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由于體育教學自身的實踐性特點,形成了體育教學“講解——示范——練習”這種“被動”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很少考慮學生的體育需要、體育基礎與情感體驗,過分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師的絕對權威,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弘揚和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從根本上看,這是忽視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本文就“自主探究”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了探討。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體育課堂教學缺乏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學生好奇心的激發(fā),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和被動性無止境地延伸。如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經(jīng)過實踐,本人認為具體可采用四步:以問引題自主探究,解疑導撥合作探究,明理強化實踐探究,激勵評價引申探究。
一、以問引題自主探究
探究源于問題,問題是“自主探究”的出發(fā)點和關鍵點。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所以“通過問題來學習”是一條核心思路。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在觀察比較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矛盾沖突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如《迎面接力跑》的教學中,教師先演示交接棒時兩人撞在一起的場景,接著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撞在一起?怎樣的交接棒才不會碰撞?這樣啟發(fā)學生兩人合作,自己去實踐探究,學生積極思考,多次嘗試,進而得出右手傳右手接的正確傳接棒方法。滾翻教學時,提問設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樣的情況會做出滾動?”“前滾翻動作在什么時候適用?”當學生們了解了滾翻動作在生活中的意義后,就會提高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二、解疑導撥合作探究
在探究學習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這表明了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需要教師的“解疑”、“引導”、“點撥”,而不僅僅是“傳授”、“教導”。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就必須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育中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觀。首先教師應該真正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參與者和積極表現(xiàn)者,有其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教師要公正地看待自己,決不能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絕對權威。只有建立這種和諧的關系,師生間的合作探究才能夠真正得到體現(xiàn)與落實。
三、明理強化實踐探究
這一過程既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給學生以清楚交代。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如學生進行迎面接力的練習后,讓他們探究比賽取勝的關鍵是什么?要及時總結。學生明白道理后,練習中會充分運用知識技能進行動作實踐。
體育教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方法的特殊性,在體育教學中對技術、技能的掌握,學生只有靠身體實踐,才能體驗成功,而不像其他學科那樣紙上談兵。讓各合作小組利用教師所配給的器材自己去探討、設計路障的擺設順序,去選擇最適合本組的一種方法參與競爭。每完成一次,小組成員及時總結并改進,去體會、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由失敗走向成功,積極爭取下一輪的勝利。
四、激勵評價引申探究
激勵是最有效的評價方式。激勵性評價可以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也可以是一個眼神、動作暗示或者是一個微笑。激勵式評價方式很多,需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探究情況、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要求等作出合理性的選擇。常見的激勵方式包括目標激勵、榜樣激勵、體驗激勵等,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導向指路。教師對學生的探究行為表明一種肯定的態(tài)度,并指明方向,能使學生不斷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促使他們不斷努力,向更深的目標探究。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都一定適合開展探究學習,有的不宜探究,有的無需探究。自主探究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技能等方面為基礎主動探究與建構的過程,所以該模式在小學階段更適宜在中高年級實踐與運用,這樣探究才更有價值、更有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育才小學
責任編輯 張曉楠