| 溧阳市| 黎川县| 枣庄市| 建湖县| 萝北县| 宁强县| 厦门市| 同心县| 苍山县| 嘉荫县| 赤水市| 湖州市| 阿拉善盟| 栾城县| 云阳县| 祁门县| 清河县| 桂林市| 双牌县| 桃园县| 会同县| 洛扎县| 焦作市| 宁安市| 永泰县| 巢湖市| 莱西市| 万山特区| 石狮市| 都江堰市| 库伦旗|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